當年因1場電影,被禁拍了10年的田壯壯,後來怎樣了?

2020-08-18 柴叔帶你看電影


2018年6月,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表彰大會開幕,一群北京電影學院78級畢業的「老同學」上臺領獎。


這是個群星璀璨的豪華陣容,攝影系出身的張藝謀,導演系出身的張建亞,幾乎涵蓋了中國各領域的精英。


主持人讓導演系代表先發言,張國立下意識喊出了張藝謀的名字。


誰知張藝謀有分寸地擺擺手,後退一步,不敢上前發言。


究竟是誰?能有這麼大魔力,讓當下中國最炙手可熱的導演老謀子噤若寒蟬,不敢越雷池半步?



這個男人,就是田壯壯


導演張建亞看出了張藝謀的心思,他順水推舟般把田壯壯推了上去。


用張建亞的話說:「出了朱辛莊(北京電影學院原校址),我他媽只服田壯壯!」


從影響力上看,張藝謀首屈一指;但從藝術成就上看,田壯壯似乎更勝一籌。他豐厚的家學淵源,讓張藝謀汗顏;而他敢拍敢導的豪橫,更是讓影迷執念。


少年成名,他桀驁不馴


1978年,全國恢復高考,北京電影學院重新招生。


考場上有個男孩不修邊幅、頭髮凌亂,在緊鑼密鼓的答題。鋼筆「沙沙沙」划過考卷,空氣中瀰漫著桀驁不馴的因子。


其他同學還在愁眉苦臉的時候,他已經提前交卷了。


監考老師看了看時間,剛剛過去半小時,不可思議的問他:「這麼早交卷,你不檢查一下嗎?」



小男孩回答:「不用了,再檢查就是浪費時間。」


這個答題速度超快的男孩,就是田壯壯。為什麼他考試這麼快?因為他有家學淵源。


父親田方,著名男演員,《英雄兒女》男主演,延安文藝座談會的時候,田方就坐毛主席旁邊。母親於藍,著名女演員,《烈火中永生》中扮演江姐。父母都是當時中國第一流的演員,他從小對戲劇表演耳濡目染,能不快嗎?


在考場上愁眉苦臉的,還有一個男孩,他叫陳凱歌。


陳凱歌沒考出來,很沮喪;出考場的時候,田壯壯拉住他:「走,出去玩去。」


再後來,陳凱歌去製片廠實習,他還沒摸到電影膠片的時候,田壯壯已經拍上了短片。拍畢業作品《小院》時,攝影系的張藝謀、侯勇、呂樂給他掌鏡。



在畢業前,田壯壯就拍了四部作品,這在北京電影學院歷史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存在。


家境殷實加上天賦異稟,田壯壯踐行自己的理想有了肥沃的土壤,區別於父母「愛國主義」的主旋律,田壯壯的想法很純粹:「想拍真實的電影。」


離經叛道,他的電影「沒人看得懂」


懷著對弱小人物的同情,田壯壯籌拍了《九月》,結尾顧小玉老師認不出她的學生鄭啟天,鄭啟天也沒能與老師相認。這種摸不著頭腦的狗尾續貂,讓投資人很奇怪:

「壯壯,等你下一部片子我再表態吧,這部我實在看不懂。」


不僅投資人沒看懂,電影院內幾百個觀眾也沒看懂,沒有鼓掌、吆喝,一切都是靜悄悄的。


《九月》票房慘敗,投資人都沒收回成本。



田壯壯倒是很坦然:「看不懂就看不懂吧,不能因為你們看不懂我就不拍了。」


緊接著,他拍出了《獵場扎撒》,描寫牧民的遊獵生活,文化部門領導看了,有點生氣,說:「你拍這電影給誰看,誰又能看得懂?」


再後來的《盜馬賊》,更加讓同行皺眉。著名影評家李陀問的直白而尖銳:「壯壯,你能告訴我這片子是說的什麼嗎?」田壯壯說:「你覺得是什麼就是什麼。」


沒人看的懂,也沒有絕對的正邪對立,甚至沒有主次角的界限,田壯壯的電影,越來越匪夷所思。


而這,就是他想要的「真實」,《九月》中,師生情誼未滿的遺憾,《獵場扎撒》中牧民對古老宗教儀式的敬仰傳承,《盜馬賊》中藏民的虔誠與無奈。


田壯壯將目光鎖定在中國各行各業的勞苦大眾與少數民族,描寫他們的悲歡離合與生活點滴,這些小事沒有正邪對錯,只有鮮活的真實與崇高。



甚至影片對白都沒有用漢語播放,而是採用了蒙古語與藏語。


沒有主旨就是最好的主旨,一千個人眼中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就是田壯壯想要告訴我們的:「您只管看,我只管拍。」


田壯壯在「跑偏」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後來他拍出了《藍風箏》,猶如一記悶雷,炸響了神州大地。


一部《藍風箏》,他被禁十年


1993年,田壯壯帶著呂麗萍、濮存昕、李雪健等人拍了《藍風箏》。影片講述了中國1953年至1967年的歷次政治運動。拍攝角度隱晦不明,似乎有所影射。


影片直面政治歷史問題,它是中國大陸第一部借用香港及日本資金拍攝的影片,因此《藍風箏》得以日本影片名義參加國際電影節。


不過,中國電影代表團不能容忍這種「變節」行為,他們群情激奮,毅然退出國際電影節。



好好的中國影片,為什麼要用外國的名義參賽?《藍風箏》劇組受到了最嚴厲的懲罰,導演田壯壯首當其衝,被禁止拍攝電影10年。


有人說,田壯壯影射國內政治,所以被禁拍。


其實不是,因為1993年與1994年。中國還有兩部偉大電影問世,它們分別是陳凱歌的《霸王別姬》與張藝謀的《活著》。


跟田壯壯一樣,陳凱歌與張藝謀的電影也有深刻的人文主義關懷;他們也描述了中國政治運動下的民眾生活百態;對於暴露出的社會問題,兩位導演也有自己的批判與見解。


不過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陳凱歌一戰封神,張藝謀開創電影新時代。國家以開放的胸襟,包容了陳凱歌與張藝謀,唯獨沒有放過田壯壯。



因為當時的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中日關係將至冰點,在大是大非歷史問題上,中國民眾與政府拎得清看得明。


田壯壯不該以日本電影的名義參加電影節,這是原罪。


都說理想不容易照進現實,其實理想更不能踐踏底線與尊嚴,沒有厚重現實支撐著的理想主義,容易變得縹緲與虛無,也不能被大眾所接受。


田壯壯意識到這點,他被禁了十年,也反思了十年。


千帆過盡,他回歸「現實」


2018年,田壯壯在劉若英的《後來的我們》中飾演了一位父親,褪去導演的身份,他回歸演員的本質。


​張起亞說:「田壯壯,就是那個中國電影的掃地僧」,當導演牛逼,當演員更牛逼。


他憑藉一己之力的表演,為電影批註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字:家。



在電影裡,他表情木訥,舉止遲緩,只有一頭花白的頭髮迎風飄蕩。但細心的觀眾知道他就在那裡,就像「見清」知道,林父就在那裡。


《後來的我們》上映以來爭議不斷,只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林父田壯壯的表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電影中他是教父,生活中他是父親。角色無縫銜接,自由切換,林壯壯的表演,激起觀眾無限共鳴。


田壯壯似乎也在暗示我們:「你們來看看我,我變了」,2003年,十年封影期結束,田壯壯變得越來越豁達從容。


之前鄙視的商業片,他開始拍了,「霹靂舞」非常火熱,他就以此為題材製作了一部愛情時裝片《搖滾青年》。投資商賺的盆體缽滿。


曾經不屑「為人民服務」的他,終於體會到「為人民幣服務」的快樂了。



後來歷史劇火熱,田壯壯就四處搜集資料,並走訪了當時活在人世的最後一位清朝太監,然後把自己關在賓館裡開始寫劇本。後來他拍出了古裝歷史戲《大太監李蓮英》。


雖然不喜歡這種快餐文化,但田壯壯的創作很認真。


這是他的生存之道:不喜歡並不意味著不努力。


主演不再聚焦普通人,而是選了當年很火的姜文和劉曉慶,投資大,規格大,反響熱烈,堪稱精品。


從晦澀難懂的文藝片到大眾追捧的商業片,田壯壯蛻變的讓人猝不及防。


除去理想主義,他還有現實主義,不過他朝現實投降了嗎?


未必,私下裡田壯壯還在緊鑼密鼓的拍攝文藝片,依然是曲高和寡的主旨,依然有晦澀難懂的情節。


而他拍商業片的收入,被他全部投進文藝片的創作中去。



原來他只是向現實短暫妥協,並在私下保持著對理想的那一份天真與堅持。


用田壯壯的話說:「我的電影是拍給21世紀的人看的,未來會有人看懂的。」


為了這個理想,他還在奮鬥,還有憧憬。


近幾年,田壯壯說他老做噩夢,有一天他突然夢到了死神。


這是一團雲的形狀,飄過來問他:「你覺得我可怕嗎?」


他說:「你一點兒不可怕」。


死神又說:「死其實不可怕。」


醒來後,田壯壯一下子悟了,覺得人還是應該堅持自己想做的事。


「一輩子拍不了多少東西,不能留下太多讓人看著可笑的東西,餘生很短,我要抓緊了。」


在媒體面前,田壯壯的語氣依舊溫和而堅定。


-END-


【文| 桂魚秋風鍍】

【編輯| 語非年】

【排版 | 秀秀】


往期精彩推薦:


相關焦點

  • 藍風箏…田壯壯為什麼被禁10年
    ,不過,他曾有過十年的空窗期,田壯壯為什麼被禁10年呢?   據悉,田壯壯是因為一部叫做藍風箏的電影被禁的,1993年和1994年,有三部偉大的中國電影橫空出世,其中《霸王別姬》和《活著》幾乎是人盡皆知,陳凱歌和張藝謀,也因此站上了他們各自的事業頂峰。然而,另一部同樣優秀的電影,卻捅出了天大的簍子。
  • 因為一部電影,田壯壯被禁10年,差點毀了導演生涯!
    後來的我們中,田壯壯扮演的井柏然父親給很多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位慈祥的老人在生活中其實也是一個很樸素的人,作為一名演員,他是優秀的,同時,他還是一名導演,不過,他曾有過十年的空窗期,田壯壯為什麼被禁10年呢?
  • 「江姐」於藍去世,兒子田壯壯曾因一部電影被禁10年,現在怎樣了?
    媒體人對田壯壯的評價是「第五代導演中的一個異數」。1992年,《藍風箏》問世,由呂麗萍、濮存昕、李雪健等人主演。由於片子有日本資金的支持,電影拿去了東京電影節參展。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獎。本來是好事一件,中國電影團卻憤而退出當年的東京影展。理由是這部電影因為涉及1953-196年裡的一些敏感事件。
  • 比肩張藝謀,因一部電影被「禁」10年,67歲田壯壯罕見現身紅毯
    想盡辦法挖掘那些人性中最原始最純粹的東西,可就是這種過于堅持對藝術的追求,導致田壯壯因一部電影被埋沒十年。02這部劇情片是由田壯壯執導,呂麗萍、李雪建等一起主演的影片。電影在最後審核的時候被嚴格的查到,並提出質問:這部電影拍給誰看?誰又能看得懂?最終的結果就是《藍風箏》在國內禁止上映,田壯壯也因此被禁拍10年。
  • 因為一部電影禁拍10年的導演田壯壯
    對於他的早期電影,更多的是「看不懂」和「有個性」。他則說,「我的電影是給下一世紀觀眾拍的。」他就是導演田壯壯。他曾經因為一部叫《藍風箏》,引起軒然大波,被禁拍十年。不拍電影的這些年,他也沒捨得離開電影。田壯壯培養了很多第六代導演的創作,缺錢給找錢,缺人給找人。後來,他來到北京電影學院任教,同事評價他「是讓你會覺得在我們這個年代,還有先生存在。就是把他所知所學,毫無保留地,全部都交付給了孩子們。」
  • 李雪健兄弟、張藝謀同學,因一部電影遭禁10年的田壯壯現狀如何
    但其實還有一位,就是張藝謀的髮小田壯壯,說起他的名字可能會感到非常陌生,他曾出演過《後來的我們》中的林見清的父親。,1952年出生在北京的一個藝術世家裡,他的母親是著名演員於藍,父親田方是北京電影演員劇團的第一任團長。
  • 「江姐」於藍走了,兒子田壯壯為她拍《藍風箏》,被禁當導演十年
    1993年到1994年,誕生了三部偉大的中國電影,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張藝謀的《活著》,以及田壯壯的《藍風箏》,然而不同於前兩位譽滿天下,田壯壯不僅沒有獲得應有的尊重,他反而被禁止拍攝電影10年。田壯壯做夢也想不到,短短不到1年,一場席捲全國的浩劫來臨,父母被無情地打倒了,而為了逃避那些永遠都看不到盡頭的批判,他選擇了躲進房間裡看書。父母被作為北影廠重點的「黑幫」,多次遭到批鬥,隨後他們被下放到北京郊區大興縣天堂河的北影廠「五七幹校」參加勞動。
  • 一部電影被禁十年,他是個導演,是個演員,他叫田壯壯
    好多人都已經忘了,上一部田壯壯電影作品,還是2009年的《狼災記》。好多人也已經忘了,田壯壯作為導演,曾站在「中國第五代」的山頭上,一點不比張、陳那兩位差。雖然若干年後陳更有名,但在學校,田才是78級的驕子。上學期間,陳凱歌還在製片廠找實習,田壯壯已經拍上了短片。畢業之前,田壯壯憑藉父母的資源和自己的才華,總共拍攝了《我們的角落》《小院》《紅象》《九月》四部作品。這個記錄,北影至今無人能破。畢業後,兩人各自拍出了自己的長片處女作。陳凱歌拍了《黃土地》,田壯壯拍出了《獵場札撒》。
  • 平遙|田壯壯:拍了《藍風箏》被禁十年,一次和電影法的公然對抗
    田壯壯:在電影學院看了非常多的電影,電影院裡站滿了人,最深的感受是最自由的談論電影,討論創作,老師們也是和學生一起討論電影,日本小慄康平的《泥之河》,我特別喜歡,偶然遇見小慄康平導演,後來成為好朋友,他給我一個特別重要的影響,我問他你一共只拍了五部電影,你怎麼養活自己?
  • 太可惜,田壯壯才華不輸張藝謀陳凱歌,卻因一部電影被禁拍片十年
    早期作品都比較小眾田壯壯是在部隊愛上攝影的。部隊裡一位搞攝影的人還對於藍說過,壯壯這孩子文藝方面還挺有特長的。1978年恢復高考,田壯壯本來想考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但由於超齡兩年,後來只好改考導演系,也算與理想相關。
  • 田壯壯:現在不敢拍電影了,因為電影太貴了
    張藝謀和陳凱歌導演持續的主動進攻,田壯壯近年來在電影圈更多的工作是擔任監製,為年輕人保駕護航,並因「演員」的身份而「圈粉」不少。老師說為什麼要去戶外上,我說電影不是老在屋裡拍的,也不是在舞臺上演的,我說大家應該有跟環境的那種關係,然後就帶著一幫同學在外面拍了一個片段,就是後來劉曉慶演的一個片段,也是對電影的一種嘗試。」
  • 後來的我們,都被田壯壯感動了
    1968年中學畢業後的田壯壯當了七年兵在軍營自學攝影,直到十年文革恢復高考1978年田壯壯考入北京電影學院。 有人說田壯壯的電影根本看不懂,田壯壯說,我的電影是拍給以後看的。有人說你的電影沒有所謂的觀眾緣,田壯壯說我不太會取悅觀眾。
  • 田壯壯:禁止拍攝電影10年的藝術家,是李雪健兄弟、趙薇老師,張藝謀...
    還出演過《後來的我們》,在其中以林父的身份獲得金雞獎最佳男配提名,當時田壯壯已經66歲了。 田壯壯對於民族文化題材類的電影十分熱衷,1982年,他首部聯合執導的大型電影《紅象》就是講述了傣族小學生結伴去雲南西雙版納尋找紅象的故事,該劇通過對於尋找中的經歷,來釋放人們對於天性的認知。這是繼十年動亂後,第一次大膽的在公眾面前暗喻式表達,具有跨時代意義的電影,這是用生命在創作藝術,真正的藝術家。
  • 因拍禁片被禁影十年,卻成為《後來的我們》最大亮點
    《後來的我們》以其前所未有的預售情況在電影界掀起一陣風浪,後又遭遇罕見的退票潮,以及電影的三觀被人詬病,出現高開低走的現象,雖然票房比較樂觀,口碑卻出現大幅下滑,豆瓣評分更是跌至不及格狀態,劉若英文藝女青年的人設也岌岌可危。
  • Feature 專欄 | 田壯壯:與電影一生為伍
    從小在父母身邊耳濡目染的田壯壯卻坦言,踏入電影一行卻是誤打誤撞。是在部隊轉業後,因為機緣巧合,田壯壯得到了在電影製片廠當攝影助理的機會,後又因已過了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的招生年齡,便「陰差陽錯地學了電影導演」。
  • 他是張藝謀同學、李雪健兄弟,因一部電影遭禁10年,66歲仍在拍戲
    但其實還有一位,就是張藝謀的髮小田壯壯,說起他的名字可能會感到非常陌生,他曾出演過《後來的我們》中的林見清的父親。,1952年出生在北京的一個藝術世家裡,他的母親是著名演員於藍,父親田方是北京電影演員劇團的第一任團長。
  • 田壯壯:《藍風箏》是我公然對抗的一次,之後覺得不想拍電影了
    他的很多電影游離於主流市場之外,有的在當時的年代因為種種限制無法上映。因為《藍風箏》,他付出了十年禁止拍電影的代價。在那之後的創作生涯裡,田壯壯一度仿佛失去了最初的那股銳氣,影迷看待田壯壯時,也多出一份嗟嘆和惋惜。經歷過「千禧年恐懼」的田壯壯,這些年來教書、退休、下棋、打高爾夫,不急不忙地拍電影。偶爾客串幾個角色、給青年導演噹噹監製,竟也輕鬆拿獎。
  • 《後來的我們》:田壯壯才是電影最大的淚點
    《前任3》拿下近20億票房,《後來的我們》預售就破億,大概「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很快就要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熱門的新類型。把這兩部電影放在一起說事大概也不算公允,畢竟後者真有「奶茶」般的香醇與層次。傳統青春片的懵懂莽撞都有,又多了幾分人到中年回看的釋然。
  • 田壯壯:現在好多人不是認識電影,是認識電影院
    可能電影於我來講還是太神聖、太重要了,或者說是我一生為伍的創作形態,所以要求得有點苛刻。」2020年10月10日,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在山西拉開帷幕。這個地點對于田壯壯來說格外有意義,在《藍風箏》拿下東京國際影展最佳影片的稱號之後,田壯壯曾因題材問題、未獲審批、違規參賽,被處罰10年不能拍電影。10年後的2002年,他才翻拍費穆的經典影片《小城之春》,重新「回到」影壇。
  • 藝術家於藍的導演兒子田壯壯,曾被禁止拍片十年,就因為這部電影
    早期作品都比較小眾 田壯壯是在部隊愛上攝影的。部隊裡一位搞攝影的人還對於藍說過,壯壯這孩子文藝方面還挺有特長的。1978年恢復高考,田壯壯本來想考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但由於超齡兩年,後來只好改考導演系,也算與理想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