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 通訊員李霞
12月11日,本周五,武漢美術館2020年度壓軸藝術大展《水墨文章第六回 我法像心》即將啟幕。
布展中的展廳
由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擔任策展人,邀請六位藝術家,強強組合,用作品講述他們的水墨探索和變革之路。他們分別是:中國美協副主席周京新,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主任田黎明,山東省美協主席張望,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邢慶仁,中國國家畫院實驗水墨研究所副所長武藝。展覽展出他們的代表作品百餘件。
至此,武漢美術館《水墨文章》大展,自2011年《第一回 寫意精神》啟幕,到《第二回 筆法維度》《第三回 文脈創化》《第四回 色界變象》《第五回 墨道無間》《第六回 我法像心》,2020年剛好走到第10個年頭。每一次展覽,對觀眾來說,都是一次中國水墨的視覺盛宴,對藝術界來說,又是一次關於水墨具體問題的探討。
歷史切片——
20世紀「徐蔣體系」影響中國畫走向,六位藝術家承其「餘脈」並創新
本次水墨大展的主題為《我法像心》,展覽策展人、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介紹,藝術的個人之「法」的建構,總是與時代息息相關。20世紀以來,中國經歷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內憂外困中的國人在進行政治、軍事、經濟等變革的同時,也在思考著中國文化的出路。中國畫自然也不例外。探索的重要成果之一便是徐悲鴻、蔣兆和等先生構建的「徐蔣體系」。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畫面臨全新的環境,再次求變。此時的人物畫家,普遍在「徐蔣體系」的技術框架和現實主義的題材要求下,進行創作。直至改革開放,特別是新世紀以後,伴隨著思想解放而來的,是中西方視覺藝術資源的極大豐富和藝術觀念、形式的更新與多元。在這樣的背景下,尋找具有個人特質的「我法」成為水墨畫家的迫切願望。
這次展覽,正是對「我法」的一次面對當下、重拾初心的思考,選取了田黎明、邢慶仁、張江舟、張望、周京新、武藝六位藝術家參展。作為當代中國人物畫壇頗具影響力的畫家,他們普遍出生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歷了國家重大歷史變化時期。與蔣兆和等前輩藝術家不同,這一代中國畫家面對著更加複雜的傳統。一方面,他們在學院中接受正規的造型訓練,而這個教學架構普遍脫胎於「徐蔣體系」。另一方面,他們又同時面對著傳統中國畫的厚重積澱,以及國門開放後急劇湧入的西方藝術視覺資源。成長於相同的時代環境,擁有類似的視覺資源,但又建立起了迥然各異的風格面貌,這六位藝術家堪稱「我法像心」的典型案例。
當下切片——
六位名家貢獻了各自不同的藝術奇觀,為本次展覽還拿出了早期珍貴習作
武漢美術館館長陳勇勁說,這次展覽非常有幸邀請到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先生為策展人,邀請田黎明、邢慶仁、張江舟、張望、周京新、武藝六位藝術家參展,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他們以一種前瞻性的探索精神一直引領著當代人物畫創作的最新動向。展覽通過對藝術家創作背景、題材選取、筆墨技法等方面的分析與研究,旨在對藝術家們的創作有一個宏觀的呈現和了解。
武漢美術館疫後恢復開館已有5個多月,從「冰凍」走向「復甦」,為了推進這次展覽順利舉行,武漢美術館派出了兩個策展小分隊,分別拜訪藝術家和策展人,溝通展覽的細節。陳勇勁說,非常感謝策展人以及六位藝術家為疫情過後的武漢市民帶來藝術的慰藉。比較可貴的是,六位藝術家不僅拿出了他們的近作、代表作,而且拿出了他們早期的習作,這些珍貴的習作,難得一見。由此可以看出,藝術家是從哪個原點出發,走到現在的。
對於六位藝術家各自的創作特點,吳洪亮介紹——藝術家田黎明有意地將光、水等自然因素融於人物畫的表現之中,試圖將人與景進行更深層次的融合;藝術家邢慶仁的作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陌生感、戲劇性,乃至荒誕性;大氣磅礴是藝術家張江舟中國人物畫的鮮明風格;藝術家張望嘗試把人體與自然山川相結合;藝術家周京新對當下的中國畫壇乃至藝術界最大的貢獻,在於筆墨造型邏輯的建構;藝術家武藝的作品,表面上從題材到畫法仿佛有些「復古」,其實不如說是「復心」,隨心而為,筆端的那些形象自然就越發的疏朗飄逸。
「你希望武漢的觀眾從這個展覽中看到什麼?」面對記者的提問,吳洪亮很有感觸地說,武漢美術館新館建成到現在,通過展覽、公教活動,對於觀眾群的培養,卓有成效。「武漢的觀眾已經很有見識了。」他說,中國畫人物畫發展到什麼程度,通過這個展覽可見一斑,一定會豐富大家的視覺體驗。
未來切片——
武漢美術館將繼續打造歷史巨片,還將引入藝術療愈、當代視覺藝術
武漢美術館館長陳勇勁表示,通過十餘年美術館人的努力,《水墨文章》系列展覽已經在全國藝術界產生良好影響,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也受到觀眾喜愛,是武漢美術館最重要的展覽品牌之一,還會一直辦下去。除了為觀眾奉獻《水墨文章》這樣的歷史巨片,今後武漢美術館還會引入各類經典學術研究、當代視覺藝術等各類別優秀展覽呈現給觀眾,讓美術館成為「有意義」,更「有意思」的地方,惠及更多人群的觀看需求。
據了解,2020年疫情後恢復開館以來,武漢美術館的幾個重點展覽有序推進,一一與觀眾見面。其中,《藝術之城:金城銀行的前世今生(1930-2020)》入選文化和旅遊部2019年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項目。
武漢美術館計劃於2021年上半年舉辦的《言語之外——藝術與療愈》展覽,也入選了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項目。陳勇勁說,武漢美術館的青年策展團隊很有想法,2020年對於每一個生活在武漢的人來說,都是一生難忘的經歷,希望通過藝術作品的力量,讓人們的心靈找到降落的地方。
田黎明,尋,200×86cm,2012年
邢慶仁,高原,179×97cm,2008年
張江舟,聖途,200cm×260cm,1998年
張望,水墨人物寫生,68×136cm,1998年
周京新,水滸-1,68×68cm,2006
武藝,老人肖像,136cm×68cm,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