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6月3日,一部劇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空降湖南臺播出。零宣發,就在劇播出當天,女主角周雨彤還在為《九州縹緲錄》的宋祖兒宣傳,得知自己的劇播出,才臨時弄了這麼一張圖片發微博。
連我都今天才知道,我的劇要播
而男主角張新成就發了兩個字「播了」。整部劇完全沒有宣傳期,就這樣趕鴨子上架,播了。沒有大牌演員,只有名不見經傳的幾個年輕面孔,最有知名度的可能就是演過《你好,舊時光》裡林楊的張新成。但無礙,這部劇有潛藏的大佬——編劇王倦。
就衝著編劇王倦,這部劇就足夠讓人有追下去的欲望。王倦是誰?
如果不認識,百度一下,可以搜出很多作品。一個設計出身的非科班編劇,卻是當今電視劇市場的頂流編劇。B站神劇《舞樂傳奇》《木府風雲》,後來的IP熱門劇《慶餘年》,就出自此人之手。可以說,《大宋少年志》這部劇的成功,再次證明了王倦個人風格劇本的魅力。也再次彰顯了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只要劇本好,電視劇就能拍好。
不用流量,沒有宣傳,只靠著王倦這個招牌,這部劇就直接在暑期檔變成了口碑黑馬。有人說,這部劇非常「王倦」。因為它從臺詞到場景,都貫穿了王倦獨特的劇本特點——反轉和情懷。
首先是反轉。這部劇堪稱燒腦神劇,腦袋轉得慢的,還真跟不上這部劇的節奏。看《大宋少年志》,你永遠猜不透,下個劇情是什麼。本以為是見利忘義,誰知卻是暗中相幫;本以為自己人,誰知卻是最後的大boss……這樣一部看起來平平無奇的青春輕喜劇,既有處處反轉又注重鋪墊,細節到位,邏輯經得起推敲。《大宋少年志》的脫穎而出,自是理所應當。
其次,這部劇的臺詞也是高能迭出。作為一部以宋代為背景的電視劇,它的臺詞不局限於時代特點,摻雜了一些現代元素,更能讓年輕觀眾接受。
另外,臺詞幽默詼諧,又蘊含人生哲理,處處彰顯情懷,不可謂不精妙。
《大宋少年志》,就靠著王倦這個招牌和其極具特色的劇本,在2019的夏天,成功C位出道。
而今年,2020的5月18日,一部網劇從眾多國劇中脫穎而出,引領追劇風潮,頻頻佔據熱搜。那就是「南鎮要當大編劇」所編劇的《傳聞中的陳芊芊》。此劇成為今年上半年的收視黑馬。
編劇穿越到自己寫的劇本中,成為劇本的炮灰女配。這樣的設定熟悉嗎?小說界已經將這個梗寫爛了。但不得不說,這拍成電視劇,貌似是頭一遭。這種別樣的「穿越」設定,韓劇前陣子的熱門劇《偶然發現的一天》,也玩了一把。可以看得出,在穿越梗這個古舊的設定上,電視劇開始玩出新花樣——穿越到作品中。
紅衣很颯
不同於《大宋少年志》名編劇的號召力,《傳聞中的陳芊芊》只有一個賣點——甜寵。近幾年,國內盛行甜寵劇。從《雙世寵妃》到《明月照我心》,甜寵劇在收割女觀眾方面,就像割韭菜一樣,一割一大把。本人也喜歡,但看多了,覺得就像吃多了甜點一樣,有點膩歪了。
所以,我成功棄了這兩部劇。
追《傳聞中的陳芊芊》,也實屬偶然。當時,我在B站看了剪輯,然後又剛好看了《慍色過濃》,看到網上口碑不錯,才去追的。結果一追就上癮,《韞色過濃》沒看完,我倒是把這部追完了。
《陳芊芊》的編劇並不是特別出名,至少我之前沒聽說過,也沒看過她的劇。《陳芊芊》應該是我看這位編劇的第一部劇。也是因為喜歡,所以在這部劇追完之後,我才去微博關注了它的編劇「南鎮要當大編劇」。
相較於《大宋少年志》的成功,《傳聞中的陳芊芊》的成功,除了佔據平臺優勢和瞄準受眾群體這兩個明確的原因外,不可不提的,也是它的劇本。
首先,這部劇的設定就很高能。編劇卡進自己的劇本裡,成為炮灰的女三號。在這個紙片人的世界裡,女主角陳小千為了回到現實世界,開啟了上帝視角的她,抱緊男主角韓爍的大腿,想要順利走完劇情。結果,靠著她善良機靈的性格和與眾不同的行為方式,她反而吸引了男主角的注意,將原女主陳楚楚的戲份搶光。意識到偏離劇情的陳芊芊拼命想挽回局面,可惜,事情逐漸失控。最後,她變成了女主角,陳楚楚成了配角。
除了故事設定突破常規之外,故事背景也蹭了一把現在的女權東風。故事發生在「女尊男卑」的花垣城,在這裡,男性地位低下,沒有讀書和入仕的權利,只能依附女人生存,還要受到「男德」的約束。這種設定對於受眾目標為「女性」的《陳芊芊》來說,不得不說有些取巧之處,也正中下懷。但顯然,編劇的格局比我們大了一些,所以才有最後陳小千去玄虎城,與韓爍母親的那一番對話。最終,編劇還是將故事主旨定位在「平權」這個命題上。
我很少看國劇,但不得不說,近幾年,內地電視劇真是不少佳作,至少開始出現很多劇情邏輯嚴謹和臺詞出彩的電視劇。海晏的《琅琊榜》,王倦的《大宋少年志》,再到《傳聞中的陳芊芊》,觀看完整的可能就是這麼幾部。
我不喜歡看國劇,就一個原因——製作不過關。國劇製作本末倒置,追求流量明星,配音讓每個角色都有些同一化,而作為電視劇靈魂的編劇,卻是一直處於邊緣地位。
中國的電視劇,一向是導演和演員優先,編劇就是創作鏈中的底層。這種創作方法製作出來的電視劇,除了本身內容粗糙,後續還一直出現各種流量明星「爭番」的新聞。以前,我就很少看到,電視劇出來的新聞是真正關注到劇情本身的。
要知道,在其他國家,編劇可是影視劇的靈魂。在韓國,編劇分等級,頂尖的編劇凌駕於導演和演員之上,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一手打造出韓流明星和諸多浪漫喜劇的金銀淑,在韓國,基本上每部劇一出,都是明星爭著上。她的臺詞極具魅力,以抒情性與臺詞金句聞名,是韓流代表編劇,中國觀眾應該對她很熟悉。韓流圈的人都知道,金編的劇一出,基本就是佳品。
只有劇本寫好了,只有編劇能拿到創作的話語權,一部劇才有可能成為佳品。可惜,國內很長時間都是淡化編劇的地位。
但可能現在平臺多了,觀眾文化程度高了,看劇範圍和標準也提高了,為了適應市場的需要,很多製作單位也意識到了編劇的作用。一些好的編劇,也在這些競爭中脫穎而出。
《大宋少年志》和《傳聞中的陳芊芊》讓我看到了一個可能——那就是編劇終於被看見了。
在《大宋少年志》播出時,喜提熱搜的不是演員,而是編劇王倦,可謂一大驚喜。
在《傳聞中的陳芊芊》迅速席捲網絡時,人們除了看到演員的演技,還能關注到臺詞和劇情,也是驚喜。
從《大宋少年志》到《傳聞中的陳芊芊》,僅僅兩年,我看到了國劇的喜人變化。從家國情懷到愛情悲歡,不同的故事,也都要各自的命題歸宿。說白了,電視劇最核心的靈魂,就是劇本。好的臺詞,多少年之後,觀眾還會記得。好的故事,就算沉沒在歲月裡,也會重新再被翻出。
從這兩部劇的成功,我們不難看出,國劇製作的轉型,重點更多放在了內容製作上面。那麼,或許,編劇為王的時代,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