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手奶爸,需要大家的支持,請關注我吧,謝謝。
說起最佛系的中生代男演員,我覺得是張震,儘管他的眼神銳利如刀。
之前張震就說過,年紀大了,有了明確的方向,想做正能量和親民的角色,而不是原來的追求痞一點和性格一點,但沒曾想上來就是瑪麗蘇的《宸汐緣》。
這感覺就和剛看完梁朝偉在《一代宗師》裡的葉問,立馬就切到《東成西就》裡的歐陽鋒,再深邃的眼神,再強大的表情和肢體都會有一種荒誕的感覺。
但這種荒誕卻意外地接地氣,儘管一度被戲稱為"土味"。但張震那種不說話時冷酷桀驁的外形氣質,搭配上傲嬌痴情的人物設定,成功營造出一股蠢萌大叔範。
一直覺得這才是真實的他,他不需要太多的光環。網傳他拍《深海尋人》考到PADI潛水執照,他解釋說自己有恐慌症,被子蓋頭上都沒法呼吸,學不了潛水。
傳他演《吳清源》時學圍棋能夠壓制職業三段,他說自己只下的過5、6歲的小女孩,還是在別人沒學的時候,當時就特別有成就感,結果兩個禮拜後就被殺得丟盔卸甲。
所謂的學霸,只是他認為最簡單直接的辦法,為了角色去學習,都會有收穫,即便只是一點點,對表演都會很有用。所以,他會自嘲自己比較笨。
因為他不是表演科班出身,也沒有什麼技巧。他只是覺得如果要演個做麵包的師傅,就需要從他生活接觸的事情開始學習,而不是做個很厲害的樣子。等自己真的很厲害的時候,自然會對角色會更深入和了解。
他經常會說和角色生活一段時間,就像他拍《雪爆》時,為了演好森林警察,他會花幾個禮拜吃住同行。他覺得生活方式把握不到位,就是對演的職業不尊重。
結果就是部警匪片,也沒太多的生活戲給他發揮。這種事在他身上屢有發生,出力不討好,還被王家衛忽悠"張震是好刀,咱們先藏著"。
今天,就來講講這個自認沒天賦,只會靠笨辦法,一直埋頭努力,卻基本顆粒無收的中年魅力大叔。
張震小的時候,就是個貼心小暖男。
父親當時已經是比較有名的演員,那時他經常會和母親一起去看父親的電影,有一次旁邊有觀眾偷偷說:"怎麼張國柱的老婆這麼醜。"
張媽媽聽了暗自傷心,後來電影散場,兩人走出來後,他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我覺得你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他父親是個外向的性格,只是有點不靠譜,那時他們家住在山上,他父親會背著他,滑著滑板就溜下了山,這讓他一度認為自己不是親生的。
他的童年有很長一段記憶是被父親帶著,在各個劇組四處客串。但他自己不想演戲,直到14歲那年被父親騙去演了那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那時他剛準備在學習上發憤圖強,因為有個女生跟他說,如果你功課不好就不跟你交往。然後,他就被父親騙進了劇組,說是讓他趁放暑假玩一下,過一兩天就回來了。
結果一拍就是九個月,而這九個月不光改變了他的命運,也徹底地改變了他的性格。楊德昌為了讓電影更加真實,電影裡張震被打被撞都是真的,為了讓給他表現震驚與愕然,更是把他莫名其妙的臭罵了一頓,扔進小黑屋關了半小時。
而這部電影陰暗壓抑,描述的就是張震演的小四性格逐步黑化,最終殺掉女主的轉變。對於當時沒有演技的張震而言,其實就是完整地經歷了一遍這種人生。
這部戲,讓年僅15歲的張震獲得了金馬獎影帝的提名,但他開始變得沉默寡言,一度讓父親以為他得了自閉症而懊惱不已,抱怨楊德昌把他性格開朗的兒子帶走了。
他陷得太深拔不起來,都已經忘了原來的張震是誰。後來,回到學校,同學的追捧,暗戀女生投來的異樣眼光,又讓他覺得好像一切本來如此,但他的成績還是一如既往的差。
在青春期過早地接觸人性的陰暗,他的性格開始變得沉靜陰鬱;而現實中的各種吹捧,又讓他感受到無所適從的壓力。
性格的轉變也沒法擺脫學渣的本質,他後來只考上了高職的美工科。而當年流行的酷帥風,也讓他開始習慣冷臉、裝酷和不說話,在學校給人拒人千裡的感覺。
父母對他比較開明,允許他出去打工,唯一的要求是把學業讀完。他去快餐店打工,看著來來往往、形形色色的人,喜歡腦補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
閒暇的時候,就窩在家裡點個披薩,把《教父》三集一連看下來,還會看《重慶森林》、《阿飛正傳》、《墮落天使》、《東邪西毒》,十分過癮。
在短短一兩個小時內,透過電影看到一個人的人生或是一段時間,這讓他覺得充滿魔力。每次感動後的落淚,發笑後的思考,都讓他覺得內心激蕩,這讓他很嚮往。
那是港片的黃金時代,他特別崇拜梁朝偉和張國榮。所以,一畢業之後,他就到了楊德昌的工作室打工,這段經歷讓他一直覺得電影是件很嚴肅的事情。
因為楊德昌的脾氣不好,他們的工作室分兩層,經常在一樓就會聽到他的發飆怒吼,他們沒事都不敢去二樓。整天忙忙碌碌,但卻很充實,因為他真的接觸到了電影。
後來那部《麻將》裡的道具,也是他做的,他還做了美術,很多東西不懂讓他經常被罵。除了陳設場景,還要去化妝、換衣服和演戲,演完戲再留下來收東西,經常最早去現場,最晚收工。
最累的時候,等紅綠燈都能睡著,直到後面的車一直按喇叭才把他叫醒。特別辛苦,但是他覺得很值得,尤其是在片尾看到他的名字被打在道具欄的時候。
對於演戲他還是懵懵懂懂,因為楊導是個特別注重劇本的人,演員一個字都不能改,連標點符號和斷句都必須嚴格按照他的想法來。
不允許有太多的思考,只能按照他的要求去完成。那時他不懂什麼是演技,只是被不同的方式調動情緒,在他看來更像是完成任務。
所以,20歲的他不喜歡表演,他只是單純地喜歡電影,享受那種參與創造的樂趣。
《麻將》成功拿到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提名,這也引起了王家衛的注意。當時王家衛正在拍《春光乍洩》,需要一個來自臺灣的角色。
能夠和梁朝偉和張國榮合作的機會,讓張震興奮異常。他像做夢一樣從臺北飛往布宜諾斯艾利斯,在路上他一直想,即便王家衛比楊德昌嚴苛一百倍,他也要堅持下去。
但王家衛對他的第一印象並不好,覺得他"柔了點,講話和走路都很慢"。為了磨礪他,王家衛把他送到南美洲跟一個拳王練拳,兩個星期,每天七小時,回組後他整個人都快昏迷了。
更讓他崩潰的,是王家衛扔給他一盒CD,讓他演出這首歌的感覺,一個臺灣西門町出來的少年。沒有任何的文字和話語形容。
完全沒有頭緒,他只能整宿整宿地聽那盒搖滾樂,想著他以前碰到的各類人,一度焦慮到他把母親接到了布宜諾斯艾利斯陪自己。
而更讓他迷茫的是,王家衛沒有劇本,很多時候可能是中午吃飯的時候,突然拿到一張A4紙,然後就決定下午拍這個。
很多他覺得拍得不錯的戲,都被NG,而很多平常的狀態,王家衛卻覺得很妙,他一直沒搞明白他在打彈珠和吃飯時有什麼拍的。
和王家衛拍戲最大的感覺是慢,第二個感覺就是自己不會演戲。這是他在向偶像梁朝偉請教後得到的答案,當知道梁朝偉曾經拍一個吃梨的鏡頭NG27次後,他更迷惑了。
他每次拍完戲後,就待在旁邊,看著張國榮和梁朝偉對戲。張國榮的揮灑自如,面對每次NG都能拿出不同的狀態;梁朝偉的不著痕跡,讓他都分不清演戲還是現實。
楊德昌讓他覺得表演就是一絲不苟地執行,而王家衛告訴他,抬手之間都是表演。這讓他很懵,一度覺得是自己沒有天賦。
儘管這部戲讓他拿到了金像獎最佳男配的提名,但他卻發現自己的戲份被刪減得所剩無幾,這讓他大受打擊。
後來的三年,他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會想著其實做幕後也不錯,做演員太辛苦,也很難被理解,何況自己也不是科班出身。
直到李安來找他拍《臥虎藏龍》,而且王家衛也問"要不要繼續做演員?",原因都是他適合拍電影,這種肯定成了他繼續演戲的動力。
和李安的合作,跟其他導演都不同,會有很長的時間集體生活,而且會讓大家把對劇本的認識跟想法都丟出來討論,他特別喜歡這種熱鬧的氣氛。
李安還給了當時的他一個很重要和有用的功課,讓他多讀人物自傳。人物自傳可以快速獲得很多資訊,對演戲很有幫助,從那時起他開始接觸看書。
他喜歡和章子怡待在一起,一方面是導演讓他們培養感情,一方面和剛入行的章子怡有很多話題,終於讓他了解到很多基礎的常識。
這也讓羅小虎和玉嬌龍的感情特別出彩,而讓他覺得更輕鬆的,是這個角色只需要豪放不羈和痴情,剩下只要拼命耍帥就可以。
而讓他覺得不可思議的,是章子怡不用替身的狠勁,經常傷痕累累,指甲蓋都被掀飛,他在旁邊都看得心驚。他很疑惑地問過章子怡,得到的答案是為了突破。
《臥虎藏龍》後章子怡的演技被廣受讚譽,而他,則被很多人稱為驚豔的面孔。章子怡在突破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
他也曾經拿這個問題請教過王家衛,王家衛告訴他,去看電影,看他喜歡演員的系列電影,看這個演員的改變和處理戲的方式,思考自己該怎麼演。後來有兩件事,讓他有了頓悟。
一件事發生在拍《天下無雙》的時候,梁朝偉邀他去房間喝酒,放起了音樂,坐在他對面就開始講《東邪西毒》的對白,三分鐘的對白,一字不差。他直接被嚇到了,怎麼可以過了這麼多年還這麼清楚,他花了多少時間去練習。
還有一件,是在和鞏俐拍《愛神》的時候,他發現鞏俐對攝影機非常敏感,她知道攝影機現在拍她的臉、手、腳、還是背,她都會有感受,攝影機拍到哪,她哪裡就有戲。既可以做到非常精準,又可以在情感流露時散發出由內而外的真誠。
他也想成為這樣的演員,這成為了他最強烈的執念。
和舒淇的那部《最好的時光》,三段不同時代的戀愛,卻透露出同樣的刻骨銘心,他在三個不同性格人物之間的切換,讓每個人物的情感爆發都有血有肉,在拍完之後,他像真正失戀一樣。
投入真正的情感,把能做的做到極致,這種他歸納的笨辦法,讓他在演員的路上穩紮穩打。無論是《吳清源》還是後來的《呼吸》,他除了臉以外,讓更多的人記住了他的誠意。
他開始被稱為文藝片男神,是梁朝偉的接班人。只有他知道,他離那個在商業電影跟藝術電影之間遊走的身影還有很遠的距離,這個距離不在於他,而在於觀眾。
他開始嘗試商業電影,演了《天堂口》、《赤壁》和《王的盛宴》,不為別的,只為了那句沒有高級的演技,只有讓觀眾認可的演技。
一個冷酷無情卻內心矛盾的殺手,一個不露聲色卻野心勃勃的孫權,最驚豔的還是那個心思單純卻驍勇善戰的韓信。被絞死的那場戲,張震青筋暴起,眼球上翻,演出了真正的瀕臨死亡。
他的表演風格開始真正成型,有人說他用臉說臺詞,也有人說他眼睛裡藏了一個世界。而他一直覺得,他是在用生命的感悟和經歷在和觀眾溝通。
但比較戲劇的是,他曾經被稱為分手只寄明信片的渣男,卻出演了《繡春刀》這樣的電影,被戲稱一個備胎和女神的愛情故事,還一下演了兩部。
就是這種明明一本正經的節奏,卻會被突然帶歪的感覺,讓人對他欲罷不能。會在採訪的時候,明明是在誇劉燁的演技,卻對他有兩個孩子的事羨慕嫉妒恨。
在自己結婚生子以後,拼命地學習怎麼做奶爸,成為名副其實的炫妻曬娃狂魔,還會突然冒泡地去討論酒釀湯圓好吃的問題。
他熱愛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一直低調地表示自己沒有野心,只是想把演員這件事做好。但卻早就想好自己拿到影帝後的感謝詞,還各種撒嬌說自己準備了很多年。
一直覺得他就是下一個梁朝偉,畢竟他們的口頭禪都一模一樣,"我這個人啊,懶散,被動,你認為可以就可以啦。"但更期待他成為不一樣的張震。
這就是我眼中的張震,一個喜歡電影,卻成為了演員,只想把這個工作做好的顧家男人,他的魅力勢不可擋。如果喜歡就狠狠地點讚、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