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將定義成能源品種,氫能頂層設計呼之欲出

2020-12-24 第一元素網

《財經》記者從多個信源獲悉,中國政府已把氫定位為新的能源品種,將大力推動氫能發展,由多個部委參與的中國氫能發展整體規劃正在制定之中。

「中國氫能產業頂層設計呼之欲出。」國際氫能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毛宗強對《財經》記者說,由於既有利益格局較為複雜,船大難掉頭,所以氫能的整體規劃制定一定要謹慎,步伐不宜太快。

氫能被視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歐美日韓正以空前力度推動氫能發展,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制氫國,如何舉措全球矚目。

全球以及中國的氫能發展規劃均著眼於提高氫能消費量,並逐步將制氫渠道由化石能源為主轉變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中國2018年氫氣產量約2100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比例超過30%。目前全球氫氣產量裡,90%以上來源於煤炭、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制氫。

歐盟的氫能發展規劃提出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綠氫),在2030年-205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制氫的大規模商業化。多位氫能權威人士認為,中國將走與歐盟不同的路徑,可再生能源制氫是長遠發展方向,中期內中國仍將以化石能源制氫為主,並配以碳捕集相關設施。

在中國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發布之前,已有30多個省市級的氫能發展規劃出臺。多位接受《財經》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地方氫能發展規劃勢頭過熱,要警惕重複浪費,避免低效發展。

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今年7月發布的研報《中國的氫經濟來了嗎?改變遊戲規則的機會》認為,如果中國能夠將其製造業和政策力量投入到氫能事業中,這將真正改變遊戲規則,在全世界產生連鎖效應。

中國側重化石能源制氫

01

氫氣曾長期被視為一種工業氣體,近兩年氫氣才開始被更多地看成能源產品,中國政府也從2019年開始提高了對氫能的重視。2019年,氫燃料電池首次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氫能被納入《能源法》徵求意見稿。但氫能產業發展的頂層規劃至今未出臺。

多個發達國家以及歐盟均已發布了氫能發展頂層設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德國等國將氫能視為振興經濟的重要手段,刺激中國加快出臺氫能產業頂層設計。

據《財經》記者了解,中國政府早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就著手制定氫能發展頂層設計,由多部委參與。

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財經》記者說,中國氫能發展的整體戰略規劃預計將覆蓋氫能全產業鏈,對制、儲、運、用各個環節作出規劃。「但即使發布頂層設計,中國氫能發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針對下遊市場的補貼政策對支持氫能發展更實際。」

氫能頂層設計的意義更多在於將全產業鏈、全國的資源形成合力。氫能產業鏈包括上遊制氫、中遊儲運氫,以及下遊的氫燃料電池車和加氫站等。中國氫能產業鏈多個環節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技術差距,例如,國產車載儲氫罐目前還不能完全工程化,相關設備需要進口;技術難度相對較低的加氫機,目前也主要依賴進口。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幹勇7月24日在中石化集團舉辦的氫能發展戰略研討會上表示,全球氫能競爭中中國還沒有佔據優勢,核心材料、零部件、裝備重大工程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如果粵港澳、長三角、京津冀等形成全國一盤棋,就可以達到效率高、成本低的效果,否則氫能產業很難成氣候。

制氫路徑是各國氫能頂層設計裡首要考慮的因素。歐盟激進反對化石能源制氫,目標是大幅降低可再生能源制氫成本,到2030年以後實現綠氫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中國則謹慎對待可再生能源制氫,化石能源制氫在中短期內仍將是主流路徑。

萬聯證券研究所2020年1月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的氫能源結構裡,煤制氫佔比62%,天然氣制氫佔19%,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僅佔1%。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彭蘇萍認為,2025年之前,化石能源制氫將是中國最主要的制氫路徑。2050年以後,隨著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化石能源制氫就將退居次席。也就是說,化石能源制氫+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是中國氫能產業近20年裡首要考慮的路徑,有的地方可以因地制宜,比如海南。

國際諮詢公司埃信華邁(IHS Markit)天然氣研究與分析高級總監楊珍妮對《財經》記者表示,歐洲具有大力發展綠氫的條件,德國是全球電解制氫領域的領導者,其電解水制氫裝機容量佔全球的45%,歐洲其他地區則擁有另外的28%。而且歐盟擁有密集的電力和天然氣基礎設施等有利條件,這使其他國家無法直接複製歐盟的制氫路線。

在中國的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裡,氫能戰略於2003年首次出現。當時爭議較大,業界認為氫能不具有現實意義,「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氫燃料電池獲得重點支持。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在上述氫能發展戰略研討會上表示,氫能產業在過去20年都很受重視,現在正在醞釀「十四五」氫能支持政策,燃料電池仍是氫能發展重點,有可能還會單獨出一項氫燃料電池的支持政策。

各地掀起氫能熱潮

02

在中國氫能產業頂層設計發布之前,地方政府已經對氫能產業熱情高漲,氫能扶持政策紛紛出臺。

據《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8年1月武漢市出臺首例《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方案》以來,蘇州、佛山、長治、六安、白城、濰坊、張家口等近40個城市先後出臺氫能產業發展規劃與支持政策,規劃的氫燃料電池電堆總產能超過3000兆瓦,燃料電池汽車產能總計超過10萬輛。

「地方政府的積極性非常高。有的是沒有趕上動力電池的發展紅利,想在新領域獲得突破。有的是取得了動力電池發展成果,也想在氫能領域有所收穫。」一位氫燃料電池企業負責人向《財經》記者表示。

氫能產業的資本投資也呈現升溫趨勢。氫雲鏈數據顯示,2020年1月-7月,中國氫能產業名義總投資超過1300億元,同比增長超30%,其中有5個項目投資達到百億級別,2019年同期僅有兩起。

目前,中國已形成以北上廣為中心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氫能產業集群,並逐步向周圍地區輻射。

「受制於核心技術,很多地方大規模搞氫能產業園並不合適。」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副研究員邱斌告訴《財經》記者,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做一些小規模或適中規模的示範項目更為可行。

氫能產業受地理區位的限制很大,既要臨近氫源地降低物流儲運成本,又要有相當規模的市場使其具有匹敵其他能源的性價比。

在眾多地方氫能試點項目中,京津冀地區依託地理區位,走在全國前列。藉助被確定為全國第一個再生能源示範區和「2022年冬奧會」舉辦的東風,張家口全面布局氫能產業,打造包括可再生能源制氫、氫燃料電池生產、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於一體的全國首個全產業鏈氫能源生產應用基地。張家口計劃到2021年,實現氫能及相關產業累計產值60億元,到2035年達到1700億元。

北京市經信局也在9月8日發布《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提出2025年前,培育5家-10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龍頭企業,力爭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累計產值突破240億元。同日,大興國際氫能示範區揭牌。

「氫能是一個非常考驗地方財政實力的產業,一旦開始補貼,就要做好長期打算,充分考量風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景春梅提醒說, 「發展氫能不能像之前一樣運動式地一哄而上,然後造成產能過剩和產業趨同,最後留下一堆爛尾工程。」

氫能補貼爭議

03

市場需求是推動氫能產業快速發展最有效的手段。各國對氫能下遊市場均給予補貼,中國也不例外,但如何進行補貼,業界存在爭議。

毛宗強表示,從現有的產業格局和未來的技術發展來看,氫能的終端利用應該在三個領域平分產量,即交通、化學工業和儲能發電。各領域的發展不可能同時前進,交通領域的氫燃料電池應該是現階段的補貼重點。

燃料電池是指通過化學反應將富氫燃料轉化為電能,可作為汽車內燃機的替代品。氫燃料電池目前主要有兩種類型:質子交換膜電池和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

質子交換膜電池啟動較快,工作溫度一般在100攝氏度以下,是中國目前使用最廣的車載氫燃料電池。固體氧化物電池工作溫度一般在700攝氏度左右,轉化效率相對較高,一般由重型卡車使用。

在財政部以及各地方政府出臺的氫能發展補貼政策裡,主要針對氫燃料電池車、加氫站等對象給予補貼,例如,佛山對加氫站建設補貼力度最高達到800萬元,並對每消費一公斤氫氣補貼20元。這推動了中國氫燃料電池車輛和加氫站數量的快速增長。

目前,中國已有6000多輛氫燃料電池商用車在運行,主要是大巴和各種特種車。加氫站數量在2016年以後快速增加。截至今年7月,中國累計建成加氫站76座,投入運營的有52座。其中廣東省擁有量最大,有15座運營,17座在建。

毛宗強認為,氫燃料電池車輛數量增多,並不代表氫燃料電池技術在提高。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等活動期間使用的氫燃料電池車輛,會後即閒置。地方政府現在都在積極推廣氫燃料電池車輛,毛宗強擔心很多車輛最後又會爛尾,他建議各地加強對氫燃料電池技術本身的支持,而不是追求氫燃料電池車的數量。

中電豐業技術開發公司總經理王德軍對《財經》記者說,歐美對氫燃料電池的扶持政策往往是直接給予項目補貼,而中國目前只是對用在車輛上的氫燃料電池給予補貼。雖然這跟國情有關,目的是為了鼓勵技術的進步和突破,但弊端也顯而易見,容易像電動車一樣出現造車騙補的現象。

中國氫能聯盟發布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指出,預計2020年至2025年間,中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氫能源車數量達到5萬輛,加氫站數量200座;2026年至2035年產值達到5萬億元,加氫站數量1500座,實現燃料電池車1500萬輛。

在增長前景看好的預期下,中國氫燃料電池產能激增。專注氫能源的第一元素網總編輯王高峰認為,氫燃料電池行業已經嚴重過剩。目前全國的需求僅為3000多塊/年,而國鴻氫能一家企業的產能就有2萬塊,各大廠家的總產能已高達15萬塊。儘管生產企業目前基本都沒有賺錢,但產能擴張仍在繼續。

景春梅表示,像電動車一樣大水漫灌式的補貼不會再在氫燃料汽車產業出現。目前的政策方向是讓市場自然發展,優勝劣汰。

歐盟為了實現2050年碳中和的目標,計劃將氫能更多地使用在化學工業、發電,以及建築供暖等諸多領域,對燃料電池車的直接補貼不多。王德軍表示,氫氣在非交通能源領域的應用是未來的最大市場,比如可再生能源儲能熱電聯供、天然氣摻氫、冶煉低碳鋼等。如果生產和儲運氫的成本不能大幅下降,交通領域的氫使用量很難快速提高。歐洲人認為,降低可再生能源制氫成本是首要任務,因此歐盟的補貼相當一部分給了綠氫項目。

毛宗強則認為,歐盟不把氫燃料電池車作為最重要的發展領域,主要還是因為目前歐盟的氫燃料電池車成本太高。氫燃料電池車的快速推廣,除了需要降低車輛本身的成本,還需要更大的投資建設加氫站、儲運管道等基礎設施。德國從1993年就開始研製氫燃料車,但汽柴油車輛的替代成本一直高企,歐盟不得不逐漸降低對這一領域的關注。

綠氫在中國的前景

04

人類能源利用史是一個逐漸減碳的過程,從木材、煤炭、石油、天然氣到氫能。只有零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被認為是21世紀的終極能源,化石能源制氫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電解水制氫是指在電解質水溶液中通入電流後產生氫氣,其技術路線主要分三種:鹼性水電解槽制氫、質子交換膜水電解槽制氫和固體氧化物水電解槽制氫。其中,成本最低、技術最成熟的是鹼性水電解槽制氫;質子交換膜水電解槽制氫性能更好,但成本偏高;其他的則仍處於實驗室研發狀態。

中國實現綠氫的大規模商業化開發需要具備兩個因素: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的下降,以及電解水制氫設備的技術進步。

以目前的技術和電價水平計算,50度電生產1公斤氫氣,電價佔整個電解水制氫成本的比重超過85%。不過,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正在快速下降,中國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即將進入平價時代,預計到2030年前,光伏和風電的成本還將下降一半。有的地區比如四川、廣東還出臺了對可再生能源制氫的電價支持政策,最高電價限制在其他工業用電價格的50%以下。

在部分地區可再生能源發電不能併網的情況下,業內認為,利用棄風棄光棄水制氫是個突破口。據歐陽明高測算,10%的棄電可以滿足2025年燃料電池車用氫需求,50%的棄電可以滿足2035年燃料電池汽車的全部用氫需求。

另據國家能源集團科技委常務副主任顧大釗介紹,該集團旗下大渡河水電近幾年每年棄水量達到100億度以上,因此目前在研究是在水電站就地制氫,然後把氫輸出去,還是把電輸到成都,再在成都建氫能城市。

在電解水制氫設備方面,核心是電解槽。目前技術比較成熟、成本較低的是鹼性水電解槽,國內外都有生產商。但性能更好的質子交換膜水電解槽和固體氧化物水電解槽目前成本仍較高,應用較少。

歐盟計劃提高電解槽的市場規模,從而降低其成本。歐盟氫能戰略的計劃是:2020年-2024年安裝600萬千瓦的可再生能源生產氫的電解槽,生產100萬噸的氫。2025年-2030年,電解槽容量提升到4000萬千瓦,生產氫1000萬噸。

中國企業雖具有電解槽的生產能力,但是以鹼性水電解槽為主,性能更好的質子交換膜水電解槽鮮有涉足,其核心的膜等關鍵材料則被國際企業壟斷。如果不能改變主要依靠進口材料的局面,電解槽市場規模提高之後也難以降低其成本。故加強關鍵材料的研發是當務之急。

除了設備成本和電價成本,發展綠氫的另一個限制條件是淡水資源。上述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發布的報告認為,淡水資源是中國生產綠氫一個關鍵變量。中國西南地區有豐富的水電和淡水資源,是中國最合適發展綠氫的地區。但該地區遠離中國的經濟中心地帶,還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去連接供應和需求地區。如果能解決缺水的問題,中國就可能成為綠氫的「出口冠軍」,否則進口綠氫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綠氫如果能在中國以及全球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那麼其將接替石油天然氣成為全球能源貿易的焦點。

歐洲最大的石油公司殼牌布局氫能領域已有十年,近期其開始大力發展綠氫。今年3月初,殼牌與荷蘭兩家公司合作實施歐洲最大的綠色氫能項目——NortH2項目,到2030年之前建成海上風電場用於氫氣生產。在中國,殼牌與華能集團於去年達成合作,將進行一項小規模的風電制氫的技術試點項目。

殼牌中國相關負責人對《財經》記者表示,燃料電池汽車所需要的氫氣不同於一般工業用氫,對純度和雜質含量要求很高。可再生能源電解水生產出的氫氣,具有純度高、雜質含量低的特點,更符合燃料電池汽車的用氫需求。

相關焦點

  • 暢想氫未來發展方向 打造氫能生態圈
    氫能全產業鏈加速布局    「我國能源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每年需要大量進口石油和天然氣。」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在峰會上表示,為了實現低碳減排,提高能源安全,我國需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利用風能、太陽能和水力發電,選擇氫做能源載體,利用電解水制氫,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天花板。
  • 寶武牽頭長江經濟帶氫能生態圈,「氫」賽道上傑寧科技入局
    這是寶武利用自身資源稟賦和生態圈優勢,為長江經濟帶氫能發展展示的央企實力擔當。據了解,中國寶武正積極搭建「寶武鋼鐵基地-城市氫能服務」橋梁,構建「中國寶武-城市鋼廠」的清潔能源發展平臺,力求打造中國寶武氫能產業生態圈。
  • 氫能汽車政策呼之欲出 產業鏈個股爆發在即
    文件顯示,示範期間,要推廣超過1000輛達到相關技術指標的燃料電池汽車,平均單車累積用氫運營裡程超過3萬公裡。機構認為,當前氫燃料電池汽車正處於導入提速階段,產業鏈將迎來高速發展時段並向縱深方向布局,投資機會將進一步強化。
  • 2020年中國氫能城市競爭力30強排行榜
    氫能源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之一,被視為有可能改變人類未來能源利用模式及影響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技術。日前,TrendBank勢銀髮布中國氫能城市競爭力30強榜單。據悉,榜單根據加氫站基礎設施、氫能產業基礎、氫能相關政策以及財政、人口、科研基礎情況對相關城市進行評分。
  • 「氫」風破浪,2020長三角國際氫能產業人才峰會暨張家港氫谷人才...
    全球匯氫英,港城創未來。7月10日,由張家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飛馬旅集團聯合主辦的「2020長三角國際氫能產業人才峰會暨張家港氫谷人才計劃發布會」迎來了國內外氫能產、學、研前沿力量。從1814年成功研製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車,到1894年世界第一臺燃油機車問世,再到電力機車的普及,對應的是煤炭、石油、電力再到低碳清潔能源、終極能源氫能的演進史。氫能產業應用方向的領軍企業——中車產業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胡洋表達:「軌道交通的進步與能源變革相互交織、密不可分。
  • ...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FX168財經網
    據新華社:《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提到,2019年中國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均位居世界首位。在浙江等4省市開展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在北京等7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加速發展綠氫製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
  • 你的「氫」是什麼顏色?
    近年來,氫能開發與利用被視為 新一輪世界能源技術變革的重要方向 在12月18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明年重點任務,而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氫能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氫是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 氫能之辯丨歐陽明高院士:氫燃料電池明年或迎來騰飛
    氫能之辯丨歐陽明高院士:氫燃料電池明年或迎來騰飛 2020年11月
  • 95家跨國企業在中國布局氫能 搶灘中國!
    而在2018年11月,林德與中電國際另外一家子公司中電智慧綜合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電智慧」)籤署「綠氫」戰略合作協議。2020年6月,由中電智慧承建的延慶園加氫站完成氫燃料電池汽車加氫測試,該站將為「2020年北京冬奧會系列測試賽」提供服務。綠氫科技將負責該站的運營工作,這或許是林德繼與中電智慧籤約後又與其達成合作意向的主要原因。
  • 95家跨國企業在中國布局氫能
    而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則以巴拉德和豐田為代表,兩者對中國的氫燃料電池技術及產業化發展都帶來比較大的影響。  本文將以上述8家企業為例,分析它們在中國的氫能業務發展以及產業布局情況,為其他企業參考借鑑。
  • 鴻基創能牽頭四企業籤署氫能協議,飛馳汽車籤訂百臺氫能重卡合同
    3、飛馳汽車與山西潞州貝貝能源科技籤訂100臺氫燃料重卡牽引車意向採購合同近日, 山西省開發區2020年第二期項目集中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三個一批」活動舉行,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專程來到「投產一批」項目代表山西美錦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及氫燃料商用車零部件生產項目現場觀摩。
  • 青島出臺「十年規劃」,角力「氫未來」!
    《規劃》劍指打造「東方氫島」,提出在未來10年完善氫能產業鏈體系,打造國內重要的氫能產業基地,將青島打造成國際知名的氫能城市。在石化燃料制氫時,將二氧化碳副產品捕獲、利用和封存,從而實現碳中和,得到的是「藍氫」;通過風電、水電、太陽能可再生能源制氫,過程完全沒有碳排放得到的是「綠氫」。「2060年實現碳中和,意味著能源必須逐步過渡到以可再生能源為主。」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曾指出,為減輕電網壓力提高電網穩定性,應大力發展氫儲能,即電解水制氫。
  • 把脈氫能產業未來,2020中國汽車論壇將探討氫能產業發展與技術創新...
    氫能是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二次能源,近幾年來,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及企業已經投入巨大的資源來發展氫能經濟,並制定了氫能經濟路線圖。
  • 鴻基創能領銜,2氫能項目列入「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
    氫雲鏈從國家能源局官網上獲悉,日前,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正式發布《關於能源領域「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擬立項項目的公示》,按照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產業升級和支撐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遴選原則,經研究,擬將多層級虛擬電廠平臺、適應靈活運行需求的燃機核心部件保障技術研究、高性能長壽命燃料電池膜電極研發及在氫能重載車輛示範應用等
  • 這隻股3天漲四成 1年漲十倍!氫燃料電池要爆發?
    它就是氫燃料電池製造商——普拉格能源。記者注意到,在全球走向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清潔能源成為多國能源轉型的抓手,氫能也被多個國家納入能源戰略規劃。普拉格能源開年漲逾90%近期,普拉格能源動作不斷,公司股價也一路上揚。截至當地時間12日收盤,普拉格能源單日漲幅高達22.33%,報66.02美元,盤後續漲逾6%,股價近70美元。
  • 「氫經濟時代」拉開帷幕,請「氫」裝上陣
    世界翹首以盼的北京冬奧會距離開幕已不到500天,為了踐行「綠色辦奧」的理念,北京冬奧將全面應用氫燃料電池車作為賽事期間人員出行服務保障用車,這也昭示著相關產業將迎來新爆點。氫能,這種對目前來說還略顯小眾的新能源,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中心。
  • 氫燃料電池行業2020年百億大融資
    其中,關於氫能與燃料電池,白皮書指出「部署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研究」「加速發展綠氫製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等。  香橙會研究院點評:目前,各級地方政府藉此次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申報為契機,相繼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期待國家層面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儘快出臺。
  • 氫能成為實現碳中和的最終解決方案!低成本制氫只是其中一環!
    國際能源網/氫能匯記者獲悉,近日,澳洲將建成全球最大的發電站,規模甚至超過中國三峽!該綠色能源方案預計耗資360億美元,金額之高打破可再生能源紀錄。澳洲政府將在本月23日給予該方案「重大項目」地位,準備用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創造綠色氫能,讓澳洲從煤炭出口大國,轉型為綠色氫能出口大國。
  • 申能集團攜七大零部件企業落地長治,氫能重卡山西打響第一槍!
    經過不到半年時間的籌備,長治市人民政府和申能集團達成戰略合作——申能集團將全面對接長治氫能產業發展,推進長治氫能基礎設施建設,並助力建設氫能科技產業園。 1 申能的氫能布局 申能(集團)有限公司是上海市國資委出資監管的國有獨資企業,是一家集電力、燃氣、金融、線纜、能源服務與貿易為一體的綜合性能源集團。近年來,通過股權投資、合作共建等方式,申能集團正在快速擴張氫能產業版圖。
  • 東嶽集團擁抱未來氫能時代 氫能關鍵材料高峰論壇暨東嶽集團2021...
    江敦濤指出,山東省是國內最早鼓勵氫能產業發展並推動產業化應用的省份之一,明確提出了「構築兩大高地、布局兩大集群、培育壯大魯氫經濟帶」的戰略布局,著力打造全國能源革命「新引擎」。氫能產業發展的風口已起、大勢漸成。當前,淄博正處於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重要拐點期,正處於老工業城市鳳凰涅槃、加速崛起的關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