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文章表示,儘管演練過程中發生意外事件,不幸造成人員傷亡,亦曾遭遇不利天候,因而取消部分演練課目,但整體來說瑕不掩瑜,臺灣民眾人應肯定臺軍認真戰備,島內社會亦須慰勉官兵辛勞。畢竟軍事演訓必須從嚴從難,唯有承擔風險才能落實訓練、提升戰力。
漢光演習是臺軍年度最重要訓練驗收與戰力展示,不但要驗證軍事戰略、戰術,更具有政治意涵。儘管有政治人物將漢光演習簡化為作秀,但透過展示課目的射擊成果與火力殺傷能量,對內在於安定人心鼓舞士氣,對外希望產生嚇阻效應,維護臺海周邊和平穩定,此皆為膚淺短視者所不能察覺與理解的嚴肅戰略意義。
儘管臺軍聲稱要帶著敵情練兵,強調要以實戰化模式進行演練,但火力展示階段,必須在極短時間內,緊湊地讓各軍兵種陸上、海上與空射武器,在「三軍統帥」校閱時完成射擊程序,自然未見得完全符合戰場實境,這不是存心欺瞞,更不是做表面功夫,國人應理解其中道理。
其實,臺軍能夠準時、依序完成射擊作業各項動次,代表的是臺軍具備精準的指揮管制通信協調作業能力,及高水平的幕僚計劃作為,這才是炮聲隆隆熱鬧當下的門道所在。透過臺軍的戰力展示與從嚴從難練兵操兵,多年來才能讓大陸不致於輕啟戰端,避免透過流血衝突,輕率魯莽地來解決雙方歧異。
不過,再燦爛輝煌的舞臺演出,幕落後還是要洗淨鉛華,回到現實人生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同樣民進黨當局高層「國安」團隊必須牢記,演習訓練結束後,戰士們將武器裝備歸回定位,卸下武裝、洗去偽裝油彩,還是要面對防務施政未能突破的困境僵局,及其所帶給官兵弟兄們諸多不便與艱辛。
要提醒所有島內大眾,千萬不要被演習展示火力聲光所眩,忽視當前臺當局在防務施政建軍備戰課題上,其實是困難重重,而且絕對不可加以遮掩!不論藉由演習宣傳製造消息面多麼亮眼,基本盤問題叢生還是真實存在。
首先,「國安」政策欠缺完整格局,在戰略層面上,政治外事扈從華盛頓;經濟上臺灣對大陸的依存度卻不降反升;社會對立衝突充滿爭議,無意穩定兩岸互動關係,此時僅憑軍事投資營建武力保衛安全,簡直當兒戲。若缺乏高層戰爭指導,僅在軍事戰略與野戰用兵大作文章,耍弄缺乏實質戰力配套作戰概念,這是錯將作戰口訣當作符咒來保命,更讓建軍政策隨人事興替搖擺不定。
其次就防務預算結構來說,預算體制解構失衡,人事費居高不下,排擠作業維持費,讓日常保養捉襟見肘,後勤弊端層出不窮,基層幹部為此輕生,將領受賄遭致偵辦。在預算體質已經嚴重不濟狀況下,卻還要增編特別預算,大肆投資軍備採購;猶如病體尚未調理,仍須飲食清淡,就硬灌人參靈芝藥湯,防務預算失調必讓軍備籌獲無以為繼。
再者就要談到軍法體制,目前臺灣社會因為政治人物玩法弄法,早就讓社會是非不明、善惡不分,臺軍要嚴肅軍紀,須握有可靠軍法體系支持,當年因洪仲丘案倉促將軍法審理移往司法體系,經數年實際運作,發現問題處處構成管教窒礙,無法落實軍紀就不能貫徹訓練與工作紀律,自然臺軍中就會不斷發生危安意外;如何維護軍紀重建威信,更是不能迴避。
最後呼籲正視兵役體制,防務全募兵制失算,再加上招募無法突破困境,獲得社會正面響應,讓臺軍人力嚴重缺員,武器儎臺若非乏人保養,就因無人操作被迫閒置。儘管臺軍以編裝轉換重新洗牌,或祭出聯兵營編組,企圖維持帳面數字,軍官缺員以士代官是眾所皆知事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良將無兵不能上陣,在此防務政策困境,趙子龍再世亦是勇將無用,諸葛孔明復活也無計可施,須以道德勇氣面對恢復義務兵役。
演習校閱統帥享盡風光,但若無能解決部隊基層困境,實有負民眾付託!
來源:中時電子報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