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博士夫妻的這段視頻我看了,雖然我是老郭的粉,但想儘量平和地說一下。我的所有觀點都是拋開二位的博士身份的。因為能否說好相聲和學歷高低沒有必然聯繫。首先,表演現場是真的讓我覺得尷尬。是那種」我知道這兩個人在努力搞笑但對不起我真的笑不出來」的尷尬。其實相聲中有幾個包袱不錯,如果換兩個功底熟練的專業相聲演員來說的話,觀眾未必不笑。
差就差在這兩個人的表演功力不行,太過刻意,很明顯能感覺到他說完上一句話,不管你下一句說什麼,就是等著甩下一句的包袱。即使是業餘愛好者中這個水平也不怎麼樣。他們需要精進演技和舞臺演講能力。我們公司有幾個專業講師和拓展教練,他們說脫口秀的狀態比二位博士要自然的多。當然我知道相聲比脫口秀難得多,我只是舉例這個表演狀態。其次創新相聲這個事,
或者說不管要創新什麼,最重要的都是要先理解並掌握事物原本的東西。回到相聲,只有知道相聲原本的原理或者說表演內涵,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做刪減和改動。因為只有知道相聲的基礎才知道哪些東西能改,哪些是改不得的。有些東西不是說不能創新,但如果改掉的特別重要的部分,那不管是否精彩,它都已經不是原本的東西了。這些年創新的相聲不是沒有,老郭也沒有一桿子打死,
我還記得他在笑傲江湖中,對相聲新勢力表示高度讚賞。但博士夫婦的創新,老郭在臺上好像說了一句」那你換個名字別叫相聲啦」,我深以為然。我沒有拜讀過二位的研究成果,肯定也看不懂裡面的公式,公式對錯與否自然不敢妄加評斷。但相聲作為一門表演藝術肯定有其內在規律,只是這種規律能否以公式加以計算我深深存疑。畢竟老師能告訴學生想得高分作文要」鳳頭,豬肚,豹尾」,
但好作家不是教出來的。另外從視頻中看到的,男博士的情商是真的低,真是不會說話,我甚至懷疑他可能本心中是瞧不上老郭的。當然其中肯定有自己的心血得不到認可的憤懣不平以及被毫不留情否定後出於心理保護機制的攻擊本能。這些真的很常見,生活中大家多少都會有這種經歷。但無可否認的是,二位博士尤其是男博士在臨場應變和情緒管理上真是令人堪憂。最後的最後,
不管是相聲還是脫口秀還是隨便叫什麼東西,首要任務是要搞笑啊!就像老郭說的,」先搞笑吧,不搞笑就太搞笑了!」聲講究的講故事,是抖包袱,是塑造人物。一段好的相聲,聽眾一定會感覺像是聽故事一樣,中間抖出小包袱大包袱,包袱的節奏時機都得拿捏得好。看老郭的大段的相聲,最後一個包袱往往是一開頭就埋好了的,抖出來既不突兀,還讓觀眾覺得有味道。宋啟瑜就不評了,
他控制一下口誤和發音,會是非常棒的脫口秀演員。有人說謝金的相聲也沒人笑,謝金可能創作能力差了點,但是看得出來人家說的是正兒八經的相聲,有包袱有唱腔,整個過程也沒有念臺詞的生硬感覺。博士夫妻,說真的就是把寫好的詞念了一遍,梗也都爛的很。不是說什麼只有博士才能聽懂,就是博士聽了也笑不出來吧。看他們的表演真的稱不上是相聲,不論身段還是嘴上,都毫無基本功可言。
那說到相聲,公式相聲?拿公式去做藝術,結果必然是把藝術糟蹋了。名家大作都是能拿公式算出來的?吹也要講基本法的好伐……再加上他那目中無人自命清高的樣子,他那一套理論,在今天也就算是死了。相聲的確是需要與時俱進的融入新的元素,可以是很高深學術化的內容,但你不能否決傳統的內容,我們沒有聽說過京劇院教學員唱戲是從八大樣板戲開始教的,他們都是從傳統戲甚至拿崑曲開蒙,
相聲也是如此,不然你這個節目沒有魂,甚至沒有形!大逗相聲也有很多新節目,但都是從傳統節目裡面脫胎而來的,包括前些年王自健在第二班說的一些「時事相聲」,也是取自傳統包袱的結構。相聲本身就已經是一門很嚴謹理性的藝術了,相聲演員的臺詞可以說看似隨心所欲漫不經心但都是死綱死口,一字不容許改,所以沒有必要說你再把它公式化。最後我想說一個公式:自認為愛講笑話、會講笑話+風趣幽默 ≠會說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