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不算經典,全文更耐人尋味

2021-01-12 以詩為文

古人人在不得志時,經常會用寫詩的方式來詠物抒懷,今人在人生失意時,常常會吟詩抒懷,感嘆其遭遇的不幸。倒也不是現代人不會寫詩文,實則是古人的語言太凝鍊,太精闢,太耐讀了,不但琅琅上口,語言精煉,而且寓意深刻,概括性強。既適合朗誦吟詠,借來感嘆抒懷,又適合書寫懸掛以自謹自省,比如這兩句:

「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初次見到這句話,應該是筆者上初中時的事。上小學時課本知識內容單一,家裡又買不起課外書,最多也就翻翻《學生天地》,看看父親、大伯他們以前壓在箱底,發潮且已經泛黃的《毛主席語錄》等舊書,當然讀不到像「三百千」之類的經典蒙學讀物了。

上了初中,拓展性資料多了起來。無意間讀到這一句,覺得很精闢,真的是罵人不吐髒字。當自己討不到便宜時,即興吟來發發牢騷,覺得很有內涵,很痛快。於是馬上記在了筆記本上,銘刻在了心底。當時只是囫圇吞棗,淺嘗輒止,並不深究。現在獨來,別有一番韻味!

「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蛟龍遊到了淺水,沒法動彈,連小蝦都戲弄它;老虎一旦到了平原地區,沒有了叢林的掩護,它自身的爆發力和突擊優勢就不復存在,只能被「犬」欺了,比喻失勢。

其中「龍」「虎」比喻有權力、有地位、有勢力的人。具體是指什麼權勢,且來看看這兩個字用在哪裡就知道。「龍」是神話傳說中的神物,可呼風喚雨,飛騰於九天之上。象徵著古代的帝王。古代的皇帝自稱真龍天子。衣著為龍袍,靠座叫龍椅,生個兒子還叫龍子。可見其身世、地位的尊貴。

再來看「虎」。虎為百獸之王,生活在叢林之中,其聲一呼,百獸震惶,凌駕於一切動物之上,是權威、威猛,智慧和力量的化身。古代武將一般都是身著虎袍,出徵時頂著虎旗,他們所用來調兵遣將的重要信物,叫做虎符。可見「虎」乃武將的象徵,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絕非泛泛之輩。

由此可見,這句話還真不是隨隨便便就拿來用的,一般人還真沒這個資格。搞不好會錦上添花,弄巧成拙,貽笑於大方之家。

不管古代或者現在,這兩句話所披露的對象是一致的。揭露的是人性的本質。自古以來錦上添花的小人居多,而鮮有雪中送炭謙謙君子。一個人如果一旦從風光變得失勢,那麼原本的一些以利益為目的而交往的一些所謂的「親戚」「朋友」就會流露出另一副嘴臉,要麼幸災樂禍,要麼嘲笑諷刺甚至是落井下石。交友需謹慎!

讀到這裡,想必部分讀者早就知道了這句話的出處。沒錯,就是《增廣賢文》。下面跟隨筆者一起了解了解《增廣賢文》這部蒙蒙學讀物中的經典之作。

《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是一部古訓集、民間諺語集,為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目。書名最早出自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中,據此可推知此書大約成書於明代萬曆年間。後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有了今天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的這個版本。

《增廣賢文》全文一共四千五百七十二個字。絕大多數句子都來自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戲劇小說以及文人雜記,匯集了各類為人處事且富有哲理性的諺語,其思想觀念都直接或間接地對儒釋道各家思想均有體現。

《增廣賢文》大致分四個方面的內容:一談人及人際關係,二談命運,三談如何處世,四談讀書的看法。

人際關係

在《增廣賢文》描述的世界裡,人是虛偽的,人們為了一己之私變化無常,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從而使世界布滿了陷阱和危機。

命運之談

文中有很多內容強調了命運變換和因果報應。認為人的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人應行善,才會有好的際遇。

處世規範

此部分內容是全文的核心。因此,作者用大量篇幅敘述如何待人接物。多描述忍讓,認為忍讓是消除煩惱禍患的方法。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這是做事的原則。同時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等句,也不乏勸人向善。

讀書之談

文中還強調了讀書的重要、孝義的可貴,這些觀點體現了正統的儒家精神。但也正是由於這種龐雜,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認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廣泛的代表性。

《增廣賢文》對人性的認識以道家思想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如在書中:親情被金錢汙染,「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友情只是一句謊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尊卑由金錢來決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法律和正義為金錢所操縱,「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世故導致人心叵測,「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言善惡難辨,「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等等。

該書把社會諸多方面的陰暗現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陳列在讀者面前。不需講解就能讀懂,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不用特意去讀儒釋道家的經典,同樣能領會到經文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便是這個道理。

《增廣賢文》還是一部諺語、俗語集。其中一些諺語、俗語反映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許多關於社會、人生方面的內容,經過人世滄桑的千錘百鍊,成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樂不可極,樂極生悲」等;一些諺語、俗語總結了千百年來人們同自然鬥爭的經驗,成為簡明生動哲理式的科學知識,如「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等在當今這個講求功利的經濟時代,更是人們的「苦口良藥」。

編寫特點

《增廣賢文》在編寫特點上,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語句通順,易懂。其內容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涵蓋面廣。其中心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

關於此書的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中有所記載。據史料記載,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其它未曾提及。如同呂蒙正的《破窯賦》,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

全文就不給大家分享了,以下是根據《增廣賢文》所成的一首小詩,濃縮了全文的精華。分享給大家,祝大家閱讀愉快。

《增廣賢文》龍遊淺水遭蝦戲 虎落平陽被犬欺 得勢狸貓兇似虎 落配鳳凰不如雞 誰無虎落平陽日 誰無龍遊淺水時 有朝一日龍抬頭 我要長江水倒流 有朝一日虎歸山 我要血染半邊天 英雄誰無落難日 得饒人處且饒人 待我風雲在起時 我命由我不由天

相關焦點

  • 龍困淺灘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 虎落平陽被犬欺,平陽是哪裡?為何在此處老虎不如狗
    虎落平陽被犬欺,平陽是哪裡?「虎落平陽被犬欺」這句話的意思,大家或許都知道,就是說,老虎處在了一個不利於自己發揮的境地,結果連犬狗也來欺負它,但是還有一句俗語叫做「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諺語中的「平陽」就是指對老虎不利的境地,那這是一個什麼地方或者處境,使得老虎連犬狗也不如呢?
  • 虎落平陽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虎落平陽,老虎離開深山;落在平地裡。比喻有權有勢者或有實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權勢或優勢。平陽:地勢平坦、明亮的地方。出自:清 錢彩《說嶽全傳》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近義詞有:孤雁失群、蛟龍失水,反義詞有:放虎歸山、蛟龍得水,虎落平陽是貶義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賓語;常與被犬欺連用。
  • 虎落平陽遭犬欺?畢福劍昔日風光不再!被網紅借歌「養條狗」調侃
    雖說在節目表演中,這個美女當時也是無心之舉,但是想一想,在唱到「養條狗」的時候,還順勢拍一個別人,這樣的舉動我想換做任何人,估計內心都難以接受吧,更不要說是畢福劍了當初事業巔峰的時候,在他主持節目中從來都是他調侃別人,還沒有見到誰敢拿他開涮,如今竟遭遇如此對待,對此有網友就說,畢老師這是「龍遊淺水遭蝦戲
  • 虎落平陽被犬欺,蓋世英雄不如雞,徐聞冰冰演唱《虎落平陽受狗欺》,作詞:東方龍!
    我們的雷劇雷歌,是我們雷州人的文化遺產,做為雷州人,我們要好好地喜歡它發揚虎落平陽被犬欺,蓋世英雄不如雞,徐聞冰冰演唱《虎落平陽受狗欺》,作詞:東方龍!《虎落平陽受狗欺﹌﹌﹌﹌﹌﹌﹌﹌龍落淺水遭蝦戲虎下平源受狗欺嫜是三求等一跪冤家嚇偌樣表情也可以
  • 虎落平陽被犬欺 盤點進過監獄的魔獸人物
    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 【增廣賢文】龍在淺灘被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解釋】善良的人往往被別人欺負,馴服的馬總是被人任意乘騎。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解釋】人不發橫財就不能暴富,馬不吃夜草就不會長肥。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解釋】惡人人們都害怕但天不怕,善良的人被人欺負但天不欺負。
  • 經典!句句在理!
    點擊標題下的藍字「大鼎豫劇」,我們將免費為您提供經典戲劇、曲藝、新聞軼事及深度哲文,為您的生活增光添彩。我們的宗旨是:弘揚傳統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家人說話耳旁風,外人說話金字經。門前有馬非為富,家中有人不算窮。一家養女百家求,一馬不行百家憂。公雞打架頭對頭,夫妻吵嘴不記仇。
  • 課外小知識:經典搞笑趣味諺語、俗語、歇後語及廣告語
    門前有馬非為富,家中有人不算窮。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歇後語 -1、八仙過海---各顯神通2、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3、蠶豆開花---黑心4、孔夫子搬家——淨是書(輸)5、打破砂鍋---問到底6、和尚打傘---無法無天7、虎落平陽---被犬欺8、裁縫不帶尺——存心不量(良)9、《百家姓
  • 經典諺語
    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得食貓兒強似虎,褪毛鸞鳳不如雞。為人莫作千年計,三十河東四十西。當路莫栽荊棘樹,他年免掛子孫衣。屋漏偏遭連陰雨,船慢又遇頂頭風。記得少年騎竹馬,看看又是白頭翁。美人絕色原妖物,亂世多財是禍根。畜生易度人難度,寧度畜生不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