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人在不得志時,經常會用寫詩的方式來詠物抒懷,今人在人生失意時,常常會吟詩抒懷,感嘆其遭遇的不幸。倒也不是現代人不會寫詩文,實則是古人的語言太凝鍊,太精闢,太耐讀了,不但琅琅上口,語言精煉,而且寓意深刻,概括性強。既適合朗誦吟詠,借來感嘆抒懷,又適合書寫懸掛以自謹自省,比如這兩句:
「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初次見到這句話,應該是筆者上初中時的事。上小學時課本知識內容單一,家裡又買不起課外書,最多也就翻翻《學生天地》,看看父親、大伯他們以前壓在箱底,發潮且已經泛黃的《毛主席語錄》等舊書,當然讀不到像「三百千」之類的經典蒙學讀物了。
上了初中,拓展性資料多了起來。無意間讀到這一句,覺得很精闢,真的是罵人不吐髒字。當自己討不到便宜時,即興吟來發發牢騷,覺得很有內涵,很痛快。於是馬上記在了筆記本上,銘刻在了心底。當時只是囫圇吞棗,淺嘗輒止,並不深究。現在獨來,別有一番韻味!
「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蛟龍遊到了淺水,沒法動彈,連小蝦都戲弄它;老虎一旦到了平原地區,沒有了叢林的掩護,它自身的爆發力和突擊優勢就不復存在,只能被「犬」欺了,比喻失勢。
其中「龍」「虎」比喻有權力、有地位、有勢力的人。具體是指什麼權勢,且來看看這兩個字用在哪裡就知道。「龍」是神話傳說中的神物,可呼風喚雨,飛騰於九天之上。象徵著古代的帝王。古代的皇帝自稱真龍天子。衣著為龍袍,靠座叫龍椅,生個兒子還叫龍子。可見其身世、地位的尊貴。
再來看「虎」。虎為百獸之王,生活在叢林之中,其聲一呼,百獸震惶,凌駕於一切動物之上,是權威、威猛,智慧和力量的化身。古代武將一般都是身著虎袍,出徵時頂著虎旗,他們所用來調兵遣將的重要信物,叫做虎符。可見「虎」乃武將的象徵,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絕非泛泛之輩。
由此可見,這句話還真不是隨隨便便就拿來用的,一般人還真沒這個資格。搞不好會錦上添花,弄巧成拙,貽笑於大方之家。
不管古代或者現在,這兩句話所披露的對象是一致的。揭露的是人性的本質。自古以來錦上添花的小人居多,而鮮有雪中送炭謙謙君子。一個人如果一旦從風光變得失勢,那麼原本的一些以利益為目的而交往的一些所謂的「親戚」「朋友」就會流露出另一副嘴臉,要麼幸災樂禍,要麼嘲笑諷刺甚至是落井下石。交友需謹慎!
讀到這裡,想必部分讀者早就知道了這句話的出處。沒錯,就是《增廣賢文》。下面跟隨筆者一起了解了解《增廣賢文》這部蒙蒙學讀物中的經典之作。
《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是一部古訓集、民間諺語集,為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目。書名最早出自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中,據此可推知此書大約成書於明代萬曆年間。後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有了今天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的這個版本。
《增廣賢文》全文一共四千五百七十二個字。絕大多數句子都來自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戲劇小說以及文人雜記,匯集了各類為人處事且富有哲理性的諺語,其思想觀念都直接或間接地對儒釋道各家思想均有體現。
《增廣賢文》大致分四個方面的內容:一談人及人際關係,二談命運,三談如何處世,四談讀書的看法。
人際關係
在《增廣賢文》描述的世界裡,人是虛偽的,人們為了一己之私變化無常,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從而使世界布滿了陷阱和危機。
命運之談
文中有很多內容強調了命運變換和因果報應。認為人的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人應行善,才會有好的際遇。
處世規範
此部分內容是全文的核心。因此,作者用大量篇幅敘述如何待人接物。多描述忍讓,認為忍讓是消除煩惱禍患的方法。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這是做事的原則。同時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等句,也不乏勸人向善。
讀書之談
文中還強調了讀書的重要、孝義的可貴,這些觀點體現了正統的儒家精神。但也正是由於這種龐雜,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認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廣泛的代表性。
《增廣賢文》對人性的認識以道家思想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如在書中:親情被金錢汙染,「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友情只是一句謊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尊卑由金錢來決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法律和正義為金錢所操縱,「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世故導致人心叵測,「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言善惡難辨,「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等等。
該書把社會諸多方面的陰暗現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陳列在讀者面前。不需講解就能讀懂,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不用特意去讀儒釋道家的經典,同樣能領會到經文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便是這個道理。
《增廣賢文》還是一部諺語、俗語集。其中一些諺語、俗語反映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許多關於社會、人生方面的內容,經過人世滄桑的千錘百鍊,成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樂不可極,樂極生悲」等;一些諺語、俗語總結了千百年來人們同自然鬥爭的經驗,成為簡明生動哲理式的科學知識,如「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等在當今這個講求功利的經濟時代,更是人們的「苦口良藥」。
編寫特點
《增廣賢文》在編寫特點上,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語句通順,易懂。其內容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涵蓋面廣。其中心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
關於此書的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中有所記載。據史料記載,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其它未曾提及。如同呂蒙正的《破窯賦》,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
全文就不給大家分享了,以下是根據《增廣賢文》所成的一首小詩,濃縮了全文的精華。分享給大家,祝大家閱讀愉快。
《增廣賢文》龍遊淺水遭蝦戲 虎落平陽被犬欺 得勢狸貓兇似虎 落配鳳凰不如雞 誰無虎落平陽日 誰無龍遊淺水時 有朝一日龍抬頭 我要長江水倒流 有朝一日虎歸山 我要血染半邊天 英雄誰無落難日 得饒人處且饒人 待我風雲在起時 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