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有超過2億單身成年人,其中有超過7700萬人在獨居。
單身總人數達到2億,可能還有一種解釋,那就是我國人口總數多,年輕人也隨之增加,所以單身總人數也增加。
這看似是一個合理的解釋,結合下面民政局的結婚率和離婚率,可以解釋更多。
2009年結婚率為9.1%,離婚率為1.85%,二者之差為7.25。
2019年結婚率為6.6%,離婚率為3.4%,二者之差為3.2。
十年間
結婚率了下降2.5%,下降幅度27%。
離婚率增長了1.55%,增幅為83%。
二者之差,從7.25變為3.2下降4.05,下降幅度55%。
如果嚴謹的分析,本可以從上述數據得出更準確的結論,但這只能留給專家。
在此只能做啟發性的描述,從上述數據,可以直觀的感覺社會結婚率的大幅下滑,其中二者之差降幅55%,可能更具有代表性。
意思就是,同樣的年紀,十年前的結婚比例,十年後只有一半。
簡單而言,放在十年前,現有2億單身裡有一半是結婚的。
言外之意,至少有上億的單身,是異常情況下增長的單身。
形成如此龐大的單身人口,卻是在經濟創紀錄的高速猛進的十年,不由得讓人深思。
歷史的發展,從來不是單一的,需要更多的思考他的多面性。
但近十年,全球最引人注目的消費節,卻好像是另外一番景象。
2009年11月11日「雙11」誕生,這就是舉世聞名的11.11光棍節,同時也是最瘋狂的購物節。
具體數據如下:
2009年成交額達5200萬元。
2019年成交額達2684億元。
不,沒看錯,是從0.52億增長到2684億,十年增長5161倍,年復增長率超過130%。
而推出光棍節購物的公司,市值的增長也是匪夷所思。
2009年阿里巴巴 (上市公司,HKG:1688) 市值 898.79億港幣。
2019年阿里巴巴 (上市公司,09988-HK) 市值 6.28萬億港幣。
同樣的,沒看錯,是從0.0898萬億增長到6.28萬億,十年增長69倍,年復增長率超過52%。
有趣的現象,從2009年到2019年,數據總結一下:
結婚率與離婚率差從7.25變為3.2下降4.05,下降幅度55%。
光棍節成交額從從0.52億增長到2684億,增長5161倍,年復增長率超過130%
阿里巴巴市值從0.0898萬億增長到6.28萬億,增長69倍,年復增長率超過52%。
這些數據之間,看似沒有什麼必然聯繫,單身增加和消費成交額增長、市值增加彼此好像是毫不相關。
但顧名思義,光棍節的含義,這2億單身,就是光棍節的消費主力,而提出「光棍節」購物消費,吸引的就是這群龐大的單身人口,刺激他們去瘋狂的消費。
任何流行的口號、標語、節日、旗幟,都有其內在深刻的社會基礎,更不要說這口號消費的是,數億單身人口的共同選擇。消費一個異常增長的上億單身,不管人數總額和消費總量,都極為不正常。
換個說法,這異常增長的數億人口,「單身」是對主流價值觀入侵下的一種消極、自嘲與抗爭,「光棍」口號是一種社會性的慢性死亡,一定程度是對社會未來的一種瘋狂,一種絕望。
瘋狂的「光棍節」口號,更像是數億自憐的單身在瘋狂的刺激下,最後瘋狂的及時行樂,像是在宣洩對「光棍」的瘋狂自嘲。
瘋狂增長的消費總額,完美的契合了經濟發展,但這些瘋狂增長的數字,卻無法顯現出背後在一個一個不斷增長的龐大而黯淡的群體。
單身不是黯淡的生活,正常的社會下是一種個人選擇,但如果人數總額和增長,都異常到極為不正常,那麼,這就不是簡單的個人選擇,而是社會現象,或者說集體行為。
面對一個上億人的共同問題,這個社會裡的公司與組織,不是試圖去解決問題,反而是藉機瘋狂刺激與消費,「光棍節」的消費額瘋狂增長,造就了巨無霸的公司市值。數據的增長,同時「蔚為大觀」的成就主流媒體的狂歡。
不得不為這些公司「鼓掌」,他們完美的詮釋了「唯利是圖」與「不擇手段」,同時也為主流媒體和機構感到「哀嚎」,他們既沒有批判這種社會性死亡的瘋狂消費,更沒有「鐵肩擔道義」為這數億單身,尋找問題的根源與解決的辦法。
似乎沒人試圖去緩解這種羞辱式的口號。即便面對的是數億人。
經濟高速發展,為什麼反而出現異常增長的上億單身。
為什麼一個口號,可以帶來消費總額如此瘋狂的增長。
為什麼一個公司,可以如此迅速的增長到市值數萬億。
增長上億的單身,瘋狂的購物節,巨無霸的公司,蔚為奇觀的同時出現。
這背後似乎有一種肆無忌憚的經濟,發展到最後要通過消費數億的單身,來榨取最後一絲的利潤,才能維持最後瘋狂的增長,那怕突破了各種人類歷史極限。
當然,這只能說是一個無法嚴謹的臆測,因為沒人可以準確估計、預測或明白,數億人行為背後的真實原因和動機,只能試圖去理解,甚至說臆測。
但可以肯定,提出「光棍節」瘋狂購物的口號,是為了促進銷售額肆無忌憚的增長,但基礎卻是對數億單身生活方式的瘋狂嘲諷,更是對這龐大人口所代表的自由意志的一種蓄意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