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小看40+的女人。
40+的女人像牡丹,大氣優雅。
又如百合花,雅俗共賞。
40+的女人看過世界,她們更加自信從容且獨立。
當43歲的黃奕遇上40歲的葉璇,來看看吧。
黃奕,一副好牌打得稀爛。這並不是貶義,而是心疼。
想當年《上錯花轎嫁對郎》的黃奕是多麼的嬌俏可人,如今的黃奕臉上更多了一絲的滄桑。
黃奕的婚姻一直不大順意,和前夫離婚之後,事業一度跌入谷底。
失意的婚姻讓黃奕明白了一個道理:婚姻不是命運的歸宿。
2013年黃奕決定創業,在上海最貴的寫字樓創業,一度花光了所有的積蓄。
歷經沉沉浮浮之後,黃奕終於創業成功了,她做的創意蛋糕讓自己嘗到了創業的甜頭。
黃奕做的蛋糕品牌公司年收入可達上億,除此之外她還有兩家公司。
這7年來,黃奕在商界決定是妥妥的女強人。
對於創業方面,黃奕是絕對的自信。
黃奕自稱是一個很摳門的女人,她平時連網上的衣服都嫌貴。
很多人有疑問,年收入上億的人為何仍要去批發便宜衣服穿呢?黃奕目前名下有多家公司,做的蛋糕品牌一不小心就上億,王俊凱18歲的蛋糕和章子怡的訂婚蛋糕都是出自黃奕的蛋糕品牌。
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黃奕並不是沒錢,而是節省。
首先作為女明星一件衣服穿一次就不會再繼續穿了,如果買昂貴的衣服是不合算的。
黃奕絕對不是賣人設,她是真的節省。勤儉持家,也是她的標籤。
每一次慈善會上總是能看到她的身影,做慈善,她是認真的。
至少比林心如要大氣太多。
有愛心的女人,都不會太差。
黃奕參加了一檔綜藝節目,43歲創業成功的她優越感十足,舉手投足之間都是優雅自信。
她放言要籤下24個女明星。這也是她的決心。似乎要走張萌的路線。
綜藝節目都有人設的,大家都懂得。
黃奕果然是大姐大,一進來就喊熱,工作人員就遞來水。
黃奕對其他的女明星似乎有一絲的不屑。
有一個女明星和黃奕槓上了,她就是李藝彤。
李藝彤是一個很會搶戲的女明星,她很有心機,身穿保安制服出鏡。
在24個姐姐都盛裝出席之下,顯得她格外的不同也搶眼,她成功搶鏡了。
李藝彤在黃奕面前自稱二十幾年沒談過戀愛,蔡少芬和黃奕是不相信的。
黃奕也自嘲40年來都沒談過戀愛,大家不要較真。黃奕這個話背後有2層的意思,第一層意思是自嘲,明顯在懟李藝彤,言下之意就是李藝彤是睜眼說瞎話。
第二層意思黃奕不是想表達自己沒談過戀愛,而是想表達自己目前是單身。
李藝彤居然還當面懟了黃奕,作為娛樂圈的新人而言,李藝彤的情商可真的太「感人」了。
出道20年,上市公司董事,曾經直播過67天,女明星中唯一做過日播的。
這些都是葉璇的標籤。
當葉璇出現,黃奕的危機感來了。兩個女明星之間的微妙上演了。
葉璇一進門,黃奕就冷不丁嘲笑,一副看不起這個上市公司董事的既視感。
葉璇還主動和黃奕打招呼了,兩個人開始暗暗較勁。
黃奕很明顯並不大想搭理葉璇,葉璇似乎並沒有感覺到。
黃奕在直播間的時候,葉璇2度進入,黃奕的臉上已經出現了不悅。
礙於鏡頭的原因,她並沒有給葉璇臉色看。
有的時候人太真實,容易刺傷到別人。通常這樣的女人沒有心機,能夠成為真正的朋友。
葉璇是一個非常有稜角且真實的女明星,她很自信稱天不怕地不怕。
到了40歲,葉璇已經財務自由,無需看人臉色。
葉璇的多重身份讓人敬佩。她「懟」人的名場面也來了。
首先進門前,葉璇還矯正了工作人員的英文發音。葉璇是好意的,她是擔心工作人員的不標準的發音會被人笑。
第二個地方,在司雯嘉自誇的時候,葉璇給了潑了冷水,看似打臉她,卻道出了職場最真實殘酷現實的一面。
司雯嘉稱在番茄臺工作,她主持過24個女明星的活動,卻沒有人認識她。葉璇就用了環衛工來比喻她,就像我們進入一個大樓,環衛工說這個地是她掃的。她認為司雯嘉只是藉助電視臺這個平臺,其實她和大家並沒有直接的合作關係。
葉璇的話雖然難聽,卻很現實。就看司雯嘉的理解能力了。葉璇也是好意的。
第三個地方,葉璇在一進直播間就嫌棄工作人員腳臭,這個確實讓人很尷尬。盲猜這個是節目效果,為的就是凹犀利女王的人設。
接下來的事情,她並沒有做錯。葉璇做的是吃播,她很嚴厲指出工作人員事情沒做到位。
黃奕喜歡在直播中「演戲」,這樣的方式也未嘗不可。
葉璇則是實打實地靠自己的個人實力,對於直播,她是有豐富經驗的。
葉璇曾經在直播剛開始的時候就非常成功了。後來因為和合伙人的價值觀不同,就果斷退出了。
退出的原因是因為合伙人想要「割韭菜」,她很善良不想這樣做。她直播的67天之中就有過億的成績,她不想幫合伙人賺錢。
葉璇很真實,她還擔心不能播。最後還是果斷說了出來。
說白一點就是葉璇很真誠,她不願意去欺騙網友們。
在25個女明星中,葉璇的人緣似乎並不好,她一進門,大家的反應就看出來了。
相比之下,更加喜愛葉璇的真實。
在娛樂圈這樣的地方,每個人都是戴著面具的。
又有幾個人能夠以真實的面目示人呢?只有葉璇做到了。
一個人最基本的境界就是做最真實的自己,只可惜並非人人都能做到。
欺騙別人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還花費精力,讓自己有負罪感。
我們都應該做一個真實的人,不欺騙身邊的人,有什麼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