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抱的孩子與躺著的孩子相比誰更健康?醫生:長大後區別很大

2020-12-24 夏安媽咪

經常抱的孩子與躺著的孩子相比誰更健康?醫生:長大後區別很大

剛出生的寶寶都需要媽媽或者是家人的悉心照料,不論是換尿布或者是餵奶的時候都避免不了把孩子抱起來這種現象。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會躺著給孩子餵奶,這也是因寶寶而異的,因為有一些寶寶比較淘氣,抱著的時候就不哭。相對於躺著而言,寶寶似乎更喜歡被人抱在懷抱裡。

經常被抱的孩子,和經常躺著睡覺的孩子,誰會更健康一些呢?

現在的寶寶出生在哪個家庭裡都是手心裡的寶,孩子稍微有點兒哭鬧的情緒,媽媽就立馬抱起來。前幾天去閨蜜家看望剛出生的寶寶,閨蜜看到孩子剛一哭鬧就立馬抱了起來,孩子的奶奶看到後立馬上前阻止,說這樣孩子的骨骼沒有發育完全,經常抱起來對孩子的發育是不好的,還容易把孩子慣壞了。

只要是抱娃姿勢對,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對寶寶造成傷害的

首先因為剛出生的寶寶骨骼比較軟,不太容易受傷,再一個就是剛出生的寶寶每天睡眠時間會達到20個小時以上,除了睡覺其他醒著的時候是比較少的,所以說一般情況下稍微抱一會兒,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相反的還會對寶寶的發育有好處。

經常抱寶寶好處多,長大後更為顯著

1. 鍛鍊視力

剛出生的寶寶在視力發育這一塊是比較緩慢的,他看到的距離也是非常的近。如果是媽媽經常把孩子抱起來的話,會增加孩子看到的面積,擴大孩子觀賞視野,有利於視力的發育,讓寶寶看到更多的新鮮事物,對顏色的辨認也有一定的認知。所以說經常被抱起的寶寶,對視力的鍛鍊是有一定幫助的。

2. 親近媽媽

「母子連心這一話」這句話說的一點也沒有錯,剛出生的寶寶對媽媽有著比較依戀的感覺,即使看不清媽媽的長相,通過嗅覺聞氣味也可以知道哪個是媽媽。如果媽媽經常抱起寶寶互動的話,在寶寶兩三個月的時候,基本就可以記住媽媽的臉型以及髮型之類的。同時小寶寶在媽媽的懷裡還有極大的安全感和滿足感,等他長大後,他的性格也會更加健全,為孩子與媽媽之間有更好的溝通打下基礎。

3. 活動筋骨

寶寶在除了睡覺的時間以外,還可以增加一些肢體活動。在剛出生不久的寶寶,他的活動能力是有限的,筋骨也比較的軟弱。每天都躺都要躺20多個小時,所以他的活動範圍是比較小的。如果媽媽經常抱一抱的話,可以鍛鍊孩子的筋骨,也有助於增加身體肌肉的力量,同時可以刺激一下對骨骼的發育。

抱寶寶時都要注意什麼,這兩個事項一定要記在心裡

1. 拍嗝時最好豎著抱

都知道孩子在躺著吃完奶後會有空氣一起咽入肚中,這時候需要我們把孩子豎著抱起來,然後拍嗝,這樣孩子的腸胃更易於消化也舒服,也同時可以減少孩子溢奶的機率。

正確的拍嗝方式就是把寶寶抱起來,讓孩子的頭趴在媽媽的肩膀上,用另一隻手,輕輕拍打孩子的背部,直到把嗝打出來為止。特別注意的是,一定要讓媽媽的肩部承受著最大的重量,以免孩子造成頸部骨骼的損傷。

2. 抬頭之前要橫抱

媽媽帶寶寶實際上是一個很累體力活,尤其是一些年輕媽媽,無從下手,還要給寶寶換尿布、哄睡等。最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前三個月的寶寶頸部力量很差,不能把頭抬起來,我們一定要橫著抱寶寶,一個是減輕媽媽的體力支出,再一個就是避免給寶寶的頸部造成損傷,對寶寶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夏安媽咪結語:

養大一個寶寶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是為了孩子以後在成長過程中更加聰明健康,我們在孩子睡醒之餘,可以與孩子多做一些互動,包括可以把孩子抱起來,逗著說說話,有助於孩子的成長和身心的發育。

相關焦點

  • 單職工家庭長大的孩子,和雙職工家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區別很大
    單職工家庭長大的孩子,和雙職工家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區別很大。 單職工家庭長大的孩子: 1、溝通能力方面更強 孩子溝通能力是需要家人引導的,和家人溝通互動較少的孩子,往往不太擅長說話,而單職工家庭因為父母有一方在家可以及時予以引導,相處互動的機會也更多,在溝通能力方面也更能鍛鍊到。
  • 玩具多和玩具少的孩子,長大後會怎樣?美國心理學家:區別很大!
    玩具的多寡確實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美國有心理學家就為了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而特意做過一個長期的追蹤研究。從研究結果當中他們發現玩具多和玩具的少的孩子,在長大以後區別很大。
  • 李玫瑾提醒:「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
    李玫瑾:挨打的孩子和從沒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1、性格的差別 所以,經常被挨打的孩子,不是變的叛逆就是性格暴躁,常常反抗父母,長大後遇上其他的事情時,總喜歡使用暴力解決,不喜歡與人交往,內心是比較內向、自卑的。 相反,沒有被挨打的孩子性格比較平和,遇到事會用溫和的方式解決,很有理性,並且很有自信,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因為自己的情緒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 李玫瑾:「總挨打」和「沒被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從小挨打長大的孩子心理發展是扭曲的,因為他們在童年時並沒有得到父母的愛,未來的生活中常常懷疑自己,我們經常會看到有的家長說笑:誰小時候不挨打,這有這樣孩子變得更堅強。
  • 經常宅在家裡,和經常出去玩的孩子,將來長大會有很大區別
    大多數家長現在都會更喜歡讓自己的孩子平常的時候呆在家裡面,因為外面社會上有非常多不好的現象出現,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到任何傷害,但是如果經常讓孩子一直宅在家裡面的話,對孩子的健康發育好像也有著非常多的壞處。
  • 孩子出生後,第一個誰抱真有講究,別等吃虧才後悔
    不知道在大家的家鄉有沒有這樣一個說法,"孩子出生後第一個抱孩子的人很關鍵",尤其是對於一些老人更是迷信這種說法,所以很多家庭都特意找來了自己認為比較優秀的人,作為第一個除了醫生、孩子爸媽抱孩子的人,其中也包含著家人們對孩子的祝願,希望孩子長大以後能像這個人一樣優秀或者有福氣。
  • 寶寶出生後誰第一個抱有講究?誰抱就像誰,你家的孩子誰先抱呢?
    我國民間有一種風俗「採生」,據說寶寶在出生之後第一眼看到誰,長大之後就會長得像誰,許多老人家對此深信不疑,而有些父母也是對此抱有幻想,在除自己之外,也會找一個認為合適的人,來讓剛出生的寶寶第一眼看到。可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人們對此也是持有意見的。
  • 貝嫂抱孩子有多優雅,你抱孩子就有多坑娃,別把孩子抱瘸了再後悔
    大概像下圖的這兩位家長一樣,雙手握住孩子的大腿或者是膝蓋關節,從孩子重心的下半截開始抱,方便發力,但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抱孩子方式。這麼抱孩子很可能會給孩子的腿骨發育帶來巨大的傷害,也是這個孩子走路為什麼內八的重要原因。
  • 經常「挖鼻孔」的孩子,長大後會有什麼影響,一般逃不過2種結局
    文/初語媽媽孩子經常會有很多小動作,像挖鼻孔,長大了這個壞毛病還是沒改掉,這個習慣不僅不雅觀,還非常不好,那麼那些從小就喜歡挖鼻孔的孩子,長大後會有什麼影響,一般都逃不過這2種結局,家長們要注意。當醫生問到孩子有沒有什麼不好的習慣的時候,小群想起來了,孩子經常挖鼻孔,醫生說和這個有很大的關係,經常挖鼻孔,導致鼻腔黏膜變薄,天氣稍有變化,或者有柳絮一類的東西,孩子就很容易過敏。
  • 從小愛摳鼻子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樣了?醫生:有兩種危害等著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從小愛摳鼻子的孩子,長大了後怎麼樣?」網友們對於這個問題給出了調侃的答案「長大後依舊愛摳鼻子!」
  • 孩子經常抱很難帶,但這幾種情況多抱抱寶寶弊大於利,寶寶更聰明
    而只有當自己被媽媽抱的時候,感受到媽媽身上熟悉的味道和溫度,看到熟悉的身影,才會感覺到安心一些。寶媽抱寶寶的時候,與寶寶的親密接觸,讓寶寶更加安心舒適,寶寶也才能在媽媽懷抱愉快的玩耍,看著寶媽的笑臉,寶寶也才能更加安心。這也是寶寶和人進行交流的第一步,只有這樣,寶寶才能更好地適應新的環境。經常抱寶寶的壞處相信對於經常抱寶寶的壞處,寶媽們都深有體會吧。
  • 從小吃牛排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樣?醫生:多半逃不過3種結局
    在大多數家庭中,很多父母都會給孩子買牛肉吃,因為牛肉富含豐富營養,所以牛肉成為很多家庭餐桌的常客。鄰居家的小寧可以說是吃牛肉長大的,原本小寧兩三歲的時候矮小瘦弱,現在比同齡人還要高一頭,根據小寧媽媽透露,這都是牛肉惹的「禍」。
  • 愛「挖鼻孔」的孩子,長大後會怎樣?醫生:大多逃不過2種結局
    有醫生說過鼻子作為我們人身的第二道防線,挖鼻孔就相當於在「自毀門戶」。可見挖鼻孔帶來的危害有多大。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有意無意的去挖鼻孔呢?為了保證孩子的健康就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了一番。醫生檢查過後問家長孩子是不是經常挖鼻孔,圓圓媽媽點了點頭。醫生說道:「這很可能是孩子挖鼻孔時不小心傷到了毛細血管所以才流血的。」媽媽想起看到孩子的時候手指上也有血就頓時明白了。
  • 專家說6個月前寶寶不能豎抱?掌握三個要點,豎抱讓孩子更聰明
    劉露也非常感激奶奶的付出,但是圈圈滿月後沒多久,劉露卻和奶奶吵了一架,搞得兩個人都不太高興。事實是這樣的,圈圈一個月後橫著抱哄孩子好像不太樂意,一次奶奶就試著豎著抱起來哄,發現孩子立馬不哭了,一會就睡了。而之後也是每次哭時豎著抱就不哭了。
  • 孩子從小經常「挖鼻孔」,長大會變醜?醫生:大多逃不過兩種結局
    有關醫生也表示,孩子從小開始挖鼻孔,如果不加制止,大多逃不過兩種結局。這樣孩子的免疫力就會更低,容易生病,嚴重的還會滋生細菌,患上鼻炎。 小孩子對危險的預知能力是很低的,再加上孩子的指甲可能比較長,比較鋒利,這樣在挖鼻孔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傷害到鼻腔內的皮膚,比較裡面的皮膚是溼潤的,相比外部皮膚的恢復時間也會更長
  • 孩子智力發育遲緩,長大就會變好嗎?醫生這樣說……
    特別的好動、坐不住、特別調皮、不認生、愛發脾氣……去醫院檢查後,醫生說是語言發育遲緩、聽力正常、核磁共振正常,智力評估低。醫生建議:孩子屬於比較嚴重的智力發育遲緩,需要進行幹預治療!但孩子的媽媽卻說,很多孩子小時候都這樣,長大就好了,這種說法對嗎?智力發育遲緩,長大就會變好嗎?
  • 經常被父母大吼的孩子,和從沒被吼過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很明顯
    所以在孩子犯罪的時候,一些坐不住的家長會不顧孩子的形象虐待孩子,甚至對孩子大吼大叫。但經過了解和研究,有育兒專家表示,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和從來沒有吼過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是很明顯的。那麼,在這裡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和從來沒有被吼過的孩子的區別,再來判斷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類似的情況。經常被吼的孩子和十年後的其他孩子有什麼區別?
  • 讓孩子經常躺著喝奶會導致下巴變形?!
    初步檢查發現造成孩子下巴變形的原因是地包天,通過詳細的面診和拍片檢查,同時諮詢了小朋友其他家人的牙齒情況,最後發現造成孩子地包天的原因是餵奶不當! 小寶寶躺著喝奶瓶時,奶瓶要豎起來,奶會直接從奶嘴孔裡流出,寶寶需要不停把舌頭往前伸,來堵住奶嘴中斷奶流,才能吞咽。久而久之他們會形成舌前伸的習慣,導致下頜骨發育過度,上頜骨發育不足。而如果是母乳餵養,寶寶的的舌頭是不停做上抬、後退的動作來吞咽奶水,這樣會促進上頜骨的發育。
  • 孩子小時候很萌,長大後顏值下降,孩子變醜的原因父母要了解
    關註明星的朋友會發現一個現象,有些明星小時候長得特別好看,但是長大以後就顏值不再,不再是人們喜歡的樣子了。在我們周圍也不乏這樣的孩子,小時候肉乎乎很可愛,長大後顏值直線下降。這是為什麼呢?不是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嗎?這是有原因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會越長越好看,如果不注意打理,反倒會長殘。
  • 長期「出去玩」和「老在家」的孩子,長大後有哪些區別?不能小看
    在我國傳統育兒中,從來都是採取「放養式」帶娃,即使是女孩也會經常出去玩, 有太多女性都是從假小子時代過來的。現如今,喜歡出去玩的孩子也比比皆是,往往不讓父母省心。相反,他們更喜歡每天宅在家裡,天生就是一個小學霸的孩子,可一直在家的孩子就能聽話懂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