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黃曉明,觀眾吐槽最多的就是他的演技,有人說黃曉明演什麼都是黃曉明,但不得不承認這幾年黃曉明確實很火,細細一想黃曉明也有近20年的演藝生涯,如果現在問你印象中教主有哪些代表作,我想很多人真的一時想不到,確實教主的作品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一直是吐槽不斷,不過有一部作品,也是黃曉明唯一一部沒被噴的作品,不僅褒獎不斷,而且也讓黃曉明徹底紅了。
《大漢天子》講的就是漢武帝劉徹在年輕時依靠東方朔和「太子黨」們排除竇太后等後宮勢力,並奮發圖強,內平叛亂,北勝匈奴,結束了只靠「和親」維持屈辱和平的七十年漢朝歷史,把漢朝推向最強盛的峰巔的故事。該劇於2001年首播,黃曉明就是憑藉電視劇《大漢天子》出色的演繹而成名。
平心而論,雖然這部電視劇是小衛很早就看過的,有些故事情節偏離歷史史實,但總體而言其不失為一部好劇,即使放在今天也足以秒殺電視熒幕上的古裝劇,當時的黃曉明還是新人,獨挑大梁,青澀的表演恰到好處的演活了少年漢武帝劉徹的氣質。很多網友看到現在熒幕上的教主就表示很懷念那時《大漢天子》裡的教主,那時的他還沒有練就那一口銷魂的英文,沒有演過那麼多霸道總裁,也沒有那90度上翹的魔性微笑,還沒有坐擁天使寶貝,更未曾體驗過楊過、許文強、韋小寶、何以琛的人生,自從他接演了鬍子張拍的金庸劇以後,教主離那個劉徹也就越來越遠了。
回到電視劇本身,劉徹祖母太后竇漪卻因維護竇氏外戚家族既得利益,千方百計欲廢掉太子劉徹,欲讓小兒子梁王劉武取而代之,而此時尚為太子的劉徹,父皇病重,祖母大權在握,劉徹身處險境,危機重重,於是劉徹結交了一群年青人視為「太子黨」,以此來應對「太后黨」的打擊,劉徹偶然相識了江湖奇人東方朔,幾次指點迷津,最後劉徹棋先一著,登上皇帝寶座。
作為一部商業古裝劇,製片方為了避免觀眾與歷史人物對號入座,比如將東方朔改成了東方慧,張湯更名為張固,灌夫人更名為關夫,李陵更名為李勇,郭舍人更名為郭得仁等等,下面小衛給各位分別從影視劇《大漢天子》和歷史上分析下他們的故事。
漢武帝劉徹:劉徹出生在漢朝最為繁榮的一個時代,那時的漢朝經過文景之治之後,國力已蒸蒸日上,劉徹出生於公元前156年,據說他從小聰穎過人,深得父親漢景帝的喜愛,但一開始他並沒有被立為太子,而是景帝的長子、他的異母長兄劉榮獲封為太子,但是在第二年,太子劉榮就被廢了,此時劉徹的母親被立為皇后,於是劉徹就成為了太子,據說他成為太子和她的姑姑館陶公主有很大關係,他姑姑曾許諾答應將她的女兒陳阿嬌嫁給當時四歲的劉徹,這裡還有一個典故就叫「金屋藏嬌」,時間關係不細說,後來他的父親去世,劉徹即皇帝位,尊祖母竇氏為太皇太后,皇后王氏為皇太后,但實際權力仍掌握在竇太后手中,而且竇太后一直想藉機廢掉太子劉徹,立自己喜歡的小兒子梁王劉武為皇帝,後來一直到竇太后去世,漢武帝才得以掌握大權。但其實早在景帝中六年(前144年),因景帝拒絕梁王留滯京城,梁王回封地不久便因病去世。
關於東方朔,《大漢天子》中就背離了歷史,實際上,東方朔並非江湖術士,當時漢武帝登基以後,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於是東方朔就去應聘了,不過終其一生漢武帝始終不以重用他,電視劇裡東方朔最後和念奴嬌一起歸隱江湖了,這段其實是不符合歷史的,念奴嬌一角是編劇虛構的,而且東方朔在武帝一朝終其一身最高職務為太中大夫,職位不高,曾言政治得失,一直沒受重用,最後因病去世,但他輔佐漢武帝在位的文治武功方面也做出了一定影響,是歷史上一位智者形象。
電視劇中「太子黨」的故事實際上大多也是編劇杜撰出來的,比如劇中劉徹的乳母兒子郭得仁,也就是歷史上的郭舍人,其實他是當時非常受漢武帝寵信的一個倡優,倡優是什麼?倡是指「妓女」,優是「戲子」,在古代這兩種職業的人合稱叫「倡優」,所以估計他應該是後者。
再比如劇中的李勇,也就是歷史上的李陵,他是一代名將李廣的孫子,當時他孤軍深入,最後力竭被俘,李陵在匈奴一年後,武帝派因杅將軍公孫敖帶兵深入匈奴境內接李陵,結果這老頭不知道哪個頻道看到的娛樂新聞說李陵投降了匈奴了,於是回報武帝,結果武帝惱羞成怒,誤信李陵替匈奴練兵的訛傳,夷滅李陵三族,結果他聽到這個消息以後,悲痛欲絕,本來還對漢武帝有一絲希望的,拒絕投降匈奴,結果皇帝夷滅李陵三族,於是李陵乾脆徹底與漢朝斷絕關係,單于很看重李陵,把女兒嫁給他,但後來漢武帝死後,昭帝繼位,可能感覺當年有點對不起人家一門忠烈的老李家,於是派人想讓李陵歸漢,結果李陵拒絕了,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最後直到病死,其一生充滿國讎家恨的矛盾,他本人也因此引起爭議。
《大漢天子》在之後又推出了兩部續集,從少年劉徹一直演到老年劉徹,但論影響力和好評度小衛認為第一部顯然是無法超越的,你要知道,這可是教主唯一一部沒被噴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