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豌豆莢表示,因為業務調整,將於2月28日關閉PC端服務。而此前PP助手也表示,將會在同一時間關閉IOS端服務。這兩個應用商店曾經是國內實力很強的第三方應用商店,平臺擁有上億的用戶,它們為大量的用戶提供應用下載服務。隨著智慧型手機廠商自帶應用商店越來越火爆,第三方應用商店的市場逐漸被擠壓殆盡,如果沒有自有產品支持,它們將會面臨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現在選擇裁掉部分業務也算是一種妥協了。
比如騰訊推出的應用寶,在它的平臺內有很多騰訊自己的業務產品應用,同時還有大量的合作方,即便是市場再被擠壓也有一定的生存空間。而其他第三方應用商店則不同,如果用戶變少了,那些應用企業是不會再你的平臺投放應用的。那麼,隨著市場不斷被擠壓,第三方應用商店會落幕嗎?
從PC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第三方應用商店是如何走向下坡路的?
無論是PC網際網路時代,還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要從事網絡活動就需要有一個載體。以前是PC電腦,現在更多的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甚至於是智能手錶等可穿戴設備,這些都是硬體產品。我們要上網的時候使用的瀏覽器、看視頻時候使用的視頻工具、聊天時使用的微信QQ、點外賣的時候使用的外賣平臺等,都是軟體應用。只要將軟體下載安裝到硬體設備上,才能使用它們帶來的服務。
也正是因為軟硬體之間需要一個下載的平臺,第三方應用商店才應運而生。一開始人們下載軟體都是通過瀏覽器搜索下載的,後來出現的應用市場開始在市場中獲得用戶的追捧,下載、卸載操作起來也很方便。再到後來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更是需要應用商店來下載App。也是在這個時候,第三方應用市場領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可是,隨著PC筆記本電腦端市場行情的逐漸遇冷,移動端市場的爆發,PC端第三方應用商店開始走下坡路。甚至於智慧型手機廠商們開始打造自有的應用商店,搭建內容體系,使得第三方應用商店在移動端也備感競爭壓力之大。越來越多的用戶們不再下載第三方應用商店,直接使用手機自帶的應用市場。所以類似於豌豆莢、PP助手們的下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三方應用商店為何不行了?
除了豌豆莢、PP助手外,第三方應用商店還有很多,比如安卓助手、360手機助手、騎士助手等等,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既沒有自己的硬體設備產品,也沒有長期穩定合作的大型應用平臺,即便是有也是不可靠的。在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爆發之後,PC端市場本就逐漸萎縮,很難再有大的發展,可增長空間也極為有限。
它們在移動端市場的份額也大多數是從PC端積累而來的,隨著硬體廠商們相繼進入應用商店市場,第三方應用商店的市場份額被急劇擠壓。我們都知道,在購買手機的時候,都會自帶自家的應用商店App,用戶大多也會直接使用硬體廠商的產品。同時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這幾年,用戶的付費習慣已經養成。免費的應用自然也是有,可即便是付費用戶也可以慢慢地去接受了,那麼免費的應用商店還能有生存空間嗎?
從商業市場的角度來看,不斷被擠壓的第三方應用商店缺少了可運作的空間和市場,再加上PC端市場逐漸走向下坡路,移動網際網路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類似於豌豆莢和PP助手這樣的第三方應用商店也就沒有可運作的空間了。
第三方應用商店還有機會嗎?
第三方應用市場的困境並不是一時的,而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造成的,包括外部大環境、市場競爭壓力以及自身的運營問題等,豌豆莢放棄PC端市場與PP助手的下架都是為了縮減產品成本,是一種戰略收縮。未來第三方應用商店的市場壓力會越來越大,它們想要重新再做起來幾乎是不可能。
隨著移動端市場的觸頂,有限的市場已經被各方瓜分殆盡,豌豆莢們更是沒有了機會。它們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小。再加上小程序、快應用以及瀏覽器的應用分發,在用戶體驗度、豐富度以及安全性上都很高,這將導致豌豆莢們的運營空間被不斷擠壓,很難再有機會。
筆者認為豌豆莢、PP助手們的下架,是行業市場發展的必然。這些第三方應用商店與應用寶等行業巨頭以及智慧型手機廠商們之間的競爭中很難佔到優勢,及時下架或許還有降低成本的可能,但在未來的發展中,也有很大可能退出歷史的舞臺。
特別聲明:本文為DoNews籤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繫DoNews專欄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