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隱藏著的4條社會「潛規則」

2021-02-13 十點讀書

金聖歎曾說:「別一部書,看過一遍即休,獨有《水滸傳》,只是百看不厭。」

五百年來,《水滸傳》一直是爆款小說,龐大的粉絲群體全面覆蓋各個年齡段和社會階層。

它講述了梁山集團在兩代CEO晁蓋和宋江的領導下,眾高管和職業經理人艱苦創業,把企業做大做強,最後被朝廷收購、然而創始人卻幾乎被團滅的故事。

江湖職場,熱血仗義與複雜險惡並存;

職場江湖,人際關係百回千轉。

有人起點高能力強,但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有人出身卑微,卻抓住機遇,憑藉智慧和努力成功逆襲。

下面多位梁山職業經理人現身說法,告訴我們四條職場潛規則。

會說話是一種基本素養

不會說話的人,弄巧成拙,引人誤會;會說話的人,如同春風化雨,讓人心曠神怡。

《水滸傳》中,有兩個人走的人設路線相似,都是貼「仗義疏財、樂善好施」的標籤,一個是小旋風柴進,一個是及時雨宋江。

柴進是後周皇族後裔,家底厚,腰板直。家裡供奉著一塊宋太祖御賜的丹書鐵券,相當於免死金牌,只要他自己別犯上作亂,基本上可以橫著走。

因此,有護身符鎮宅,柴進經常收容一些被通緝的社會失足人員,養起來做人才儲備,比如武松就曾在柴家莊上借住了一年多。

柴進總跟自己企業的工作人員說:「酒店裡如有流配來的犯人,可叫他投我莊上來,我自資助他。」

心是好心,話卻不是什麼好話,姿態高傲,聽起來極不舒服。沒有哪個犯了事的「綠林好漢」願意聽到別人稱呼自己為「犯人」。

這些人,頭可斷、血可流,面子不能丟。強烈的自尊心不允許他們做出搖尾乞憐,低三下四尋求「資助」的事。

柴進這話如果換成宋江來說,話風可就大不一樣了:「如果有落難的英雄好漢,可叫他來前來結拜兄弟,我自請他喝酒吃飯」,「結拜後」再尋求適當的時機送錢送物資,不收?不收就是不認我這個兄弟。

就身家而言,柴進是可以躋身區域富豪榜的知名企業家,而宋江只是一個縣城的編制外員工,靠縣令發放的津貼和其他灰色收入過活,但是這兩人在慈善的名聲上居然相差無幾,不得不說宋江的會說話、會做人大大提高了這方面的投資回報率。

不會說話的人,有時容易惹禍上身;會說話的人,能夠恰到好處地化解危機。

青面獸楊志第一次路過梁山時,被林衝攔截,二人旗鼓相當,一陣廝殺。當時梁山的負責人是王倫,強行請他山上喝酒,想邀他入夥。

楊志出身名門,只想找個安穩的工作,封妻蔭子,打心眼裡瞧不起這群人,可身陷匪窩,雙拳難敵四手,只好編了個謊說:

重蒙眾頭領如此帶攜,只是洒家有個親眷,在東京居住。前者官事連累了他,不曾酬謝得他,今日欲要投那裡走一遭,望眾頭領還了洒家行李。如不肯還,楊志空手也去了。

這段話說得有情有義又十分得體:江湖中人,情義比天大,我有恩未報,你們好意思阻攔麼。我那行李裡面也就幾件舊衣服幾兩碎銀子,你們實在瞧得上拿去就是了,不然,還是還我吧。

果然,楊志被一番款待後,放下了山。被請上梁山還能順利脫身的人,縱觀全書,也就楊志一人。

一個會說話的人,會顧及他人感受,不會只圖嘴上痛快,他們既不會讓別人尷尬,也能守住自己的底線;讓別人舒服,也讓自己舒服。

人緣好與能力強同樣重要

梁山集團的職業經理人裡面,人緣好的不少,能力強的更是一抓一大把,但是能將這二者完美結合的,卻只有二十五歲的職場新人燕青。

燕青,又叫燕小乙,從小父母雙亡,被玉麒麟盧俊義收養,是盧俊義的心腹家僕。他在《水滸傳》第六十一回才出場,但卻是作者最偏愛的一個角色,堪稱書中最完美的男人:

顏值高,武藝強,腦子精明,還有文藝特長:精通琴棋書畫,吹拉彈唱,甚至多地方言,典型的一專多能複合型人才,既是偶像派,又是實力派,連京城名妓李師師都對他青睞有加。

燕青隨主人盧俊義加入梁山集團後,一開始的地位是極其尷尬的。盧俊義和宋江存在內部競爭關係,屈居第二。在評名次的時候,燕青僅排名第三十六位,連各方面才能都不如他的李逵都排到了第二十二位。

燕青心機靈巧,了身達命。不恃才傲物,不顯山露水,把自己的鋒芒收斂到塵埃裡。他用真誠打動眾人,靠能力贏得尊重。成為了梁山集團裡最受歡迎的員工之一。

宋江的心腹李逵,是反對盧俊義最激烈的人,但他卻十分喜歡燕青,整天跟在後面「小乙哥」長、「小乙哥」短地叫。

燕青也是因為李逵的關係才得以獲得跟宋江出差東京的機會,並藉此展露自己各方面的才華,逐步成為宋江信任的業務骨幹,最終成為朝廷招安併購項目的主要負責人。

柴進、戴宗是梁山上的資深職業經理人,與燕青交情尚淺,但是卻十分信任他。燕青去落實招安項目,戴宗主動要求一起去協助工作;徵戰方臘時,柴進計劃到方臘身邊當臥底,申請借調燕青過來與他組隊搭檔,別人都不放心。

好人緣並不是有多少人認識你,而是有多少人認可你;不是你被多少人吹捧,而是有多少人在背後稱讚你。能力強的人在好人緣的幫助下才會越走越高。

真正的涵養,是包容與你三觀不同的人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形形色色的人,一沙一世界,每個人都是一個自成一體的宇宙,世界上並沒有三觀完全相同的兩個人。總會有人跟你三觀不合,可能是你的鄰居、朋友、同事甚至是親人。

「三觀不同,不必強融」,固然率性又灑脫。可逃無可逃,避無可避的時候,三觀不同,也要追求其樂融融。

梁山集團最特立獨行的是排名第四的入雲龍公孫勝,一個很有個性的道人,會呼風喚雨,可以說,從始至終,他幾乎跟其他所有人的三觀都不同:

公孫勝在得知梁中書搜刮百姓十萬貫金銀珠寶要給嶽父蔡京賀壽時,義憤填膺,主動找到晁蓋商討聯合劫取「生辰綱」。公孫勝行動的目的是劫取不義之財後歸還貧苦百姓,自己分文不取。而晁蓋、吳用等人行動的目是為了實現個人的一夜暴富。

成立梁山集團後,公孫勝幹這份事業的初衷是心懷道義,對黑暗的局面不滿,要替天行道;而其他同事的職業理想卻是五花八門。

梁山集團的進人門檻很低,低到幾乎就沒有標準。因此員工的人員結構複雜,上至官吏、大企業家,下至販夫走卒甚至小偷,三教九流什麼人都有。大部分梁山好漢的生活趣味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而公孫勝的興趣愛好則相對冷門,是修道。

像公孫勝這樣一位身懷絕技又淡泊名利的世外高人,按理說跟梁山集團的整體畫風完全格格不入,早就應該被排擠出局,但是他卻歷經晁蓋、宋江兩代頭領,一直處於核心決策層,在關鍵時刻發揮巨大作用。

因為公孫勝是一個真正有氣度有涵養,活通透了的人。

自己淡泊名利,卻並不輕視其他人追求物質享樂。

在發展目標有衝突時,顧全大局,以贍養老母、潛心修道為由,自然而然地離開,給大家留一份體面;

當舊友前單位遭遇危機需要幫助時,重情重義,挺身而出。

有人說,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只有具備足夠的胸懷,能跟不同觀點、不同立場的人交談、共處,才可能享受到這份精彩。

思維和眼界決定人生結局

梁山英雄大多悽慘謝幕。

當初聚義的108名好漢,在徵討方臘結束後,活下來的只有27人。

那些以為回朝復命後,功名富貴盡在眼前的人,等待他們的,只不過是另一場災難的開始:宋江、李逵共飲一杯毒酒;盧俊義被毒所傷,溺水而亡;吳用、花榮自縊身亡。

而及時看清未來形勢,抵擋住了最後的誘惑,及時抽身的那些人,才算獲得了最終的圓滿。這裡面,李俊的結局是最為人稱道的。

混江龍李俊原本是揚子江上撐船的艄公,早年仰慕宋江,多次救他性命。後來加入梁山,隨宋江南徵北戰多年,開了眼界見了世面,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和人脈資源。

平定方臘後,李俊稱病沒有隨宋江回朝領賞,而是集結了幾個創業夥伴,打造船隻,出海闖蕩去了,最終成為暹羅國主。

李俊是水滸英雄裡最具有成長性思維的人,把每一次經歷當成一次進化。當最初的偶像宋江至死都被禁錮在乞求朝廷招安封賞的慣性思維裡的時候,李俊已經揚帆起航,去開拓屬於自己的國際市場了。

少不讀水滸,因為如果沒有人生閱歷的沉澱,就讀不透江湖俠義背後的眾生百態。

從職場角度讀水滸,亦是常讀常新。

相關焦點

  • 《水滸傳》中108好漢排名也有潛規則?看他們的位次就明白了
    說到「潛規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各行各業、古往今來,潛規則無處不在。眾所周知,「潛規則」是人們所不齒的,並非所有人、所有事情都會有潛規則,比如說《水滸傳》這部膾炙人口的小說,講的是江湖仗義情懷,108名好漢的排名也很少有人非議。那麼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 虞雲國|在《水滸傳》裡踏尋宋代社會的遺痕
    就普及化程度而言,《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似乎超過《紅樓夢》,成為普通大眾的社會歷史教科書。進而言之,《水滸傳》比《三國演義》更平民化,其著眼點不是統治者的政治權鬥與軍事角逐,而是更廣泛的民眾生活和社會矛盾,在這點上,它與《紅樓夢》一樣,都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涵。然而,若論《水滸傳》的思想傾向與價值觀念,不僅複雜多歧,甚且頗有衝突牴牾處。
  • 看看這3條社會「潛規則」,沒有課本會教這些
    看看這3條社會「潛規則」,沒有課本會教這些導語:人生在世,有許多事情你要是看不透,那麼你的一生都會很痛苦,有許多的道理你要是不懂,那麼就會走很多的彎路。作為縱橫學派的創始人,鬼谷子老先生,在很早以前就點撥過大家,留下了一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金句,即使到了今時今日,還是很有指導意義的。特別是在職場上面,要是我們能夠謹遵鬼谷子老先生的教誨,那麼極有可能走得更加順利,也能夠走得更遠。
  • 虞雲國:在《水滸傳》裡打撈宋代社會生活的遺痕
    宋代的社會生活究竟如何?以宋朝為歷史背景的四大古典小說之一《水滸傳》又為我們展示了哪些宋代社會的細節和風俗名物?作為宋史專家,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虞雲國在正史、筆記、話本與戲曲之間,重新開掘《水滸傳》,從地名、市肆、遊藝、器物、風俗、規制、人物等著手,打撈了大量社會細節。
  • 《水滸傳》反映的真是明代社會嗎?
    而明末的大起義中,給自己取名叫「燕青」的叛軍首領足足有四名,上至皇帝下至反賊,個個都是水滸傳的熱心讀者。主張「唐宋變革論」的宮崎市定 曾經說:要想了解中國,讀《水滸傳》要比讀四書五經更有用。水滸傳必然反映了當時的底層社會部分面貌,那水滸傳到底反映的是宋朝還是元朝或明朝的社會呢?其實得出結論很簡單,我們打開知網搜索水滸傳,看到的研究「水滸與宋代社會」的論文比比皆是。
  • 《水滸傳》給我三條人生啟示
    2019年我最想推薦的書就是《水滸傳》,因為讀《水滸傳》能讓我對人生看得更加通透,書中人物跌宕起伏的命運總能引起我的許多思索。我之所以推薦《水滸傳》,是因為《水滸傳》至少能給我帶來三條人生啟示:一是為人處事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主見;二是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三是禍兮福所倚。
  • 乘風破浪的姐姐,隱藏了這6條社會生活的潛規則,努力不是唯一
    而這,像極了帶著一腔熱血踏入社會的人們逐步淪為社畜。這個過程,也讓我們看到了社會生活的潛規則。在優秀的圈子裡,努力已經是入圈的基礎,不是一個人的特殊品質。這時候,社會生活不是學校考試,一個人的成功不是靠打敗了多少人、每科拿到多少分來獲得的,而是看有多少人認可。
  • 錦鯉男孩盛一倫:從「廢柴」到「天才」,靠的是這3條社會潛規則
    甜橙夫婦/~狗糧~不管是「茶」還是「渣」,都見不得對方比自己好,看著別人比自己好時,就開始往別人身上按罪名,這是再現實不過的「社會潛規則可見,事實真的不是編劇有問題,是現實社會中真的有這樣的人設。而且還不少,不信你看透這3條社會「潛規則」就明白了。掌握好這3條社會潛規則,翻身賽,不是難題!
  • 在《水滸傳》中,打撈宋代真實社會生活的遺痕
    宋代的社會生活究竟如何?以宋朝為歷史背景的四大古典小說之一《水滸傳》又為我們展示了哪些宋代社會的細節和風俗名物?作為宋史專家,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虞雲國在正史、筆記、話本與戲曲之間,重新開掘《水滸傳》,從地名、市肆、遊藝、器物、風俗、規制、人物等著手,打撈了大量社會細節。
  • 「天黑路滑,社會複雜」,成年人社交中,沒人告訴你的13條潛規則
    「天黑路滑,社會複雜」,這是短視頻領域非常火的一句話,之所以能火起來,當然是因為揭示出了現實社會的一些殘酷之處,尤其是成年人的社交中,有很多規則和潛規則,一不小心,就容易讓你「滑」到。以下就分享成年人社交中,沒人告訴你的13條潛規則,高情商的人不說,卻默默奉行,行走社會必備!
  • 《水滸傳》作品評價、後世影響、社會影響
    她評價《水滸傳》是「中國生活偉大的社會文獻」。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曾專門撰文對《水滸傳》進行過點評,他認為《水滸傳》的情節有「史詩般的廣闊」,並認為其與西班牙17世紀的「流浪漢小說」有異曲同工之妙。法國作家、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曾自稱很早就讀過《水滸傳》,他認為《水滸傳》「記錄了那個遙遠年代人的基本生存狀態」。
  • 總是被身邊的人算計利用,因為你不懂這三條社會潛規則
    有些人心地很善良,但總是好心沒有好報,還經常被身邊的人算計和利用,是因為他們不懂這三個社會潛規則。第一個潛規則,越親近之人嫉妒心極強越是親近的人,當他看到你突然發達的時候,越覺得難以接受,越會有強烈的羨慕嫉妒恨的心情。
  • 水滸傳中的好漢藏有5條龍:3條真龍,2條假龍,最終結局天壤之別
    水滸傳中的好漢藏有5條龍:3條真龍,2條假龍,最終結局天壤之別中國的名著裡頭,《水滸傳》算是比較好讀的一本書了,所以好多人小時候看中國的古典名著,最先拿到的可能就是有名氣然後又好看的《西遊記》和《水滸傳》了。
  • 虞雲國:從《水滸傳》看宋朝的生活百態
    《水滸傳》30冊連環畫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數百年來,人們已經從《水滸傳》裡挖掘出了太多東西。然而,作為「中國生活偉大的社會文獻」,《水滸傳》背後,仍然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要知道,《水滸傳》幾乎是全景式地保留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尤其是宋朝的日常生活、風俗習慣,並且「完全可以用史料與之互相佐證」。這些,你都能在《水滸傳》裡找到答案。戴敦邦 新繪水滸傳 圖源pixby可以說,走進《水滸傳》,就走進了一個有說有笑、充滿煙火氣的宋代人間。
  • 這11個社會潛規則,嘴上不能說,但是一定要懂,句句受用
    這11個社會潛規則,嘴上不能說,但是一定要懂,句句受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我們這個社會,總有一些潛規則,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又不方便言說。1、要想屏蔽某些人的朋友圈,最好把同事微信分到一個組裡,要屏蔽一起都屏蔽了。
  • 成人世界裡的3條社交潛規則
    劇中的這位模特,雖然長相不錯,但是言行舉止十分沒品,還非常不自愛。這時候如果聯誼會上哪個男生湊過去了,可以說明以下2點:這位男性對女性的品味差勁,只看重外表,絲毫不關注氣質和內涵;他也許只想玩玩這個「輕浮」的女性。
  • 元代故事裡的(水滸傳)魯智深。
    我們現在讀《水滸傳》,發現其中眾多好漢都打了一輩子光棍,比如武松李逵等人。打光棍也還罷了,總有個父母手足吧,像武松李逵宋江,書中都寫了他們的親人,唯獨有一位重量級人物,仿佛生來就是孤家寡人,獨來獨往。他就是「花和尚」魯智深。
  • 《三十而已》裡,最扎心的3句臺詞,揭露了細思極恐的社會潛規則
    劇中有很多經典對話,其中3句最扎心的臺詞,揭露了細思極恐的社會潛規則。我懷孕時,凌晨4點想吃披薩,我老公二話沒說,就起來跟我買。」 曉芹信以為真。回頭在車上,顧佳翻看朋友圈,發現太太們的合影裡,根本沒有她。她恍然大悟:「原來在這些太太的朋友圈合影裡,自己是被裁掉的那一個。」
  • 武松:《水滸傳》裡「梁山英雄」得了行者服裝後就可以是行者了?
    四大名著中最不喜歡的就是《水滸傳》了。甚至同意一些朋友將《水滸傳》移出中國四大名著之列的建議。 其實這種認識古來有之,所謂的「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 ,即是這種認識。曾經有人回答什麼是流行作品什麼是經典作品:有典型壞人的就是流行文學,沒有好人和壞人嚴格區別的就是經典文學!
  • 水滸傳:林衝的第一次反抗,快意恩仇的背後,隱藏一個更大的秘密
    也正是因為這句話,《水滸傳》電視劇把林衝演繹得很善良,於是乎觀眾也如此認為。可是,當陸謙、富安、滄州管營、差撥等火燒草料場,林衝因為暴雪僥倖逃脫,山神廟之前林衝沒有忍下來。林衝把他們全殺了。同樣是受到高太尉的指使,要害林衝性命。林衝為何偏偏這一次不肯放過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