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月,是我少年時期很喜歡的角色。
她美麗、善良,心腸火熱。她直接、正義,不畏權貴。她簡單、霸道,神經大條。在《鐵齒銅牙紀曉嵐》裡,她認識了紀曉嵐,他們之間既有主僕之義,又有曖昧之情。她認了乾隆做乾哥哥,名義上也算是個格格。她讓大壞蛋和珅都憐愛有加,不忍下手。她在自己的世界裡策馬揚鞭,身後跟著的是一群保護她的達官顯貴。我們愛著她的每一個優點,也包容著她的每一點不足。
袁立,是有點像杜小月的。
她的星途怎麼看都算順暢,長了一張有個性也有記憶點的美麗面龐,25歲出演《永不瞑目》中的歐陽蘭蘭,和青澀的陸毅一起火遍大江南北。27歲開始拍攝《鐵齒銅牙紀曉嵐》,在每一個人心中裝下了唯一的杜小月的樣子。她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選擇了激流勇退,幾乎全身心地投入到公益事業中,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對塵肺病人的關懷上。
她和《演員的誕生》節目組的衝突,大概並不那麼令人感到意外。曾經合作過的王剛、張鐵林都表示過,袁立是個比較「直」的人。敢於對自己看不慣的事情發聲,不畏懼世俗的眼光,不在乎權貴的意見,這大概是她和杜小月所共享的屬性。
對於事件本身,我不願多提,這件事遲早會過去。到現在為止,這件事的影響已經比較明朗。首先,《演員的誕生》口碑滑坡,從一個演藝圈的紀檢委加星探的角色變成了充滿了權謀的幕後黑手。其次,袁立的公眾形象變得更加高大,正直,善良,認真做公益,敢反抗權威。
僅此而已麼?恐怕不是。
在《演員的誕生》之後,恐怕沒有幾個節目敢請袁立了。現代的綜藝裡,剪輯師早就不再是單純剪刀手的角色了,素材的拼接,重組,去粗取精,相互配合,是節目好看的保障。有哪個節目就敢保證,播出之後的效果袁立會滿意呢?如果不滿意,是不是又要炮轟節目組,來一個撕X第二季?網友們是喜歡看個人英雄主義的。他們喜歡陰謀論,喜歡黑幕說,喜歡看罪惡滔天的掌權者被繩之以法,無論這是不是真相。所以袁立要是再撕一次,恐怕還是能贏。
藝人們常說「觀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這句話恐怕只有郭德綱說得起。現在藝人的衣食父母,早就不是觀眾了,而是那些製作人,大導演,資本家們。觀眾的存在只是後者評判前者價值的標準,如果藝人們讓這些真正掌控局勢的人感到不安,哪怕他們有再多的觀眾支持,也毫無作用。
不過,或許袁立壓根不在乎。她已經有了她的紀曉嵐。
她現在並不需求這些綜藝,物質上相信她早已不愁吃穿,精神上她不光有上帝的指引,也有塵肺病人的慰藉。她活得很自我,但是她有資本。或許會有人討厭她,記恨她,甚至封殺她,但是對她影響甚微。
但並不是每個杜小月,都有她的紀曉嵐的。
何思雲這個名字,恐怕已經被逐漸淡忘了。她應該算是個英雄,頂著巨大的壓力跨級舉報領導猥褻兒童,在引起了足夠的社會關注之後,自己因為教師證的問題被解僱,成了無業游民。當年歌頌她功績的網友們,現在紛紛站出來,譴責學校的決定,咒罵相關的領導,然後再轉去別的戰場湊熱鬧。她最新的一條給自己打氣的置頂微博,有不到200個贊,不到100條留言。
杜小月的本家杜汶澤,大家或許還記得。曾經香港電影裡的金牌配角,在大陸可以上《快樂大本營》的角色,因為支持「反服貿」,又反嗆大陸網友,被觀眾們無情封殺,不光大陸進不來了,連港臺都有點混不下去,現在要跑到馬來西亞去搞電影。
你一定會說,他們是不一樣的。當然,杜小月,袁立,何思雲和杜汶澤絕對是不同的人,或許你認為他們有一些是正義的,有一些是邪惡的。但是於我看來,他們都有一個相同點——做了一個忠於自己內心的決定,引發了一定的後果。這些後果,有的影響了他們的命運,有的只是生命中的一絲波瀾。
然而,決定影響力的,絕非是他們究竟是正義,或是邪惡,而是他們身邊,有沒有他們的「紀曉嵐」。
有沒有人幫你收拾殘局,有沒有人替你擋風遮雨,有沒有人教你變廢為寶,有沒有人讓你平步青雲。
我相信,每個人,在人生的某一個時刻,都有做杜小月的衝動。
面對領導無理的訓斥,想反唇相譏的衝動。面對路人無禮的頂撞,想一決高低的衝動。面對同事無力的辯駁,想大發雷霆的衝動。我們都有看不慣的事,有瞧不起的人;我們都想堅持自我,想行俠仗義,想為民除害。我們都想成為杜小月,活成自己理想的樣子。
可當我們想不計後果地做一件事的時候,是否思考過,我們真的可以「不計後果」麼?
畢竟不是每一個杜小月,都有她的紀曉嵐。
謎語 No.1
(公眾號內回復答案,若正確則可收到回復)
倉廩有餘谷
稻米由此入
感恩殿上君
田邊又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