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聽說五峰是個有著旖旎風光和濃鬱土家風情的世外桃源,一直想去看看未能如願。恰逢這次大哥要去五峰辦事,順便探訪一位他多年未見的老友,我終於有機會走進這片神秘古老的土地。
經過近5個小時的顛簸,我們來到叫長衝子的村子。雖然時隔20多年,但大哥還是很快找到了他的朋友李哥位於大山深處的家。
李哥的家,是一棟三間兩層的大房子,矗立在半山腰。房子的四周,分布著各種桃李果樹,用木樁圍城的柵欄裡,隨心所欲長著些花花草草。站在大門口遠眺,只見三座巍峨大山映入眼帘,中間一座格外高聳,左右兩座略低,連綿起伏的形狀酷似一個「山」字,讓我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奇妙。
一番寒暄後,才知道女主人去了茶園採茶。聽到茶園二字,我立刻興奮起來,五峰茶名揚四海,到了五峰,茶園風光自然不能錯過!
儘管早已從電視上領略過迷人的茶園風光,當如此浩瀚的茶海湧現在眼前時,我還是驚呆了。清風拂過,那一簇簇吐露著新綠的茶樹,仿似一片綠浪,在山間恣意翻滾,綠得醉人,美得炫目。我感到滿心的歡愉,正在這一望無際的碧浪茶海中,無拘無束地綻放開來。我情不自禁地掐下一片帶著露珠的茶葉,放在鼻尖,那份馨香立即從鼻子傳入肺腑,頓感神清氣爽。
茶樹叢中的李嫂身背大背簍,頭帶寬沿草帽,手指在茶樹間翻飛採掐,仿佛這一樹樹茶就是一個個鍵盤,她正用指尖彈奏著屬於採茶女的豐收之歌呢!我陶醉於採茶女的風採,按捺不住,飛奔至茶海深處。我也要做一次真正的採茶女!
採茶看似個浪漫閒散的活兒,其實頗有講究。茶葉的貴賤,與茶樹本身關係不大,主要取決於採茶的時間,和茶葉在茶樹上的位置。如明前茶,就是在清明前茶樹剛發新綠時採摘的茶,也叫頭春茶。此茶因季節短,產量低,物以稀為貴,一直是茶中奢侈品;穀雨茶,則是在穀雨期間盛產的茶,也叫穀雨尖或二春茶。因經歷了更多的陽光雨露的滋潤,茶色更為翠綠,口感更甘醇,所以較之昂貴的明前茶,此茶一直是最為暢銷的茶品;茶樹最頂端處似蓮心般尖尖的尚未舒展開的嫩芽,為芽尖茶,也就是我們平時耳熟卻不能詳的毛尖茶;下面一點似雀舌樣微微綻開的新葉,為珍眉茶。根據葉片的大小和其舒展程度,又分為特珍一特珍二等;最下面的那些碩大的葉片,也是不會浪費的,一匹罐,就是取材於它們,量多,工藝簡單,是茶中最為廉價的品種。
談 笑間,我和李嫂已採了滿滿一背簍。若有若無的薄霧中,有飛鳥劃破清風的啼鳴,遠處山坡下,群群羊兒悠閒地追逐著,似一朵朵白雲落在了草地上……此時,我感到自己多年來那份對土地的熱愛,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在這片夢境般碧綠茶園,開始無法自控地泛濫。
從茶園回來的途中,我們聽到一種奇怪的聲音,「哞啊哞啊」,開始是一兩聲,接著是一陣,越來越強大的聲音在山間迴旋。原來,李哥可不是一個普通的山裡農夫,茶園只是他產業的一小部分。他的主要產業在於養殖。豬、雞、羊的養殖早已成規模。最近他又新建了一個現代化的養牛場。剛才聽到的聲音,就是養牛場裡傳來的。
養牛場建在李哥家北邊的山頭。500多平方米的牛舍,被木柵欄切割成許多的小間,幾十頭牛們就被固定在各自的小房間。吃喝的槽是分開的,拉撒處有專門的地下通道。李哥介紹說,這是來自俄羅斯的一種肉牛,叫西門塔爾牛,肉質嫩,生長周期相對比較短,市場前景非常可觀。不過成本也不菲,光是把這些牛從俄羅斯運到這裡,就花費了近40萬元呢!聽到這裡,我不由暗暗佩服李哥的魄力和膽識。
這些來自異國的牛,有著黃白相間的皮毛,高大的身架,炯炯有神的圓眼睛。單從外形來看,頗有些貴族風範,和那些散養在山坡的本地牛比起來,多了其無法比擬的觀賞價值。
李哥邊向我們介紹,邊用手輕撫牛的頭,眼裡寫著一份憧憬和篤定。他談吐利落深刻,言辭間充滿著對自己土地的熱愛,以及賦予這片土地的抱負與希望。短短的接觸中,我領略到一個現代農場主的不俗眼光和不凡境界。
在大哥忙著給牛們拍照的過程中,我走出牛舍,極目遠眺,南邊山上是大片的橘園。正是橘子花開時節,一縷縷暗香,隨風潛來,令人心曠神怡。還有一些矮小的農作物,應該是土豆紅薯之類吧,正蓬勃著,似一條大綠毯鋪滿了大山,甚為壯觀。
黃昏將近,在李哥一家的再三挽留下,我們決定留宿在這個農場主人家。
山裡的夜寂靜極了,只有那條精明的大黃狗偶爾吠上一兩聲。我披著李嫂的大棉衫,倚在窗邊,望著窗外那一方黛藍的夜空,心潮難平。茶園,養牛場,橘園,木柵欄,羊群……這一切,是這樣完美地展現著我對農場的所有想像,真切地滿足著對農場的美麗相思。
如果有一天,我能在這大山深處,擁有一小片屬於自己的土地,看著播下的種子破土而出,在風中緩緩生長;和心愛的人坐在門前的搖椅上,泡一壺香氣襲人的穀雨茶,盤算著一年年的收成,等待著兒女的歸期,那份踏實,那份滿足,於我,將是餘生最好的答案了。
編輯:劉覃 發布:孫娥
主編:盧明義 編審:王偉 梅啟榮
親們,對我們平臺感興趣的,可以掃描二維碼加交流諮詢哦,或搜索微信號szdaqushi ,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