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煩惱》:影響中國一代人的美劇,家有兒女翻拍得差遠了

2020-10-06 小勳和媽媽

今天早上刷新聞又看到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為什麼感覺《家有兒女》中的劉星總被排擠?


這個話題隔一段時間,就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上一次頭版頭條。說實話,小時候還挺喜歡這部劇的,覺得很搞笑,當作喜劇看。當然,他確實就是情景喜劇。

但現在再要我來看,我完全看不下去,只有吐槽。至於吐槽的原因,就是因為開頭那個話題。

小時候看不懂,只知道一家人熱熱鬧鬧好開心,現在我看到的全是劉星弱小無助的樣子。雖然他很調皮、成績也不好,但這些不應該是他不被信任、被排擠的原因。

電視劇裡的劉星大大咧咧、沒心沒肺,不管父母和姐弟怎麼嘲諷、冤枉他,他依然健康快樂地成長。可如果劉星是現實生活中的孩子呢?情況可能就不會那麼樂觀了。


所以,這部堪稱經典的《家有兒女》其實只適合小朋友看,他們可以學一下劉星的心態,不至於被父母罵兩句就情緒崩潰,然後再學一下小雪的努力好學,成績好。至於家長們,那就不要看了,因為我害怕你們看到他們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模樣,就認為「孩子皮實,被罵被冤枉沒事」、「你是哥哥,要讓著弟弟啊」……

其實你們知道嗎?《家有兒女》是翻拍的一部非常經典的美劇《成長的煩惱》。

《家有兒女》為了讓家庭矛盾更突出化,把劇情設定成了後媽、後爸的重組家庭。也許是想做一個和原版有區別的東西,或者想把劇情變得本土化,但還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家有兒女》的喜劇效果是有了,不過這些喜劇效果都放在了悲催的劉星身上,觀眾「哈哈哈」看完之後,既得不到實際的感同身受,也得不到教育意義。

反觀《成長的煩惱》,這部美劇卻實實在在的影響了中國一代人,尤其是80後。小時候的每個暑假,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守在電視機旁,看《成長的煩惱》。

我說《成長的煩惱》影響了中國一代人,不只是因為它陪伴了我們的童年,更多的是給我們指引了人生的方向。

《成長的煩惱》一家人


劇中講述了住在美國郊區的西弗一家的故事。

家裡的爸爸傑森·西弗,是一名精神學醫生,在家裡上班。

媽媽是一名報社記者,在家做了10年家庭主婦的她,在丈夫的支持下,重新返回職場。

還有三個孩子:邁克、開蘿爾、本恩。邁克調皮搗蛋、成績差;開蘿爾懂事、成績優異;弟弟本恩古靈精怪。

邁克、開蘿爾、本恩


故事就這樣開場了,在家上班的爸爸負責三個小傢伙的大部分事宜。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戀愛、考試、跳級、選擇,以及各種小煩惱,爸爸媽媽都能機智地幫助孩子化解。沒有死板的說教,而是讓孩子自己思考「為什麼不可以」。

有一次邁克花樣騙弟弟妹妹的錢,為了讓邁克感受被騙的滋味,一家人合夥做了一件大事。

首先,弟弟本恩說自己花5美元買了一塊魔石,可以幫你實現願望。這麼假的套路肯定沒人相信,媽媽和哥哥姐姐都笑他被騙了。可是,魔石卻幫媽媽找到了保險單,還治好了媽媽的牙疼,其他人都說「巧合啦」。

晚上,爸爸要邁克整理房間,邁克想敷衍了事,卻被爸爸發現。這時候,本恩拿著魔石來了,他用魔石在門上畫了兩圈,邊比劃邊說「快打掃房間吧」。邁克當然不信,他把門打開,正準備笑話那塊魔石時,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地上的髒衣服不見了,垃圾全部收拾好了,床上也乾乾淨淨。

這下由不得邁克不相信了,正苦惱於演講作業的他,立馬掏錢把魔石給買了回來。這下,弟弟妹妹被騙的錢全都回來了。至於魔石真的幫助邁克的演講作業了嗎?當然沒有。那房間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是媽媽和姐姐提前躲在衣櫃裡,趁著弟弟在門外施魔法時,把房間垃圾全部收走了。

我之所以對這個故事印象深刻,是因為我看完這集後,也跑到屋外找了好久的石頭,希望也找到一塊魔石。小時候看,覺得好玩,現在再看,裡面充滿了智慧。

爸爸和邁克


還有另一集也令我印象深刻,姐姐開蘿爾準備跳級,爸爸擔心她會沒有朋友、沒有社交生活,會過得不開心。開蘿爾卻說,我跳一級就可以早點成功,不用像媽媽這樣後悔了。

媽媽聽了很難過,她一再和開蘿爾解釋自己從來沒有後悔過,並且很開心生了三個寶貝。後來,爸爸媽媽也是用了一個辦法讓開蘿爾相信,媽媽選擇當家庭主婦,從來沒有後悔,也從來沒有期望過要開蘿爾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開蘿爾:媽媽,我知道了,你想要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媽媽:不,不是的

開蘿爾:那媽媽,你是希望我可以考一個好大學

媽媽:不,我希望你有自己的選擇,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

至於為什麼喜歡這一段,不用說,你們肯定也知道,誰不想要這樣的父母呢。小時候看是羨慕,現在看是警醒。

最好的爸爸和媽媽


看這部劇時,我第一次見識到了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原來小朋友做錯事不用挨打的;原來和父母交流可以用那種方式的;原來美國的每個小朋友都會自己的房間的;原來……不打不罵是真的可以教育好孩子的。

劇中不止有小汽車、洋房,還有令人羨慕的美式父母子女相處模式,他們自立、平等、樂觀、獨立。並且最重要的是,這部劇給了我正確的人生觀。

好懷念這一家人啊!


你們都知道,有一種父母叫做「中國式父母」,其共同點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習慣了事事包辦、控制孩子的一切,或者另一種極端:放養式。總之,中國式父母不論是「事事包辦型」,還是「放養型」,都帶有悲情色彩。

他們不和你講道理、不會在你迷茫時答疑解惑,更不會和你平等的溝通,他們只會說「我們這麼做,全是為了你好」。

看《成長的煩惱》時是20年前,當時它給了我極大的衝擊,又帶給我無盡的嚮往和羨慕。可惜父母是沒有時間看的,即使有時間,他們喜歡看金庸古龍的武俠劇,這種吵吵鬧鬧的外國人,又怎麼入得了他們的眼。

後來和我老公聊起過這個話題,原來這部劇也是他的人生導師。他的爸爸很嚴厲,也稍固執和古板,他的童年過得很壓抑。


小時候的他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坐在門口發呆,其他時間要麼玩小霸王遊戲機,要麼看電視劇。出去玩?不可能的,因為他爸爸擔心他被欺負,擔心他玩髒了衣服,擔心外面的小孩把他帶壞……

我老公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爸爸在家的時候。因為氣氛很壓抑,並且爸爸管得非常嚴格,飯要吃得一粒不剩;夾給你的菜不論多少,必須全部吃完;寫作業不會時,一巴掌甩過來……

他說幸好遇見了《成長的煩惱》這部劇,帶他走出了陰霾,劇裡的爸爸對兒子、女兒說的那些話,他幻想那是對自己說的。「爸爸」鼓勵著他、引導著他,然後慢慢找到了生活的意義和人生的方向。

劇中的爸爸


可是,你說我老公的爸爸不愛他嗎?肯定不是,家裡有好吃的、好用的都盡著他來,生活上處處關心,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可到頭來,孩子卻痛苦,這大概就是「中國式」父母最悲哀的地方。

《成長的煩惱》這部劇過去已經差不多20年了,可在我看來,依然是經典中的經典。裡面的相處模式、家庭教育理念和育兒方法,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小時候看劇是羨慕,現在重新再看是學習和感悟。我希望經過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我們的孩子可以過上幾十年前美國孩子過的那種家庭生活,不是指物質,而是指精神。

希望我們可以成為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在20年後,他們依然在吐槽「中國式父母」,而是驕傲的說「我的爸爸媽媽可太厲害了,我愛你們」。

相關焦點

  • 《成長的煩惱》,一部美劇,影響了一代中國人
    每個人心裡都有專屬的經典美劇,對於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觀眾而言,有一部劇絕對是影響過他們生活的重要作品——《成長的煩惱》該劇在《娛樂周刊》評選的1983年到2008年美劇百強排名中位列第七名。1990年由上海電視臺引進後,《成長的煩惱》成為中國觀眾最早接觸的歐美情景喜劇。
  • 《成長中的煩惱》,30年前美國版的《家有兒女》,你看過嗎
    2005年,情景喜劇《家有兒女》橫空出世,濃鬱的幸福色彩,詼諧幽默的人物語言,讓人開懷捧腹的劇情,博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從而掀起了播放熱潮。我的女兒酷愛這部電視劇,經常找出來觀看。看著裡面人物的表演,我不由得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部美劇。
  • 這麼多明星曾經客串過經典美劇《成長的煩惱》
    對於很多70後和80後來說,美劇的啟蒙來自於《成長的煩惱》這部美國80年代室內情景喜劇。許多人童年的暑假記憶就是兩部電視劇,《成長的煩惱》和《西遊記》。由上海電視臺配音的《成長的煩惱》是少有配音版本更為流行的美劇,而此後由於字幕組的興起使得原版美劇逐漸成為主流。
  • 這麼多明星曾經客串過經典美劇《成長的煩惱》
    對於很多70後和80後來說,美劇的啟蒙來自於《成長的煩惱》這部美國80年代室內情景喜劇。許多人童年的暑假記憶就是兩部電視劇,《成長的煩惱》和《西遊記》。由上海電視臺配音的《成長的煩惱》是少有配音版本更為流行的美劇,而此後由於字幕組的興起使得原版美劇逐漸成為主流。
  • 《家有兒女》翻拍,能否喚醒"兒女"記憶
    在網上看到《家有兒女》要翻拍的消息,劉星、夏雪、夏雨可愛的模樣躍入腦海,那時儘管已為人父,每天下班坐在電視機前看《家有兒女》是一天中最期盼最開心的事,每天看著他們為家庭瑣事鬧得不可開交,幽默搞笑,笑料百出,儘管已經過去了15年,現在想起來還能笑出聲來。
  • 《家有兒女》翻拍引發熱議,網友:相見不如懷念
    時逢《家有兒女》電視劇版開播15周年紀念日,作為官方的《家有兒女》官宣了一件事情:「家有兒女十五周年,新家有兒女全國海選重磅開啟,想成為下一個夏雨夏雪下冰雹嗎?」。意思就是《家有兒女》要進行翻拍了。根據路透信息來看《家有兒女》在15周年之際,將推出網劇、院線電影等,其中院線電影已經拿到龍標了,只剩下檔期未定。並且此前《家有兒女》的官微也認證成為了「電影家有兒女2020」,除此之外這個新官微還發布了兩張海選海報。
  • 《家有兒女》15周年要翻拍,向全國徵集演員,群眾大呼「不約」
    《家有兒女》15周年要翻拍,向全國徵集演員,群眾大呼「不約」一眨眼《家有兒女》情景劇已經播出了十五年了,這部劇稱為了一代人的童年回憶,生動有趣,茶餘飯後給老百姓們帶來很多的快樂。如今劇中的演員都成為了娛樂圈擁有一定影響力的演員(除了尤浩然),每次《家有兒女》重聚都會引起一場轟動,仿佛失散已久的家人們又重新聚在了一起,溫馨感人。9月16日中午,《家有兒女》要被翻拍的消息就正式公布了出來,甚至發布出了原創團隊向全國徵集演員的消息,參與活動你就又機會稱為下一個「夏雨夏雪夏冰雹。」
  • 《成長的煩惱》五位中文配音演員重聚《環球交叉點》
    《成長的煩惱》中飾演「老爸傑森」的加拿大演員艾倫·錫克,12月13日在加州去世。
  • 《家有兒女》15周年要翻拍,向全國徵集演員,群眾大呼「不約」
    《家有兒女》15周年要翻拍,向全國徵集演員,群眾大呼「不約」一眨眼《家有兒女》情景劇已經播出了十五年了,這部劇成為了一代人的童年回憶,生動有趣,茶餘飯後給老百姓們帶來很多的快樂。本來小編以為是原班人馬重新匯集要拍一個小續集,想著前陣子宋丹丹老師宣布退休了啊,沒想竟然是打著《家有兒女》的名字重新召集新演員翻拍。
  • 《家有兒女》即將翻拍,演員全國海選,觀眾卻不買帳
    提到現在的影視圈,相信很多網友都有同樣的感受,那就是現在的很多作品不是改編小說,就是翻拍以前的經典作品,不和小說以及以前的經典作品掛鈎的影視劇少之又少。如今,當年風靡一時的《家有兒女》也宣布即將翻拍,演員將會在全國進行海選,一時間引發網友熱議,很多觀眾表示不買帳,這不是毀經典?
  • 家有兒女的夏雪明明演得很好,為何在第三部之中還是換人了?
    家有兒女,其實是青春的記憶,和美劇成長的煩惱,差不多,也是一家三口,2個男孩一個女孩,當然是講的中國人的故事。 由於家有兒女火了,楊紫的小雪也火了,要繼續拍第三部,楊紫讀書忙,就沒有出演,第三部的換角色不成功,沒有了小雪的靈氣
  • 《家有兒女》要翻拍,網友們紛紛急了
    》的播出成為多少家庭的「下飯劇」一對傳統又開明的中國父母和三個性格各異的孩子承包了無數80後、90後的童年笑點有網友感慨這就是我逝去的青春!怎麼也沒想到《家有兒女》最近又有大事情發生電影版《家有兒女》已拿到龍標,檔期待定《
  • 大家喜愛的《家有兒女》要翻拍了,你們還會繼續看嗎?
    據《家有兒女》主創人員透露,他們已經準備翻拍《家有兒女》了。並且發文,要在全國海選演員,讓他們成為第二個夏雨,夏雪,夏冰雹。拿到帶有公映龍標的海報後,他們還發文,龍標已拿到,定檔還會遠嗎?如果要翻拍,肯定是超越不了之前的經典的。因為在這之前,就曾經出現過翻拍經典影視作品撲街的情況。下面就介紹一下那些撲街翻拍影視作品吧!一、《新白娘子傳奇》老版的《新白娘子傳奇》已經是非常經典的了,這部劇裡面穿著戲曲的形式的臺詞,讓觀眾們非常喜歡。還記得電視臺播這部劇的時候,我們家附近的鄰居,寧願放下手中的農活,也要跑到我們家,看一下這部電視劇。
  • 《家有兒女》將被翻拍成電影,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樣
    這段耳熟能詳的音樂仿佛一下子將大家帶入了童年回憶,兒童時一般都不喜歡看電視劇,大部分都會去選擇動畫片,但是有一部電視劇卻是例外,完全老少通吃,它就是《家有兒女》,如今這部大家的童年回憶即將被翻拍成電影,你期待嗎?
  • 《家有兒女》官宣翻拍,網友:大可不必
    《家有兒女》要翻拍了!!! 在《家有兒女》電視劇版開播15周年紀念日的時候,官博官宣:「家有兒女十五周年,新家有兒女全國海選重磅開啟,想成為下一個夏雨夏雪下冰雹嗎 《家有兒女 日本版豆瓣評分9.2分,中國版2.8分,足矣說明差距有多大。 翻拍的《深夜食堂》,到底哪裡不好?
  • 《成長的煩惱》是我看的第一部美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撰文:許文婷《成長的煩惱》是我看的第一部美劇。12月14日,演劇裡爸爸傑森的演員艾倫·錫克突發心臟病去世,享年69歲。《成長的煩惱》第一集開播時,艾倫才38歲。
  • 影版《家有兒女》確認翻拍,原班人馬恐難回歸,網友質疑消費情懷
    對於90後的一代人來說,《家有兒女》可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經典電視劇。不僅老少皆宜,還同時成為了幾代人的熒幕記憶。調皮搗蛋的劉星、溫順乖巧的夏雪、可愛懂事的夏雨還有兩位開明隨和的爸爸媽媽,這些角色形象深入人心。
  • 《家有兒女》的情懷牌,打不動了
    《家有兒女之最佳拍檔》今年6月已經在美國上映了,但反響平平,爛番茄新鮮度70%。中視美星自然知道怎麼用《家有兒女》這塊金字招牌,為電影的中國市場鋪路。認證為「電影版家有兒女官方微博」更名為《電影家有兒女2020》,從今年7月就開始為《家有兒女》系列預熱。官博幾乎每發一條《家有兒女》劇情cut都要@幾位劇版主演,但沒有演員回應。
  • 《家有兒女》翻拍,《虹貓藍兔》真人化,90後童年還保得住嗎?
    試問,誰小時候沒看過一部《家有兒女想想楊紫和張一山都演了多少影視劇了,大家對他們最大的印象還是這部十多年前的情景劇,就知道《家有兒女,因為在90後的記憶裡,《家有兒女》不僅是一個IP,更是這5個人組成的家庭,連後兩部的夏雪換了人演,觀眾都不買帳,更何況是大換血。
  • 《成長的煩惱》中的「老爸「走了!「西弗一家」如今還好嗎?
    艾倫·錫克最為廣大中國觀眾熟知的,當屬著名的美劇《成長的煩惱》中的「西弗醫生」。如今「老爸」已離我們而去。那劇中「西弗的一家」如今過得如何,他們在現實中是否也遇到了「成長的煩惱」呢?今天,小新翻出了去年為大家整理的一篇舊聞。謹以此向過世的「老爸」艾倫·錫克致敬!願人間的每一個家庭能順利平安,也願天堂沒有成長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