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提出過人的腦電波永存,那麼人類到底有沒有來世?

2020-12-24 騰訊網

愛因斯坦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幾位物理學家之一,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愛因斯坦和牛頓。

1879年,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一個猶太家庭,他本人也延續了猶太人智慧的頭腦,9歲就開始在高級中學學習,10多歲開始接觸哲學、科普、數學等學科知識,在經典書籍和老師們的指導下,愛因斯坦不斷地在科學領域展開想像力,21歲在瑞士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畢業後成為瑞士居民。

畢業後的愛因斯坦最初在專利局工作,後來因為發表了多篇論文獲得大家邀請和教職,經歷過世界大戰的愛因斯坦明確反戰,並且敬重像列寧這樣願意為社會主義獻身的領導人。

愛因斯坦給我們的印象是淘氣,作為科學家不是應該嚴肅嗎?而愛因斯坦的調皮是他成功的重要保證——對世界保持熱情和好奇。

遺憾的是,愛因斯坦也逃不過閻王的魔爪,最後死於主動脈瘤破裂的大出血,醫學科學家在愛因斯坦家人同意下保存了他的大腦,希望有朝一日揭開愛因斯坦聰慧的原因,愛因斯坦去世後沒有葬禮、墳墓和紀念碑,這是他留給世人的最後囑託,愛因斯坦的骨灰播撒地也是一個謎,也許愛因斯坦有他自己的用意。

愛因斯坦的科學成就

1921年,年僅42歲的愛因斯坦因為對光電效應的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從而推動了量子力學研究的發展,目前國內外對量子的研究積土成山。我們知道,量子力學是微觀物理學研究的突破點,以前研究的是原子、分子等粒子,量子力學有望對物質的結構和關係作出具體深刻的解釋。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而相對論也是愛因斯坦的學術貢獻。他相繼完成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理論,狹義相對論就是我們常說的四維空間,廣義相對論認為時間和空間會因為物質的存在發生彎曲。

一位美國物理學家總結到「廣義相對論就是物質決定空間如何彎曲,空間決定物質如何運動」。

愛因斯坦的思想促進了很多方面的研究,包括為核能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的新紀元,一般將他和伽利略、牛頓並稱,而愛因斯坦還曾親自去拜訪牛頓墓地。

1999年,美國《時代周刊》將愛因斯坦評為「世紀偉人」,1955年「鑀」元素的命名就是為了紀念愛因斯坦,2001年有一顆小行星以愛因斯坦命名。

愛因斯坦給我們留下很多名言,包括「科學是永無止境的,它是一個永恆之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而他還說過「我們所能經歷的最美好的事情是神秘,它是所有真正的藝術和科學的源泉」,愛因斯坦研究過哪些神秘呢?

愛因斯坦心中的今生與前世

和牛頓晚年的境況一樣,作為物理學家的愛因斯坦匯入宗教的洪流,他也在身體力行地向大家揭示人類死亡後的去向問題。

愛因斯坦去世之前留下一句話:我只不過先行一步。他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在於,他認為故去的世人還會在另一個世界相逢,愛因斯坦曾提出過多維度的宇宙論,也許他認為人死後會到另一個別樣的空間。

其實世人一直在肉體和靈魂之間關係上徘徊,有的人認為靈魂是獨立存在的,這存在於很多宗教信仰之中,有的人認為人死後什麼都沒有,這存在於無神論之中,有人回憶道:愛因斯坦提出過人的腦電波永存,也即人的意識會尋找新的宿主並以150年為單位進行循環,不過那時候意識十分微弱,人們已經不記得前世發生的事情,不過世界上會出現很多性格相似的人。

人類到底有沒有來世?其實這個問題沒有定論,因為這是所有在世人無法研究的領域,也是人類研究的盲點,這個問題很難解決,進而也無法解決人類永生的問題,不朽和永生是人類的熱切期盼。

為何科學家最後進入神學領地?

通常人們認為科學和宗教之間存在著嚴重分野,比如人類學家將人類進化模式分為巫術、宗教、科學三個階段。科學家還去研究宗教,這和我們提倡的科學立場背道而馳,也是我們科學主義所不恥的事情,那麼愛因斯坦為什麼會轉到宗教研究上去呢?

神學是一種唯心主義,而科學應該是唯物主義,科學可不能用天馬行空的想像來填充,而是需要腳踏實地的實驗和證明。

而愛因斯坦的研究應該出於他作為科學家的身份,因為科學家對世界保持著無比的好奇,而且在科學研究中也會遇到不解之處,他們希望能夠在科學之外獲取一些靈感,這些方面的因素都促發愛因斯坦不斷地拓展自己的研究領域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人死後到底還有沒有來世
    遺憾的是,愛因斯坦也逃不過閻王的魔爪,最後死於主動脈瘤破裂的大出血,醫學科學家在愛因斯坦家人同意下保存了他的大腦,希望有朝一日揭開愛因斯坦聰慧的原因,愛因斯坦去世後沒有葬禮、墳墓和紀念碑,這是他留給世人的最後囑託,愛因斯坦的骨灰播撒地也是一個謎,也許愛因斯坦有他自己的用意。
  • 到底有沒有來世,霍金和愛因斯坦的觀點基本一致
    我翻遍愛因斯坦的《我的世界觀》一書,並未找到明確的表述。 愛因斯坦倒也明確論述過這個問題,他寫道:「人類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或者總體而言,一切生物的生命意義是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意味著要有宗教情懷。你可能會問:那麼,提出這個問題究竟有什麼意義呢?我的回答是:凡將其自身的生命及同類的生命視作無意義的人,不僅是不幸的,而且幾乎不適於生存。」
  • 愛因斯坦的七大預言中,有三個還沒有實現,其中一個讓人類期待
    愛因斯坦是100年前的偉大科學家,他的偉大之處有兩個,一個是提出了對人類影響深遠的相對論,另一個則是著名的質能方程式。相對論向我們揭示了時空的探索方向,有了相對論的指引,我們才能夠不斷探索宇宙的奧秘,而人類在未來是否能夠成為強大的星際文明,或許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相對論的理論指導。沒有相對論的指引,人類可能也不會有現在的太空探索發展速度。
  • 愛因斯坦預言人類在2060年可能會滅亡,到底有什麼依據?
    由於愛因斯坦預言的高準率,因此人們對愛因斯坦其他預言也具有很高的認同性,比如時間膨脹理論、蟲洞理論、宇宙學常數理論,這些科學預言雖然還沒有被證實,但是大部分科學家都把它們奉為真理,因為它們出自愛因斯坦之手,出自愛因斯坦之手的科學預言幾乎很少有錯誤的。
  • 愛因斯坦為什麼會提出「光速不變原理」
    話說在1905年,有個26歲的瑞士專利局的三級技術員接連發表了四篇具有開創性的論文,後來的他成為了一代巨匠,物理學史上前二的科學家,他就是愛因斯坦。 而愛因斯坦最被後人津津樂道的成果是相對論。
  • 愛因斯坦的五大預言中,有兩個還沒有實現,其中一個讓人們擔憂
    對於愛因斯坦,相信朋友們不會承重,他可以稱得上是人類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曾經科學界給人類數百年的所有偉大科學家進行過一個排名,愛因斯坦得到了龍頭老大的榜身地位,可見在科學界,人們都認可愛因斯坦對人類科學做出的偉大貢獻,這個貢獻至今無人可以超越。那麼愛因斯坦到底有什麼偉大的的貢獻呢?
  • 愛因斯坦的大腦到底有何神奇之處?
    這些皺褶和溝回結構大大增加了新皮層的表面積,為數十億的神經元提供了空間。這讓我想起上世紀另外一個著名的大腦——亨利·莫萊森的大腦,其死後,大腦被切割為2401片70微米厚的薄皮,供科學研究之用。如果沒有他,我們現今的腦科學可能也不會有如此的發展。
  • 愛因斯坦還沒有實現的三個預言,其中一個對人類的發展非常重要
    在人類數百年的科技發展道路上,誕生了許多的科學家,雖然這些科學家對人類的科技發展都做出了貢獻,但是真正能夠引領人類科技快速向前發展的,只是那麼少數的幾個偉大科學家,比如我們大家都知道的牛頓和愛因斯坦。如果沒有牛頓的經典力學理論,沒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人類現在的物理學就無法實現飛躍,很多跟物理學有關的科技就無法實現。我們也不可能走出地球地球,開始對宇宙進行探索。那麼牛頓和愛因斯坦對人類的貢獻誰更大一些呢?科學界經過投票選擇,愛因斯坦以絕對的優勢,佔據榜首。
  • 人類將在2060年滅亡!愛因斯坦的預言可信嗎?科學依據是啥?
    人類誕生至今已經有幾百萬年的時間了,在很早以前人類的生活狀態還是非常原始的,不過隨著人類的不斷發展,現在人類的社會生活是非常開明的,並且如今人類的科技是非常發達的,但這一切都離不開科學家在背後的默默付出,有了他們的不懈探索,才造就了我們的美好生活。
  • 離開太陽系是人類生存的唯一出路?愛因斯坦和霍金都曾提出觀點
    自古以來,人們就對天上的星星有種本能的嚮往。漫天的星鬥到底因何而存在?在遙遠的天際到底有什麼?人類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些魂牽夢繞的問題千百年來始終在人類的腦中迴蕩。人類對宇宙的觀察的歷史可以說與人類文明的誕生幾乎是並行的,早在4000多年前人們就建造了巨石陣用來觀測天象,而古埃及文明也被發現保留有公元前兩千多年的天文記錄。我國古代自然也不例外,天文早在夏朝就開始萌芽。但是由於技術的限制,古人只能通過肉眼觀察宇宙。直到伽利略於17世紀發明了第一臺天文望遠鏡,人類天文史從此進入了新的紀元。
  • 愛因斯坦留下3大預言,透露了人類的未來,知情者已感到害怕!
    比方說愛因斯坦曾經提到的「黑洞」、「引力波」,在當時幾乎沒有人認同他的觀點,但是如今卻在證明後,幫助人類更好地去了了解宇宙,甚至讓人相信,愛因斯坦的其它預言也都是真的。 除了和宇宙有關的各項預言外,愛因斯坦也曾經預言過人類未來的命運,比方說著名的愛因斯坦生前的三大預言中,有一個看完後絕對讓人感到害怕。
  • 愛因斯坦為什麼會說: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其中有什麼奧秘?
    雖然數百年內,出現的科學家數量非常多,但是真正引領人類科技方向的只有那麼幾個少數的核心科學家,他們被人們稱之為偉大的科學家。數百年的時間裡,出現了少數的幾個偉大科學家,其中有兩個影響力最大,他們就是牛頓和愛因斯坦。牛頓17-18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通過蘋果落地受到啟發,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 愛因斯坦到底厲害到什麼程度?過去一百年沒人比愛因斯坦貢獻更大
    愛因斯坦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沒有之一,並且在未來很久很久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有人超越。愛因斯坦曾說:如果我不提出狹義相對論,五年後就有人提出來。但是如果我不提出廣義相對論,五十年後也不會有人提出來!愛因斯坦對自己強大的智慧深信不疑。他的自信常常達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 世界各國的天才,英國是牛頓德國是愛因斯坦,那麼中國代表是誰?
    科學技術的進步,讓人類邁入了嶄新的時代,如今我們的生活已經被各種高科技產品所包圍,可以說我們在發展科技的同時,也逐漸被科技所支配,如果哪個國家能在科技領內有較大的突破,那這個國家就可以在國際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 100位影響世界的科技達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自學微積分,讀康德的著作,這時的愛因斯坦才十幾歲而已,過人的天賦顯而易見,17歲時他中學畢業進入瑞士理工學院就讀,並順利完成學業,隨後進入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成功加入瑞士國籍,畢業之後的愛因斯坦加入了瑞士伯爾尼專利局工作,這一年他23歲,24歲結婚並育有一子,25歲工作轉正成為專利局正式職工,平淡的生活似乎和常人一般,但天才並不甘於平凡,1905年,26歲的他發表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
  • 霍金在愛因斯坦生日這天去世:預言人類2600年滅亡
    今天,是愛因斯坦的生日,霍金走了。他出生的那天,是伽利略去世的日子。史蒂芬·霍金,科學蒼穹中最亮的明星,他的洞察力塑造了現代宇宙學,並激勵了數百萬全球觀眾,去世時享年76歲。他的家人在周三凌晨發表了一份聲明,證實他在劍橋的家中死亡。
  • 愛因斯坦寫給5000年後的信,有哪些警告?
    今年4月10日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公布,證實了愛因斯坦百年前的預言,而4月18日正值愛因斯坦去世64周年紀念日。時隔半個多世紀,當再次追憶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時,我們不得不感慨他超前的預見能力。 現代物理學有兩大基本理論。
  • 蔣澈 | 關於黑洞:愛因斯坦又對了?愛因斯坦「不在乎」!
    這個黑洞距離地球足有5500萬光年,這樣一段距離本身,在一般人類的生命經驗中已經是難以有直觀感受的天文數字。在震撼之餘,人們不禁要問:是什麼讓人類的目光和思想能穿越這樣廣袤的空間,走得如此之遠?在這樣的追問之中,許多人不禁感慨理論的威力——愛因斯坦的理論又正確了一次!在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之際,在相對論誕生一百多年後,媒體和人們再次把榮譽的桂冠交給了愛因斯坦。
  • 愛因斯坦的很多預言都已實現,但有一個,科學家卻不願它成為現實
    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科學家之一,他有一頭蓬鬆捲髮加上深邃的目光,僅僅看他的照片就給人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很多機構都曾對貢獻非凡的科學家進行排名,幾乎在所有的榜單中牛頓和愛因斯坦都是前兩名的存在,下圖中29位科學家都於人類的科學發展都有非常大的貢獻。
  • 超越時代的天才——愛因斯坦
    十七歲時,愛因斯坦中學畢業,順利進入了瑞士理工學院就讀。他的大學生活,和我們的沒有什麼不同。在大學裡,他沒有表現出過人的天賦,也並不受他導師的喜歡。在導師的眼裡,這個學生自由散漫,總是固執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學習和實驗,不願意聽取導師的教誨,也不去遵從那些千錘百鍊的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