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是近年來的高頻詞彙之一。
眾多中國家庭大步地邁進了二胎時代。
二胎的到來,改變了獨生子女家庭生態,打破了一時平靜如水的生活。
在喜迎新生命的同時,中國家庭也迎來了更大的挑戰和難題。
多養育一個孩子,一個家庭需要付出的巨大的經濟成本;夫妻之間的婚姻空間,又將因為孩子而受到擠壓;父母和孩子之間微妙的天平,是否會失衡傾斜?
「二胎問題」是近年來的高頻詞彙之一。
前兩天又看到一則新聞,11歲的重慶男孩因為家中有二胎弟弟,感覺自己被父母冷落。決定離家出走,挨家挨戶求收留。
這則新聞也暴露了二胎家庭的核心問題,二胎來了,父母如何做到一碗水端平,如何相親相愛?
生二胎前,需要知道的事
從年齡角度上看:
女性最佳生育年齡為23~30歲,卵子質量高,分娩風險小。超過35歲生育,則會增加生產的風險,對大人小孩都不利。
男性最佳生育年齡為25~35歲,精力充沛,身體健壯,精子質量最高。
想要二胎,就要計劃好時間,避免錯過最佳生育時間。
如果夫妻年齡偏大,想要二胎,則受孕難度增大,孕婦流產風險大,併發症風險高。
從媽媽身體角度上看:
對於頭胎是順產的媽媽,產後間隔12個月,就可以考慮懷二胎。
對於頭胎是剖腹產的媽媽而言,分娩間隔最好在產後18~23個月後,根據自己的手術刀口恢復情況而定,是否可以再次懷孕。
而兩胎的年齡間隔2~5歲比較合適。
間隔時間適當,既有豐富的帶娃經驗,並且大寶也已經開始上幼兒園了,減少了照看的壓力。
是否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再支持養育一個孩子的各種開銷;
是否有足夠的住房滿足居住需要;
是否會因為二胎寶寶的到來,使全家的生活品質下降。
這些都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這是另外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誰來照顧二寶?是雙方的父母,還是二胎媽媽?這些需要夫妻雙方提前就做好安排。
夫妻關係也在考慮範圍內,如果婚姻感情不和睦,不要試圖用孩子來挽回婚姻。
因為問題會滋生問題,並不會解決問題。
父母相愛,才能給大寶更多的安全感,也能讓二寶在幸福的家庭氛圍下出生。
如果一個孩子的教育問題,已經讓你們的家庭雞飛狗跳,那要更慎重考慮是否要二胎。同時需要考慮自己是否有能力,讓大寶接受二寶。
到底要不要生二胎,需要結合以上的方面進行周密考慮。
生不生二胎,選擇權在自己的手上。
怎麼給老大做思想工作?
心理學家魏廣東認為:
面對弟弟妹妹,頭胎子女的恐懼是本能的反應。從心理角度來說,和父母所願不同,頭胎子女不會認為弟弟妹妹是自己的夥伴或成年後的幫手。二胎子女的出生,他們並不會感到快樂,反而是一種恐懼。
對於一直獨享關愛的大寶而言,即將到來的小生命對Ta來說是外來的搶奪者。這會讓他們本能地排斥這個小生命。
所以,讓大寶提前知道二寶的存在,接受二寶顯得尤為重要。
當決定要二胎時:
平時有意識地讓大寶接觸比Ta小的孩子,讓他們有機會能相處。觀察大寶的反應如何。
一定要及時告訴大寶,「媽媽的肚子裡有一個小寶寶,跟你一樣可愛,也跟媽媽一樣愛你"。可以帶著大寶一起做產檢,讓大寶看B超照片,還可以讓大寶聽胎心,告訴孩子,「Ta就是你的弟弟/妹妹,以後又多個人來愛寶貝了」。
二寶出生前:
儘量讓大寶的生活,不要因為有了二寶受到太多影響。如果有改變,一定要提前跟孩子商量。
二寶出生後:
媽媽生育後,不要把大寶排斥在照顧二寶之外。可以讓大寶學習怎麼照顧二寶,但是不強迫孩子參與。
如果大寶本身年齡比較小,二寶出生後,在生理上可能會突然出現要穿尿布,喝奶等嬰兒行為。
心理學上把這些行為稱為「退行」,要明白這種行為是正常的。這個時候應該要給予孩子充分理解和包容,幫助孩子調整心態,度過這個階段。
如何處理兩個孩子爭寵的情況?
每個二胎媽媽,最頭痛的事就是兩個孩子爭寵,打鬧。
美國心理學家布雷澤爾頓在《讀懂二孩心理》一書中說到:
某種程度上,二孩的關係不是父母能掌控的,但是父母是有選擇的。
老大對二寶的不「待見」,一方面是,二寶的到來直接終結了大寶一人獨享關愛的局面;另一個方面,則是大人引導不當所致。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則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父母對孩子的差別化的對待,本身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傷害。
不能因為二寶小,需要更多照顧,而偏心二寶。不能因為大寶年齡大,就要求孩子學會退讓。
孩子察覺父母是否偏心,大多數時候,他們會從父母的表情,神態,動作去判定。所以家長記得多跟孩子表達愛意,多擁抱孩子。
讓大寶知道,現在有二寶了,但是爸爸媽媽依然很愛我,很關心我。爸爸媽媽的愛並沒有減少。
養育兩個孩子的辛苦可想而知。
當照顧年幼的二寶感到身心疲憊時,在這個時候大寶不聽話,鬧脾氣,如果你開始出口責罵,大寶會將這一切歸咎於,父母有了二寶,不愛我了。
從而加深對二寶的反感,並且用更多不聽話的行為,引起父母的重視和關注。
正確的方法是告訴大寶:「二寶是因為還不能自己照顧自己,所以暫時需要媽媽的更多照顧。」
不妨可以跟大寶透露帶二寶的辛苦:「今天二寶不好好睡覺,不喝奶,媽媽覺得好辛苦啊,你小時候也曾經這樣過呢」。
切記以下這些話不要對孩子說,也不允許其他家人對孩子說。
你是大孩子了,要讓著弟弟/妹妹
弟弟/妹妹還小,不懂事,你應該要懂事
你為什麼不能像哥哥那樣乖?
這些話,無時無刻都在將兩個孩子進行對比。強迫孩子要聽話,反而讓孩子更加不喜歡自己的兄弟姐妹。因為,在沒有二胎的時候,父母從來不會說這樣的話。
在二寶需要更多精力養育的時候,更要讓大寶感受到相同的愛和關心。
尤其在二寶剛出生時,家人的關注度最高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大寶的存在,每天抽出時間陪伴大寶。
在二胎來的第一年,媽媽要餵奶,換尿布,哄睡二寶,忙得不可開交。
這個時候就需要爸爸暫時地代替媽媽,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大寶。
孩子之間的大部分小問題,讓孩子自己解決。
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有一集,胡可在做飯,但是安吉和小魚兒在打鬧。胡可用減少關注的方法,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首先,她會在遠處偷偷關注兩個孩子,是否有危險的行為(平時的安全教育不可少);
其次,胡可在語言上有回應孩子,但是行動上延遲滿足孩子。
不參與兩個孩子之間的爭吵,以免引起新一輪的對媽媽的「搶奪」。
孩子之間的爭吵,在正常範圍內,大人不要過度地給予關注。
孩子間的小打小鬧很正常,父母過度的摻和只會讓孩子之間的「愛的爭奪戰」更激烈。
同時,平時的安全教育一定要做足,避免孩子們之間有過激的爭吵。當事態嚴重,就要立馬出手制止。
可以站在二寶的角度,給大寶寫一封信,內容可以是,我很高興你做我的哥哥/姐姐,我很開心來到這個家,並且讓大寶自己寫一封回信給二寶。
有意無意地替二寶向大寶「表白」,告訴大寶,弟弟妹妹很愛Ta。
在二寶來到這家庭時,和大寶一起制定相處規則,告訴大寶如何正確地跟二寶相處。
在二寶1歲以前,教會大寶不能亂投餵食物給二寶;不可以自己在沒有大人的幫助下抱二寶;不單獨讓兩個孩子共處一室,同睡一張床,避免意外發生。
同時也要注意,當其中一個孩子生病時,及時隔離,避免交叉傳染。平時孩子的玩具,生活用品等最好不要混用。
當二寶開始會走路的時候,可以給兩個孩子更多相處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自己互相磨合,一起陪伴對方成長。
當孩子們有任何問題發生時,家長應該靜下心來進行自我反思。
反思自己在日常和孩子的接觸中,言語行為上是否有不恰當地方。
這種自我反思的能力, 可以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父母。
而忙碌在工作和家庭瑣碎中的我們,常常會忘記這一點。
孩子的問題,就是家庭的問題,就是父母的自身的問題。
常常聽人說,生了二胎,後悔3年;不生二胎,後悔一輩子。
在我看來,生不生,後不後悔都是個人的選擇。
我們要做的是,經營好自己當下的生活,養育好自己的孩子。
-作者-
Yuki,本文首發小十點(ID:sdikid),專業實用的育兒乾貨,睡前故事,親子閱讀,美媽提升,精選好物。集結專家及辣媽,讓帶娃變得輕鬆好玩。
微信改版後為了讓大家更快找到小十點
點媽做了個教程
請大家將小十點設為星標哦~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
關注公眾號「點媽優選」
看小十點最新種草
馬上領取「點媽拼團」15元優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