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新聞網 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之下,中國穩外資成績單依然表現亮眼、可圈可點。商務部12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993.8億元,同比增長6.3%(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延續了下半年以來穩中向好的態勢。
這其中,服務業的貢獻功不可沒。業界普遍認為,隨著中國服務業的蓬勃發展和擴大開放,其已成為吸引外資的主力軍。未來,服務業還將釋放更多新活力,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賦能。
穩外資全年目標實現在即
從單月情況看,11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987億元,同比增長5.5%,連續8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投資合作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是業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感嘆,受疫情影響,全球跨境資本流動大幅下降,而中國前11個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實現了正增長,漲幅比去年同期的6.0%還提高了0.3個百分點。「這樣的勢頭有望在12月延續,從而使中國全年實際使用外資保持較快增長,完成穩外資的目標。」
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日前也表示,中國吸收外資的綜合競爭優勢不僅沒有因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而改變,反而進一步鞏固和增強。預計正常情況下,今年四季度吸收外資將延續增長態勢,全年有望實現穩外資工作目標。
分行業看,服務業仍是中國吸引外資的重頭。數據顯示,前11個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7044.6億元,同比增長16.1%,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的78.3%。高技術服務業吸收外資額同比增長31.6%,其中研發與設計服務增速最快,達93.6%;電子商務服務、專業技術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同比分別增長43.9%、35.1%、53%。
「投向服務業,尤其是研發與設計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等領域的外資快速增長,說明消費和服務業在中國經濟中已佔據較為主導的地位,外資企業也在調整對中國的投資策略。」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卞永祖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疫情下,服務業的持續恢復對中國經濟的支撐尤為重要,消費升級和產業轉型也創造了更多對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需求。
王是業也持相同看法:「外商加大對中國服務業的投資,表明外資看好中國服務市場需求增長和轉型。這一方面得益於中國持續縮短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放寬了外商投資服務業的準入限制,為外商投資服務業創造了自由開放的良好環境。另一方面,外商來華投資興業也是看中了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有效控制疫情,經濟社會活動有序恢復,全社會對服務的需求有望持續增長。
服務業開放 外資搶著進
實際上,中國服務業引資力強並不是今年才出現的現象。近幾年,中國吸引外資的結構一直在不斷優化,從過去一些勞動力密集型的製造業轉向服務業,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在總額中的佔比已在七成左右。
在卞永祖看來,這反映出中國服務業近年來不斷擴大開放,疊加在增值稅改革方面側重於與製造業相關的一些高端服務業,中國高技術服務業在全球的競爭力不斷提升,外商投資上述領域的信心增強。
宗長青表示,為進一步增強對外資的吸引力,中國今後將擴大外資享受優惠政策範圍,並在全國增加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
對此,王是業建議,要重點圍繞國內產業轉型、消費升級的需要,進一步放寬中國市場需求旺盛的高端服務業對外開放,通過放寬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的開放,支撐產業的技術升級、工藝改善和質量提升。在充分考慮對國內服務業和相關產業影響的前提下,以倒逼改革為出發點,加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力度,促進內資服務企業轉變發展模式,提升服務質量。
「在擴大開放的同時,中國還要對接國際服務行業發展標準和管理制度,推動國內服務業管理更加規範化和現代化,不斷優化服務業發展的制度環境,為進一步對接國際服務業發展奠定良好的規則基礎。」王是業強調。
值得一提的是,從剛剛籤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來看,中國在服務貿易方面對RCEP成員國作出了進一步開放的承諾,新增了研發、管理諮詢、製造業相關服務等22個部門的開放,並提高了金融、法律、建築等37個部門的開放水平。
「這將大幅促進RCEP區域內服務貿易和跨境投資的流動,加速外資更多進入中國高端服務業,同時助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形成,為明年的穩外資工作注入新動力。」卞永祖對中國服務業引資的前景非常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