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好,我是清單君培瘋。今天的清單,來自我們的特約撰稿人王二。武士的生活,其實也如一般人,充滿無奈和心酸,但武俠故事,常能引發人們出世飄逸之思,大概也是人類揮之不去的情結。編輯這期清單,內心就難免有點小激動呢。謝謝王二的分享,也希望你喜歡。
NO1.黑澤明《七武士》
短評:《七武士》毫無疑問是最經典的武士電影。本片塑造了七個個性迥異的武士。一般通俗作品以單主角為主,多主角作品較為少見,因為創作後者往往需要大格局、大氣魄,比如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
此外,儘管本片故事比較簡單——七個武士受僱於農民,最終打敗了強盜團夥,但其中的打鬥過程驚心動魄,特別是最後泥地裡的馬隊衝殺。這也是武士片的特點,打鬥真實,殺人乾淨利落,追求匹夫一怒血濺五步的效果。不像國產電影,打鬥要麼像魔術要麼像雜耍,大戰三百回合都分不出勝負,殺人變成兒戲。
最後,本片將武士生活的背景放在日本戰國時代,黑澤明還原了戰國時代的鄉村、城鎮,塑造了一群浪人武士形象,使得本片超越了一般的通俗片範疇,有了史詩片的色彩。
NO2.山田洋次《黃昏清兵衛》
短評:本片是山田洋次的「武士三部曲」(黃昏、隱劍、武士的一分)之一,改編自藤澤周平的短篇小說。和黑澤明電影中的浪人武士不同,三部曲的主角都是有主的底層武士(基層公務員),都面臨各自的生存困境。
三部曲著力於底層武士如何應對生存困境,打鬥則退居二線,成為萬不得已的選擇。在本片中,尤為動人者不在於男女之愛,而在於父女之情,親情的溫暖足以慰籍中年男人的蒼涼心境。三部曲的背景放在幕府末期,時代即將巨變的細節俯拾皆是,這也使得影片格調超越了通俗武士電影。
NO3.小林正數 《奪命劍》
短評:講了一個武士為了尊嚴,無奈奮起反抗家主的故事。本片闡釋了什麼叫士。在忠誠與尊嚴之間,武士會選擇後者。
黑澤明在與宮崎駿的一次對話中也提到,武士並非一味愚忠,特別是在戰國時代,完全可以自由跳槽。家主與武士的關係如孟子所謂: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NO4.山田洋次《隱劍鬼爪》
短評:同樣是武士三部曲之一,本片在藝術價值上要遜色於黃昏清兵衛。故事情節略顯俗套,英雄救美,主僕之戀,在等級森嚴的幕府時代,此種組合頗有理想化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三部曲中的女主角都是美麗、善良、無私奉獻,據說原著小說作者藤澤周平患有肺炎,生活也比較困頓,因此以寫小說自遣,塑造一系列的女菩薩,自然是為了讓艱難的生活多些暖色。
NO5.黑澤明《用心棒》
短評:本片和黑澤明大師的另一部武士片《椿三十郎》類似,可以稱作日本的西部片或俠客片,最後被好萊塢翻拍成經典西部片《荒野大鏢客》。黑澤明大師為美國西部片創造了一種經典範式:流浪武士(或俠客)去了一個小鎮,裡面有惡人欺辱百姓,武士通過智慧和武藝打垮惡人,最後悄無聲息地離去。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說得就是這種人。
這種片子的主角儘管居無定所,窮困潦倒,但個性灑脫,放浪不羈,再加上有著驚人的智商和武藝,符合觀眾心中的完美英雄形象。特別是男主角三船敏郎叼一根牙籤,吊兒郎當的樣子,與《英雄本色》中的周潤發異曲同工,不知是否是吳宇森偷師。
NO6.黑澤明《椿三十郎》
評論:本片敘事結構類似於《用心棒》。不過與山田洋次「武士三部曲」中隱忍、卑微的武士形象相比,《椿三十郎》和《用心棒》把浪人武士描寫的過於理想化、高大全,但對「大俠怎麼賺錢養活自己」的問題置之不理,因此商業性和娛樂性較強,藝術性不足。
NO7.岡本喜八《大菩薩嶺》
短評:男主一反常態,是一個充滿邪氣的劍士,一心追求武道,行事不擇手段。
NO8.小林正樹《切腹》
短評:一部反思武士道精神的電影。
NO9.五社英雄《人斬》
短評:武士的輓歌。
NO10.北野武《坐頭市》
短評:北野武通常扮演一個沉默寡言,有暴力傾向的中年男人,本片中的盲劍士也概莫能外。本片的特色是打鬥的凌厲、狠辣、血腥。
©微信號iqingdan原創稿件,轉載請先聯繫並註明出處
©日籤模板來源於MONO
— 清單 —
出品人:培瘋
世界太蕪雜,我幫你整理
生活、電影、閱讀、設計
薦稿:415038043@qq.com
[ 微信號:iqingdan ]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