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們觀劇
2016年1月15日至17日,由臺灣果陀劇場推出的話劇《接送情》即將在上海開始首演。《接送情》一劇由果陀劇場創始人梁志民執導,陳樂融編劇,被譽為「臺灣劇場三寶」之一的戲劇笑匠顧寶明和「百變女王」郎祖筠擔任主演。2016年1月8日晚上9:30分,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我們觀劇》請到了果陀劇場的創辦人梁志民先生,以及主演之一顧寶明先生於節目現場與大家共同分享果陀劇場的過往經典話劇和精彩表演。
多變的時代,不變的真情
臺灣果陀劇場成立於1988年,由梁志民和林靈玉創辦,是當前臺灣劇界最具規模及創作活力的劇團之一。團長梁志民堅持「精緻舞臺劇」及「中文音樂劇」的創作理念,將百老匯劇團經營模式帶進臺灣劇場界。創團至今二十八年,果陀劇場佳作層出不窮:《淡水小鎮》、《天使不夜城》、《公寓春光》、《ART》、《動物園》、《搶錢的世界》、《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等等。
梁志明先生在回顧當初創辦果陀所堅守的一種信念是多變的時代,不變的真情。在他看來劇場是一個分享的地方,分享在舞臺上所創造出來的情感,這些情感經驗未必是臺下的觀眾所經歷的,甚至演員們也不曾經歷,所以演員也需要時間去打磨,去塑造這些情感和經驗,然後將之用表演的方式呈現在舞臺上。
正是基於這樣的想法,果陀劇場在近三十年來推出了非常多讓觀眾耳熟能詳的劇目,這些劇目經演不衰,如《淡水小鎮》以及《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這兩部戲是果陀劇場在大陸最受歡迎的兩部戲。《淡水小鎮》第一版演出是1989年,至今已經二十七年了,七個不同的版本,上百個不同的演員曾經演過這部戲。去年四月,在上海的文化廣場,是其在上海的第四趟演出。這是一個非常平凡的故事,在三幕戲裡,兩個多小時,分享以及創造了三十年的生命經驗。這個生命經驗就好象把生活做了一個精準的切片,是一個從出生,結婚長大到死亡的切片,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是《淡水小鎮》。
由金世傑和卜學亮兩位出色的演員所出演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這五年來也演了接近兩百場。這部戲只有兩個演員,但是感動了數以十萬計的觀眾。在這部戲裡,金傑士飾演得了「漸凍症」的教授,而卜學亮飾演一個年輕的時候不太常上他的課,經常翹課的學生。但是在教授生命的最後十四個星期二裡面,教授給年輕人帶來了人生一個轉變的過程。
顧寶明是臺灣橫跨舞臺、電視及電影的實力派演員,當年憑藉和林青霞、金士傑、李立群主演的《暗戀桃花源》中「袁老闆」的出色表演獲得第29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的殊榮。觀眾對顧寶明在影視劇中扮演過的角色津津樂道,但顧寶明最為經典的角色永遠在舞臺。在臺灣戲劇界,顧寶明和金士傑、李立群一同被稱為「臺灣劇場三寶」。而薈萃「劇場三寶」出演的《ART》,以及《動物園》等作品更是果陀劇場的傑作。
《超級奶爸》裡顧寶明先生扮演的中年婦女是金士傑最為推崇的表演,在戲裡顧寶明瞬間變成一個大約六十歲的中年婦女,演得惟妙惟肖,以至於金士傑說他恨不得每天把他找到家裡面去照顧自己的兩個小孩。顧寶明對角色的挖掘特別細膩,而且非常用心。他在臺下的時候,話比較少,平時更多的是默默地觀察整個角色。在《超級奶爸》他演的「中年婦女」,之前的表演一直是用撞牆的方式去塑造這個角色。有一天排戲的時候,顧寶明突然就用大舌頭的表演將這個有趣且非常活潑,但是又不能誇張的角色演的活靈活現。知情人都明白靈感是來自一位朋友,然而那天之後所有角色全通了。顧寶華平時對生活的觀察,對人的觀察非常用心,然後儲存在記憶庫裡,隨時取用。這不僅是演員的功課,更是一種能力,他是在用心,用生命在演出。
別看顧寶明平常看起來輕鬆,但他對表演是非常的謹慎。在《ART》,這部戲雲集了金士傑、顧寶明、李立群,人稱「臺灣劇場三寶」一起合作。在舞臺上顧寶明有一段大概十分鐘的獨白,這個獨白描述他所飾演的角色進入婚姻的困境。這部戲在臺灣總共演出了七十場。七十場每一場演出前都一定看到顧寶明在舞臺上一個人像念經一樣,把整個戲自己從頭到尾先走一次。
顧寶明先生坦言每次演出舞臺劇都會很緊張,也沒有閒情逸緻去觀賞自己的表演,因為他都總是在挑自己的毛病,這對一個演員來說是非常難的。《公寓春光》是顧寶明和果陀劇場合作的第一部戲。在《公寓春光》一開始的時候,因為燈光很強,他站在舞臺的邊上,掉到觀眾席上。還好那個舞臺不高,顧寶明先生摔倒後仍然臺詞不斷,繼續爬起來接著演,觀眾並不點破,依然給他掌聲,這讓顧寶明印象深刻。
《動物園》就只有顧寶明和金士傑兩位演員。顧寶明飾演一個流浪漢,金士傑演一個中年生活非常安逸的出版商,兩個人在星期日午後公園的下午不期而遇。兩個陌生人經過了一個荒謬的過程。顧寶明並不希望多演這類型的戲,因為這實在太痛苦了,這個角色其實是一個像外太空、單獨存在的一個個體,一個流浪漢,所有人嫌他臭嫌他髒嫌他討厭。而金士傑所飾演的出版商,則是一名紳士,有經濟基礎,有美滿的家庭。兩個陌生人碰在一起,最終演變成一個瘋狂的下午,最後出版商一刀把流浪漢殺了。
四個角色,一個共同特徵
2016年1月15日至17日,由果陀劇場推出的話劇《接送情》即將在上海開始首演。話劇主要講述了1949年,山東人小趙來到臺灣,受到臺灣的許醫生出手相救,為報恩在許家當司機開車至今,並與許醫生之女許百合培養出了超越主僕、親如兄妹、又似老伴,若有似無的情愫。
在這部戲裡面,總共只有兩個演員,一位是顧寶明先生,另外一個外號叫「百變女王」郎祖筠小姐也是臺灣非常好的演員,他們兩個人分演四個角色,是四個人之間的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
顧寶明先生在劇中飾演一個耿直,從小就離鄉背井,後來到了臺灣又無時無刻思念家鄉、思念故土還有親人的山東老兵。他飾演的另一個角色是一個放蕩子,就是山東老兵服務的醫生家庭的女兒的丈夫。這個浪蕩子經年不回家,每天在外面玩樂是典型的富二代。兩個角色相差極大。而郎祖筠扮演的就是醫生家庭的女兒,整天只能被關在家裡,出入主要靠司機接送,過著非常閉閉的生活。她飾演的另外一個角色就是老兵在大陸時的原配,一個耿直的山東大娘,兩個角色落差非常大。
老兵在臺灣的形象很多,顧寶明先生飾演的老兵主要抓老兵的兩條主線,一個是報恩,一個是思念,他的報恩使他留下來當一輩子的司機。他思念家鄉,思念那張煎餅。他離開家鄉的時候,看到他新婚的媳婦在灶上烙的煎餅。他到了臺灣,所以無比思念這張煎餅。當他的妻子和他在香港機場見面的時候,妻子給他帶了一張煎餅,顧寶明先生把山東老兵的那個感動,不知所措的這種情緒掌握得非常好。
《接送情》裡的四個角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執著和真摯,是一種在大時代裡,面對到這個時代洪流帶給劇中人物各種不一樣的衝擊,但是他們依然對人,對情,對事,對時代有著強烈的情感。正是因為這種執著讓果陀劇場這麼多年一直保鮮,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
(以上文字根據節目內容以及嘉賓談話整理)
關注星文化 請掃描二維碼
走近經典 藝術人文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