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火的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其中導師趙薇「知世故而不世故」的表現受到很多人的讚揚。
導演陳凱歌懟李成儒,氣氛尷尬時趙薇哈哈大笑調侃一下,打了個圓場,這是知世故。
而李溪芮下臺就哭,趙薇無情戳穿她說「你們在這臺下的戲比在戲裡還足!這大可不必,真的太矯情了!」,言語犀利直指要害,絲毫不留面子,這是不世故。
趙薇在節目中也被稱為最穩的導演,歷經這麼多年,小燕子收斂起了鋒芒,卻走得更加穩當。究其根本,是因為趙薇懂得「斷舍離」!
小燕子火了之後,趙薇每到一個的方誇張到萬人空巷的地步,她的粉絲覆蓋了全年齡層,代言廣告接到手軟,不過十幾歲的小姑娘,如果說當時沉浸在紙醉金迷的感覺中無法自拔。而趙薇偏偏不,堅決拒掉了《還珠格格3》。
昔日還珠團隊的冰冰和林心如事業都迎來了二次高峰,可以預見,如果趙薇繼續走這條路的話,她的影響力要高於二位。但趙薇偏不,忍痛進行了第二次斷舍離。
如果趙薇沒有做到斷舍離,現在很可能站在臺上等著其他導演點評,而不是坐在那裡當導師。趙薇在當紅時期,切斷了自己和小燕子的聯繫;在演員天價片酬身價暴漲的時候,毅然決然地去讀書做導演。
陳凱歌說:所有女演員,都想成為趙薇
所以說,「斷舍離」是一種生活的智慧,你能做到嗎?
居家生活中,學會「斷舍離」,是很大的生活智慧~
有些是空間有限又或是對於無用空間做了刪除;有些只是希望家變得更接近生活需要的樣子;而有些則希望通過視覺上的「斷舍離」讓小空間變大……不得不說減法設計是一大亮點。
今天,小智就來細緻地聊聊「減法」設計,為大家的居家改造提供更開闊的思路。
減法,不是單純地去除
為家居設計做減法,很多人認為無非是去掉一些東西,其實不是這樣。
減法可以是從有到無、從多到少的過程,也可以是從繁到簡、從豐到儉的變化。家居是一個整體,不能因自己喜歡的一樣東西而打亂整個家居的和諧平衡;整個房間看見有空的地方就想填補或者加以利用,卻忽略了留一點空白對整個空間的作用;一步到位的心態,往往會因此做了不必要的加法,成為日後的雞肋。
因地制宜,減法有依據
1.根據需求做減法
家庭成員的需求是設計的源泉,在空間有限的前提下,抓住主要需求,放棄可有可無的功能,把生活實用性放到最大化,這樣的居家空間才能回歸生活的本來面貌。
如上圖所示,設計師根據家人的實際需求,捨棄常規的客廳空間,沒有沙發、茶几,而是用1.8米的實木大餐桌作為空間的主角,一家人聚集於此,吃飯、工作、遊戲、輔導作業等都能在這裡完成,堪稱一廳多用的良方。
2.根據空間做減法
通過隔成一間又一間的小空間來打造功能的全覆蓋,這樣的做法只能給身、心、眼添堵。空間的大小、布局、層高都是考量需不需做減法的因素。
不同空間,減法的做法也不盡相同,小房子儘量將空間變得開闊,去掉不必要的牆,採用通透的隔斷、移門或活動家具作為空間的自然區隔。更需要的是一房多用或者一物多用,減少個體數量,增加個體功能。
減去了牆體,不同形式的移門、半牆、櫃體都可以成為自然隔斷。
活動摺疊家具、一物多用則是小戶型減法設計的大妙招。
大房子的面積看起來很充裕,雖不用像小空間那樣,但更需要有智慧的減法。色彩、材質等做減法,不然元素過多只會造成「倉庫」的錯覺,反而失去了大氣與品質感。
3.根據風格做減法
家居風格也能體現減法的適用性。
比如喜歡中西合璧的設計,就要考慮兩者的融合性,保留相適應的東西,去除大相逕庭的尷尬。既喜歡地中海的藍,又喜歡北歐的白,其中的取捨也體現了設計師的能力。
喜歡中式,也喜歡簡約,新中式成為最好的呈現方式。保留廓形,減掉傳統中式無處不在的雕花、鏤空,大氣中不失韻味。
正確運用減法,空間加分滿滿
1.空間結構做減法
住宅結構中,梁柱、結構多是扮演著承重受力功能的角色。牆用來分割空間,吊頂用來隱藏暴露突兀的結構或光槽。因此,如果沒有特殊的功能要求,增加人為的結構或者繁瑣的裝飾構造就是畫蛇添足。大家一定要慎重對待承重受力的結構,如果家居面積較小的話,空間之間不一定要劃分明確的隔斷。
上圖所示,設計師拆掉客廳和陽臺之間的非承重牆,陽臺採用整面的落地玻璃窗,不但從視覺上拉長了客廳的縱深感,擴大了客廳的使用面積,還增加了室內採光,可謂是一舉三得。
廚房和餐廳之間的牆體去除之後,餐桌擺放在原有牆體的位置,餐桌除了吃飯,也自然而然成為兩個空間的隔斷。
2.減線條,增強整體感
在家居環境中,我們能看見很多線條,吊頂有線條,門洞也是線條、不同風格的家具也呈現出不同的線條。在同一平面線條過多的時候,整體性難免會被破壞,不妨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減去部分線條,增強局部空間的整體性。
鄰近餐廳的儲物間出入口特意做成了隱形門,保證了餐廳的整體性,美觀且實用。
衣帽間的入口和護牆板融為一體,隱形門的處理方式很好地保護了護牆板的整體性,臥室的顏值因此大大提升。
3.降低高度,增加通透性
比起利用空間的層高,降低高度似乎更能考驗設計師的功力。
過高的衣櫃、書櫥都會產生沉重感,帶給自己不必要的壓迫感。對於大面積的共享空間,沒有必要增加複雜的吊頂減弱其優勢,可以選擇不妨礙視線的裝飾和燈具來呼應地面,選擇高度適合的家具軟裝來降低整體高度,即不妨礙空間的功能性,又能保證通透的空間感。
這套大平層的客廳空間,層高因為地暖、中央空調已經損耗不少,後期設計師在空間布局上,特意去除了本可以滿牆做的柜子,為客廳留出了大片空間;捨棄茶几,大面積花色地毯搭配合高度適宜的皮質沙發、單人椅和燈飾,視覺上呈現出大平層的闊綽質感。
4.基礎色做減法,小面積對比色增光彩
家居設計當中,色彩佔很重要的部分,過多的色彩會讓整個設計顯得特別的紛雜,色彩的減法可以減去突兀的旁色和不必要的雜色。如果單色系顯得平靜,可以使用小面積的對比色來增加色彩的跳躍感,空間不顯呆板、沉悶。
淺色地板和白色牆體構成的入戶門空間因為不規則橘色系圖案的局部塗刷而搶鏡十足。
簡單的灰白黑為主的別墅空間中,穿插的黃藍色塊提亮了局部空間,穩重中不失活潑。
5.減少材質種類,空間無限延展
用不同的材料去劃分區域,廚房用地磚、客廳用地板,這樣的固定思維實用不出錯。
但其實嘗試把地板鋪到廚房,小空間的整體性看起來會更強,且更時尚;也可以把地板鋪上牆,讓地板和牆面融為一體,呈現出空間的延展性;亦或者大理石鋪滿廚房、客廳、陽臺,一通到底,視覺上也是極具衝擊力的。
灰色系地板直接鋪設上牆,搭配藍色的櫃體,客廳因此與眾不同。
臥室面積不夠寬裕,設計師用地板上牆的方式從視覺上增加了空間的延展性,陽臺上取消地磚,直接沿用臥室的地板,整體性、舒適性達到最佳狀態。
地磚、牆磚選用統一規格的大理石,衛生間的顏值和品質感大大提升。
少即是多,給設計做減法,用最少的表達賦予空間更多的想像力。減掉零碎的空間劃分,去掉材料的堆砌和顏色的繁雜,會讓家變得更舒適愜意。
生活中,你做到「斷舍離」了嗎?
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