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網曝遼寧撫順85路公交車上,一位老人因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無法掃健康碼被拒乘。
網傳撫順一位老人在乘坐公交車時,因不會掃健康碼被趕下車。1月7日公交公司回應,6日起他們接到交通局規定,所有人群必須持健康碼乘車,沒有特殊。
視頻顯示,司機讓老人下車,老人表示自己可以登記,其間有乘客不耐煩地吼道:「你登記什麼,下去吧!」老人與司機協商五分鐘未果,最終無奈下車。
此前公交公司回應稱:接交通局通知,6日起所有人群必須持健康碼乘車,沒有特殊人群,也不能登記。7日,有記者再次聯繫撫順公交後,對方表示7日17點再次接到通知,老年人可以使用老人卡,不再需要健康碼乘車。
此事迅速登上熱搜面對老年群體的媒介慣性還未習慣智慧型手機,他們的軌跡追蹤誰來解決?健康碼的溫度在哪?
面對國內疫情反彈,出示健康碼、掃碼測溫登記的確是防控疫情的必要舉措;但面對老年群體的媒介慣性還未習慣智慧型手機,這一問題誰來解決?
@盧悅盧悅
這個問題問的不是健康碼本身,而是面對科技這把雙刃劍,我們如何做到讓每一代人都受益。 健康碼,乘車碼,支付碼等,碼碼通羅馬;信息化高度發達的時代,年輕人都是一碼在手,天下我有。 但是對於老人來說,這個世界就突然對他們立起了屏障,每種嘗試,都彌足艱難;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的試探。他們就像被隔絕在文明之外。車門的那頭,是他們奮鬥出來的新世界;車門的另一頭,是走的慢被迫留在後面的他們。 有人說老人可以學,不學就跟不上時代。但是,在飯都吃不飽的年代,有很多人是根本沒有讀書機會的,也就是說很多老人是文盲。即便讀過幾年書,隨著身體機能的下降,也很難去操控那些繁雜的電子設備。 人人都有老的時候,人人都有跟不上時代的時候,難道那時候每個人都只能坐在家裡不出門嗎? 看過這樣一句話,「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的程度,就看他們對待弱勢群體的良心。」一個人性化、有溫度的社會,應該尊重「快時代」背景下的老人,保留他們「慢速度」的權利。 科技進步了,應該想更多的辦法去方便有困難的人,而不是讓科技成為門檻。 希望我們這個社會能夠更加包容那些不適應數字生活的群體,多給他們一些適應的時間,讓這個社會充滿真正的人文關懷。 今年冬天真的很冷,希望別讓健康碼丟了人性裡的溫暖。
@喬老爺玩轉地球
健康碼是依大數據技術,進行動態統計和分析,主要作用是識別某個人有沒有跟新冠病毒患者有過接觸,比如,同乘一架飛機、同坐一趟車,或者來自疫區,都會有所顯示,非常便於識別和管理。通過追根溯源,可以快速找到因直接或者間接接觸而有可能被感染的人群,並及時採取措施防止病毒傳播,所以健康碼的作用還是比較大的。 制定這些規定和措施,就是為了老百姓的安全和健康,也是為了百姓生活的便利,希望相關部門和企業,思想要創新,且有創造性的用高科技解決老年人出行之健康碼問題,讓刷臉、刷身份證、刷乘車卡也能併入健康碼大數據,老年人使用健康碼難的問題,並「希望相關部門能想得再周全些,別讓數位化成為老年人面前的鴻溝」。誰都有老眼昏花甚至耳朵失聰的時候,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應該關注那些為我們付出了一生辛苦卻不懂新科技的老年人。嚴防嚴控是根本,既要科學合理加強防疫防控,又要不失溫度。健康碼的溫度在哪?值得我們那些制定規則的人和管理者思考!
@阿橙學長
退休老人與社會脫節太久了,他們的媒介慣性更多地停留在報紙、電視機,即便是兒女獻孝心給他們配置了智慧型手機,他們中的大多數似乎仍然被大數據時代拋諸腦後。扎克伯格不會想方設法在Facebook的王國裡提取老年人的用戶數據,即便是黃合水教授的《廣告心理學》這本書裡,也提到廣告主更喜歡年輕有活力的青年人。 大數據從誕生那天起就與賺取利益牽扯在一起,無非兩方面:一,算法推薦帶來的商業利益;二、科研創新造就的國家利益。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都活成了一組數據,社交媒體幾乎掌握了我們所有的信息。 值得慶幸的是,年邁的老人們被數據化的現象不算多,從某種角度來說,至少他們真切地知道自己的喜好。值得悲哀的是,他們還沒來得及學會過閘機,新的檢票進站方式就要來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變老的那一天,今天你如何對待老人,等你老了你就知道自己將會被如何對待。健康碼的溫度在哪,這個問題問的不是健康碼本身,而是面對科技這把雙刃劍,我們如何做到讓每一代人都受益。
類似的事情不是第一次發生疫情以來「老人無健康碼遭拒載」的新聞諸見報端
2020年3月20日江蘇鎮江,一輛公交車上有多名老人因老年機無法出示健康碼,被其他乘客趕下車。
3月20日,江蘇鎮江。浦先生乘坐的公交車上有多名老人因老年機無法出示健康碼,被其他乘客趕下車。他說,因為此事司機無法正常發車,平時20分鐘左右能到的路程走了一個半小時,期間五六個老人被乘客趕下車。
2020年8月17日,黑龍江哈爾濱,一位白髮老人乘公交車時,因沒有手機,無法掃健康碼,被司機停車拒載。因遲遲不下車,老人遭到車上其他乘客憤怒譴責「為老不尊」。
還有人勸老人下車,稱「這些年輕人上班多不容易」。老人不知所措,直到民警接警後趕來將老人帶離。民警告訴老人,現在沒有健康碼無法乘車,「這是政府規定」。
該事件經由媒體報導後,引發廣泛關注,微博話題#老人無健康碼遭公交司機拒載#閱讀量達2.2億,討論量達1.5萬。
網友們對老人的遭遇表示同情,認為「時代進步得太快,我們也該等等老年人」,並批評車上乘客提出的「為老不尊」表述欠妥。 此後,哈爾濱有關部門回應,制定方案以幫助特殊群體便捷乘車。
這一年,「數字鴻溝」成為一個頗有熱度的詞語。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健康碼成為了人們的出行必備。坐公交、進商場、逛公園……不少地方都要出示健康碼。 老年人因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沒有健康碼,屢屢遭遇尷尬,讓人心痛,引人深思。智能時代,如何幫助那些走得慢的人?
2020年9月,央視關注老人用健康碼難的問題
海霞說,如今我們已進入數字時代,但我國還有超2億老年人。一個健康碼,可能讓不熟悉智能設備的老人寸步難行。很多地方已在探索應對措施,希望相關部門都能想得再周全些,別讓數位化成為老年人面前的鴻溝!
可喜的是,國家已經出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7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20條具體舉措,如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不得拒收現金、保留人工服務窗口,幫助「銀髮族」追上智能時代。
日前,交通運輸部聯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印發通知,要求進一步完善交通運輸領域便利老年人出行服務的政策措施,確保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便利。
根據該通知,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地區,除汽車客運站、客運碼頭、民用運輸機場和出入境口岸等特殊場所外,老年人一般不用查驗健康碼。確需查驗健康碼的,應優化親友代辦、工作人員代查等服務;具備條件的地區在客運場站和高速公路服務區設立無健康碼通道。
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無疑是給老年人的利好消息。當然,僅靠政府還不夠,還需要社會組織、志願團體等力量參與,如為老年人舉辦培訓班、興趣班,幫助老人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做子女的,更應該多關心家中老人,幫助他們學會掃碼支付、打車、掛號等功能。從老人自身角度來說,也要活到老、學到老。
社會快馬加鞭奔向智能時代的同時,也不能「冷落」了老年人。面對這些被健康碼難住的老年人,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拉他們一把,這也是文明社會的應有之義。
就像網友說的,技術有高度,也更需要有溫度!
來源:湖北經視、新浪微博、南方日報、網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