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新作:兇手至死無悔意,死刑有用嗎? 咪咕悅讀匯

2021-02-13 吳曉波頻道

東野圭吾和其他推理小說家最大的區別就是當其他人滿腦子被劇情佔據時,他還能把自己關於惡與愛、犯罪與人情、法律與正義的思考深深淺淺地隱喻在文字中。這使得他的小說比起一般的推理小說更耐看,也更具深度。新作《虛無的十字架》亦是如此讓人慾罷不能。

前提提要:殺死小夜子女兒的兇手在臨刑前不僅沒有絲毫的負罪感,反而覺得死刑是理所當然的解脫。這讓濱岡小夜子不禁陷入思考:如果致死都無法讓兇手的良心自我定罪,那麼死刑真的是完美的審判嗎?帶著疑問追尋,她試圖幫助曾經在年少時親手殺死親生孩子的紗織和仁科史也走出迷途。卻被仁科史也的嶽父殺死。之後老人一路追蹤,企圖對當年「殺嬰案」的另一個當事人——紗織進行滅口。

這時候,紗織才發現老人手裡拿著的是一把菜刀,上面還有血跡。

「我的……我女兒是仁科史也的老婆。」老人說。

「雖然她很可憐,但是我殺了那個叫濱岡的女人。昨天晚上,我殺了她。」

紗織聽到這裡,渾身汗毛直豎。濱岡小夜子被殺了?怎麼會有這種事?她根本無法相信。紗織傻傻地站在原地。


「警方已經開始調查了,我不會逃跑,會讓他們逮捕我,但是在那之前,我必須先做一件事情。」他手中的菜刀上下揮舞著,雖然上面全都是血跡,但金屬部分還是發出了駭人的光芒。

「為什麼要殺害濱岡女士」——紗織用極小的聲音問他。

「因為她必須死,」老人的臉都扭曲了。「我女婿真是好的沒話說,是個正人君子,也正是多虧了他,我女兒才終於得到了幸福。不光是我女兒,他甚至還願意照顧我這麼個敗類。你知道如果他不在了,會讓多少人覺得困擾嗎?二十多年前因為年少無知而生下的小孩,殺了他又怎麼樣?這和墮胎沒多大差別的嘛!除了你們以外,根本沒人知道那個嬰兒的事情,也只有你們才為那個孩子感到難過,但最後卻要我女婿因為這樣的事情去坐牢,到底有什麼好處?只不過是為了求個心安罷了吧。」

老人說話就像是連珠炮一樣,紗織無言以對。她沒有仔細想過史也到底過著怎樣的生活,也不知道自己自首進監獄能有什麼好處。因為這是日本法律規定的事情,所以她以為只能用這種方式來面對自己的罪行,但她完全沒有一點自信,能拍著胸脯說進監獄是自己的意願。這還是濱岡小夜子給她灌輸的想法。

早知道就不應該告訴小夜子的。她現在後悔不已,應該將這個秘密帶進墳墓裡去才對的。

「雖然感到很抱歉,但你也必須死。」老人走上前說:「不過首先,你要先告訴我,除了濱岡以外,你還有沒有把這件事情告訴過其他人?有的話,那些人也必須死。」

紗織使勁搖頭,哭著對老人說:「我終於明白了,我活在這個世界中,會造成很多人的困擾。如果濱岡女士不認識我的話,也就不會死,你也不會成為殺人犯。全部都是我的錯,所以我死了最好,請殺了我吧。」

看到她已經做好了死的準備,老人反而害怕了起來。他握著菜刀開始低聲吼叫,但卻沒有繼續向前靠近。

紗織反過來問他:「你怎麼了?」

老人沒說話,喘著氣,然後問她:「你能保證知道臨死之前都不會再對任何人提起嬰兒的事情嗎?如果你能保證的話,我現在就離開,不會碰你一根毫毛。」

紗織看著老人的眼睛露出了求助的眼神。於是終於知道,他其實並不想要殺人,他也是游離在生死邊緣的人。

紗織點了點頭,回答:「我保證。」

「真的?不騙我吧?」老人再次確認。

老人似乎相信了她,點了點頭把菜刀放回了紙袋。

「我來這裡的事情,不要告訴任何人。」老人說完,就離開了。

紗織在原地無法動彈,也無法接受這一切真的發生了。但老人手裡的菜刀所發出的淡淡的光,依舊深深地印在她的眼中。

她上網看新聞,確認了老人的話。一名女性在江東區木場的路邊被刺殺——一定就是這個沒錯了。第二天,她又從新聞中得知老人自首的消息。


內心的愧疚使她越來越沮喪。那個老人應該會進監獄,他的女兒,和他的女婿仁科史也,也會變成嫌疑人的家屬,從而承受很多苦難。

紗織再次拿起放在手邊的晾衣繩。如果沒有辦法接受法律的制裁,那就只能自己來了斷了。

她再次環視四周,目光終於停在了廁所門上。

她想起曾經看到過有名音樂人用門把上吊的消息。雖然不知道那是自殺還是意外,但那個音樂人確實死掉了,怎麼用門把上吊?

紗織盯著門把,突然想到一個好主意。她走到門旁邊,把繩子的一端綁在內側的門把上,把剩下的繩子繞過門的上邊,在另一側用力一拉,繩子完全不動。

她把垂下的繩子系了一個環,為了避免鬆動,又打了好幾個結。

她把椅子搬到門前面,站在椅子上,把脖子套進繩索內。

她閉上眼,回想起21年前的可怕景象。她和史也兩個人殺了嬰兒,雙手感受著嬰兒身體的溫度,做了殘酷的事情。


對不起,媽媽現在就去向你道歉——她跳下椅子。

她看到頸動脈被勒緊。自己的一生就這樣劃上句號。正當她這樣想的時候,整個人卻掉了下來,她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同時看到脖子完全放鬆了。她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看著周圍。

晾衣繩掉了,綁在門把上的那端鬆了。紗織無奈地垂著頭,自己真的什麼事都做不好,就連上吊都不能一次性成功。

她站起來,重新把繩子綁好,拉了幾次,確認不會再鬆開了。這次應該沒問題了。

她像剛才那樣,把打一個環的繩子繞過門的上方後垂了下來,正當她打算站上椅子的時候,手機響了。啊,對了,應該是打工的成人按摩店打來的,今天自己沒有請假。

紗織拿起手機,正要關機,卻發現手機上顯示的是一個陌生的號碼。她有些在意,接起了電話。

「喂?」

「啊……喂?請問是井口紗織小姐嗎?」一個男人的聲音響起,低沉又很洪亮。

「是——」她回答的時候,感到一陣驚慌。這個聲音自己很熟悉,自己對聲音的主人很熟悉——

對方停了一下說:「我是仁科史也。」

「是。」紗織回答,頓時心跳加速。

「我有些話,無論如何都想和你講,你能和我見個面嗎?」

紗織緊握話筒,看向廁所門。她看著綁在門把上的繩子,覺得剛才或許是在那個世界的嬰兒把繩子給鬆脫了。

新作《虛無的十字架》暴露了東野大神內心埋藏已久的困惑:

✖ 如何判斷犯罪者行兇是出於純粹的惡,還是一時衝動?

✖ 如何判斷犯罪者在受刑時是真心悔改還是毫無悔意?

✖ 如果法律連這些都無法判斷,那又如何能夠實現正義?

帶著東野大神的這些困惑,讀一讀《虛無的十字架》,換你來給他答案。


溫馨提示: 領取《M周刊》(點擊直接進入)「一周贈閱」頁面中的「和閱讀」書券,即可免費暢讀整本圖書。


點擊下圖,即可閱讀

▶點擊下圖,訂購和閱讀「財富人生包」,包月看50本精選圖書。

相關焦點

  • 安樂死,是權利還是罪惡?丨咪咕悅讀匯
    有一部分網友表示自己支持「安樂死」,因為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有些疾病能靠醫療設備維持生命。活著從來不是難事,難的是生命「只剩下」活著。生而為人,我們應該有權選擇自己是否要頑強地和病魔抗爭或者體面地有尊嚴地離開世界。死亡,不應該是禁忌和懼怕,而是生命的凝視和整理。本期咪咕悅讀匯為你推薦來自託尼·霍普的《醫學倫理》,帶你看看霍普對從專業的角度對安樂死的看法。
  • | 咪咕悅讀匯
    男人就不能留長髮、撐遮陽傘、用護膚品了嗎? 本周咪咕悅讀匯,小巴為大家推薦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看看他對社群文化、同性戀、失敗、女權等話題有著怎樣的看法。我總是用細米糠熬的粥餵它,等它吃夠了以後,才把糠對到野草裡餵別的豬。其他豬看了嫉妒,一起嚷起來。這時候整個豬場一片鬼哭狼嚎,但我和它都不在乎。吃飽了以後,它就跳上房頂去曬太陽,或者模仿各種聲音。
  • 《悟空傳》:西遊是一場被精心安排成自殺的謀殺 | 咪咕悅讀匯
    ,他說「知道,因為我扶起了心愛之人」;金山寺上論法一戰成名的玄奘,拒絕了住持之位,他說「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一段偉大的旅程從此開始。本期咪咕悅讀匯,重讀今何在所著的《悟空傳》,少年時「願乘長風破萬裡浪」的豪情壯志今何在?
  • 看完《天局》,才明白「以身勝天」的祁同偉有多燃 | 咪咕悅讀匯
    祁同偉把這本書當做自己的精神支撐,每到艱難的時候就有朗讀這本書的習慣。他如同此書中的主人公,把權力人生看做是死亡遊戲,不賭,就沒有贏的機會。今天的咪咕悅讀匯,推薦閱讀劇中祁同偉最愛讀的、矯健老先生所著的《天局》,看看書中是否早已預示了他的命運。
  • 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於膚色鬥爭 | 咪咕悅讀匯
    如果用數字總結曼德拉的一生,那就是:享年95歲,致力於反種族隔離事業67年,期間入獄27年,出獄後擔任總統5年,曾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等超100項獎項。 如果說曼德拉最大的貢獻,那就是用一生投身於南非的反種族隔離事業中。
  • 東野圭吾最刺痛人心的代表作《虛無的十字架》,人可以做出完美的審判嗎?
    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死刑真的可以解決一切嗎?我們與惡的距離又該如何丈量?說到「罪」與「罰」的深刻探討除了《我們與惡的距離》,還有一部作品用尖銳的筆觸劃破社會道德議題——死刑,這部作品便是東野圭吾的《虛無的十字架》。《虛無的十字架》用小夜子的意外死亡揭開一段段塵封的往事,將幾個家庭的不幸悲劇逐漸鋪開,尖銳地探討起「人性」與「救贖」之間的關係。《虛無的十字架》深層次地探討了人類有關負罪和救贖的意義。
  • 第十四屆咪咕匯首設特別獎項 中國移動咪咕用「用音樂傳遞愛」
    近日,華語全創作天后G.E.M.鄧紫棋獲第十四屆音樂盛典咪咕匯「最受排超隊員喜愛歌手」獎,並曬出球員籤名的排球,激動發文「中國女排,永遠滴神!」消息一出即引發全網熱議,樂迷及粉絲在祝福之餘,不禁感慨女排精神所帶來的強大感染力及影響力,而這也正傳達出咪咕匯通過設立該獎項,宣揚體育精神、傳播社會正能量的初衷。
  • | 咪咕悅讀匯
    本期咪咕悅讀匯,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金庸先生的經典之作《笑傲江湖》,綠竹巷中令狐衝初聽任盈盈琴簫雙奏時的場景。經過幾條小街,來到一條窄窄的巷子之中,巷子盡頭,好大一片綠竹叢,迎風搖曳,雅致天然。便在此時,錚的一聲,一根琴弦忽爾斷絕,琴聲也便止歇,一個蒼老的聲音說道:「佳客遠來,枉顧蝸居,不知有何見教。」易師爺道:「竹翁,有一本奇怪的琴譜簫譜,要請你老人家的法眼鑑定鑑定。」 綠竹翁道:「有簫譜要我鑑定,嘿嘿,可太瞧得起篾匠啦。」易師爺還未答話,王家駒搶著朗音說道:「金刀王家王老爺子過訪。」
  • 鞠婧禕單飛首秀選擇咪咕匯真是賺大了!
    單飛的決定正不正確不好說,但首秀舞臺選擇了咪咕匯,鞠婧禕這次是真的賺了!首先,咪咕匯作為國內最早、最權威的數位音樂頒獎典禮,十一年來一直將優質的音樂作品和音樂人推薦給樂迷,SO,咪咕匯的頒獎典禮可是華語樂壇的一大盛事。能搭上咪咕匯這趟豪華專列,鞠婧禕何愁「飛」不起來。
  • 洛克菲勒逝世:我們失去了最低調、有趣的富二代 | 咪咕悅讀匯
    縱觀大衛·洛克菲勒的一生,很難用一個單一的詞彙來涵蓋他延續了101年的傳奇,對後人來說,他留下的不僅僅是物質財富,更寶貴的是「何為人生價值」的思考。他是洛克菲勒家族第一個出自傳的人,當時有記者問他為何要出這本自傳,他說:「哦,我就是覺得我這輩子還挺有趣的。」今天的咪咕悅讀匯,我們就來讀一讀這本違背「洛克菲勒家族的人不出自傳」的祖訓而作的《洛克菲勒回憶錄》。雖然我是17歲上的大學,那並不是因為我在學業上有多麼聰明。
  • 一場咪咕匯,暗藏娛樂圈「科技之光」
    在主流電商平臺,最便宜的5G手機已低至千元檔。但「5G什麼樣?5G來了嗎?」仍然沒有在公眾心中形成定論。直到12月5日,當歌迷與粉絲們領略了神武4 · 動感地帶第十四屆音樂盛典咪咕匯時,她們心中有了答案。在咪咕匯,將爆未爆的5G,正帶著人們對娛樂方式的固有印象「飛出地平線」。
  • 「鈍感力」,80、90後在職場中最需要的能力 | 咪咕悅讀匯
    你聽說過「鈍感力」嗎?這個概念是由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發明的,沒錯就是寫過那本火辣辣的《失樂園》的作者。
  • 催淚虐心 發人深思 東野圭吾懸疑舞臺劇《虛無的十字架》在濱州...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有很多殺人兇手,雖然住在監獄裡但不知道反省,這些人身上背負的十字架是虛無的。而我的丈夫跟這些人不一樣,他每天都在用行動彌補自己的過錯,他身上背負的是很沉重、很沉重,如山一般的十字架。
  • 人生必看 | 東野圭吾懸疑舞臺劇《虛無的十字架》即將菏澤上演
    2017年堪稱「東野圭吾」大熱年前有3月上映的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王凱飾演的刑警學院任職的物理教授唐川和張魯一飾演的中學數學教師石泓在電影中大飆演技精彩且迷離的故事讓觀眾直呼過癮>東野圭吾的作品太精彩?
  • 最值得讀的東野圭吾作品有哪些?
    知乎上有一個出版過東野圭吾自傳和小說的大神把東野圭吾的作品分成三個時期,迷茫期,巔峰期,以及如今的呵呵期。我想東野圭吾所謂的「呵呵期」的作品,一來是商業化的寫作模式,讓看的人沒了新鮮感;二來是量產的同時就沒辦法保證質產;三來是已經有了好的作品,那麼對他的新作的期待值是100分,那麼當作品是60分,讀下來只能給負分了。避開東野圭吾的雷區作品來講,東野圭吾是個偉大的當代推理小說作家。
  • 韓劇《頂樓》:雪雅的死真的有兇手嗎?
    雪雅的死真的有兇手嗎?如果我們按照懸疑小說中慣用的"越是複雜的案件,動機也可能越純粹"這樣的推論來判斷,現在嫌疑越大的人,可能越不會是兇手。但這真的是一部倫理劇嗎?從目前劇中所表現出來的情節線索,這其實應該是一部懸疑推理復仇劇。既然如此,那麼我們也不妨用懸疑劇的套路來討論劇情。
  • 重磅開票|東野圭吾懸疑舞臺劇《虛無的十字架》7折來襲!一次對"罪"與"罰"的探討!
    以廢除死刑為名的暴力是讓犯人聽到自己的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脫?還是讓他重返自由社會,但用盡一生贖罪?談及日本推理小說,東野圭吾是繞不開的一個人物。● 1985年,憑藉《放學後》獲得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 7年之內達成日本推理小說史上罕見的「三冠王」。
  • 催淚虐心 發人深思 東野圭吾懸疑舞臺劇《虛無的十字架》在濱州保利大劇院上演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有很多殺人兇手,雖然住在監獄裡但不知道反省而我的丈夫跟這些人不一樣,他每天都在用行動彌補自己的過錯,他身上背負的是很沉重、很沉重,如山一般的十字架。請問,關進監獄和我丈夫這樣的生活方式,哪一種才是真正的贖罪?」
  • 星光陣容即將揭曉 第十四屆音樂盛典咪咕匯如「樂」而至
    今年,咪咕匯以「雲上盛典 吾即C位」為主題,將打造「全球首場5G+4K/8K+雲演藝盛典直播」,用科技為樂迷開啟無界的真樂之旅。>的光影線條匯聚成音樂星河,代表咪咕匯融合多元音樂形態,引領華語樂壇流行風向的不懈追求。
  • 白巖松、廖信忠…聽他們口中臺灣音樂的秘密往事 咪咕悅讀匯
    ——題記 文/吳曉波(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我對臺灣素來甚有好感,幾乎每年都會去臺灣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