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開心來到深圳做交流。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從2012年到現在與內地頻繁交流合作的一些心得。近年由於網際網路的發展,尤其是我們規劃設計界、文創界朋友,每天透過微信的帖子讀到全世界大量很棒的案例,我一直在思考華人的案例在哪裡?這是我最新的疑惑。其實不難想像,如果我們抱著自己非常興奮的案例給老外看,他會看不出這是誰做的。
我其實非常擔憂年輕一代尤其是園區工作的夥伴們,他們會看不清楚自己真正的實力,真正可以提出創意創新的是什麼,難道我們作為一個21世紀創意經濟時代的華人,我們要活得像一個西方人嗎?或者說我們充分理解了西方的精髓,我們要怎麼活得更精彩?
我很喜歡這個瓶子,在兩岸交流的時候很喜歡講這個瓶子,「文化+創意+」產業到底是什麼?這個瓶子就是一個故事。這個圖是富春山居圖,在我們兩岸阻隔了大半個世紀之後,通過臺北故宮和浙江博物館的合作,把這一幅當初被燒斷的畫拼在一塊。這個展覽在兩岸非常成功,之後產業就把這個事情變成了一個對瓶,對瓶有三千套。
我們在想我們這一生為了什麼而去努力,當你財富再怎麼積累也買不起國寶的時候,你卻可以典藏你的時代,因此我想文創在某一個時代裡面,可以透過歷史的長河來檢驗自己在時代裡面的定位。這一陣風吹過來,從21世紀初到現在,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都改變了,無論到哪裡,所有人都跟我談文創,所以我不是帶來一個新的觀念,而是每一個人都有新的改變,土壤改變,人也改變,無論大都市還是小鄉村。我們要做一個什麼節,我們要辦一個什麼事情,我們有什麼樣的創意街區,我們有什麼樣的品牌和什麼樣的內容,這一陣風徹底把風土人情攪動了。
這個地方是臺灣倒數第二貧窮的縣——嘉義,它的財政赤字非常嚴重,這個圖說明一個事情,我曾經補助這個活動,主辦方來找我說能不能勉強補助一點,我說2萬塊錢人民幣內不必招標就可以,但是去看的時候自己話說不出來,那個活動太感人,2萬人民幣的費用補助了半年,每隔一個周末的項目設計共12檔,所有交流的項目都是參加者自己DIY出來的,它要展現的就是這個土地的力量,我想這就是創意的集合。我們要鼓勵的是一個最有動能的地方,而不是資源最多的地方。從2007年到現在我大部分的工作就是和一群做內容的人的連接,2008年的創意經濟報告告訴全世界,有一個趨勢是把文化和經濟相連接,然後把所有文化、技術、經濟、智慧、財產等東西變成未來產業發展的新引擎,這可以透過區域研究、產業調研、進出口做統計。
當創意城市變成世界各國萬靈丹的時候,創意的城市就開始在全球大量萌發。我剛剛很興奮,之前臺上在講文創財務金融等我不懂的事情,但作為一個運營管理者,我了解運營的財務需求,面對中國大市場或者面對21世紀創新市場,確實需要人要提供源頭活水注入到更大的能量池。沒有一個產業不需要錢,但要將錢放在未來能長出更多幸福快樂的創意能量上面。所以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跨界,打破範例,發現大陸比臺灣的跨界跑得更商業,更在前面。
21世紀以前的產業發展進程是從研發變成一個產業IP,變成商品開發,量產後變成一個事業。我們今天要做的文創產業,談的絕不是向上的發展,而是朝著一個核心理念,把所有內容都支持到它創新的源頭,就像原子爐一樣,可以輻射出很多能量,把過去20世紀以來人類累積的科技、文化、文明的能量,以及我們在21世紀能夠讓人投入的服務創新系統,全部加起來一次創新。
這個時代不分你我,只要是華人,就會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理想,共同走向21世紀新的生活形態,因此我們開始從科技的創新走向服務的創新。目前十年以內最賺錢的IP是《哈利波特》,從7部小說、一年拍一部電影的量到所有的延伸產品,哈利·波特最近在上海開了展覽,在日本開了樂園,我想這個IP已經授權給每一個事業、每一個項目讓作者成為女富豪,但是她投入的事情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去跟她共同創意的,是獨創性的創意。我們講的是非獨屬創意產業的創新,用創新的精神,讓我們所有產品統統都能得到創新。
兩岸交流的時候,各位看的都是大發展,還沒看到危機。臺灣現在面臨著很多人都會面臨的危機,這些危機已經影響了產業,過去產業的創新是它要從無到有做出東西來,現在是要在既有美學和文化基礎上,讓你已經很會做的家具和衣服都得到美的提升、創意的提升。這個事情不需要技術門檻的大突破,而是尊重IP,取得創意的合作、跨界的連結,一起來為你既有的產業創造一份新的天地。所以這個事情怎麼做?就要有一個很好的生態水池,讓每一個小魚都活得很快樂、幸福,才能把這個園子做大,所以我們期待一個創意城市的來臨。
創意城市1.0就是把橋梁和道路等基礎設施建好的城市;2.0時代是形成一個著名的地標,這個城市跟你生活有記憶以後,它開始會有一些有名的建築物和生活印記;3.0時代則是文創的時代,就是一個看不見的城市、傳說中的城市、載滿鄉愁的城市,是不管距離深圳多遙遠,只要一聽到什麼就說這個就是深圳的時代。所以3.0時代需要所有人通過一個移動的、智慧的、可能性的連接,讓大家知道這些傳奇,而不是透過傳統的媒體渠道獲得這樣的訊息。所以要從基地上面改變,如果把那個南瓜遮住的話,我相信所有記憶中的海港都是一樣,但那個南瓜在的話,就是獨一無二的海港。
還要讓人感受到日與夜的變化。很多大量的觀光業者談他要怎麼做文創,我談的事情就是把人在晚上留下來,不要讓他走,文創的日與夜非常重要。我做過一個實驗,一碗阿婆賣的滷麵15塊錢,20年不漲價,我們去做這個節慶工作的時候,所有工作同仁都很累,我一天也就消費75臺幣。這個地方怎麼做文創?20年不漲價、好吃的不得了的滷肉面,就是沒有辦法做大,直到我們展覽打開的那一天,便利商店開起來了,終於喝到了熱咖啡。為什麼?我們需要透過會展演,讓傳統樸素的樣子得到創新的改變,產業的活水才能進來。如果沒有會展演,素顏的小姐再漂亮也就是你家人能欣賞,走在路上沒有人會吹口哨的。
我很羨慕大陸有單身雙11節,找一個名目來賺錢,創造另外一種商業上打敗西洋人的更大的成功,消費者們只要在文化和意識上認可你,你就可以賺到錢,合情合理。其實每一套都有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比如中醫對比西醫,關鍵看你用不用。所以我們在運行以華人為基礎的、有創意、有內容的生活時,活的就是新東方創意生活美學。這個過程裡面,金木水火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但它呈現的表象是全世界在21世紀中可以溝通的商業設計、工業設計等等。我們過的節慶,假設有一個園區可以這麼東方可愛的話,一年要慶祝24個節氣,特定的節氣吃特定的東西用特定的物產,比如冬至,南方要吃湯圓,北方要吃餃子,湯圓和餃子就可以是園區裡面的熱賣商品,每天我們還可以過過慢生活,老外喝咖啡我們喝茶。所以我希望透過園區可以把我們的文化美學、生活的能量,通過運用21世紀成功的創意產業成果,以這樣的方式創新地傳遞給更年輕的時代。
我們時代裡面許多做創意內容非常好的創作者,都是未來我們搭載創意平臺的優質對象。在此一定要去形成一個不僅是讓產業聚集,還要透過會展演店,產生一個讓產業成果亮相的地方,走好最後一裡路,也必須運用當代所有智慧型、網際網路型等工具創造趨勢,把趨勢的眼球吸引過來。如果各位有空到臺灣玩的話,有一家店牛得不得了,叫宮原鳳梨酥,在網店盛行的時代,這家店牛在你不到本店去下單就吃不到鳳梨酥,你可以幫你朋友定,但你本人一定要到現場買單。就會有人來玩這麼反當代的事情,那家店把一條廢掉的舊街都活化了。所以一個做的很牛的事情也可能變成一個活水,關鍵就是要把人的眼球都聚集在這裡。
再來就是善念,行善要及時,要利用創新的方式讓它流轉。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要跟城市最底層的人對話,尤其是對所謂高大上的文化創意產業。華山也有這樣一段故事,每次分享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掉淚。華山這個歷史園區因為閒置20年,很破舊,很多的遊民聚集在此。我們的一個好朋友是從雅虎離開的,他說我一直想要行善,千萬不要等到我哪一天有錢了才去行善。華山老總問他你要做什麼,他說我想辦一個雜誌,讓所謂犀利哥去幫我賣這份雜誌。他剛開始把300個犀利哥分批50個找來,每人給十本雜誌,讓他們到街上去賣,每本20塊人民幣。如果回頭再補貨,每本五十塊錢臺幣賣給他,他也可以帶著朋友送給他的1000塊錢再也不回頭,但還是歡迎再回來。華山就作為編輯部和發行平臺,每個月犀利哥都會提小籃子來領雜誌。目前,臺北街頭有超過300名街友在販售這本雜誌。每一期我朋友都會為街友們講述本期內容,既讓他們自身受到文化滋潤,又方便他們在街上為別人行銷,支持文化事業。每個月我朋友也在這個場合裡為街友辦生日會。有一次我參與的時候,很多人哭著說,已經十年沒有人想起過我了,我十年沒有過過生日了。善念其實很簡單,但行善要及時,需要透過創新的方式讓它流轉。
最關鍵的是要學會跨界。我們經營文化創意產業園最關鍵的事情就是把美好帶給大家。華山大量的藝術家創意內容都會進到這裡來,一年1500檔活動,是由來自各個地方的表演藝術家們、視覺創作者們支持的,並不是我們主辦方所有。就像我們每年有春天瑜伽節、有快樂寵物節,人們喜歡在此分享有趣的事情。創意園區絕對是你參與藝術文化的第一裡路,也是全民參與藝術文化的第一路,跨界非常關鍵。
文創的運營非常有趣,常常不在你計劃之中,所以你一定要去支持各種可能性。比如有一些數字內容剛開始在我們華山園區嘗試,也是很冷僻的,可是有一些展覽被看上後就會不一樣。華山有一檔很有趣的活動,我們的草地上每年萬聖節都會有萬聖節南瓜,買單對象是澳門旅遊局,透過每一個點亮的南瓜燈,掃過上面的二維碼就可以了解澳門觀光旅遊節,而這個事情當初就是幾個做數字內容展覽的年輕人幫助策展的。
所以我今天也是草草地講,為什麼我們能夠得到這麼多創意的能量?我們每年在五六月份提供一半的場館給當屆的畢業生做畢業展,華山為畢業生們提供了發展的第一個平臺。即使策不了展,每禮拜也會有零星小店裡的社群活動在支持。這些事情都是面向公眾的,所以我們既有大展,有藝術家,有吸引市民眼球的東西,也有很多風格可愛的小點,我們讓表演藝術在此發生,也讓所有藝術家都參與到我們城市的創意基地。
今天就簡單地講到這裡,後續如果各位有何意見,我們找機會再交流,謝謝!
諮詢電話:0755-23936665-8005/134289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