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迴檢察組》終於上線了,這部被稱為《人民的名義》第二部的電視劇,果然沒有讓人失望,甚至超越了第一部。尤其是在拍攝畫面和細節處理上,更是做足了功夫。豆瓣網友發表評論說:看了兩集,就給5分好評。
的確,這部《巡迴檢察組》依舊是以「人民的正義」為拍攝主題,在這部劇中的一個小細節,就深刻詮釋了這一概念。
《巡迴檢察組》的細節
《巡迴檢察組》雖然加入了韓童生、韓雪、于和偉等新角色,但是不少演員依舊是《人民的名義》的原班人馬。這次,以「掃黑除惡」為拍攝主旨,再一次詮釋「人民的正義」。
並且,這一主旨,在劇中的一個細節中已經得到了詮釋。不得不說,這個細節的拍攝,真的飽含深意。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這一細節。
由韓童生飾演的張友成是政法委書記,在升職上任之前,與領導宋書記談話。談話出來之後,跟秘書站在樓梯裡聊天。看上去是普通的劇情,但是導演給足了鏡頭。這一鏡頭,也正是通過細節的處理,把「人民的正義」詮釋得清楚明白了。
這一細節包括,牆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政法委書記和樓梯及拐角。看似簡單的設置,卻完整地把「人民的正義」的內涵解釋清楚了。接下來,咱們就一一說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謂「人民的正義」,遵循的主旨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果講靠山、講背景的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人民的靠山,人民的背景。追求「人民的正義」,就是為了實現社會主義。
政法委書記誰會主持「人民的正義」,是以政法委書記為代表的法律。法律,是人民的保障;政法委書記,是為了主持人民所追求的正義。當你感覺到無助的時候,法律就是你強有力的武器。
樓梯及拐角樓梯及拐角是對「人民的正義」最富含深意的解釋了,也是最好的說明。人民的正義,如果向上,就是進步。如果向下,就是退步。拐角,就是界定進步和退步的點,這個點就是「人民的正義」。
可以說,導演及製作組,真的是用心良苦。雖然劇情依舊撲朔迷離,但是,核心主題早就拋出來了。
改名風波
在一開始的時候,《巡迴檢察組》打算命名為《人民的正義》。後來,在上映的時候,改名為《巡迴檢察組》。雖然,《巡迴檢察組》名字沒有那麼響亮,但是更加貼近實際生活。而且,更是通過檢察組把法律的重要位置擺放了出來。依法治國,是我們追求社會主義進步的根本。
《巡迴檢察組》也更加充滿人情味,我們依法治國,但是也講究以人為本。法律有硬度,但是也有溫度。作為法律最高職位的代表張友成,借他的口說出:人民的正義。他代表的是我國的法律機關,也代表了我國法律工作者的處理方式。
面對已經成為「鐵案」的沈廣軍的案件,張友成依舊沒有因為擔心自己的前途而忽視。在面對眾多媒體的時候,他依舊重提這個案子,要求重審。這樣的政法委書記,也是我們國家的一個態度。
除了核心主題和拍攝主旨動人心魄之外,這部劇最吸引人的就是這幫演員了。演員陣容可以算得上強大,而且還有以于和偉為代表的顛覆。
演員陣容
宋春麗老師飾演沈廣軍的母親,為了找出真相,每日奔走。甚至打算賣掉房子,就是為了幫助兒子還原一個真相。
宋春麗老師的表演,真的是把一個母親的落魄、焦慮,甚至一個平頭百姓的狡猾演繹地淋漓盡致。不說宋春麗老師的臺詞功底,在演技方面,真的太有代入感了。她把作為一個母親的偏執和堅強,表演的入骨三分。
有一個情節是,一個小男孩拿彈弓射到了她。她的那段表演,真的是久久不能忘懷。臺詞和表情都非常到位,
再一個出彩的演員就是于和偉了,不管是造型還是表演,一下子改變了整個《巡迴檢察組》的畫風。
在劇中,于和偉是大背頭的造型,而且一副流裡流氣的樣子。在跟宋春麗老師見面的時候,就是來替宋春麗老師鏟事兒的。正是他這副樣子,被宋春麗老師當作騙子,最後也贏得了宋春麗老師的信任。
作為公檢法的執行者,他的形象和做事風格,超出了常規手法的操作。但是,卻讓人非常舒服,心理也更加踏實。因為,他的設定,更加滿足人們心理的想法:要是有個人,能夠幫我就好了。
這部劇更加有人情味,更加讓人舒服。這也是我們國家的態度:我們一定會把以人為本,作為為人民服務的標準。追求社會主義進步,我們始終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對於這部劇,大家一定要支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