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都說人的一生註定是孤獨的,就算有雙親、配偶、子女的陪伴,很多路程也還是註定要我們一個人走過,只是每個人在其中遭遇的心酸不同而已。逐漸上了年紀的人們都知道,真的沒有必要去羨慕身邊看似生活美滿的人,每一個人背後都有著與親情相關的苦楚與無奈。
還記得國學大師季羨林嗎?這位曾經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文學家、教育家也有著屬於自己人生的心酸與無奈,後人看待季羨林大師永遠是敬仰的,可他背後的家庭生活每每都是十分不如意的。有人說,家庭生活悽慘總是曾經一代知識分子的通病,可這並不能抹殺那些知識分子們內心對於家與溫暖的渴望。
季羨林老先生也是如此,在他與兒子季承多年的糾葛能在最後冰釋前嫌真的十分感人,就如開篇武則天所說,當父子倆明白親情的難能可貴與親人之間的包容,註定那段時光才是人生最珍貴與難忘的。
一、曾經時代大背景下導致的父子感情淡漠
季羨林老先生早在年輕之時就顯露出了異於常人的才華橫溢,而他也將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都放在了求學以及事業開拓上,對於家人的陪伴一度是比較忽視的,這也註定了之後的他與家人之間總是存在著隔閡。
在季老24歲那一年,他的兒子季承來到了他的身邊,只可惜,身為父親的季老並沒有給到母子倆足夠的陪伴,相反,季承呱呱墜地之後不久,季老就去往德國深造,殊不知,這一去就是11年,待到季老再度回到老家之時,季承已經長成少年,可季承對於父親卻絲毫沒有印象。
面對著如同從天而降的父親,季承一度是陌生且不敢與之接近的,好在季老將精心為兒子準備的鋼筆拿出來令季承歡心不已,父子倆才逐漸開始了敞開心扉的交談。無奈的是,原本可以從此享受父子親情的兩個人再一次因為季老前往北大任教而重新回到聚少離多的生活狀態中。
其實,父子倆心中都是十分看重彼此的,季承一直以來對於父親都是十分敬重的,而且,長大後的他也一直渴望能夠能到北京深造,這樣一來就可以時常與父親見面了。不巧的是,之後的季承雖如願來到北京,父子倆苦於各自忙著工作的原因依舊只能幾周見上一次面。
要知道,無論是季老還是季承,他們各自在事業領域的開拓都取得了十分高的成就,可以這樣講,為了時代發展,兩人都是國家的功臣,可恰恰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卻單單忽略了父子親情的維繫,所以,當初許多年裡,父子倆的關係可能還不如彼此的朋友、同事來得緊密,交流、溝通甚少當然註定了父子感情罕見的淡漠。
二、本該頤享天年的父子卻因過往各種矛盾而漸行漸遠
季老屬於文化界的知名人物,而他的人生軌跡與新中國的發展一直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在我國動蕩時期,季老也很悲慘地一度成為了遭到極度排斥的群體一員,就在這期間,季老一家也經歷了最為艱難的時光,季老妻子重病在床,無奈的季承請來一位年輕善良的保姆精心照顧,可直到1978年季老平安回到家中時,映入眼帘的卻還是一番物是人非的悽涼景象。
當時的父子倆也都上了年紀,經歷了那麼多的人生滄桑,彼此本應該互相珍惜並給予溫暖,只可惜,兩個人都是倔強脾氣,每每因為一些小事就會爭執起來,這又何嘗不是因為多年來聚少離多的原因導致。
當年母親離世時,特意交代季承要善待這位年輕的保姆姑娘,所以,母親死後,這位保姆還一直精心照顧著父子倆的生活起居。沒想到的是,父子倆在那一段共同生活的時光裡還是因為各種矛盾而最終導致季老將兒子趕出家門。
對於為何父子倆發生如此嚴重的分歧,季承曾公開解釋過,在季老看來,兒子始終對於母親的關愛勝過自己,至於一些外界傳言季因為看不慣兒子與年輕保姆的曖昧而大發雷霆都是無稽之談。不過,讓人意外的是,父子倆之後的親情轉機與幸福居然還真的與這位年輕保姆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三、七旬兒子娶嬌妻生子,給九旬老父帶來生命最後且最溫暖時光
對於比自己小40歲的保姆馬曉琴,季承始終對其是感恩與敬重的,兩人在共同照顧季老的歲月中不曾有任何不軌,而在父子矛盾爆發之後,馬曉琴不久也被季老辭退,而此時的馬曉琴卻來到了孤身一人的季承身邊。
一開始,季承對馬曉琴只是出於感激以及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僅此而已,而且,當時的季承與妻子尚且處於分居狀態,而馬曉琴對於季承心生情愫,最終感動了季承,在與前妻離婚之後,兩人才選擇名正言順地走到一起,就是在這段感情中,季承才感受到了人生少有的溫暖時光。
更加讓人意想不到是,在2008年7月,已經年過七旬的季承居然老來得子,或許,就是這個孩子的出生給整個季家帶來難得的幸運與溫暖。同年10月,因珍藏品被盜一事而焦頭爛額的季羨林因病住院,可苦於身邊沒有可靠的人來幫助自己處理外界各項事務,或許,也是出於對兒子的思念,季老終於主動與兒子取得了聯繫。
要知道,從季承被掃地出門到季老主動聯繫兒子,已然過去13年的光景,父子倆在這期間都沒有表達過對於彼此的牽掛,可拿起電話的瞬間,仿佛一切恩怨都煙消雲散了。至此,季承連夜帶著妻子和夫妻二人精心準備的糕點來到醫院看望老父親,此時的季老見到兒子夫妻倆更是老淚縱橫。
冰釋前嫌的父子倆相談甚歡,而季承也將自己與馬曉琴的婚事以及老來得子的喜訊告知了季老,當季承抱著剛滿三個月的兒子來到季老的病床前,季老將小孫子抱入懷中更是喜極而泣,由此,季家四口更是越發親近起來,季承也終於圓上了自己從兒時以來想要多多與父親相處的夢想,在他的精心陪伴下,季老安詳並快樂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後一程。
小結
「血濃於水」始終是世間最不能改變的道理,或許,此刻的你對於親人還有著各種各樣的不理解,或許,你們之間還有著很多看似一生都無法和解的矛盾,其實,就是因為彼此在對方心中的看重才會產生這樣的隔閡。
當我們感動於季老父子從矛盾叢生走向溫馨相伴的故事時,也同樣可以在這其中找到不一樣的人生智慧:第一,無論何時,親情永遠都是我們最難以割捨的情愫;第二,敞開心扉,在我們渴望擁抱彼此的那一刻,所有矛盾都會不復存在;第三,珍惜身邊的親人,別讓「子欲孝而親不在」成為你我人生最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