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綠色小喇叭開啟聲音
親耳聆聽,公平正義之聲
切身感受,檢察官的忠誠與擔當
歡迎走進 《傾聽長檢》
本期為大家講述《長檢之星》系列之八
檢察官高永秀的故事
2020年8月7日《福建法治報》報導
春
去
秋
來
寒
暑
易
節
從檢十年以後,回頭看看那個懷揣著最初夢想、滿腔情懷的自己,現任福州市長樂區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部副主任的高永秀感到欣慰,因為工作的繁忙和瑣碎並沒有讓她遺忘初心,不管在哪個崗位上,她始終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朝著同一個方向——成為一名更好的檢察官而努力。
用文字
譜寫檢察讚歌
2017年4月,高永秀所在的民行科在辦案中得到線索,長樂某村河道旁有一座堆放了7、8年之久、兩米多高的「垃圾山」,惡臭難聞,嚴重影響了附近村民的生活。他們及時向鎮政府發出「及時轉運處理生活垃圾」的檢察建議。儘管鎮政府有強烈的整改意願,但採取的整改措施也只是對「垃圾山」進行了覆土掩埋。對此,鎮政府也有難言之隱——垃圾該往哪兒填埋?
於是,在檢察官們的「頭腦風暴」中,「公益訴訟訴前圓桌會議」的想法被提了出來。一次由檢察院召集,鎮政府、環保局、住建局、農業局等多個部門代表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民代表參加,共同商討垃圾處置方案的「圓桌會議」開始了,經過3個多小時的激烈討論最終確定了4條可行性措施。17天內,這座4500噸的垃圾山被搬走了,鎮裡還建成1個垃圾轉運站和4個轉運點,逐步建立起農村生活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長效保潔機制。一次圓桌會議,讓村民舒心、讓政府放心、讓社會安心,成就了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參與其中的高永秀對此感到欣喜和驕傲。
2017年底,高永秀從民行科調任辦公室,負責綜合文字撰寫。於是她把目光放在了更遠的地方:能否讓這一場「圓桌會議」成為一種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能否以此為範例,通過爭取黨委政府支持,匯聚社會各界關注,調動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公益保護的積極性,解決即便起訴也無法解決的公益保護難題?能否以協同司法理念打造一種合作共贏型行政公益訴訟模式?
高永秀參加的課題組對以上問題展開了研究,撰寫的《人大如何支持與監督檢察公益訴訟的思考》等文章在省、市人大調研中獲獎,並在《中國檢察官》雜誌發表了《合作共贏型行政公益訴訟之建構》一文,促成市、區兩級人大出臺支持檢察公益訴訟的相關決議,完成了調研成果的轉化運用,匯聚社會公益保護合力。
這些年,從起草檢察信息、規範性文件到各類領導講話、檢察調研,高永秀起草的綜合文稿百餘份,合計超過50萬字,起草的檢察工作報告得到人大代表全票通過,以案件分析推進社會治理的研判報告得到省委領導的批示肯定,撰寫的調研文章獲得省級以上調研年會獎項8次,被全國性法治論壇收錄並作為分論壇報告人,所在科室被評為全省檢察信息先進單位。
「我喜歡長跑,喜歡長跑的人是享受孤獨的人,文字也一樣,要寫好一篇好文章,你需要學會與孤寂的筆端共存共情,更需要長跑的堅持與耐力。」高永秀如是說。
用真情
講好檢察故事
2019年9月26日晚,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的4600多名新生把掌聲獻給了同一個人——他們的法治課老師高永秀。當天,高永秀以「遠離校園貸,青春不負債」為主題,運用真實案例為在場師生直觀地展示了校園貸的危害,總結防範要訣,引導學生遠離不良校園貸。
作為福州市優秀少先隊志願輔導員、福州市檢察機關首批檢察兼職教師,高永秀用心結合參與辦理的「套路貸」等案件,精心準備宣講課件,在確保內容硬核的同時,不斷更新宣講方式,多次到外語外貿學院等學校為大學生講授法治課。
「高老師講課案例豐富,語言很生動,也很有趣,不像想像中的法治課那麼沉悶,我們很喜歡。」那一張張帶著微笑,頻頻點頭的青春臉龐,對高永秀來說,就是最好的回報。
「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用心用情講好檢察故事,這是新時代檢察官的必備技能之一。」高永秀如是說。為了講好檢察故事,高永秀一步一個腳印,在日積月累中實現了由量變到質變的突破。剛入職不久,高永秀就被選拔參加福州市檢察院組織的檢察官與律師論辯賽並獲優秀辯手,後被抽調參與全國檢察機關懲治和預防瀆職侵權犯罪展覽福建巡展的講解工作並獲得省檢察院嘉獎。
2019年4月,全國首個公益訴訟法治教育基地落地長樂區檢察院,在工作之餘,高永秀承擔起基地的講解工作,接待了全國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各級領導、來賓2000多人次。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高永秀精心準備了四份講解稿。
「每一次講解,都是我們推廣公益訴訟理念、凝聚更多共識、助推社會治理的契機。希望能用更貼切的語言讓參觀人員不虛此行。」經歷了多次高強度的實戰集訓和高標準的講解工作,高永秀一次又一次地接受挑戰,超越自我,成就更好的自己。
秉公心
傳遞司法溫度
從檢10年,從民行到公訴再到第六檢察部,高永秀辦理的案件實現了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刑事「四大檢察」全覆蓋,崗位不斷變換,但檢察初心不變。
她依然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出席民事再審法庭時的戰戰兢兢,第一次在三尺公訴臺宣讀起訴書時的滿心激動,還有第一次作為公益訴訟人出席公益訴訟法庭的公心使命。
「法律的利劍要直指罪惡,匡扶正義。劍是冰冷的,只有握劍的手,才能傳遞最真實的溫度。」她說,檢察官必須公正、善良,才能把公正的法、善良的心、人間的情結合起來,真正成為犯罪的追訴者,無辜的保護者。
今年7月23日,《檢察日報》刊登了一篇名為《不起訴宣告,化戾氣為和氣》的新聞稿件,報導了高永秀辦理的這樣一起案件:三名公交車司機因瑣事將一名同事打成輕傷,被移送審查起訴。
通過走訪,高永秀了解到這三名犯罪嫌疑人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在長樂駕駛公交車已有十幾年,一貫表現良好,都曾被評為「星級駕駛員」。此外,長樂本地公交司機稀缺,招工不易,該三人一旦起訴獲刑,必然會影響長樂公交運營量,給市民出行、復工復產等帶來諸多不便。經過綜合考量犯罪情節、悔罪表現、認罪認罰、社會危險性等情況,高永秀提出建議,並經檢察官聯席會議、檢察長會議把關審核,決定依法對該三人作出不起訴決定。並邀請公安承辦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公交公司領導及駕駛員代表、被害人等,共同參加了一場不起訴案公開宣告儀式。
在宣告儀式上,高永秀從案件事實、證據、不起訴理由、適用法律和相關政策等方面進行了公開釋法說理,對三名被不起訴人進行了訓誡教育。三名被不起訴人一致表示,一定珍惜重返崗位的機會,一定會引以為戒,遵紀守法,在工作崗位上敬業奉獻。
「兄弟,今晚我們請你吃飯,就當是給你賠禮道歉了!」 「我也有不對,走,今晚一起好好吃一頓。」看著案件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化「戾氣」為「和氣」,在場的人大代表感慨道:「這次不起訴公開宣布,我深刻地感受到檢察機關辦案的審慎態度和勇於擔當。這是檢察辦案與社會治理的有機融合,讓我們看到了司法辦案的力量與溫度。」
一個不起訴決定,真正做到案結、事了、人和;一場公開宣布聽證會,讓公平正義更加可感可信。高永秀憑藉著對法治的信仰,對正義的執念,努力傳遞著這樣的力量和溫度。
正如第六檢察部主任張朝陽的評價:「勤學、善思、肯幹,能說、會寫、善辦案。」高永秀不斷在成長中尋求著自我突破。所有的努力,都是因為她想成為一名更好的檢察官,成為一名無愧於時代,無愧於自己的檢察官。
文字 | 朱碩峰、黃穎、一一一一
錄音 | 黃穎、高永秀、張朝陽等
原標題:《長樂檢察 | 長檢之星——高永秀:以夢為馬 不負韶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