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多次撤檔的《八佰》,在上映前就吊足了觀眾的胃口。自8月21號正式上映以來,《八佰》票房目前已超13億,預計總票房將超過30億。
但是隨著影片的上映播出,熱評不斷,爭議也越來越大。很多人說,這是一部好電影,可惜只拍出了一半的史實。
歷史上的淞滬戰爭,有著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的重大意義。
這一戰,中日雙方共投入兵力100萬,其中日軍20萬,國軍80萬。而決戰地上海的選址,不僅對中國軍隊來說沒有任何地形優勢,反而令日軍的海陸空三軍能夠輕易形成合力。
此戰國軍精銳部隊傾巢而出,歷時3個月,損失非常慘重。精銳部隊的損亡,也為後來的抗日戰役增加了難度。
對於老蔣來說,淞滬會戰是為了在「九國公約會議」前最大限度爭取國際同情的一場表演。他甚至寄希望於英美出面進行「國際調停」,以此阻退日軍。
而四行倉庫八百英雄的守衛戰,無疑是這場表演秀的最後一幕。
隨著這場演出的落幕,也標誌著淞滬會戰的戰略目的徹底的落空。而八佰壯士撤入租界後,先被租界的英軍收繳武器後進行關押,後又在日軍佔領租界後被折磨奴役,結局令人唏噓。
不過,拋開這些歷史背景不談。
小編認為,無論是IMAX拍攝方法的大製作畫面,還是各種戰鬥場景的細節還原,以及眾多演技在線的演員,《八佰》都不失為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優秀電影作品。
影片陣容強大,王千源、張譯、姜武等老戲骨都貢獻了出彩的演技。
但是最令小編驚豔的,還是是一眾年輕演員整容式的炸裂演技。
令人肅然起敬的「八百英雄」實際只有四百餘人,為了壯聲勢對外宣稱八百人,其中大多是來自湖北保安第五團的湖北籍人士。
電影中,歐豪飾演的正是湖北人「端午」。來自湖北的端午,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農家小夥,舅舅帶著他和弟弟隨著保安團經過7天的晝伏夜行長途跋涉來到上海。
原本只是想帶著弟弟來大城市見見世面的他,對殺人有著本能的懼怕,即便對方是日本軍人。端午的內心是糾結矛盾的,他不懂戰爭,更也不懂人與人之間為什麼一定要拼個你死我活,甚至在了解到戰爭的殘酷時,他一度想要逃離。
令端午真正開始轉變的,是身邊的戰友們為了保家衛國不惜將炸藥綁在身上的英勇無畏,是河對岸觀戰的百姓們對英雄們敬仰的吶喊,是日軍用刺刀一刀一刀的將舅舅凌遲的恨。
這一切激起了他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愛國主義精神,他開始扛起槍戰鬥,最後犧牲在了敵人的炮火下。
無論是前期端午的膽小懦弱,還是覺醒後的一腔孤勇。歐豪的表現都可圈可點,演出了小人物在歷史的齒輪下從怯懦到偉大的轉變。
認識魏晨,還是當年的那部「一起來看流星雨」。在小編的印象裡,快男出身的魏晨一直是個有著「翩翩公子」形象的偶像派藝人。
但在這次在電影中,魏晨飾演硬漢朱勝忠卻是一個實打實的硬漢。陝西人朱勝忠,看似沉默卻性格爆烈,面對敵人時而冷靜時而瘋狂,從來不怕流血犧牲。
魏晨將角色演繹得入木三分,你甚至很難分辨出銀幕中的陝西漢子就是魏晨,他仿佛真的是那個忠肝義膽朱勝忠。
近幾年一直活躍在綜藝節目中的李晨,飾演的是一個山東兵「齊家銘」。
影片中的他能文能武,既能將手榴彈綁滿全身英勇赴死,也能在決戰前夕為將士們唱一出趙子龍保家衛國的皮影戲。
他戰時驍勇,平常溫柔沉靜,對新兵也耐心教導,端午的轉變正是深受他的影響。山東大哥滿腹柔情、樂於助人的形象被李晨演活了。
片中的「齊家銘」這個名字只出現了一次,全片下來,給觀眾們留下的,更多是一個山東軍人的符號。
如果說電影的前半段你還能強忍住眼裡的淚水不要落下,但當看到鄭愷演繹的「陳樹生」時,你很難不淚如雨下。
影片中,鄭愷的鏡頭不多,卻一改往常的暖男形象。
當成群的日軍頂著鋼板作掩護,企圖爆破大樓時,樓裡的士兵們看在眼裡心中焦急。一旦陰謀得逞,日軍「三個小時拿下四行倉庫」的宣言將成真。
這時一名年輕的戰士衝出,身上捆滿了炸藥包。
他將血書在汗衫上的信交給戰友並囑咐交給他媽後,便轉身要飛躍下樓。當他正要跳出時,接連中彈使他不禁往後踉蹌,但他沒有倒下。強忍著劇痛的他向前飛身跳下,在落在日軍鋼板陣上的一瞬,炸藥包被拉響。
家書上只留下兩行血字:「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00後小鮮肉張俊一是YHBOYS組合成員,在片中飾演「小湖北」,端午的弟弟。作為隊伍中年級最小的「小湖北」,一直受到其他人的照顧,在老兵的眼裡,他是火種也是希望。「小湖北」的形象也代表著抗日戰爭時期「娃娃兵」的形象,他們年級雖小,卻歷經生死,心智未開卻已知道為國捐軀。他們堅信抗戰會勝利,哪怕那時他們已經不在這個他們還未多了解的世界上。
當電影結束,片尾字幕出現一行字——「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抗日戰爭中,日軍戰死150餘萬人,而中國軍民死亡人數超3500萬。
我們的和平是無數先烈們用血肉之軀換來的,這是一段不能被忘卻的歷史。
這部電影,值得一看再看。
作者/小鹿三三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配圖/來自網絡 感謝原創作者,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