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簡單的平面圖形,初步認識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以後進一步學習其它空間與圖形的基礎。所以要落實好這部分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在快樂、自主的學習中得到一定層次的提高。
教材首先出示了一幅校園場景圖,圖上有許多關於「空間與圖形」的信息。目的是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豐富他們對圖形特別是對四邊形的感性認識,並從整體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幾何圖形。
接下來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是藉助塗顏色活動,讓學生從眾多的圖形中區分四邊形,並感悟到四邊形有四條直的邊和四個角的特點。例2讓學生對各種四邊形進行分類,對不同的四邊形各自的特徵有所了解,特別是加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它們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教材通過找一找、塗一塗、分一分等一系列活動,加深學生對四邊形的了解。我覺得教材這樣的安排遵循了兒童學習數學的規律,選擇活動化的方式呈現是符合中低段兒童的心理特點的。
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確定本節課所要達到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A 讓學生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掌握四邊形的特點,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B 通過找一找、塗一塗、分一分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活動,理解和掌握四邊形的特點,並對不同的四邊形進行分類;通過課堂練習,鞏固四邊形的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主題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增強學生體育鍛鍊的意識和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四邊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通過對四邊形的分類,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二 、說教法
根據中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形式的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我將運用直觀的教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將情景教學法、實驗操作法、直觀演示法等有機地貫穿於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
三 、說學法
達爾文曾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論的知識。」這充分說明了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通過師生交流、合作探究、生生交流等活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指導學生運用:動手操作的方法、小組合作的方法、觀察比較的方法來學習知識,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組合,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探究新知識的過程。
四 、說教學程序
一 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1、 同學們,你們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嗎?你喜歡哪項運動?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營造了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並對學生進行熱愛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鍊的思想教育。】
2、出示主題圖,這是什麼地方?你看到了什麼?
3、仔細觀察,看看操場上有你認識的圖形嗎?(學生自由暢言)
4、同學們,這些圖形有很多不同之處,我們可不可以給它們分類呢(學生通過觀察,很快就得出圓是沒有角的圖形,三角形是三個角、三條邊的圖形,而其它的是有四個角、四條邊的圖形。)那我們可不可以給第三類圖形取一個統一的名字呢?(生回答:四邊形)。於是分類的結果是:
第一類:圓
第二類:三角形
第三類:四邊形
5、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認識四邊形
1、找一找,塗一塗:讓學生在課文35頁中找出四邊形並塗上顏色。 學生塗完後,說說理由。
2、小組討論:你發現四邊形有什麼特點?
學生匯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
四條直的邊
四邊形
四個角
3、鞏固運用:在教室裡找四邊形。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不僅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更是為了通過聯繫實際,進一步感知四邊形的特徵。】
(二)教學例2:給四邊形分類
1、動手實踐:讓學生拿出學具盒,給四邊形分類。
2、小組合作:給找出的四邊形進行分類。(在分類過程中,如果學生感到困難,可溫馨提示:用三角板量角,用尺子量邊。)
預計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有:
第一種:按有沒有四個直角的標準,把長方形、正方形分為一類,把其它分為一類。
第二種:按對邊相等的標準,把長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分為一類,把其它分為一類。
第三種:按四條邊有沒有相等的標準,把正方形、菱形分為一類,把其它分為一類。
提問:你們還有不同的分法嗎?你能說出你的理由嗎?對於學生的不同分法,只要合理,就給予肯定並表揚。
(三)小結:概括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提問:通過剛才的分類,你覺得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學生通過分類,很容易觀察到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個直角;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同具體的實物結合起來,化抽象為具體。教學中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培養了合作學習的意識,為學生親身經歷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四)反饋練習、鞏固提高
1、基本練習:課文第36頁「做一做」的第1、2題。
2、開放提高:剪一刀,使長方形變成兩個完全一樣的四邊形。(這題我會讓學生上臺操作,預計可能出現:兩個長方形、兩個正方形、兩個梯形。)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把學到的知識進行及時的鞏固,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 、總結收穫,反思提升
讓學生自由說: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由發表所感,從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本節課的得失。】
六、 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練習九的第1題。
2、思考:將一個四邊形剪去一角,會變成什麼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質疑引導學生知識延伸,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多角度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 板書設計
四邊形
第一類:圓
第二類:三角形 四條直的邊
第三類:四邊形 四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