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欣貴人沒有敬妃戲份多,像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但是在劇中她卻代表了宮中一部分嬪妃的處境,有舉足輕重的作用。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欣貴人全劇主要起襯託作用,襯託餘氏的囂張跋扈,襯託祺嬪的目中無人。而她就像浮萍,任風吹雨打都能明哲保身,只求不死,與敬妃相似,只不過敬妃家世比她好,底氣比她硬,風險也比她大。
她沒有被欲望、嫉妒支配,眼光長遠,會審時度勢,不輕易站隊,也不隨意輕賤他人。在甄嬛懷孕落魄的時候,欣貴人和祺貴人兩個人結伴路過甄嬛身邊,與祺貴人的奚落不同,欣貴人尊敬地給甄嬛參拜行禮。可見,欣貴人不是一個落井下石的人,足以見得欣貴人內心的善良。
她不爭、不搶、不鬥,內心保持純淨善良,這也是欣貴人能走到最後的原因之一。人貴在知足,欣貴人可能特別明白這點,她一早就看清自己沒有好家世,也沒有好容貌,更沒有突出的才華,所以只求安穩度日。雖然她位份低,甄嬛進宮,她是個常在,出宮時,她是貴人,回了宮她還是貴人,但她卻活到了太妃,可以安度晚年。
甄嬛回宮之後,祺貴人帶她去和甄嬛請安,便立馬知道這時該投靠甄嬛,就向甄嬛告祺貴人的狀,她的勝利最終還是要歸於她的站隊正確。
欣貴人絕妙的一點就是會說話,無論是和誰都能讓對方覺得欣貴人是自己同一陣營的人,欣貴人不作死不爭鬥,但只要掐準了點就會說出來,為兩者中稍微強一些的助陣。欣貴人跟甄嬛有矛盾時,就出來弱弱的吐槽了一句,皇上更生氣了,然後幫了甄嬛一道。
雖然默默無聞,卻一直看得清形勢,知道誰是皇后的人,知道誰與誰不睦,她肯定也多少猜到皇上的心意,也看得出來皇后不是善人,也能悟出華妃快要倒臺。在華妃和皇后相爭時,皇后只說出了幾句話,欣貴人就立馬表明了自己的立場。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劇中也說過,皇上一年總會去欣貴人處兩次,可以說是經久不衰,那為什麼皇上會去呢?沈眉莊也曾提過,欣貴人有個女兒,只是電視劇刪減過,後期就沒有表現出來。這也要歸功於不輕易站隊,因為皇后是不許別的嬪妃生下孩子的,那麼欣貴人能在宮中站穩腳跟,也就不難解釋。
其實話說回來,能活到最後的三位都是有相似性的,甄嬛雖然有主角光環加持,到底沒有對權力、地位有過重的欲望,也沒有想要奪皇后寶座;端妃雖然不得寵愛,恨透了華妃,卻默默忍受,靜待時機;敬妃也是如此。而其他嬪妃很多都是毀在慾念太重,嫉妒太重,這大概也是導演想要傳達的信號。
其實會注意到欣貴人的人不多,因為這個人在劇中的存在感實在不高,她在宮中的活法是很多妃嬪想而不可得,至少甄嬛的經歷可以看出,平淡有所往,愛而有垂憐是一件多麼簡單幸福的事。
如果甄嬛不是那麼像純元皇后,可能就不會有皇帝那麼多的寵愛,也不必捲入那麼多的是是非非。她一生的軌跡會像欣貴人,有個女兒,遂了她進宮的初衷。不求日後大富大貴,能寵冠六宮,但願能健康終老,保家族滿門平安。甄嬛沒做到,但欣貴人做到了。但正是這種如果,才顯得甄嬛一生的悲涼,其實仔細想想何必盛寵。
其實仔細想想,何必聖寵,有時候只要跟欣貴人一樣,一生平淡,方可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