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林繼偉
親愛的同學:
1、所有昆蟲都是由頭、胸、腹三部分組成的。
蜘蛛,頭胸部(頭部與胸部完全癒合在一起了)、腹部兩部分組成,另外它八隻腳,屬蛛型綱,不是昆蟲。
蜈蚣由頭胸部、胴體兩部分組成,腳也很多,屬唇足綱,也不在昆蟲綱之列。
2、第二個問題,稍為複雜。
我首先要對"毛毛蟲""繭"的定義做闡明,另將蛾與蝴蝶的區分也做些介紹。
漢語詞典對"毛毛蟲"以"毛蟲"解釋,而"毛蟲"為"某些鱗翅目昆蟲的幼蟲,每環節的疣狀突起上叢生著毛。也叫毛毛蟲。"
儘管詞典中的解釋有體表"叢生著毛",但事實上我們把在植物葉子上、果實中會蠕動或爬行的蟲子都喊做毛毛蟲,也不管它是無毛的"肉蟲"還是有毛的蟲子,我相信同學你也這樣。
我們平常提到的"毛毛蟲",也就不僅包括鱗翅目昆蟲(蝴蝶、飛蛾)的幼蟲,還包括一些蜂、蠅和甲蟲的幼蟲。
鱗翅目昆蟲,主要是蝴蝶和飛蛾, 一般來說,它們有以下區別:
a、蝶類的觸角末端膨大,像擊打棒球的木棒,蛾類的觸角一般則呈線狀或羽毛狀;
b、葉片上歇息時,蝴蝶的翅膀,並起豎立著,蛾子則是平展著翅膀;
c、蝴蝶大多在白天活動,蛾類中的大多數種類在夜間活動;
d、從體形而言,蝴蝶一般身材纖細,蛾子大多體態豐滿;
e、大多數種類的飛蛾,其老熟幼蟲(幼蟲生長階段的最末期)會吐絲結繭;而蝴蝶幼蟲在化蛹之前,並不結繭,有些種類會吐幾根絲將自已倒起來懸掛或將身體斜著綁定在細枝上。
飛蛾的蛹,靠繭來保護;蝴蝶的蛹,靠偽裝或蛹殼來保護,蛹殼是幼蟲最後一次脫皮後分泌的黏液硬化而成。
我還想提出來:
結繭並非蛾類幼蟲的專利,課堂上介紹的蚜獅也吐絲作繭再變成美麗的草蛉(脈翅目),某些蜂和象甲也結繭。
另外,繭子也有不同類型,家蠶是絲繭;金龜子做的是土繭,由分泌的黏液、糞便、土混合而成;刺蛾的繭由分泌的鈣質而成。
同學,你的問題,我估計你其實是想問"毛毛蟲為什麼要通過蛹來變成蝴蝶?"
"繭"與"蛹"是不同的:"繭″是沒有生命的,"蛹″是有生命的,是很多昆蟲發育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昆蟲在蛹期是最脆弱的時候,有些昆蟲的蛹要靠繭來保護,有些則靠其它手段。破繭而出的往往是飛蛾,而蝴蝶一般是咬破蛹殼而出的。
蝴蝶幼蟲通過順利度過蛹期再羽化為成蟲即蝴蝶,這是蝴蝶這一物種適應自然變化的結果,比如秋天變蛹,昆蟲可以熬過殘酷的冬季(氣溫低、白雪覆蓋、大多數植物凋亡或停止了生長),在春暖花開的時候再變成成蟲。
我們也可說這是大自然巧妙的安排。以"蛹"為界點,大自然將同一物種的幼年期、成年期有意區隔,比如幼蟲食葉、成蟲吸花蜜,也就減少了對同樣一種資源的侵佔。在蛹期,昆蟲的身體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蝴蝶幼蟲是咀嚼式囗器,而蝴蝶則是可以像發條一樣盤著的虹吸式口器,而且多了兩對漂亮的翅膀。
親愛的同學,對你兩個問題,我回答得有些複雜,現在你有一些不懂,沒關係,有時間你可找相關書來讀或網上查些資料。
林繼偉
2020年10月2日
(字數1180)
《答同學》第10篇,手機上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