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大火,大家喜歡上了那個醜萌醜萌的小壞蛋。
很難想像,一個頂著鍋蓋劉海,長著煙燻黑眼圈、鯊魚牙的小魔丸竟然真的打破了自己的命運,獲得成功,獲得市場的認可。
為什麼 ?憑什麼 ?
大多數的聲音都在講,這歸功於製作團隊的拼命打磨,幾年磨一劍的不放棄,摳細節摳到極致的固執。
真的是這些招數嗎?如果你這樣理解就被徹徹底底的騙了!
這些東西就象哪吒魔童的體質,敖丙龍的出身,僅是最基礎的東西,被動而已。
用這些常識和細節來解釋成功的原因,實在是讓人好笑。
難道那些不成功的電影,他們不懂這些嗎?他們做不到這些嗎?絕對不是的。
一
出生是魔未必一生是魔,到底什麼在逼著我長大
《哪吒》追求差異化定位非常強烈,脫出原著的束縛,不按常理,意料之外的比比皆是。他們緊扣著人性裡非常重要的一點:喜新厭舊。
因為人們總是喜新厭舊!
任何產品都要深刻認識到這點,世上沒有什麼人,沒有什麼產品,也沒有什麼情感是可以永遠保鮮的。
再牛逼的品牌,比如可口可樂都要隔個一二年換一下包裝。要知道全球換個產品包裝要花多少錢,有多麻煩?但可口可樂不得不這樣做。
擁有統治地位的手遊「王者榮耀」隔個十來天就換一個主畫面。
曾經關係再好的朋友,如果不常聯繫,慢慢就淡了,會有更多的新朋友融入了進來。
都說母子關係是最堅固的,血濃於水。可有一句老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
我們看到,喜茶很成功,帶著喜慶的東西人們都喜歡。沒想到出來個喪茶,這個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有點尷尬,毫無賣相可言。
可奇怪的是:喜茶排了6個小時還可以買到,但喪茶排隊都不一定買得到。
所以,有人說《上海堡壘》的失敗意味著流量為王的時代的終結,雖然有道理,但不完全。
小鮮肉很耐看,也有審美疲勞的時候,偶爾換點小清新,便會有心曠神怡般的驚喜。那些流量之王被冷落一下也很正常。
但是如果大家都是精心製作的影片,不用大牌明星,全部拼製作、摳細節。看多了會不會也膩?
肯定會啊!也肯定會遇到階段性的低迷。由於人們喜新厭舊的共性,讓一些事物在喜歡和不喜歡間來回浮動,造成了市場的走向與趨勢,可以叫做天時。
《哪吒》準確的把握住了這個天時。《上海堡壘》在於不察天時,替之前成功的類似影片接了盤。
歷史很清晰的告訴我們,每位成功者的背後都必然有很多接盤俠,哪吒的接盤俠會是誰呢,拭目以待吧!
不歷失敗,何以成魔!
二
其實就是現代版家庭寫照
《哪吒》抓住了無數家庭的痛點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組成單位,父母和小孩的關係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現在父母都很重視孩子成長,願意付出所有能量。
特別是00後,網際網路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不就是從小被網絡影響的魔童嗎?很多時候,他們的想法和講話的語氣都會讓家長難以理解。
頂著個黑眼圈走路,小心思翻騰著,生怕父母發現前天晚上偷偷上網熬夜的秘密。
但他們有個性,有主見,小小年紀就很渴望很被身邊的人認同,特別到了叛逆期,更暴露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強。
許多家庭都會覺得網際網路大環境下,小孩子的教育更難了。
因為雙方溝通不在一個頻道上,父母和孩子都會感到無奈和痛苦。但作為父母都在默默為子女謀劃著未來,傾盡所有!
《哪吒》的劇情是非常接地氣的,充分了解時代的特點,準確而稍帶誇張的演繹讓人們迅速代入劇情,感同身受。
所有產品和品牌要讓消費者接受,也要和《哪吒》一樣,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個,如果你能說出他們想說卻不知如何說的情感,怎會不招人喜愛。
三
那些鮮明的個性都是從現代生活中就地取材
《哪吒》裡的每個人物都有非常鮮明的個性的特點,但這些個性的表達都很生活化,都能從生活中找到共情共通的地方。
比如申公豹說的: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
想想真是啊,人一旦犯了錯,社會將側目而觀。比如許多公司招人,第一個條件就是不能有犯罪記錄。一次走錯將成為永遠的標籤,想要改變這種真的很難。
難怪有些曾有汙點,現已成為大佬的成功人士,也會選擇在簡歷上造假。
李靖冷冷的外表下,含著對哪吒深深的愛,不正是現在許多父親的真實寫照嗎?
那不服管教的哪吒,堅持向善,最後逆天而起,成了拯救百姓的英雄,這不正是00後小孩子心中理想的放大嗎?
《哪吒》並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只是借了神話的殼,將這些社會的、家庭的情感準確生動的表現了出來。
四
回歸的不僅是魔童
我們都說產品要接地氣,但實際做到的很少。因為很多時候都會被主觀的想法左右,難以客觀準確的地判斷消費者,去理解人性,去感受人性中細微到難以察覺的振蕩與遷移。
要做好一個產品,讓他符合市場的定位,開發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去除自我的看法。這樣才能客觀地站在市場的角度考慮問題。
哪吒中說人要自己而活,這話真鼓舞人,但人是社會的人,有多少時候能為自己而活,再深入問一句,究竟怎樣活才是為自己而活。
對於我們做市場的而言,很不幸,我們的工作就是為別人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