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寺如此低調,明天古爾邦節盛況,讓人期待

2021-01-08 懶遊的故事

原諒我,一下子從吐魯番跳到了喀什。一路驚喜體驗太多太多了,來不及寫出來。後面再慢慢寫,先來分享我的喀什經歷吧。

說起喀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有句話,不來喀什,就不算到新疆。知道喀什的重要了吧?了解喀什,要從艾提尕爾清真寺開始。艾提尕爾清真寺位於喀什老城中心,是新疆規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清真寺,是亞洲最有影響的三大清真寺之一。

暑期的喀什,每天都是大藍天。正門朝東,米黃色的門樓高12.6米,天藍色拱門高4.7米,寬4.3米,門的上方刻有阿拉伯文的《古蘭經》。

門樓的兩旁門不對稱的18米高的宣禮塔,為伊斯蘭教神職人員呼喚穆斯林做禮拜的地方。塔身用鏤雕瓷磚砌出色彩絢麗精緻的圖案。

維吾爾語中「艾提「是節日的意思,」尕爾」是歡樂的廣場的意思。「艾提尕爾」就是節日歡樂廣場的意思。清真寺是穆斯林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是穆斯林做禮拜的「叩拜之處」。

艾提尕爾清真寺雖貴為全國最大清真寺,但從規模上看,並不大,它的「最大」主要是源於重要影響力吧。艾提尕爾清真寺的參觀門票是每人45元,學生半價。參觀清真寺一定要跟隨清真寺講解員的步伐,常規的參觀僅需要半小時左右。

入口處有一塊艾提尕爾清真寺的簡介,我們來了解一下。艾提尕爾清真寺位於喀什艾提尕爾廣場西側,始建於明代(1468年),後經1537年、1787年和1873年三次擴建,使寺院南北長約140米,東西寬120米,總佔地1.68 公頃。2001年6月25日,被評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1994年、2011年國家三次撥專款進行大規模維修,充分體現了我國政府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重視民族傳統文化弘揚傳承和歷史文物保護。這是我見過的最低調的簡介,好感頓生。

全寺由大殿、教經堂、洗澡堂、院落、拱北、宣禮塔和大門組成。進入大門後,是一個巨大的綠樹成蔭的院落,中間是寬敞的人行道,院落裡有花木及水池。南北牆邊各有一排共36間教經堂。

通向大殿的主路兩旁,有兩個「召喚閣樓」,導遊介紹是以前召喚大家進行朝拜的地方。

禮拜堂在寺院西部的一個高臺上,分內殿和外殿和長廊;可容納六、七千人同時做禮拜。廊簷十分寬敞,有122根綠色雕花木柱,藻井為彩繪花卉或幾何圖形,製作精美,色彩豔麗。

目前對遊客開放參觀的只有大殿,進入大殿前,請脫鞋進入。清真寺吸引了很多的外國觀光遊客。其實,作為朝拜者來說,內殿和外殿並無不同。穆斯林進殿不分地位高低貴賤,依次進入世俗的那些東西在宗教前被剝離,每個人都可以平等地聆聽古蘭經。

大殿共2600平米,從中間的八級臺階可直上大殿的前廊。正殿長36.5米,寬10.5米,高8.1米。大殿裡共有18根木柱,與外殿的類似,這些木柱無一相同。在我眼裡,這些木柱並無不同,旁邊的工作人員主動過來,指引我們看每根木柱的不同之處,仔細看,每根柱子的花紋和花紋的高度都有微小的差別。工作人員熱心地介紹說,這裡的140根木柱,分別由140位能工巧匠加工。

內殿正牆中央有一個拱形深龕,龕內放置著一個有臺階的橋式寶座。每到禮拜時辰,大毛拉就站在龕內領經,到星期五或節日時,還要站在寶座臺階上宣教講經。

請注意畫面中藍色類似座椅的裝置,這是為老年穆斯林準備的。老年人因為腿腳不便,大殿裡貼心地設置了一些這樣的裝置,老人可以跪在下面的墊子上,上面的墊子當作地面,這樣就能順利地進行朝拜了。

清真寺的講解員再簡單介紹內殿外,重點介紹了這幅神秘的掛毯。導遊介紹,這是和田的兩位老大娘,用了18月的時間手工編織的羊毛毯。

掛毯正中繡的是石榴花。如果說吐魯番特產是葡萄,哈密的特產是哈密瓜,那麼喀什的特產水果就是石榴了。

清真寺講解員讓遊客後退幾步,看誰能在掛毯中看出六個石榴來?怎麼樣,你看出來了嗎?

看不出來?別急。這是掛毯的下半部分,這裡隱藏著兩個石榴,仔細找找。上下個兩個石榴,左右各一個石榴圖案,一共有六個石榴,寓意六六大順之意。

掛毯中繡有56朵花,象徵著全國56個民族一家親,全國各民族大團結。

從開始參觀時的遊人眾多比,此時好像清場了一般,讓我從容拍照,有點小得意。帥不過三秒,身旁的工作人員低聲提醒,午休時間到了,我們要清場了。其實,是禮拜時間到了,下午2點到4點時間是禮拜時間。

艾提尕爾清真寺如此低調,但它的顯要地位是無疑的,這裡是全疆穆斯林「聚禮」之地,既是宗教活動的中心,也是古爾邦節和肉孜節群眾遊樂歌舞的場所。那麼,激動人心的一刻就要到來了,明天可就是穆斯林盛大的節日古爾邦節,我會第一時間分享現場盛況。

好期待,您呢?

相關焦點

  • 喀什清真寺前萬人跳「去極端化」小蘋果:你是我的小呀小甜瓜
    喀什清真寺前萬人跳「去極端化」小蘋果:你是我的小呀小甜瓜 天山網 2015-02-09 17:59 來源:澎湃新聞
  • 新疆·喀什 | 喝喝茶跳跳舞,生活本該如此!
    聽說該茶館曾一度倒閉,後來幾經易手,而到了如今的主人手上卻神奇的存活了下來,而且還變的異常火爆,成為喀什老城的一道靚麗風景線,也成為到喀什旅行的人必打卡的地方。陽臺上有人在彈唱,走進細細聆聽,沒想到沒有美女的西域韻律也是如此的美麗動人。坐在陽臺上喝著茶,聽著音樂,仿佛到了仙境~
  • 你的害怕我的靠近:在喀什百年老茶館,遇見親愛的路人!
    在喀什老城,每當晨曦初現,買買提·吾斯曼就會敞開大門,靜待茶客光臨,一如在百年前清晨忙碌的祖輩們;老城茶客們陸續穿過阡陌巷道,到茶館品茶聊天,亦如百年前清晨的祖輩們。買買提的百年茶館位於吾斯塘博依路和庫木代爾瓦扎路的交會處,數百年前起,這裡就一直是喀什老城最熱鬧繁華的地段。儘管幾易其主,茶館依舊留存下來,像久居於此的老者,默默注視著邊城的變遷。
  • 喀什的「古麗」在維語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比如這次去新疆喀什。也許是自小對阿凡提的童年印象,讓我一直對維吾爾族的人物形象充滿好感,覺得他們老人慈祥,孩童質樸,女子漂亮,男子也充滿陽剛不像現在霸佔屏幕全都娘秀範兒的小鮮肉。先到幾天的同事已經在旅館的小客廳等我,辦好入住是晚上7點多鐘,忽聽到洪亮雄厚之聲驟起,旅館中的幾位維吾爾族朋友紛紛出門,同事帶著一種淵博中故作輕鬆的表情告我這是艾提尕爾清真寺宣禮塔響起的喚禮聲,這已經是今天的第三次膜拜。
  • 宰牲、分享與感恩:青海穆斯林喜迎古爾邦節
    12日,穆斯林迎來一年一度的古爾邦節。按照老規矩,早上七時許,馬德成和兒子、孫輩從家中出發,步行至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的青海省西寧市東關清真大寺參加古爾邦節重要的會禮。  古爾邦節,阿拉伯語音譯為「爾德·古爾邦」,意為「犧牲」、「獻牲」,故又稱「宰牲節」,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
  • 這座清真寺明明在瀋陽城西側,卻叫南清真寺,是瀋陽最大的清真寺
    瀋陽南清真寺,又稱清真南寺,俗稱「南寺」,位於瀋陽市瀋河區小西路附近一條僻靜的小巷子內,附近還有東寺和北寺,儘管這裡屬於瀋陽城西,但這三座清真寺卻都不叫西寺。原來,回族信仰伊斯蘭教,做「禮功」時,都是面西而拜,加之當時的瀋陽不準在城裡建寺廟,而城西恰好有荒地,於是瀋陽城的回族就開始在城西建立清真寺,因此,有了東、南、北三座清真寺,而無西寺。
  • 粉紅清真寺:一個只屬於女人的清真寺
    對於伊朗,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些或華麗或古老的清真寺。看過的伊朗所有的清真寺中,位於設拉子的粉紅清真寺,是回憶裡濃墨重彩的一筆。記得來伊朗之前,一位素不相識去過伊朗的朋友說,你作為女人,既然要去伊朗,粉紅清真寺是不該錯過的。 尋找她,用了很多的時間,從另一個清真寺,穿越迷宮般的大巴扎,問了無數的路人甲乙丙丁,才最終到達。那是一個彩色的夢。
  • 110年前喀什老照片,太全了
    這是110年以前喀什的自然景色和風土人情。這些珍貴的歷史圖片,仿佛淡彩油畫般精美柔和,淳厚古樸,以一種光和影的藝術形態默默述說著當年喀什人的生活片段,在沉寂了一個世紀之後,展現在世人面前,不禁讓人肅然起敬,使人難以忘懷。  另外,我還附加了一些著名探險家:莫裡循(澳大利亞),馬達漢(芬蘭),斯坦因(法國)等人於100年前在喀什拍攝的作品,以作補充,互為參考。
  • 新疆宗教人士答清真寺安裝攝像頭:是為保護我們和信教群眾的安全
    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 張素)「在新疆的清真寺安裝攝像頭,是為保護宗教人士和信教群眾的安全,預防和打擊暴力恐怖犯罪活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市加買清真寺哈提甫吾不力艾山·圖爾蓀尼亞孜21日在北京說。
  • 「四市升級直轄市」這種學術探討中,喀什為何能跟深圳並列
    如果再講得近一點,2007年上映的電影《追風箏的人》,85%的鏡頭都是在喀什噶爾拍攝。艾提尕爾清真寺就在古城中,每一個黎明,喀什人都會被哈提甫平緩而深沉的聲音喚醒。而在高崖南坡,就是維吾爾族人世代聚居的高臺民居。這裡的風俗是,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輩的房上加蓋一層樓。老土房和新磚房層層疊疊,在空中縱橫交錯形成過街樓和懸空樓。不是自己人,保準迷路。
  • 妻妾成群、生活糜爛的「喀什王」馬福興之沉浮記
    慈禧太后到西安後,一次到關帝廟進香,看到廟內有一把百來斤重的大刀,自語道:「此刀如此沉重,不知何人能使得動?」馬福興聽後,覺得是一個討好慈禧的機會,便上前抓大刀玩弄,揮舞自如,面不改色。慈太后連聲讚嘆:「好力氣,好力氣!真乃勇士!」當即升馬福興為河南的參將。在河南任參將期間,馬福興又找了個河南夫人。後又與一位杭州女子姘居,這個杭州女人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浙江夫人。
  • 喀什三仙洞:中國最早的佛教石窟
    喀什的居民以維吾爾族人為主。那裡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清真寺,也是維吾爾族人的宗教文化中心。但我今天要講的還是中國佛教藝術的起源問題,也就是中國最早的佛教石窟在哪裡?根據專家們多年的研究,喀什市邊上的三仙洞可能是中國境內現存最早的佛教石窟。它在石窟藝術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三仙洞最早可能是公元3世紀建造的,這是新疆考古研究所和博物館的專家提出的觀點。
  • @喀什人,喀什這家手感烘焙坊又開分店了!
    對於喀什人來說,能吃上好吃的蛋糕、麵包、各類烘焙食品,是一件非常讓人開心的事情!畢竟甜點本身就有讓人開心的功能!在喀什,有這樣一家手感烘焙坊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又一家分店開業了!它就是喀什香曲爾手感烘焙坊,於7月18日在澤普縣開設了第23分店。開業當天,鞭炮齊鳴,人潮湧動,主辦方不但準備了免費試吃的開業大蛋糕,還在開業當天舉行了大型的促銷活動。主辦方在遵行防疫的同時,為澤普人民帶來了又一消費的好去處。公司創始人劉國軍先生更是在現場跳起了舞蹈,親自為大家切切起了開業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