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我,一下子從吐魯番跳到了喀什。一路驚喜體驗太多太多了,來不及寫出來。後面再慢慢寫,先來分享我的喀什經歷吧。
說起喀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有句話,不來喀什,就不算到新疆。知道喀什的重要了吧?了解喀什,要從艾提尕爾清真寺開始。艾提尕爾清真寺位於喀什老城中心,是新疆規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清真寺,是亞洲最有影響的三大清真寺之一。
暑期的喀什,每天都是大藍天。正門朝東,米黃色的門樓高12.6米,天藍色拱門高4.7米,寬4.3米,門的上方刻有阿拉伯文的《古蘭經》。
門樓的兩旁門不對稱的18米高的宣禮塔,為伊斯蘭教神職人員呼喚穆斯林做禮拜的地方。塔身用鏤雕瓷磚砌出色彩絢麗精緻的圖案。
維吾爾語中「艾提「是節日的意思,」尕爾」是歡樂的廣場的意思。「艾提尕爾」就是節日歡樂廣場的意思。清真寺是穆斯林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是穆斯林做禮拜的「叩拜之處」。
艾提尕爾清真寺雖貴為全國最大清真寺,但從規模上看,並不大,它的「最大」主要是源於重要影響力吧。艾提尕爾清真寺的參觀門票是每人45元,學生半價。參觀清真寺一定要跟隨清真寺講解員的步伐,常規的參觀僅需要半小時左右。
入口處有一塊艾提尕爾清真寺的簡介,我們來了解一下。艾提尕爾清真寺位於喀什艾提尕爾廣場西側,始建於明代(1468年),後經1537年、1787年和1873年三次擴建,使寺院南北長約140米,東西寬120米,總佔地1.68 公頃。2001年6月25日,被評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1994年、2011年國家三次撥專款進行大規模維修,充分體現了我國政府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重視民族傳統文化弘揚傳承和歷史文物保護。這是我見過的最低調的簡介,好感頓生。
全寺由大殿、教經堂、洗澡堂、院落、拱北、宣禮塔和大門組成。進入大門後,是一個巨大的綠樹成蔭的院落,中間是寬敞的人行道,院落裡有花木及水池。南北牆邊各有一排共36間教經堂。
通向大殿的主路兩旁,有兩個「召喚閣樓」,導遊介紹是以前召喚大家進行朝拜的地方。
禮拜堂在寺院西部的一個高臺上,分內殿和外殿和長廊;可容納六、七千人同時做禮拜。廊簷十分寬敞,有122根綠色雕花木柱,藻井為彩繪花卉或幾何圖形,製作精美,色彩豔麗。
目前對遊客開放參觀的只有大殿,進入大殿前,請脫鞋進入。清真寺吸引了很多的外國觀光遊客。其實,作為朝拜者來說,內殿和外殿並無不同。穆斯林進殿不分地位高低貴賤,依次進入世俗的那些東西在宗教前被剝離,每個人都可以平等地聆聽古蘭經。
大殿共2600平米,從中間的八級臺階可直上大殿的前廊。正殿長36.5米,寬10.5米,高8.1米。大殿裡共有18根木柱,與外殿的類似,這些木柱無一相同。在我眼裡,這些木柱並無不同,旁邊的工作人員主動過來,指引我們看每根木柱的不同之處,仔細看,每根柱子的花紋和花紋的高度都有微小的差別。工作人員熱心地介紹說,這裡的140根木柱,分別由140位能工巧匠加工。
內殿正牆中央有一個拱形深龕,龕內放置著一個有臺階的橋式寶座。每到禮拜時辰,大毛拉就站在龕內領經,到星期五或節日時,還要站在寶座臺階上宣教講經。
請注意畫面中藍色類似座椅的裝置,這是為老年穆斯林準備的。老年人因為腿腳不便,大殿裡貼心地設置了一些這樣的裝置,老人可以跪在下面的墊子上,上面的墊子當作地面,這樣就能順利地進行朝拜了。
清真寺的講解員再簡單介紹內殿外,重點介紹了這幅神秘的掛毯。導遊介紹,這是和田的兩位老大娘,用了18月的時間手工編織的羊毛毯。
掛毯正中繡的是石榴花。如果說吐魯番特產是葡萄,哈密的特產是哈密瓜,那麼喀什的特產水果就是石榴了。
清真寺講解員讓遊客後退幾步,看誰能在掛毯中看出六個石榴來?怎麼樣,你看出來了嗎?
看不出來?別急。這是掛毯的下半部分,這裡隱藏著兩個石榴,仔細找找。上下個兩個石榴,左右各一個石榴圖案,一共有六個石榴,寓意六六大順之意。
掛毯中繡有56朵花,象徵著全國56個民族一家親,全國各民族大團結。
從開始參觀時的遊人眾多比,此時好像清場了一般,讓我從容拍照,有點小得意。帥不過三秒,身旁的工作人員低聲提醒,午休時間到了,我們要清場了。其實,是禮拜時間到了,下午2點到4點時間是禮拜時間。
艾提尕爾清真寺如此低調,但它的顯要地位是無疑的,這裡是全疆穆斯林「聚禮」之地,既是宗教活動的中心,也是古爾邦節和肉孜節群眾遊樂歌舞的場所。那麼,激動人心的一刻就要到來了,明天可就是穆斯林盛大的節日古爾邦節,我會第一時間分享現場盛況。
好期待,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