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最近國足的27人大名單出爐了,球隊的陣容發生的變化也引發了一些熱議。第一次集訓時,李鐵在卓爾的選擇了4人,如今只剩下了明天和劉雲兩人。明天是李鐵非常器重的一名後衛球員,會是男足右後衛的首發人選。相比明天,劉雲這邊一直缺乏在國足正式亮相的機會。首次入選東亞杯集訓就因傷無緣最終名單,直到備戰世預賽第一次集訓留隊,劉雲一直保留到了現在。劉雲和明天也成了李鐵上任後,三次都入選集訓隊並留到現在的球員。那麼劉雲這名球員的實力如何?他在國足的定位角色是什麼樣的?他在李鐵手中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下面我們就來深度了解一下這名球員。
一,劉雲技術特點分析:攻防均衡的中場多面手
武漢卓爾成就了李鐵,而李鐵也成就了劉雲。2018年之前,劉雲在中甲踢球獲得的機會並不多,前三個賽季在聯賽出場總共只有15次。如下圖他的職業生涯數據表現,在李鐵執教了武漢卓爾之後,劉雲在2018賽季異軍突起,獲得了24次出場機會,打進1球送出8次助攻。在2019賽季出場22次,打進6球3助攻。2020年又實現了三級跳順利入選國足,他的進步速度猶如火箭般上升。從劉雲的成長可以看出,一個伯樂對於一匹千裡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也那種能傳能射的球風全面的中場球員。
上個賽季是劉雲第一次踢中超,但是他的表現絲毫不亞於眾多中超老手。如下圖所示是他19賽季的的攻防數據。在進攻方面,劉雲打進6球同位置排名第一,另外場均射門、場均射正、把握機會能力、場均過人等數據也在同位置數一數二。在防守方面,劉雲場均搶斷同位置第2,場均攔截同位置第1,解圍和封堵數據也都在同位置排名前3。最後來看傳球數據,如果說防守和進攻劉雲已經很優秀的話,那他的組織能力絕對是意外的驚喜,所有的關鍵的傳球組織數據,劉雲都是同位置第1。從這些數據來看,劉雲的能力不僅是同位置的佼佼者,也展示了他攻防實力均衡的特質。
劉雲除了在攻防實力方面比較均衡之外,他還是一個中前場的多面手。如下圖是他在卓爾不同幾場比賽的位置。當卓爾踢4-3-3陣型的時候,劉雲是出任類似前腰位置的。當卓爾踢4-5-1陣型的時候,劉雲是踢右邊鋒的。當卓爾踢5-3-2陣型的時候,劉雲又成了右中場。從這個位置的對比可以看出,因為劉雲的能力比較全面,所以他在李鐵手下的位置自由度比較高,不僅僅能踢中場和前腰組織串聯進攻,還能到邊鋒位置去衝鋒陷陣支援中路進攻。
組織:傳球腳法細膩
我們繼續通過比賽的畫面了解一下劉雲的技術特點,如下圖比賽瞬間,劉雲在右路中前場位置遭遇對手4人包夾,幾乎封堵了他所有的傳球路線,但是他仍舊能在身體對抗之下找到傳球空擋,給隊友送出精妙細膩的直塞球機會。同樣作為左腳球員,劉雲來到了右路之後的傳中球質量也非常高。可以看出,劉雲的傳球細膩程度比較高,屬於技術型球員。
進攻:後插上能力強
在進攻的時候,劉雲不光能夠自己組織出有效的進攻,還能有不錯的終結能力。如下圖這個進攻的回合,明天在右路突破完成傳中,精準地找到了後點後插上的劉雲,此時他是被換到了左路去了,但他還是在對的時間出現在了對的地方,完成了最致命的一擊。上個賽季在中超打進6個進球,足以展示他進攻技巧和終結能力確實在國內球員中都是佼佼者。
特技:左腳圓月彎刀
作為一個中場球員,劉雲的特點和魯能的蒿俊閔比較相似,同樣也有一腳不錯的定位球能力。如下圖這個定位球,劉雲在禁區右側位置操刀主罰任意球直鑽死角。從弧線、速度、力量可以看出,這個孩子腳上是有活的。從上面的幾個比賽畫面可以看出,劉雲的確是一個能力全面的中場,不僅體現在攻防實力的均衡,還體現在他能做的事情比較多,能勝任更多的位置,全面就是他身上最大的特點。
二,國足中前場競爭分析:劉雲是蒿俊閔最佳替補
按照現在國足的陣容,國足在對陣弱隊的時候基本選擇4-3-3陣型,那中場的首發基本會鎖定在池忠國、吳曦和蒿俊閔三人身上。如果踢4-4-2陣型的話,那中場首發四人應該有吳曦、蒿俊閔、張稀哲、池忠國(譚龍)。劉雲是一個左腳球員,位置基本固定在中場左路、右邊衛和右邊鋒的三個位置。按照目前的球員能力來看,劉雲需要和蒿俊閔、譚龍等人去競爭這個位置的輪換。劉雲相比兩個隊友的攻防數據表現如何呢?
先看進攻方面,場均射門譚龍3次最高,其次是劉雲1.1次和蒿俊閔的0.6次,場均關鍵傳球蒿俊閔2次最高,場均傳中蒿俊閔5.4次最高,場均突破方,蒿俊閔1次最高。這三個進攻數據,劉雲的關鍵傳球和傳中要高於譚龍,譚龍的突破要好於劉雲。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蒿俊閔進攻能力最強側重於的傳球方面,劉雲風格更像蒿俊閔,譚龍的進攻更側重於進攻和終結。
其次我們再來看三人的傳球數據,場均傳球方面蒿俊閔48.1次,劉雲28.1次,譚龍21.7次。場均短傳次數蒿俊閔43.7次,劉雲26.4次,譚龍20.5次。場均長傳次數蒿俊閔4.3次,劉雲1.7次,譚龍1.2次。兩種方式的傳球成功率方面,依舊是蒿俊閔最高,其次是劉雲,最後是譚龍。從傳球數據對比來看,蒿俊閔的是傳球組織進攻的核心,劉雲傳球次數少但風格還是很像蒿俊閔。譚龍的傳球數據最少,因為他更多是進攻的終結點。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組三人防守數據的對比,場均搶斷、攔截、解圍、三個方面蒿俊閔繼續排名第一,優勢十分的明顯,其次是劉雲和譚龍。在阻擋射門和阻擋傳球方面,蒿俊閔和劉雲數據十分接近。從這個防守數據的對比來看,蒿俊閔依舊是國足陣容中攻防能力均衡的典範,這也是他首發的原因。而劉雲的防守要比譚龍好點,譚龍在中甲都是中路進攻手,所以防守參與度並不是很高。
最後一部分我們再來看看三人的能力值對比,我們從速度、射門、傳球、盤帶、防守和力量6個維度對比分析。劉雲在速度射門方面和譚龍、蒿俊閔比較接近。在傳球方面弱於蒿俊閔和譚龍差不多。盤帶和力量是三人中最差的,防守弱於蒿俊閔強於譚龍。劉雲的能力值模型和蒿俊閔很接近。綜合以上數據的對比分析,如果國足踢三中場的話,那劉雲會是蒿俊閔很好的替補。如果國足踢4中場需要邊衛的話,那無疑劉雲的全面性就會勝出譚龍,會在輪換中佔據優勢。
三,劉雲在國足的定位:進攻催化劑+蒿俊閔幫手+戰術執行官
以上分析了劉雲的技術特點和國足中場競爭格局,可以看出劉雲是個能力全面可中可邊的多面手球員,這種球員的存在會給教練排兵布陣帶來很多便利。如下圖所示,李鐵執教國足集訓了三次,從他在中場的選人來看,坐穩主力位置的分別是蒿俊閔、吳曦和池忠國,主力替補是張稀哲、金敬道和李可。譚龍、劉彬彬和劉雲三人是更擅長踢邊衛,所以這三人將會是李鐵戰術變化的重要的棋子,那以他的能力能給國足在國足會有什麼樣的角色定位呢?
①進攻催化劑
劉雲的個人能力比較全面,他的出場可以是首發邊前衛,也可以是替補蒿俊閔,因為兩人風格接近。在前場進攻方面,武磊、艾克森是現階段首發不二人選,但現在國足的中場體系滲透能力不強,無法給兩人足夠的火力支援。再加上國足的邊前衛一直缺乏技術細膩頭腦靈活的球員,劉雲的出現會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他能傳能射又能突,傳球腳法細膩有想法。在比賽陷入僵局的時候,需要這種類型球員出場來打破場上平衡。在中路空間狹小的情況下,劉雲在邊路撕扯就能起到一個進攻催化劑的作用。
②蒿俊閔的最佳幫手
因為現在蒿俊閔已經33歲了,我們不得不像面對鄭智淡出那樣去重視蒿俊閔的未來問題。隨著年齡的增加他的體能將會受到影響。而劉雲25歲當打之年,在卓爾的表現也是非常好,在場上拼勁十足。其實我們可以將劉雲定位為蒿俊閔的替補或者幫手。在3中場的時候劉雲替補蒿俊閔給他贏得寶貴休息時間,戰術執行方面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在4中場的時候,劉雲可以踢右邊衛搭檔蒿俊閔,替他做一些髒活累活,保障好蒿俊閔的進攻。
③李鐵的戰術執行官
李鐵上任之初一直給卓爾球員機會,其實這是有原因的,就是想把卓爾成熟的戰術體系複製到國足。之前李行的技術特點無法適應國足。而劉雲和明天這樣的邊路情況則不同,兩人都25歲,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自信。卓爾右路雙子星的存在,其實就是將李鐵的戰術體系在國足得以延續。雖然中場這邊行不通了,但是右路走廊上這兩位年輕人還是值得期待的。因此劉雲的存在戰術意義很大,他是李鐵的戰術執行官,可以將邊路進攻戰術更好,更快地呈現出來。
結語:如今國足歸化前鋒陸續到位了,現在有艾克森和洛國富,到世預賽再次開打還有阿蘭、高拉特和費南多加入,能迅速提升球隊的進攻實力。與此同時,因為我們的陣容頭重腳輕,所以更加凸顯中場球員能力短板的問題。因此像劉雲這種,攻守能力全面,有串聯組織進攻能力,又是當打之年不缺乏拼勁的中場球員,會是現在急需的類型。劉雲進國家隊他有恩師的提攜,但是立足還是要靠自己的能力,他已經在聯賽證明了自己,接下來就要向著下一個偉大目標繼續邁進了!
文/體壇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