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鳳,是毛主席生前的秘書,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她與毛主席之間的聯繫都是十分密切的。而能給毛主席當秘書的人,當然也絕非一般人物,因為這項工作不僅偉大,而且還註定了會是十分的艱辛。
1、
張玉鳳生於1944年的黑龍江牡丹江地區。
話說在那個年代,張玉鳳的父母能養活張玉鳳,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了——因為當時的牡丹江地區處於偽滿的統治之下。
眾所周知,偽滿州國是日本人在九一八事變以後,一手炮製出來的傀儡政權。日本是在1945年投降的,而在日本投降的前後,偽滿政權也在蘇聯紅軍的進攻之下灰飛煙滅了。
張玉鳳出生的這一年時間裡,日本處於戰敗前的瘋狂狀態:當時癲狂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幻想能夠迎來翻盤的機會,因此在東北地區進行瘋狂搜刮戰略資源的活動。
根據偽滿州國的皇帝溥儀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記載:「當時,偽滿皇宮的把手,因為是銅器,都被日本人給收走了,理由是可以用來造炮彈。」
甚至,偽滿的中央銀行在日本人的脅迫之下,還大量回收偽滿的金屬貨幣,並發行陶幣——也就是用陶這種材質製作的硬幣;話說即便是在世界貨幣史上,陶幣都是絕無僅有的貨幣。
從中我們可以也看出,日本人當時對東北資源的掠奪有多麼的瘋狂。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張玉鳳的父母,自然也是處於十分艱難的狀況。
不過換個角度來說,1944年,也正是黎明前的黑暗,因為第二年,東北便光復了。而大約在1948年年底前後,東北也已經實現了基本上的解放。
而四歲大的張玉鳳,就這樣得以生活在解放區的豔陽天之下。
在張玉鳳14歲之前,她的事跡幾乎是完全空白的,而這其實也恰恰說明了我們新中國的偉大之處。因為少年英雄往往是出自亂世,他們大多是被時代所選出來的,某種程度上而言是被逼無奈的。
而張玉鳳的童年時代,生活在幸福安穩的新中國,因此也沒什麼特殊的事跡。
2、
——不過因為家裡人口較多,共有八個子女,雖然家庭環境算不上差,但她還是因為家庭消費太大,在14歲那年讀不上書了。為了緩解家庭壓力,她便去了鐵路局應聘,好在她當時成功應聘上了。
1960年的時候,張玉鳳在牡丹江鐵路局上班,並擔任餐車的服務員工作。
話說這份工作其實在當時是需要有一些犧牲的。對於我們當代人來說,可能過年只是一個假期而已。但是在1960年,中國主體上,還處於「工業築基」的年頭,因此主要的百姓都是農民,主要的習俗也還是農村傳統習俗。
因此,當時的老百姓對過年十分看重。甚至在張玉鳳的老家,對於過年,還有這樣的一句俗語:迎正月,鬧二月,哩哩啦啦到三月。
所謂「哩哩啦啦」是東北地區的俗語,意思是斷斷續續。這句話我們可以這麼理解:那就是傳統新年,到三月份,年味還存在殘留。
而這對於我們當代人來說,是不可想像的。
張玉鳳在鐵路工作,而鐵路是全年無休的部門,這就意味著,可能大年三十,人家還在過年的時候,張玉鳳還在火車上上班。
但是,即便如此,張玉鳳還是熱愛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
一個偶然情況下,張玉鳳的領導發現張玉鳳的嗓音不錯,覺得讓她一直擔任服務員實在是有些「屈才」了,於是,便安排張玉鳳去擔任廣播員的工作。再之後,張玉鳳輾轉在毛主席的專列上,擔任服務員。
在當下,擔任國宴的廚師,按照現行的規定,是需要「政審」的,而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能在毛主席身邊擔任工作人員的,更是需要多層級的政審。
而張玉鳳被安排擔任毛主席專列的服務員,這充分說明:張玉鳳的人品和工作能力,毫無疑問是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1970年的7月。
這天上午,張玉鳳正在一絲不苟地打掃車廂衛生。這時候,領導突然找到了張玉鳳,並通知她去一次中南海。「去中南海?」張玉鳳自然是滿肚子疑問,她心想:「我一個小服務員,能去中南海做什麼?」
她其實是很想問個究竟的,但由於自己做了毛主席專列的服務員,因此,她知道有些事兒,不能亂打聽,也就沒問。於是,張玉鳳急匆匆的在相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進入了中南海。
這時候,張玉鳳才知道組織上的安排:委任張玉鳳擔任毛主席的生活秘書(後來在工作中,張玉鳳逐漸轉型成為毛主席的機要秘書)。
3、
這個世界上,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看似是平等的,又看似是不平等的。
平等是指:毛主席一天有24個小時,而尋常的勞動者也有24個小時。
但是,時間似乎又是不平等的:比如毛主席的一個鐘頭,甚至可能是幾分鐘,做出的重大決策,會給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創造出巨大的福祉。
這就意味著,毛主席的時間,如果能用在性價比高的地方上,就切莫讓毛主席為了一些小事兒而耽誤時間。
其實,不光毛主席是如此,一切成功人士、精英階層,在單位時間裡創造的價值,都和我們普通人不同——也因為單位時間裡創造的價值和效益不同,所以,這才存在人和人之間的收益不同,畢竟這是創造的價值不同導致的。
所以,組織上為了保證毛主席把寶貴的時間花在最寶貴的地方,便給毛主席安置了相關的秘書。這樣,毛主席的精力和時間就可以得到最大化的節約。
而張玉鳳平日裡工作一直都是一絲不苟的,因此,就被選擇擔任毛主席的生活秘書。
話說此時的毛主席,已經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了。
——生於1893年的毛主席,現如今將近八十歲的高齡了,此時毛主席的身子骨已經大不如前,不單單是頭髮花白,就連面容也沒有什麼血色了。
毛主席半生戎馬,紅軍長徵的時候,跟著大部隊風餐露宿;而延安時期,也是省吃儉用。而這些都會對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
本來新中國成立以後,以為毛主席身上的擔子會輕一些,但因為毛主席需要全身心投入到國家治理方面,因此身體仍舊是得不到好的休養。
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毛主席為了節約經濟開銷,甚至還專門讓廚師以後不要提供葷菜,自己只吃尋常的蔬菜。
——要知道,毛主席高強度的腦力勞動,非常需要保證營養充足,而現代的營養學表明,人體內需要的很多微量元素,只能從動物食材裡面才能獲得。
因此,在那三年時間裡,毛主席的健康又遭遇到了消耗。
1970年代的毛主席,每當入冬或者開春的時候,都會因為季節的變化,而染上十分嚴重的疾病——典型的是1971年年初的時候,毛主席因為感冒,引發了支氣管炎,結果導致他沒日沒夜的咳嗽。
人到了老年的時候,總會因為年齡因素,變得固執。而毛主席不是神仙,當然也不例外。
但此時的毛主席卻變得異常固執起來,她不願意吃藥,甚至還在支氣管炎的情況下,堅持吸菸,最終,毛主席的支氣管炎不幸轉化成了肺炎。
組織上沒辦法,於是考慮到:此時的毛主席對張玉鳳信任,因此,希望張玉鳳能夠起到醫學護理的作用,幫助毛主席調整好身體健康,以便於及早恢復健康。
張玉鳳臨時突擊學習護理方面的常識,並在實際操作中鍛鍊。就這樣,在張玉鳳的細心照顧之下,毛主席的身子骨也稍微有些好轉了。
4、
我們前文說過,張玉鳳起初是毛主席的生活秘書。後來,毛主席選擇讓她從事機要秘書的工作,而原因主要是歸根結底於兩點。
首先自然就是張玉鳳做事考慮周全。
這個特點是非常適合做機要秘書的——因為機要秘書的職責,顧名思義就是需要負責一些十分重要,甚至是機密的大事情。
比如1945年夏天的時候,毛主席的護士孟錦雲總感覺毛主席不大喜歡理睬自己。這讓孟錦雲思前想後也沒弄清楚:毛主席為啥如此冷漠對待自己。
後來張玉鳳經過細心的觀察,便發現了這其中的緣故。
原來,毛主席此時已經82歲高齡,多少有些老年人的神經衰弱的症狀,因此,受不得驚嚇。有時候,孟錦雲進入房間的時候,由於輕手輕腳的關係,毛主席沒等覺察到她進來,就被突然出現的孟錦雲給嚇了一跳。
——平心而論,年輕人有時候如果突然發現眼前猝不及防出現一個人,都會被嚇個半死,更何況一個82歲的老人?因此毛主席有些不大開心。
但是毛主席沒有把這個不開心說出來——想必毛主席考慮到,如果自己清退孟錦雲,或許會給外界造成誤解,最終影響人家年輕人的前程。因此,毛主席只好幹生悶氣。
於是張玉鳳給孟錦雲出了個主意:以後,你再進房間的時候,可以先弄出點聲音。比如咳嗽一聲什麼的。這樣,毛主席就知道有人要進來了。後來問題果然就解決了。
當然,張玉鳳因為細心得以成為毛主席的機要秘書僅僅是原因之一。此外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守規矩」,這也是毛主席對秘書的要求。
——當然了,毛主席這個「守規矩」並不是我們所通俗理解的守規矩,而是為人要正直,不幹阿諛奉承的事情。
現代很多人都喜歡阿諛奉承的人,但這天底下,其實最不靠譜的就是這些阿諛奉承的人。毛主席這輩子,一直都在鬥——少年時候和軍閥鬥,中年時候和日本人,國民黨鬥;並且毛主席還留下了這麼一句名言「與人相鬥,其樂無窮」這麼一句話。
而毛主席在不斷的爭鬥中能夠取得勝利,主要原因在於他對人性看得很透。毛主席選擇重用張玉鳳第二個原因,我們也可以理解成他看透了張玉鳳的為人——這孩子太正直了。
比如這麼一天,毛主席家裡有客人訪問,張玉鳳因為有點心事兒,因此對客人的態度不大重視。客人走後,毛主席批評了張玉鳳:小張啊,你這是什麼工作態度?
其實如果換做阿諛奉承的人,肯定忙不迭向毛主席表示下次肯定注意。不過,張玉鳳沒在意這個,而是選擇捲鋪蓋回家。
雖然當時在中南海的工作,未必比當餐車服務員高(按:新中國最初三十年,工資標準方面,一線工人的工資往往是最高的,甚至有八級工的工資高於國家領導人的說法),但是畢竟這是一種體面。
而張玉鳳選擇主動捲鋪蓋,這充分說明張玉鳳是一個沒什麼名利心的人。一個沒有名利心的人,往往也是一個正派的人。
甚至有時候,張玉鳳還會頂撞毛主席。
有一次,毛主席因為一些事情和張玉鳳吵起來,結果張玉鳳始終沒退讓。以至於毛主席還提到:我自己的脾氣不大好,這張玉鳳的脾氣更差,有時候居然還罵我……
而且因為其脾氣火爆,毛主席還笑稱:「她是張飛的後代。」
不過,這其實也恰恰說明了張玉鳳不唯上。
一個不唯上的人,自然也必定會是一個有原則、守規矩的人。
——因此毛主席綜合張玉鳳心細、正直、不唯上、有原則以及不計較名利這些特點,這才放心讓她從事機要秘書的工作。
5、
1976年9月,毛主席去世。而隨後不久,當了6年秘書的張玉鳳也離開了中南海。
起初,組織上是安排張玉鳳去第一歷史檔案館工作的。畢竟作為毛主席人生最後一段歲月的機要秘書,張玉鳳可以在檔案館提供很多第一手的歷史資料。
不過,張玉鳳還是向組織要求回鐵道部工作,並一直堅持到退休為止。
退休後的張玉鳳,想起當初在毛主席身邊的時候的日子之時,就愈發思念毛主席,因為毛主席對工作的認真,對國家的負責她都盡收眼底過。
比如在1976年9月6日的時候,此時毛主席已經是彌留之際了(毛主席是9月9日)去世的,但他仍舊關心著國際政局——當時日本在選舉,毛主席迫切的想知道當時日本首相選舉的具體情況。
不過毛主席一直不能說話,於是毛主席艱難的伸出了三個手指頭給張玉鳳看,張玉鳳立馬反應過來毛主席是讓她把三木(日本當時選舉首相)的簡報找來。
主席一直如此的盡心盡責,身旁看著的張玉鳳又怎麼能不欽佩呢?於是張玉鳳總想幫助毛主席做點什麼,她考慮到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毛主席生前特別喜歡讀書。
而且毛主席也經常說:「別人封了我許多頭銜,這個家,那個家,但我只承認兩個家。一個是導師,因為我年輕時是教書的;還有一個是學生,因為我是孔夫子搬家——儘是書。」
因此她覺得,自己應該根據自己了解的情況,把毛主席喜歡讀的書,整理一番,而後傳遞給世人,讓旁人也能從中學習到很多東西。這是對毛主席的緬懷,也是毛主席樂意看見的。
於是在2007年的時候,張玉鳳擔任了《毛澤東藏書》這部書的主編。
——當然,張玉鳳這樣做也並非是為了紀念毛主席,還是一個目的是為了「錢財」。不過這個錢財可不是我們想的那樣,而是張玉鳳考慮為韶山的毛主席紀念館捐贈一筆錢。畢竟當時的韶山紀念館有毛主席不少曾經用過的物件,而想要保存好的話,自然是需要一筆經費。
而對於晚年的張玉鳳來說,編輯這部書與給毛主席故居紀念館捐錢,也算是她在退休後的兩個最大的心願了。
6、
張玉鳳的人生是一個奇蹟,因為她實現了從一個餐車服務員,到毛主席機要秘書的身份巨大轉變。
雖然在新中國,餐車服務員和毛主席的機要秘書的地位是相等的,但門檻卻是不同的——畢竟,不是任何人都能有資格當毛主席的機要秘書。
那麼,張玉鳳憑藉什麼實現了這樣的跨度?
個人認為最為重要的就是她的敬業精神。張玉鳳在工作中,因為一絲不苟的精神而贏得了上級的信任。
當然,這世界上確實存在太多通過找關係、走後門上位的人,但我們要知道這種人往往是不會被委以重任的,值得委以重任的,永遠都是那些具備敬業精神的人。
因此,張玉鳳才能被調任到了毛主席的專列。
而且很多人往往在感到自己有了進步以後,就會得意忘形。但是張玉鳳並沒有,對於張玉鳳來說,她始終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這一切。
並且她還能夠堅持原則,而就是這些優秀的品質,才讓張玉鳳得到了毛主席的認可。畢竟,毛主席信任張玉鳳,更主要的是因為信任張玉鳳的人品。
而從這個細節我們也可以看到:做一個有好品質的人,或許有時候會吃眼前虧,但如果立足長遠來說,人品,或許是我們最好的名片、人生道路上最佳的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