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尾劇」的批量誕生:半部好劇誰之過?

2020-09-05 看電視
投射現實話題的現實題材、女性題材劇一次次成為爛尾的高發地,「爛尾」的鍋究竟應該誰來背?

文|星星

來源|骨朵網絡影視

「編劇不覺得這劇情很狗血嗎?國產劇永遠都是這種套路!」

打開豆瓣,這兩句幾乎是今年幾部熱播劇出現最多的評論,從《下一站是幸福》《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三十而已》到正在熱播的《以家人之名》《琉璃》,網友們怒刷著差評。如今的劇集真的越來越容易高開低走,爛尾了。

原因也不複雜,這些劇在前後給觀眾的反差太大。直奔當下女性社會熱點話題,前幾集故事節奏奇好,這些劇一度被認為衝擊今年爆款的種子選手,熱度屢屢突破新高,但在中後段、結尾幾集,崩不住了,強行合家歡結局、人設崩塌,Bug太多,讓大家止不住打上一星差評,口碑斷崖式下滑。

《琉璃》編劇回應網友質疑登上熱搜

在觀眾看來,邏輯不清、模板化製作,強行修改劇情、人設,身為文字工作者犯這樣的「錯誤」是難以原諒的,編劇能力遭到質疑,「現在的編劇都怎麼了,以後只要是這個編劇的劇就不看了。」內容製作者們有些無奈,同時也覺得有點冤。

一部劇的露面,就像登山一樣,先跨過編劇本身這道坎,然後再邁過平臺、製片、導演、演員的坎,後期宣發也會參與進來。每一部分都砍一刀,作品不斷被減分。而且「換個結尾觀眾就能滿意嗎?也不見得。」他們都很疑惑,這些熱播劇的邏輯沒問題,是符合常理的,怎麼大家就不接受呢。

創作者與觀眾之間的矛盾愈發明顯。女性意識覺醒,觀眾對聖母人設、爽劇強行大團圓憤憤不平,但創作者們覺得,故事最後一定要溫暖,在觀眾審美與主流價值觀的反覆撕扯下,投射現實話題的現實題材、女性題材劇一次次成為爛尾的高發地。

如今「爛尾」成為常態,究竟這個鍋應該誰來背呢?

爛尾不只是編劇的鍋

如何一步步被砍

大家都在拼命搶開頭,這種現象越來越突出。

提到爛尾,編劇月關直指當下的創作誤區。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到了開頭,忽視了創作本身的內在規律。越來越多的劇像當初考評網絡電影似的,前六分鐘要耳目一新抓人眼球,劇集現在也從前三集一步步縮減,兩集、一集、半集、十分鐘……」

近兩年視頻平臺掌握了劇集的生殺大權,短視頻的到來,受眾注意力又一次被縮減,誰能在最短時間內做到先聲奪人,便成功了一半。而平臺對短劇的推崇,又讓創作者在創作時,能短一點再短一點。

開頭決定了該劇能否拉住觀眾,帶動會員增長,平臺自然十分看重。他們會花很大工夫琢磨前幾集的細節,到後面就不那麼用力了。

於是,創作者們使勁磨著開頭,將重口味、精彩的故事點、矛盾衝突都碼在前幾集。編劇湯祈岑坦言,在前十場戲中,有的創作者都會對每場戲中的人物性格深挖,但在後十場戲中,可能只要三四場戲,保持人物性格就好。

為了追求爆頭,滿足「七分鐘定生死」的收視法則,編劇將極致高潮前置,而後面應該推向高潮的情節無潮可推,造成情節坍塌和爛尾。這樣的亂象讓編劇高璇感觸頗深。

劇本前後的矛盾也變得越來越明顯。為了讓前半部分好看,編劇埋下了很多伏筆,而後面受限於創作能力、篇幅,就發現自己收不住了,最終不得不匆忙結局。

憑藉前半部分的出色表現,《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曾被認為是劇集市場中的一匹黑馬,但在收尾時,編劇團隊卻選擇將結尾落到現實上,把發生的一切解釋為女主的黃粱一夢,觀眾發現自己原來只是看了個寂寞。更重要的是,當大家用「穿越」這一邏輯進行倒推時,根本無法自圓其說,越來越多的觀眾怒打差評。

與此同時,源源不斷的外部意見也讓創作者一再妥協。「內容創作者被當成了槍手,凡是能說得上話的人,都對編劇指點一番。」月關表示。與平臺、資方審美不一致,是湯祈岑最害怕遇到的問題。

置身其間的編劇,在前邊編筐編簍時還能掙扎一陣,但到了收口的時候就明顯感覺到,這根本不是自己要寫的內容,而且在幾方的斡旋中,編劇的鬥志也一點點被消磨,最終向投資方屈服。「你們想要怎麼樣結局,我就給你們安上去。」

導演、演員也推卸不掉責任。

近兩年流量失靈,觀眾對演員演技變得更為嚴格,演員的一舉一動、微表情都可能登上微博熱搜,成為評判劇集優劣的重要指標,而模板化、紙片化或者太過用力地表演,一不小心都會讓這部劇被再砍一刀。

家庭劇《以家人之名》的CP大亂燉被大家怒懟,但感情線的到來並非空穴來風,凌霄給尖尖送內衣、告訴尖尖勾肩搭背可能會被老師誤認為早戀,這些劇情都暗含著凌霄對尖尖不同於兄妹的愛,但因為導演指導和演員演繹,讓凌霄這一角色還是差了一口氣,兩人之間那層朦朧的感情線未被觀眾明顯察覺。

就這樣,一部劇,編劇、平臺、製片、導演、演員等,每一部分都砍一點,作品被一點點減分。

主流價值觀與觀眾審美錯位

現實題材、女性題材成高發地

除導致爛尾的常規原因外,催生爛尾的新元素也出現了,複雜程度更高。

「我們也不知道觀眾想要什麼樣的結局,難道換一個結尾觀眾就會滿意了嗎?」孫雯姬覺得《下一站是幸福》《三十而已》《以家人之名》都是符合劇作邏輯的。

在拿到劇本時,他們往往會通過三個問句衡量一部劇的結尾是否恰當。「結尾與故事走向在邏輯上有沒有偏差?是否完成了人物的弧光?有沒有解決故事中提出的問題?」文學策劃李明也認為,如今這些劇,都是按照規範的思路去做的,它們是符合標準的。

這便與當下觀眾審美產生了分歧。

如在《下一站是幸福》中,編劇試圖將現實生活中人「貪婪」的本性在女主身上展現出來,但觀眾不接受。女主賀繁星糾結在大男孩元宋與霸道總裁葉鹿鳴之間,當她與男二在一起時,依舊對男一默默不忘,這一舉動被大眾直接打上「渣女」標籤。

還有一個最為明顯的一個例子便是,《情深深雨濛濛》中的何書桓,報社記者身份,背後又有一個外交官父親,加上自身的才華加持,何書桓成為瓊瑤劇中經典的大眾情人。如今當大家再重新審視這一角色時,一直徘徊在依萍、如萍之間的做法,讓他直接被大眾判定為教科書級別渣男。

「邏輯合理、人物弧光、解決問題」是編劇們評判結尾合格與否的標準,觀眾則更為嚴苛,標準已經提升到人性的搖擺上,劇中身披光環的男女主,從始至終要保持更高的道德底線。

主流價值觀與觀眾審美已經出現錯位,而這種錯位正更多的發生在現實題材中,特別是女性題材劇中。

大眾審美已經發生了一輪又一輪的變化,從《甄嬛傳》開始,大女主大範圍取代白蓮花,如今具有強烈獨立意識的都市女性又成為主流。但即便人設發生改變,對大多數編劇來說,也不會對故事走向產生太大影響,「題材決定了這部劇的結局。」湯祈岑認為。

現實題材大多數都會以一個平穩的調子收尾。

都挺好》中的蘇大強,前期表現出來的自私、懦弱、勢力,將一個反面的父親形象發揮到極致,但在結尾,蘇大強患上阿茲海默症,用私房錢給女兒明玉買習題集,父女拉著手回家,就這樣作精父親重新得到了大眾的同情,《都挺好》最終還是回到了人性溫暖的底色。

《三十而已》的結尾也是溫和的,第三者林有有全身而退,顧佳賣掉公司、房子,為出軌的丈夫收拾爛攤子。

但這樣的結局讓不少觀眾意難平,在這樣一部詮釋女性獨立的劇中,顧佳為什麼要承擔丈夫的錯誤,觸碰道德底線的第三者憑什麼安全退場,《三十而已》的結局既不夠爽,也未能脫離傳統社會對女性的評判標準,與新女性背道而馳。即便編劇解釋,這樣的處理折射的是顧佳作為女強人的擔當,是更貼合現實的。但觀眾仍未買單。

不僅僅是編劇,製片人也一直在思考「一個特別勁爆、反常規的結局,與一個平庸些的結局,究竟該選擇哪一個?」製片人孫雯姬在這些年的實踐中得出了答案,在結尾時有一些驚喜是好的,但不太希望冒險做一些反常規的設計和套路。「風險太高,沒準這個創新就不被觀眾認可。」

對於創作者來說,現實題材在收尾時不能太過鋒利,觀眾卻急切看到爽感結局,這便造成了,創作者在劇集前面越使勁,節奏越爽,女性人物塑造的越完美,社會話題打磨的越尖銳,與後期大團圓結局的對比就越可笑,觀眾的牴觸情緒一下子就爆發了出來。

如今,在主流價值觀與觀眾審美的撕扯下,大家明顯感覺到,現實題材越來越容易爛尾了,特別是女性題材,直接被觀眾爛尾預定。

被數據思維操控的情緒化

終被反噬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是,市場對數據化與短內容的推崇已經被拉到了極致。大家沉溺於微博熱搜、短視頻等強情感、強情緒化的內容,於是宣發和創作者都試圖在裡面尋找更多紅利,風險也隨之而來,一旦太過用力,就可能對劇集造成反噬。

「前期宣傳沒有把握好度,過火或者帶歪了帽子,也會讓大眾產生不滿。」湯祈岑覺得。有些劇主題拔得太高,拉高了觀眾的期望值,而觀眾在追劇時,一旦發現並非如此,不滿情緒就爆發了。

《以家人之名》一直打著溫暖家庭劇的標籤進行宣傳,對「偽骨科」「CP線」等避而不談,《三十而已》女性獨立、30+等尖銳話題不斷衝上熱搜,觀眾的期望值被這些信息反反覆覆拉高,當最終結局沒能按照預期的溫暖、爽感發生時,質疑自然就上來了。

社交媒體又將觀眾的質疑進行實時反饋,這種不滿情緒繼續被進一步放大。李明將這一現象比作去餐廳吃飯,好吃的菜不一定會給5星,但對其中的某一道菜特別不滿意時,大家就會在氣憤之下,立馬給一星差評。

情緒化追劇已經十分明顯,而數據化思維盛行,情緒操控創作的風向已經愈發嚴重。大家習慣通過數據找觀眾嗨點進行創作,這些熱搜數字背後無疑都指到了同一個方向——大眾情緒。

從數據中尋找創作邏輯,在捕捉到大眾的某個情緒點後,立刻拿來進行簡單粗暴的創作,誕生了金句劇。創作一再下沉、輕淺,人物越來越紙片化、模板化,缺少血肉,推動故事發展、傳遞情緒與主題的不是人物一舉一動,而是演員在臺詞中硬說出來的。

這樣雖然很容易觸動觀眾共情,但十分危險。最極致的例子便是咪蒙,情緒是激烈的,但在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下,只是簡簡單單的擺了出來,沒有進行剖析,最終落得一地雞毛。

如今對影視劇中第三者,觀眾變得更加歇斯底裡了。

早前《牽手》中俞飛鴻飾演的王純,雖然是第三者,但有血有肉,剖開道德層面,觀眾能夠從她的一舉一動中,感受到人性的純美,讓人又愛又恨。如今大多數劇集都更多地利用大眾對第三者仇恨的共情,進行刻畫。人物紙片化,削平人性複雜性,挑動觀眾愛或者恨的二元對立情緒,迅速站隊,投入共情。這樣於短期觀看效果有利,於創作是有弊的。高璇認為。

一個引起廣泛討論的結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這部劇在創作上的成功,但爛尾極為可惜。這背後編劇要負主要責任,平臺、製片、演員等也不斷給作品減分,而此刻主流價值觀與觀眾審美錯位、數據化、情緒化愈發突出,創作者如果不能準確捕捉當下大眾情緒,讓人物始終保持豐滿,僅在最後強行拽回大團圓,最終可能就會落得爛尾的命運。

相關焦點

  • 「爛尾劇」批量誕生:保守的編劇與不羈的觀眾
    國產劇永遠都是這種套路!」打開豆瓣,這兩句幾乎是今年幾部熱播劇出現最多的評論,從《下一站是幸福》《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三十而已》到正在熱播的《以家人之名》《琉璃》,網友們怒刷著差評。如今的劇集真的越來越容易高開低走,爛尾了。
  • 「爛尾」是神劇墮落的終極宿命
    大結局的當天,知乎熱榜第一,微博熱搜第一,#權遊爛尾#竟然成為大眾議論的焦點話題。過去八年,這部良心之極的HBO自製劇,憑藉精良的製作、宏大的場面和跌宕起伏的劇情,博得了數億粉絲的芳心。正是這樣,在大結局「爛尾」後,粉絲才有吃了「玻璃渣」一樣的感覺。
  • 「明明是爆款劇,卻直接爛尾」的5部劇,最後一部男主都不在了?
    「明明是爆款劇,卻直接爛尾」的5部劇,最後一部男主都不在了?第一部:《以家人之名》近期一部熱度很高的劇,在最近也是完結了而很多的網友都表示結局太讓人失望了,這部劇的結局反派基本上都洗白了,可是就是結局過於倉促。大家都想賀子秋最後和誰在一起了,還有其他的角色都是什麼結局,只能說發展的太快了。
  • 網友盤點十大爛尾劇,五部國產上榜,《鎮魂》都不算啥
    排名第八的《太子妃》在當年同樣是以黑馬之勢成為年度爆款,並且這部劇同樣捧紅了當時籍籍無名的盛一倫和張天愛。不過當時因為劇組過窮大結局也是草草收場,兩人在一片花海中莫名其妙地死去,然後又穿回了現代,觀眾直呼看不懂。
  • 「不是爛,而是爛尾」的4部劇,你若全看了,我為你感到難過
    「不是爛,而是爛尾」的4部劇,你若全看了,我為你感到難過!第1部:《鎮魂》這部一度被禁播的劇,開播之際,因為符合原著,而被網友大讚,並且選角也非常棒,白宇、朱一龍作為主演,真的讓人沒話說,但除了選角之外呢?
  • 盤點爛尾的4部劇,趙麗穎、迪麗熱巴各一部,你看過哪一部?
    盤點爛尾的4部劇,趙麗穎、迪麗熱巴各一部,你看過哪一部?一部劇的成功和劇情有很大的關係,有的劇前期很好,但是後期劇情崩壞,引得觀眾吐槽。關鍵是,這部劇沒有結局,宇文玥已經在冰湖裡面泡了好幾年了,還有誰會記得他?
  • 趙麗穎的三部「爛」劇,不是爛尾就是插廣告,是要敗光路人緣嗎?
    話說趙麗穎在參演《花千骨》之後一炮走紅,但是《花千骨》之後,趙麗穎的所有劇當中可能選劇本稍微有失誤,就成了一部部爛劇,雖然憑藉著趙麗穎的實力,她已經成了現在的收視率女王,但是架不住劇本與別的演員不給力,硬生生的把趙麗穎的劇都敗成了「爛劇」。
  • 破冰爛尾,權遊爛尾:誰該為爛尾負責?
    電視劇頻頻爛尾,誰該為爛尾負責?(IC photo/圖)又爛尾了。5月30日晚,近期頗為火爆的緝毒大劇《破冰行動》迎來大結局。該劇以真實的案例為藍本,沒有濾鏡,一眾老戲骨相互飆戲,畫面有電影質感,一開始口碑極好,豆瓣評分一度高達8.7分。
  • 鹿晗主演懸疑劇《在劫難逃》爛尾?阻礙國產劇崛起的到底是什麼
    這部懸疑劇是愛奇藝「迷霧劇場」的第四部劇。這部劇剛開播時口碑非常好,豆瓣評分一度達到8分。同時,之前我個人也寫過稿子推薦過這部劇。雖然沒有粉絲吹捧的演技那麼好,但觀劇過程當中並沒有出戲的感覺。》修改結局,《重啟之極海聽雷》重新剪輯。
  • 2020年五部「爛尾劇」:你若一部都沒看,真是太幸運了
    前言:哈嘍,大家好,很高興大家在百忙之中還抽空閱讀筆者為大家點評的影視作品以及最新影視資訊。喜歡的網友或者是想獲取更多影視資訊的你,可以點讚關注哦!今天,筆者將給大家盤點2020年熱播多部電視劇中,觀眾公認的五部「爛尾劇」。這五部劇集開播之初可以說取得口碑收視雙豐收,然而隨著劇情深入發展後,劇集質量呈現下滑,口碑遭遇滑鐵盧,使得不少觀眾紛紛吐槽差評。
  • 「開播封神,卻又爛尾」的5部劇,《琉璃》上榜,你可能都看過
    而不少作品,開始受到了好評,後續卻口碑越來越差,就來看看,「開播封神,卻又爛尾」的5部劇,《琉璃》上榜,你可能都看過! 第一部:《老九門》這部劇可以說是陳偉霆最經典的作品,另外主演還包括雷佳音等人主演的作品,還是一部古裝懸疑劇,是非常不錯的作品,開播就受到了好評,尤其是千璽的演技,令大家都刮目相看,但是最後的結局也是比較爛尾,都沒想到是這樣的結局,有點令觀眾們失望。
  • 明明爆火卻爛尾的四部劇,東宮上榜,趙麗穎獨佔兩部
    最近由於疫情的原因想必大家也都宅在家中無法出門吧,為了打發這些無聊的時間,也都紛紛開始熬夜追劇,不知大家在平時看劇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很多電視劇明明前面的劇情很好看,但是到結局的時候卻爛尾,而今天小編也為大家總結了這麼四部劇,一起來看看都有哪幾部吧!
  • 今年4部爛尾劇,宋威龍一人獨佔2部,若你一部沒看真是幸運了
    今年4部「爛尾劇」,宋威龍一人獨佔2部,若你一部沒看真是幸運了第1部:《以家人之名》主演:宋威龍、譚松韻、張新成這部劇從一開始是評分高達8.6分的佳作,而現如今,這部劇完結之後,卻淪為了一部「爛尾劇」,評分只有7.0分。
  • 「明明是經典,卻強行爛尾」的4部劇,結局全看完的,是真大佬
    現在有很多電視劇特別經典,往往都能夠印象深刻,裡面的每個角色都那麼熟悉,但一些作品,明明拍的特別好,但結局卻比較爛尾,有的更是強行安排結局,就讓我們來看下,「明明是經典,卻強行爛尾」的5部劇,結局全看完的,是真大佬!
  • 2020年爛尾劇盤點!正午陽光舉大旗,宋威龍一人佔兩部
    導讀:2020年爛尾劇盤點!正午陽光舉大旗,宋威龍一人佔兩部 「好劇只半部」,如今已經成為當下不少國產劇的通病。狗血套路遍地走的市場,高開低走的劇真實的做到了應接不暇。
  • 熱度最高五部劇:《半是蜜糖半是傷》靠後,第一豆瓣高達9.1
    近日,從某瓣頁面數據顯示,當前熱度最高五部劇分別是(從左至右):9.1分的《沉默的真相》;8.9分的《在一起》;以及7.7分的《本宮今天不加班》、7.5分的《風犬少年的天空》,7.7分的《半是蜜糖半是傷》。下面,筆者就榜單五部電視劇給大家做個簡單點評,劇荒的你可以選擇收藏。
  • 爆紅網絡卻爛尾的5部劇,猜你只知道《都挺好》,看完你厲害了
    現在的電視劇這麼多,作為追劇的咱們也不能保證劇本身的質量。有的劇就喜歡埋雷,明明前期都挺好的,結果在大結局的時候給咱們來了個驚喜,今天就來看看,爆紅網絡卻爛尾的5部劇,猜你只知道《都挺好》,看完你厲害了!
  • 2020年爛尾劇盤點!正午陽光舉大旗,宋威龍一人佔兩部
    導讀:2020年爛尾劇盤點!正午陽光舉大旗,宋威龍一人佔兩部「好劇只半部」,如今已經成為當下不少國產劇的通病。狗血套路遍地走的市場,高開低走的劇真實的做到了應接不暇。第一部必須要提到《以家人之名》!觀眾調侃《以家人之名》的劇情全停留在前十集,後面的劇情就是《以家人之名談戀愛》。兩個爸爸+三個娃,這般不俗的設定我們在以往很多劇中都未看到過,再加上五大主要人物的人設個個抓人心,令人憐憫的賀子秋、讓人心疼的凌霄、惹人喜歡的李尖尖,就連李爸和凌爸都擁有不少擁簇的粉絲。一場機緣巧合讓他們成為了一家人,歡脫日常妥妥「家有兒女」範兒。
  • 權遊要爛尾?!劇荒,請吃下這顆韓劇安利!
    下一周,估計要爛尾的權遊也要最後一集了。 劇荒?! 別急!學姐,請吃下這顆韓劇安利! 趕快 @ 你的好盆友來看!! 不得不說,兩部劇連得挺好!!  看誰都是馬賽克,除了那個每天都紅色外套的小秘書。男主害怕受傷是因為一段童年陰影,從目前男主和家人相處的模式上看,背後似乎藏著有一個重大的秘密.
  • 《三十而已》大結局:國產劇如何才能逃離爛尾的通病?
    「三個女人一臺戲」,《三十而已》終於走到了大結局,但是也陷入了近年來國產劇的通病:爛尾。縱觀2020年度小火的國產劇,尤其是現代劇,總給追劇的觀眾一種感覺:大結局是半個小時寫完的稿子!看完大結局,這口氣上不來下不去,太難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