諂媚、流俗,又為民請命,拍人不敢拍,馮小剛電影的這二十年

2020-11-17 騰訊網

發出這篇文章需要勇氣,

眾所周知,從2017年中國娛樂圈大地震開始——

誇讚馮小剛變成了「勇敢者的遊戲」

如果你稍微對「馮小剛」有些誇讚,

就會有人站在道德高地,高舉「社會公平」的旗幟批評寫文章的人,是不是收了錢?

如果你稍微對「馮小剛」有些敵視,

就會有人站在道德高地,高舉「電影本體」的旗幟批評寫文章的人,是不是沒良心?

總之,在有關「馮小剛」的這個話題上——文章的評論區總是避免不了「質疑」的聲音。

如果非要給馮小剛貼標籤定義的話,

生活與夢想的理想主義者,也是趨炎附勢的功利主義者。

這句話最適合他,也適合每一個生活在平凡世界的普通人。

我們其實都做不到偉大,誘惑面前,我們沒辦法拍著胸脯說自己一定不會被動搖。

如果我是馮小剛,我大概率會做馮小剛差不多的事情,但我還是會懷念過去的馮小剛,就像是懷念當初的自己,

1997年的馮小剛出現在大眾視野時,中國電影早已高建籬牆了。

以張藝謀,陳凱歌為代表的中國第五代導演建了座「璀璨」的,

外面的人進不來,裡面的人也進不去,

而崛起中的中國第六代導演是從挖隧道(地下電影)進去的,

等到馮小剛想進去的時候,

第五代與第六代導演又集體把皇宮鋪上了水泥地板。

於是,馮小剛乾脆就在「皇官」旁邊搭個了棚子。

那些年的張藝謀,陳凱歌還在忙著從藝術電影走向商業電影的轉型,

還在忙著辯論「說教」的電影主題與民族史詩主題的未來,

馮小剛就已經另闢山路,找到了他與觀眾連接的那道橋梁。

這就是——平民現實主義

之所以說,馮小剛是平民現實主義,是在於它的電影不諂媚,

他沒有張藝謀那般重符號,陳凱歌那般重散文式表達,也沒有賈樟柯那般重邊緣符號——

早期的馮小剛電影就是把小人物的現實困境拍給觀眾看,

用小人物的視角去窺視我們這個浮躁的社會以及被現代化而撞倒的那些人。

「就是要在「小事」中挖掘更大的意義,由「小事」組成的日常生活表面上平靜如水,背後實際上是刀光劍影,能量很大。可以說是在每一分錢的勝利中都享受到生活的樂趣。」——馮小剛

儘管馮小剛電影呈現的也是混亂與無序的社會,

與賈樟柯那些第六代導演不同的是,

馮小剛沒有那麼「冷靜的旁觀」也沒有那麼的濃重的「藝術」氣息,

他的電影總是能夠用一種「幽默且諷刺」的話語來解脫故事的沉重,在臺詞話語間讓觀眾自省。

早期的馮小剛電影,幾乎難以看到絕對的「善與惡」,

他總是會給觀眾留下空白,讓觀眾們自己去思考虛實交換背後的真實,

有的時候,當觀眾以為自己得出了真相,但很快別人也推理出了和自己不一樣的「真相」——

這些真相都是對的

馮小剛早在塑造每個故事的人物的時候就留滿了隱喻和諷刺,充滿了解構的味道。

賀歲片在具有娛樂性的同時,應該具有認識價值,除了讓大家感到有非常可笑的地方外,還有就是讓你笑完過後有一些思考的東西。——馮小剛談商業電影的價值

在《甲方乙方》裡,馮小剛藉以了一場荒誕的家庭喜劇,讓觀眾們看到了「變遷」後的家庭生活的壓抑與無力。

在《一九四二》裡,馮小剛借了一場「架空歷史背景」的去歷史真相,讓觀眾們看到了我們過去那段沉重的歷史以及對生命的撫慰。

在《手機》裡,馮小剛借了一場戲虐的夢,讓觀眾看到了娛樂圈背後的真相,即便今天的人們早已經知真相,但還是能感覺到那年馮小剛電影的真誠。

早期馮小剛電影隨處可見,他對於這個社會的真實寫照與認知,他關心人關心普通人,

早期馮小剛電影的悲劇意識,讓觀眾們能夠感受到,他這人是真的願意去為小人物發聲,去通過小人物的悲劇性去探索存在的社會價值,

如今再去看馮小剛的電影,避免不了會覺得馮小剛電影有些主題其實很隱晦,甚至他的電影總是流露出對「十年傷」的一些偏見與牴觸,但是馮小剛電影的鏡頭語言,選角表演的設計,都帶有一種真摯的悲觀。

他的電影不斷向外界散發:未來,是一個人人都敢說真話的時代,

但還沒等到「人人說真話」的時代,馮小剛自己就變了——

馮小剛變得很快。

2001年,他剛在《大碗》裡邊狠狠的諷刺消費主義的陷阱,媒介社會不入的廣告,

2003年,他就在《手機》裡邊開始植入各種廣告,後來的《非誠勿擾2》《私人定製》廣告無孔不入,原來的說真話也變成了各種隱喻的符號。

他一邊以「小鋼炮」的身份罵著觀眾,一邊卻用「電影」背離觀眾,

2013年,在《私人定製》上映前夕,馮小剛連發7條微博炮轟影評人,

語言間的用詞激烈,像極了潑婦罵街——

就是這樣的「罵街潑婦」般的馮小剛,

在前一年,也就是2012年的時候,拍出了《一九四二》——

這部足在中國電影留下濃墨一筆地「記錄」電影。

為了讓農民工們能看到這部電影,

馮小剛通過華誼公益募捐400萬請農民兄弟免費看電影,

然而一年之後,馮小剛到《私人定製》就又換了張臉...

馮小剛的擰巴轉折點是從2010年開始的——

2010年《非誠勿擾2》過後,圍繞著馮小剛的爭議變多了。

2017年中國娛樂圈大地震過後,馮小剛幾乎變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一步步靠近深淵,馮小剛終於變成了理想主義的叛徒。

一夜之間,冒出了無數「馮小剛往事」的相關文章,有扒他發家史的,有扒他的感情史的,有扒他緋聞八卦的,

其中傳的最火的是馮小剛與京圈的風雲往事,也就是當年還是電視臺美工的馮小剛跟在王朔屁股後面的故事。

寫這些文章的大多數都會提上一筆2003年王朔的採訪,王朔提到:與馮小剛的」分手「是覺得馮小剛這人太勢力太小人了。

任何訪談與採訪都是有設定或者是立場的,

在攝影機面前敢說真話的人太少,即便是直言不諱的王朔也總是隱藏自己的一部分。

王朔與馮小剛故事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恐怕這些小編們就是搜集幾個星期也無法得知真相。

單純的借王朔的話去評價「馮小剛是真小人」未免太過激烈——

必須要指出的是,從馮小剛電影發展趨勢來看,兩人是勢必要分手的——

馮小剛在與王朔的交往中,受到了王朔小說中平民主義的因素,強烈地追捧禮讚王朔文學,

但是隨著馮小剛眼界與閱歷的提高,他發現了「大院子弟」和「胡同子弟」間的不同:

王朔文學雖然具有話語尖銳,反權威,反傳統,具有濃烈的市井生活氣息,

但王朔的小說有著一種「自由與肆無忌憚」放縱,王朔文學中具有濃烈的精英主義意識以及某種霸權形式,阻礙並且傷害了平民主義的話語權與發展。

馮小剛是勢必要與王朔告別的,也只有告別,馮小剛才能正式走向獨立——

王朔留下的,是馮小剛的創作意識的精神內在選擇,

馮小剛也會像王朔那樣去批評形式主義,表現主義,以及冠冕堂皇的那些虛無的東西,

人們都說,馮小剛電影有著王朔的影子。

只是,恐怕王朔也未曾想到的是,馮小剛在有一天會把批判的箭頭對準自己:

馮小剛開始有意識無意識地對精英分子生活展開許多思考或是批判,

馮小剛與王朔文學上的背離,註定也會讓馮小剛在生活中與王朔漸行漸遠,並擁抱後面的劉震雲。

劉震雲,他總是能夠把單位裡邊的勾心鬥角,人心險惡寫淋漓盡致,

所著作的《塔鋪》《新兵連》《單位》《一地雞毛》《故鄉相處流傳》都是充滿戲虐與諷刺的作品,值得品味,

他的小說也被網友戲稱為「未遭受過社會毒打年輕人的職場聖經」

馮小剛喜歡這些東西,那些反抗權威具有代表性的東西——

在知識分子,精英階級失語的時代,馮小剛是市井階層的發言人,但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馮小剛在走進「市井階層發言人」的同時又堅守了文化中的「啟蒙意識」。

這種「啟蒙意識」讓他開始逐漸與觀眾離開距離,並走向精英分子的批判視角中去。

與其說是,馮小剛變了,,馮小剛一直沒變。

他追求的徹底的平民主義成就了他,最終也帶他走向了他討厭且充滿「危險」叢林。

在浪潮中湧起,又隨浪潮褪去。

62歲的馮小剛,再回不到1997年,

我們也不會再有過去的自己。

—END—

相關焦點

  • 馮小剛電影的病:為民請命又背叛大眾
    這就是——平民現實主義之所以說,馮小剛是平民現實主義,是在於它的電影不諂媚,他沒有張藝謀那般重符號,陳凱歌那般重散文式表達,也沒有賈樟柯那般重邊緣符號——他勇敢,拍人不敢拍,但同時他也諂媚,流俗,為民請命又背離人民
  • 電影大導馮小剛拍網劇,上次拍劇是姜文演的北京人在紐約
    引子 馮小剛導演過去的票房扛把子,但是奈何世界變化太快,馮小剛這幾年票房不行了,不管是芳華,還是只有芸知道,票房都非常不理想。所以最近馮小剛轉型拍網劇了,昔日電影大導演拍網劇,是落魄了嗎?
  • 時隔23年,馮小剛「下凡」再拍電視劇,《北轍南轅》了解一下
    今年真的是特殊的一年,開年之初,就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疫情,導致全國人民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年中的時候,南方又遇到了特大洪災,今年算得上多災多難了。而影視行業同樣遇到了困難,受疫情的影響,電影院停擺180天,導致很多的影視工作者面臨失業的危險。
  • 電影《終極勝利》洗杞然:拍別人不敢拍的電影
    電影《終極勝利》是香港導演冼杞然的作品。或許「90後」們並不認識這位當年因《西楚霸王》而被內地觀眾熟知的香港著名導演冼杞然。但他這次是花了10年時間,打造了這部奧斯卡經典影片《烈火戰車》的後續之作。談電影:拍一個別人不敢拍的題材《終極勝利》講述來自英國的奧運短跑冠軍李愛銳在二戰期間,捨生取義,放棄優越的生活,堅持留在中國任教,被關押在日本於中國設立的最大集中營——濰坊集中營的故事。正是這樣一個並不為大眾所熟知的故事,卻讓告別電影界二十年的香港老牌導演冼杞然再度出山。
  • 時隔23年,馮小剛為什麼又重新拍劇了,還請來了兩個「浪姐」
    《乘風破浪的姐姐》的成團之後,很多「姐姐」沒能成團讓人「意難忘」,比如金晨、比如藍盈瑩。不過,沒能成團倒是沒關係,通過這樣一檔現象級綜藝爆款之後,「姐姐」們也都收穫了該收穫的,有的姐姐商業價值飆升,有的姐姐接連拿到影視大餅。這不,金晨和藍盈瑩就在新劇中聚首了。
  • 馮小剛上位記,拍馬屁就要拍出銀河系
    也是在馮小剛復員的那一年,馮小剛認識了張娣,馮小剛對張娣一見傾心便展開了追求,單純的張娣禁不住馮小剛的糖衣炮彈很快淪陷,然而這段戀情沒有得到張娣父母的支持,張娣父母覺得文藝圈的人都不靠譜,不得不說張娣的父母有遠見,而在見了馮小剛之後張娣的父母改變了想法,他們覺得像馮小剛這般顏值逆天的男人也不會鬧出什麼么蛾子來
  • 《潘金蓮》曝馮小剛喜劇二十年短片 經典作品重現
    今日《我不是潘金蓮》片方發布「馮小剛喜劇二十年」經典重現短片,回顧了《甲方乙方》《手機》《天下無賊》等九部馮小剛經典喜劇電影作品,「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黎叔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等搞笑臺詞今日回味仍毫不過時,而當觀眾沉浸在笑聲中時,「別等了,他不會回來了」「一輩子,很短」等走心片段則將人從逗樂的氛圍中拉出,讓人深切感受到「馮氏幽默」笑中帶淚、笑裡有料的獨特魅力。
  • 1996年,王朔與馮小剛聯手拍了一片,拍出後被禁映8年
    在被採訪到如何成功的時候,姜文提到了他自己看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中獲得了電影創作的靈感,所以才有了這一部特別精彩的處女座。很多人都認識姜文,但是卻不認識王朔,王朔究竟是什麼人呢?在京圈裡,王朔是有名的大佬,從80年代開始就紅遍全國。他最紅的作品就是小說,諷刺精英,態度荒誕,調侃社會上的一切,當時是引領潮流的時興之作。
  • 準備18年,虧錢也要拍,馮小剛拍《一九四二》到底圖個啥?
    2011年,張國立接到了馮小剛的邀請,讓他來演電影《一九四二》,當時張國立一拿到劇本,就覺得有點不對勁。但是當時《一九四二》的編劇是劉震雲,他也不好說什麼。等拍了幾天以後,張國立更是覺得不對味了,特別是他飾演的土財主範殿元都開始逃難了,怎麼口氣,還有臺詞還有那麼多呢?張國立覺得不對勁,就去找馮小剛商量,馮小剛一聽張國立說的也確實有點道理,就把劉震雲喊了過來,三個人一起碰了個頭,商量是不是把後面範財主的臺詞弄少一點。
  • 和王朔鬧翻,被姜文暗諷,62歲的馮小剛再也拍不出好電影了
    2020年7月中旬,馮小剛將會拍攝電視劇《南轅北轍》的消息引起了業內的不小震動。這一年,距離馮導上一次拍攝電視劇《月亮背面》已經過去了整整23年的光陰。在近些年層出不窮的電影作品轟擊之下,許多人都已經忘記了他是靠拍電視劇出名的。1993年,馮小剛和鄭曉龍合作執導《北京人在紐約》,兩年後開始獨立執導影視作品。
  • 二十年前的馮小剛和電影圈,竟然是這樣的
    二十年前《人生在線》欄目給馮小剛拍的一段44分鐘紀錄片,最近突然被挖出來在社交媒體上火爆了一通。這個開竅的切入點,看來就是要充分「滿足」絕大部分人帶著褒義色彩的「低級趣味」。不管他後來是否真的做到了,這都是中國電影觀念的一個巨幅轉變:此後絕大部分的國產院線電影都逐漸擺脫了創作者自說自話的傲嬌,隨心所欲的任性和不計後果的蠻幹,開始轉變為市場導向的工業化產品,把為觀眾「私人訂製」作為拍電影的終極目標。而馮小剛是大陸電影邁出這一步的第一人。
  • 代言手遊、拍電視劇,馮小剛服老?
    / 25年 /馮小剛再度步入電視圈。7月,馮小剛執導電視劇《北轍南轅》的消息曝光,題材是時下話題度很高的都市女性群像劇。這距離他上一次拍劇《月亮背面》,已經時隔23年。他在1993年等到了導演10集電視劇《一地雞毛》的機會。那是他同作家劉震雲第一次合作,二人在頤和園碰面,在場的還有王朔。劉震雲和王朔交談過後,留下劇本,便匆匆離開。王朔通讀了劇本,不消一下午,全部看完。頤和園內煦暖的紅日落下,漸漸地,園內只見夕陽餘暉,王朔走進馮小剛的房間,把劇本扔在桌子上,附帶著一句:「這是劉震雲寫的《一地雞毛》,10集。我覺得很好,也適合你拍。
  • 馮小剛:我拍了個電影,沒人敢接戲!她:等我,馬上到
    馮小剛,目前中國最為知名的導演之一,他導演的影片很多,而今天我們要說說一部叫做《老炮兒》的電影!說到這部電影,很多網友可能忘了電影演的是什麼內容,但你一定忘不掉馮小剛和許晴那段激情戲吧!而馮小剛在選角的時候,很多女演員看了看劇本之後全都搖了搖頭走了,這時候馮小剛無奈,只能向老友求救!許晴聽說馮小剛的難處之後,馬上就答應了飾演這個角色,看到這裡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氣,大家都知道,女演員飾演這樣的片段是要遭人「背後議論」的,甚至還有可能斷了戲路,可許晴並沒有害怕這些,爽快的答應了馮小剛的請求!
  • 馮小剛邀鄭爽拍女性群像劇《北轍南轅》燃爆屏幕
    況且馮小剛和鄭爽的關係還不錯,電影《只有芸知道》首映時,鄭爽出席了活動,馮小剛特意向媒體誇獎了鄭爽,當時鄭爽和張恆剛分手,為此馮小剛還特意安慰了鄭爽,由此可以看出他兩私交關係還是蠻鐵的,希望著這次鄭爽能在馮小剛的羽翼下能夠成長出不一樣的效果。
  • 管虎拍《八佰》拍得十分憋屈,風評兩極化嚴重,馮小剛看不下去了
    由於兩部作品都有這麼明顯的兩極化風評,管虎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抨擊,於是不少影視明星,還有很多大腕都站出來為他鳴不平,比如馮小剛就表示,管虎能拍出這樣的電影確實是不容易,也真不應該讓他受這麼多的苦。這種題材的電影,在國內能拍好實在是有些困難。
  • 馮小剛稱拍電影太累心 大曝陳道明葛優「醜事」
    在新書封面,馮小剛坦言:「我這麼讓人不省心一主兒,也能全須全尾兒、平平安安活到現在,老天爺真是厚道了。」  這本隨筆集分為「說實話省心」、「只有親人,沒有仇人」、「別傷了您單純的心」、「冥冥之中,都是緣分」、「廟都拆了還留什麼神」、「拍電影累心」、「你穿什麼也沒有穿軍裝好看」、「『藝術商人』還是『藝術傷人』」八部分。
  • 馮小剛《芳華》致敬先烈 退伍軍人:這是我的芳華
    網易娛樂9月16日報導 由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的電影《芳華》將於9月30日全國公映。昨日,片方在北京首都電影院舉行了「省親觀影場」,現場觀眾中不僅有退伍軍人,還有許多與馮小剛淵源頗深的老電影人。導演馮小剛現身和觀眾熱烈交流,剖白拍這部電影「惦記了四十年」,有退伍軍人動情表示「感謝馮小剛」。
  • 重溫《一九四二》:理解了馮小剛為啥「拼命」要把這部電影拍下來
    或許是年代太過於久遠,很多的觀眾對於1942年的那一段歷史不是非常的了解。 即使是在教科書上,也只是寥寥數筆,似乎是缺少準確而有力的資料,亦或許是想要迴避這一段痛苦的歲月。 對於很多人來說,認識這件事,大多都是從馮小剛的電影《一九四二》中了解的。
  • 62歲馮小剛拍新品,奈何票房慘澹,還債都不夠
    不過雖然已經60多歲的馮小剛仍然不肯放棄自己熱愛的電影事業,還經常會推出一些新的電影,比如說後來的不見不散,但是在2019年賀歲檔的時候,馮小剛推出了自己的賀歲電影《只有芸知道》,本來很多朋友們對這部電影都是充滿了期待,但是誰知道這部電影上映之後,僅僅獲得了1.56億的票房,可以說是非常慘澹了。
  • 馮小剛:《大腕》的一大問題就是拍到最後自己都不知道怎麼結尾了
    《大腕》在2001年上映,據馮小剛接受採訪時說,關於影片的構思早在拍攝前幾年就有了,他跟王朔等人私下聊天時曾提到過,廣告植入越來越常見,在一個葬禮上招商各種廣告一定很有意思,只是這個隨口說出來的點子他們並沒有去具體開發創作。後來馮小剛在電影界混得風生水起時,偶然間想起了給大腕葬禮招商的點子,於是就創作了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