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綜藝《姐姐的愛樂之程》,看了後有什麼想說的?有人說這是一群演技在線的姐姐,和一群不溫不火的歌手,湊成的低水平限定團出演的真人秀,導演前幾期定位就搞錯了,非得往音樂上靠,演技在線的姐姐就該各種撕,姐姐自己挑選角色扮演,是扮演無理取鬧還是據理力爭,不排練不設劇本,演砸了也不要怪節目組,都是影后級別的不表演平時電視劇電影高潮才看到的各種撕,太浪費觀眾時間了,專業演員不演戲反而唱歌,誰看呀。
當然,剩下其他幾位純歌手,可以用心排練唱歌,要是演技唱歌雙在線的,可以都自願參與,這樣撕得精彩,唱歌也精彩,內容豐富話題足夠,觀眾也看到滿意。關於極致衝突,我覺得不可能,第二期最後的討論,雖然主要是寧靜和張雨綺發言,但可以明確感覺到,她們的格局不止於此。主要意在價值觀,寧靜是這些人裡的最不可控因素,但她後期節目裡有明確的對之前有過爭議的姐姐,萬茜,黃齡主動。能撕起來的也就這仨之前有過矛盾的,團魂也不可能一時間就有的,至少得等幾期節目以後。
芒果就是在吃浪姐的紅利沒的說,後續節目很多都有姐姐的影子,但作為一個觀眾,我真不希望看到她們為了流量就走上你所說的極致撕的路子,浪姐的初衷是看到不一樣的30+女性,讓女性不再懼怕年齡,如果真的為了流量走上那條路子,我覺得就是打臉節目的立意,讓人失望透頂。現在的綜藝觀眾多為女性,喜歡看撕,節目組為了利益就無限放大撕的環節,再加上惡剪無中生有。看過節目的女性爽了,沒看過節目的男性通過社交媒體,加深了女性愛撕的印象。
最後形成了全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給女性加上了職場天花板的枷鎖,正是節目組和發彈幕的粉絲這兩批人,然後孽力回饋,傷害到她們自身的職業發展。看到有人說這個綜藝不好看我就放心了,《乘風破浪的姐姐》總決賽都沒有興趣看完整,有點垮,寧靜的表態和成團名單,總讓人覺得有內幕。如果我是《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編導,我會在總決賽之前搞一個「合約包」賽。在「合約包」賽拿到「合約包」的人,可以選擇出道或者不出道,沒有拿到的按照規則正常出道。
這樣有的姐姐,就可以證明完自己的實力,然後選擇不出道,比如寧靜、萬茜。該回去演戲回去演戲,拿完第一名,秀一波,繼續演戲多好啊,而後面的姐姐,也可以幸運地補位出道,讓更擅長綜藝、舞臺的姐姐出道。比如張含韻、王霏霏。也有利於把後面做「音樂旅程」做到極致,挑戰專業級巡迴演唱會。再看這檔節目《姐姐的愛樂之程》,前2期還在討論這,討論那,要是沒有濾鏡,感覺很壓抑,人氣和綜藝效果也不行了,感覺就指著張雨綺帶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