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40集

2021-02-28 蓮池籽涵香

《十善業道經》第40 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七面倒數第二行:

【複次龍王,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贊法。何等為八?一、口常清淨,優缽華香。】

我們一句一句的看。現在世間有不少人相信科學,對於宗教裡面所講的鬼神,大概都很難接受,而一致的否定。我們這部經上面,佛是對龍王說的,這個話能相信嗎?龍王究竟在哪裡?我們要懂得佛說法的善巧,佛所說的每一句、每一個字都含著無量義,問題是我們要會解釋。這部經一開端寫得很清楚,是在娑竭羅龍宮裡面講的,所以有人問我娑竭羅龍宮究竟在哪裡?我告訴他就是我們現前的社會。

娑竭羅是梵語,翻成中文的意思是「鹹水海」。大海海水都是鹹的,海水好不好吃?你們有沒有嘗過海水的味道?苦澀不能喝,這是形容苦海,我們這個世間是苦海。龍代表什麼?這在佛法裡面講得非常非常之多,龍代表變化,我們這個世間人情事理變幻無常,龍是個善變的,取這個意思。我們生活在這個苦難的社會當中,這就是娑竭羅龍。王是什麼?各行各業的領導人,這是王。不一定指國王,你是公司老闆你在公司是王;你是一個家庭的家長,一家都聽你的,你是家裡的王。各個行業領導人稱為王,龍王就取這個意思。所以這個說法,叫你立刻想到這個社會變化多端,這個世間是苦海,你想想看它的味道多足!要是喊著某一個帝王、某一個長者、居士來跟他說法,就沒有這麼多廣泛的義趣在裡頭了,這是佛說法的善巧方便。

我們再問一問,這個龍真的有嗎?天龍八部真的有嗎?這是真有,他是在另一個維次的空間,我們見不到。佛有能力突破一切不同的空間,所以佛說法,他眼睛裡看到的,那是廣大的聽眾,各個不同維次空間眾生都有,我們人看不到。等你的境界提升,你能突破幾個空間,這個解釋就另一種說法,另外一種解釋,我們才知道。「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所以一切眾生聽佛說法都得利益。我們住在三度空間,沒有能力突破四度以上空間的,這個解釋一點都不錯。

所以娑竭羅是比喻我們這個世間是個苦海,龍王在這個變化多端的社會裡面是各個階層領導人。佛教我們真實的善法,你看看這個果報多殊勝!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的果報,多殊勝!如果你違背了,不但這些殊勝果報沒有,帶來的是災難。我們看看今天的社會,只要你細心去觀察,都在造十惡業。誰將十惡業做得廣、做得大,這個人是英雄,被社會讚嘆。反過來,修十善業、不造十惡業的,社會人看這個人無能、窩囊。我們今天究竟是要行十善,還是要造十惡?諸位一定要記得人生苦短,死了以後很可能就換另一個不同維次空間。

我們希望來生,這個來生是現在人也不能相信的,他要能相信有來生,我相信他起心動念就會謹慎。確實有來生,這個一點不假。我過去在美國看到一些雜誌、報紙常常刊登這些訊息,有人把它搜集起來,翻成中文給我看,現在這個例子很多,應當多搜集、多發表、多流通,讓大家曉得這是事實,決定有來生。

如果我們細心去觀察也不難體會,我們每天晚上會作夢,夢中的空間維次跟我們現實不一樣,我們的身命會舍掉,那個夢境不會舍掉。為什麼?夢境跟我們身體不相干,它會存在,佛法裡講得很清楚,夢境是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起現行。只要細心觀察,佛所講的十法界我們都能夠接受,都能夠體會得到。

今天從這一段到往後四段經文是講的口業。一切眾生,特別是娑婆世界「身語意」三業,口業最重,所以佛說了四條。第一條是「妄語」,妄語是存心欺騙別人,這個罪重。其次,有意無意的傳播妄語傷害別人,這個「別人」裡面包括我們的社會,包括國家世界。結罪是要看他這個妄語影響多大,影響愈大,受害的人愈多,這個罪就愈重。如果這個妄語欺騙的人少,受害的人少,他這個罪就輕。我們言語不能不謹慎,不能不想想這個言語出去之後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我們在《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講的故事,這是兩個比丘講經說法,弘法利生,法緣很殊勝,就有嫉妒的人以兩舌、妄語來破壞,使信眾對法師喪失信心,把這個弘法道場破壞了,果報在地獄。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墮在地獄裡一千八百萬年,這是以我們人間年代來算的,地獄裡面他的感受是無量劫。在地獄的苦所謂是「度日如年」,所以他的實際感受是無量劫,人間的時間是一千八百萬年。你要是知道這些果報,為什麼要造這些惡業?造業真的很容易,甚至幾分鐘、幾個小時造謠生事,哪裡曉得果報這樣慘!

不妄語的功德,無比的殊勝。佛在此地說『得八種天所贊法』,「天」是天人,天人、天神讚嘆你。第一、「口常清淨,優缽華香」。「優缽華」翻成中文是青蓮花,你口中出香氣。這一點我們也常常要警惕到,我們口裡出的氣味是什麼味道?如果這個氣味很難聞,對修行人來講不是壞事,為什麼?警策自己,「我口業不清淨,應當努力修學」,所以這是好事情。跟大眾相處,有的時候距離近,說話就聞到別人很不好的氣味,你也不要嫌棄,你嫌棄他就錯了,心裡要知道他口業很重。這個口業,就是此地講的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古人有所謂四十歲以前,我們的果報還受過去業報的影響,殘餘的果報;四十歲之後,自己這一生所造的業逐漸逐漸現前了。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過去生中造的惡業不怕,只要真正覺悟,真正回頭,斷惡修善。

我們在《了凡四訓》裡面看到,像袁了凡這樣的人,在中國過去乃至於現代很多,都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佛陀的教學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改造命運。斷惡修善是改造命運,破迷開悟是轉凡成聖。我們想改造自己命運,就要好好的跟著佛學,佛對我們慈悲到極處,佛是完全義務的。說實在話,我們得到佛的教誨,我們沒有東西可以報答他,他什麼都不要,在世的時候不過是三衣一缽,你給他什麼,他都不要,何況佛陀現在不住世。我們為了紀念他、尊敬他,不忘恩德,造佛像來供養。他是不是有意要我們造像來供養紀念他?沒有這個念頭,這是出於我們報恩的心,他沒有這個意思。所以字字句句都是真實教誨,你能夠善護口業,你一定得口常清淨,青蓮花香。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經,初次到香港,香港同修告訴我,虛雲老和尚曾經到過香港,那個時候香港佛教界裡面四眾同修都希望留老和尚常住香港,給他建了一個精舍。他的精舍我去看過,聽說老和尚只住了幾天,就又回到中國大陸去了,告訴香港的同修:「這個地方不能住」。「這個地方」就是香港,這個地方是花花世界,不適合修道人在這裡住,這裡會墮落,所以他回到中國。香港同修告訴我,老和尚一年剃一次頭,虛雲老和尚你看他的照片,他頭髮很長,他一年剃一次頭,一年洗一次澡,衣服都不換的,領子上油垢一層好厚,但是聞聞很香。他不是像我們,我們的衣服三天不洗有臭味。他的衣服出清香,清香就是青蓮花香,那我們就知道老和尚三業清淨,才感得這個果報,我們沒有辦法跟他相比。像這些地方都值得我們警惕,我們三天沒洗澡,換下衣服聞聞看什麼味道?從這些地方知道自己功夫境界。修行,勘驗自己的功夫,比比皆是,只是我們自己太粗心、太大意了,自己必須知道自己境界,你的修學就有信心,增長信心,也能夠幫助自己,警策自己,勇猛精進,確實得好處,確實不一樣。

說話口裡面的氣味很難聞,不一定是年歲大,年輕人也一樣。我在初學佛的時候,自己不覺得,常常接近的有一些居士他們知道,知道人家也不說。我還記得當時有一位老居士,是臨濟寺的一位老信徒,名字我一下忘掉了,那個時候他大概有六十多歲,退休了。我在「華藏圖書館」講經的時候,他來聽。我在華藏圖書館講經,這個圖書館建立是我講經二十年,滿二十年才有那麼一個圖書館。有一天他告訴我,他說:「法師,從前你口裡頭氣味很難聞,現在沒有了。」二十年了,我自己不知道,他告訴我,從來也沒有人講過,這個老居士告訴我。我們真正依照佛法修行,時間久了。可是這個經天天要讀,天天要講,如果離開了經教,我們就會胡思亂想;離開了佛陀的教誨,今天社會上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的誘惑,你決定抵不住,肯定會墮落。我們等於在大風大浪當中,我們是條破船,還能不沉沒,靠佛法天天提醒我們,天天在勉勵自己,境界現前立刻就想到佛陀教誨,才不至於淹沒。

所以我們常講心清淨,身就清淨,體質就清淨,能夠依教修行,這個十善業道可以改變你的體質,可以改變你的容貌,相隨心轉,體質也隨心轉。頭一個好處,口裡面的氣味沒有了,轉變成清香,這是「不妄語」的第一個好處。我們也在這個地方勘驗自己的不妄語做到什麼樣的功夫,可以從這個地方看出來。「廣長舌相」,那個太難了,那個不容易,這個容易。小善就有這個小的果報。佛講三世不妄語,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自己鼻子,釋迦牟尼佛的舌頭伸出來可以把臉蓋住,生生世世不妄語,這是三十二相。好,今天時間到了。

隨喜轉發      功德無量






相關焦點

  • 《佛說十善業道經》
    佛說十善業道經佛說十善業道經卷終十善業道經節要附說十惡果報沙門蕅益編訂戒殺生。《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經,中文本版為唐朝實叉難陀翻譯。北宋時施護重譯,名為《佛為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經》(Sāgara-nāga-rāja-paripṛcchā),實為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海龍王經》第十一品《十德六度》的異譯,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娑竭羅(意為:鹹水海)龍宮,為龍王所宣說的十善業道因果。經中指出,諸佛菩薩有一方法,能斷除一切痛苦,遠離惡道。
  • 《佛說十善業道經》佛陀對海龍王說的經
    Aputi佛典動畫:佛說十善業道經《佛說十善業道經》出自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佛說海龍王經》,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佛為海龍王說,一切法靡不由心,應修十善,遂廣明十善功德,及攝一切佛法。即諸佛菩薩有一方法,能斷除一切惡道之苦,獲取極大利益,這個方法就是修行十善業道。轉發本文是法布施,自利利他,功德無量!
  • 不可不讀的佛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佛說十善業道經本經出自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佛說海龍王經》,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佛為海龍王說一切法靡不由心,應修十善,遂廣明十善功德,及攝一切佛法。
  • 《佛說十善業道經》-95集
    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復現,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觀此諸大菩薩,妙色嚴淨,一切皆由修習善業福德而生。又諸天龍八部眾等大威勢者,亦因善業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眾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種種想念,作身語意諸不善業,是故隨業,各自受報。
  • 《佛說十善業道經》-88集
    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復現,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觀此諸大菩薩,妙色嚴淨,一切皆由修習善業福德而生。又諸天龍八部眾等大威勢者,亦因善業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眾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種種想念,作身語意諸不善業,是故隨業,各自受報。
  • 佛說十善業道經 全文
    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
  • 《佛說十善業道經》白話譯文
    因為舍離了邪見顛倒的愚痴心又能實行布施救濟的話,就會時常有充足豐富的財寶,而且沒有人能侵佔搶奪,永遠會投生在正見又敬信佛教的家庭裡,能見佛聞法,供養一切僧寶,時常不會忘失自己所發的大菩提心。這就是菩薩大士所修持菩薩道時,實行十善業,又能布施救濟來莊嚴道行,所獲得的大利益。  就是這樣,龍王啊!
  • 天天學佛:佛說十善業道經原文
    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復現,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豈不目眩。汝又觀此諸大菩薩,妙色嚴淨,一切皆由修習善業福德而生。又諸天龍八部眾等大威勢者,亦因善業福德所生。
  • 《十善業道經》白話文
  • 十善業道經
  • 十善業道經 ( 白話 )
    佛說十善業道經 (白話)     當時釋迦世尊向龍王說:所有一切眾生,因為內心思想不同的緣故,造作出來的善惡業也不同,由於這樣所以有天
  • 十善業道經譯文
  • 《十善業道經》原文+譯文
    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嗔恚、邪見。  龍王,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何等為十?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嗔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是為十。
  • ...佛教因果報應論——兼論《十善業道經》《十不善業道經》的善惡觀
    在漢譯佛經當中,對十善作比較系統闡釋的有唐代實叉難陀所譯《十善業道經》和宋代日稱等譯《十不善業道經》。二經不僅列舉何為十善、十不善,還指出做到十善的善行和做出十不善的惡行會遭遇怎樣的善惡報應,歷來受到佛教界的重視。
  • 《十善業道經》裡,揭示了眾生奇形怪狀的根源!
    一天,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位大比丘們,三萬二千尊大菩薩們一起。這時世尊告訴龍王,說:「所有一切眾生因為內心思想不同的緣故,造作出來的善惡業也不同。因為這個原因,眾生按著內心趣向,隨之輪轉,因此才有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六道眾生的輪迴。
  •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82集)
    財布施得財富,財也算是寶;法布施得聰明智慧,聰明智慧是法寶;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們一定知道大家會把健康長壽視為第一寶,所以財寶通三種因果。常行布施的人,他要是不離惡業;也就是還造十惡業,他也歡喜布施,他得不得福報?得福報。他的福報在哪裡享受?在三惡道享受;就是沒有離貪瞋痴,他墮在畜生道裡面,畜生道有福。  我們現在看很多人養的寵物,你看牠多有福報!
  • 十善業道經(第081、082集)
    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十二面第一行:  【爾時世尊。復告龍王言。若有菩薩。依此善業。於修道時。能離殺害。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長壽無夭。不為一切怨賊損害。】「佛語真誠,樂在能信。」現在人對於佛的言語多半存著半信半疑,這是學佛的人;不學佛的人總認為這是佛家勸善的話,決定不是真實的,所以很難接受。
  • 《地藏十輪經》講解連載第382
    經文:「世尊告曰:亦有別緣,得方便救,謂有眾生處剎帝利灌頂王位,及餘種種富貴尊位,雖復未得成就法忍十善業道,而有信力尊敬三寶,於佛所說三乘相應諸出要法,下至一頌,終不謗毀障蔽隱沒,不令流布。有的眾生處了剎帝利灌頂王位,或者是其餘的種種富貴尊位,總之是富貴尊位,雖然是未有成就無生法忍,或者未有成就法忍,或者十善業道都未成就,但是他有信心。就憑著信仰恭敬三寶,於佛所說的聲聞乘,獨覺乘,大乘,相應的諸出要法,恭敬聽受。出要法,就是出離生死最要緊的方法,最善巧的方便要道之法。  「下至一頌」,只說一個偈頌,別的不會說,只會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地藏十輪經》講的是什麼?
    《十輪經》就告訴我們,你過去做些什麼事,現在要受什麼苦難,讓我們知道自己的罪惡、錯誤。這次學習《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我自己都沒有什麼信心,因為找不到古人的講述,找不到參考資料。就可能說錯話,我們以前所講的經,古人都講過好多遍了,有參考資料可以參考,說錯了,還可以推諉一點;那些大德都是這樣講的,跟我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這部經別人沒有講過,就推諉不了。
  • 【 佛曆五月初十】《佛說海龍王經》
    —— 廣欽老和尚《佛說海龍王經》—《龍女獻佛龍珠》 彩繪壁畫《佛說海龍王經》,西晉竺法護譯,全經分二十品。其中,「十德六度品」有兩本部分異譯:唐實叉難陀所譯的《十善業道經》以及趙宋施護譯《佛為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經》( 「娑伽羅」就是「海」的意思)。此經的內容大意是佛於王舍城靈鷲山,為海龍王說六度、無盡藏、總持、十德等菩薩法,又為燕居阿須倫、無焚龍王、女寶錦等分別授記,宣示女人及龍王、阿修羅等皆得成佛。東晉慧遠大師曾誦此經求雨,出現瑞相,自此以後,法師多用於請雨祈禱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