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最強年金」計劃全面解析。
7月5日,香港特區政府設立的公共年金計劃「香港年金」公布認購細節,投保金額最低為5萬港元,上限為100萬港元,接受65歲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認購,7月9日開始派發認購表格,7月19日正式開始接受認購,首期額度為100億港元。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表示,如果首批認購超過100億港元的額度,首期額度將由100億港元增加一倍,至200億港元。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
這個公共年金計劃的初步樣貌在17年4月就已經公布。由於這個計劃是由香港政府推出(相當於有信用背書),不收任何管理費,內部回報率較高,形態設計合理,因此計劃一經公布,就被很多保險和精算界的人士稱為香港「最強年金」。
今天的文章,我將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這款所謂的「最強年金」,包括其產品形態、回報率、產品優缺點等,以及選擇年金產品時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1. 年金的基本概念與作用
年金(Annuity),是指定期、等額的一系列生存金收入。例如,投保人在65歲時一次性繳費100萬購買一份終身年金,則可以每月領取5,800元生存金(相當於每年領取約7萬元),直至身故。
購買年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退休之後可以獲得連續不斷的收入,來保證我們「只要在世上活一天,就一直有錢花」。
年金與普通儲蓄保險的最大區別是,「年金」更加偏重於長壽風險的轉移,而「儲蓄保險」則更加強調財富的累積與傳承。由於年金投保人和保險公司之間會「對賭」投保人壽命的長短,因此「年金」有顯著的「風險轉移」功能——如果投保人活得時間比較久,保險公司就要給投保人更多的錢,「投保人賺」;如果投保人活得時間比較短,保險公司就可以少給投保人很多錢,「投保人虧」。
有關於年金保險的運作機制,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下面這篇文章:通過保險的「對賭機制」區分「真年金」和「假年金」。
2. 產品特點
「最強年金」的官方產品名稱為「香港年金計劃」,由香港年金有限公司(HKMC Annuity Limited)發行。香港年金有限公司於2017年6月成立,唯一股東為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The Hong Kong Mortgage Corporation Limited),其所有股份均由香港財政司司長以外匯基金管理人的身份擁有。
「香港年金計劃」的產品特點如下:
申請資格:65歲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
保費繳付形式:一筆過整付保費;
最低投保金額:5萬港元;
最高投保金額:100萬港元;
是否需要體檢:不需要;
年金發放形式:投保後的1個月開始按月發放,每月派發的金額固定(沒有遞增,沒有分紅),終身有效,直至投保人身故;
保證期:無論身故與否,年金計劃的保證派發金額(累積計算)為已繳保費的105%;
現金價值:保單籤發時的現金價值約等於已繳保費的70%,並隨著時間推進不斷降低,在保證期結束時保單現金價值降為0;
退保價值:於保證期內,退保價值與保單現金價值相同,保證期過後,保單沒有現金價值和退保價值;
身故賠償:投保人身故後,如果保單仍在保證期內(即已領取生存金的累積金額尚未達到已繳保費的105%),保單的受益人可以選擇:(1)繼續按月領取保證期內的生存金,直至原保單的保證期結束,或(2)選擇獲得一筆過身故賠償,賠償金額相當於投保人身故時保單的現金價值。
「香港年金計劃」的實例演示
以65歲男性投保100萬港元為例
3. 不同年齡投保人的
每月年金金額與保證期長度
對於不同年齡的投保人,「香港年金計劃」已經設定了每月保證可以領取的年金金額,保證期也可由「105%*整付保費/每月領取年金金額」算出。
總體來看,無論男性或女性,投保年齡越高,每月所領取的金額也越高,同時保證期也越短;對於同樣的投保金額和投保年齡,男性所能領取的每月金額高於女性,這主要是由於香港女性的壽命明顯高於男性。
男性和女性不同年齡投保人的每月年金金額與保證期長度如下表所示:
↑ 不同年齡男性的
每月年金金額與保證期長度
↑ 不同年齡女性的
每月年金金額與保證期長度
4. 收益率計算
對於一款最終目的是用來養老的年金產品,除了能夠轉移「長壽風險」外,所能提供的收益率也是投資者們重點關注的。只不過,作為一款保險產品,尤其是一款能夠分擔風險的保險產品,其收益率計算一定超出了大部分人的能力範疇。
「香港年金計劃」公布後不久,就有香港媒體開始宣傳此計劃,有的官媒甚至用「收益高達7釐」這種標題來吸引大家的眼球,有一定的誤導成分在裡面。
這些媒體是如何算出7%收益率的呢?他們假設一個65歲的男性投保人投保100萬港元,隨後每年可以領取生存金約7萬元(12個月*5,800港元),因此收益率=7/100=7%。
而這種計算,顯然不是收益率正確的計算方式,因為按照這種思路,這個投資要達成7%的年化收益率,最終投保人是可以將100萬元的本金取回的。而對於一款年金計劃,顯然最終是沒有返本的,因此收益率絕不可能達到7%,就算是香港政府主導推出、0扣費、特供優質投資項目,也做不出這種計劃。
隨便去逛逛一些香港的論壇和社區,大家的確有在討論這個計劃「7%的收益率好吸引」。至於有沒有一些已經退休的、不太懂金融知識的阿公阿婆被誤導,就真的很難講了。
那麼,「香港年金計劃」的收益率究竟該如何計算呢?
對於一名年金的投保人,由於其未來的壽命是不確定的,因此他最終所能獲得的收益也是不確定的。在「香港年金計劃」中:
每名投保人都有一個「保證收益率」,這就是他所能遭遇的「最差情景」——在沒有領完所有保證生存金時就身故,由其受益人領取剩餘的生存金,在這種情況下這個計劃所提供的生存金總金額是最低的,僅為已繳保費的105%;
每名投保人都有一個「預期收益率」,這就是他所面對的「預期情景」——根據《香港人口生命表》,可以計算該投保人的預期剩餘壽命有多少年,然後計算一下這個計劃所提供的生存金所對應的收益率是多少;
每名投保人都有若干個「樂觀收益率」,這就是他有可能遇到的「樂觀情景」——投保人非常幸運地超過了香港人的平均壽命,因此所獲得的生存金金額已經超過了一半以上的投保人,投保人活得越久,這個計劃所提供的生存金對應的收益率就越高。
保證收益率
根據上面介紹的「香港終身年金」每月領取金額與保證期長度,我們可以計算「最差情景」下的「保證收益率」。例如,一名65歲的男性,投保時一筆過整付100萬港元,隨後每年可領取生存金約7萬元(12個月*5,800港元),直至投保人80.2歲(保證可以領取182個月,累計為105萬港元),因此可以使用IRR公式計算得出「保證收益率」為0.61%。
按照同樣的計算原理,對於65歲女性而言,「香港終身年金」提供的「保證收益率」為0.56%。
預期收益率
根據最新版本的《香港人口生命表》(2011-2066),對於一名65歲的男性,其預期剩餘壽命為19.83歲,即如果一名香港男性已經活到了65歲,那麼預計他可以活到84.8歲。相比於「最差情景」下的182個月,在「預期情景」下,一名65歲的男性預計可以領取238個月的生存金,所對應的「預期收益率」為3.30%。
註:生命表(Mortality Table)也稱為「死亡表」,是用來展示某個地區、某個時期各個年齡階段的男性、女性在接下來一年中身故概率的表格,也是精算師用來為壽險、年金定價的基礎工具。
同理,根據最新的《香港人口生命表2011-2066》,對於一名65歲的女性,其預期剩餘壽命為24.51歲,即如果一名香港女性已經活到了65歲,那麼預計她可以活到89.5歲(較男性長壽近5歲)。相比於「最差情景」下的199個月,在「預期情景」下,一名65歲的女性預計可以領取294個月的生存金,所對應的「預期收益率」為3.82%。
樂觀收益率
如果年金投保人的壽命超過了當地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那麼他所能獲得的「樂觀收益率」將大大提升。例如,一名65歲的男性投保人,如果他能活到100歲,那麼相比於保證可領取的182個月和預期可領取的238個月,他將可以領取420個月的生存金,相當於年化回報率6.15%。
收益率總結
對於65歲的男性和女性投保人,其「保證情景」、「預期情景」和「超越平均情景」下所能獲得的回報率如下表所示(對於其他年齡,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根據此原理自行計算)。不同情景下收益率的不同,也體現了投保人與保險公司之間的「對賭行為」。
5. 選擇年金時需要關注的問題
由於「香港終身年金」計劃是由香港政府推出,不收任何管理費,內部回報率較高,形態設計合理,對於絕大多數65歲以上的香港居民,我是推薦大家購買的。
不過,由於年金產品所擁有的固有特點,在選擇年金產品時,仍有幾個不容忽略的問題值得大家關注:
由於年金產品是「活越久、領越久」的,因此身體越健康的投保人,越適合購買年金產品。如果投保人的身體已經出現了較大問題,預計壽命會大幅縮減,則非常不推薦購買年金產品。
年金產品不同於普通儲蓄,退保(尤其是早期退保)將使投保人面臨巨大的損失。比如,65歲的男性投保人,一筆過繳費100萬港元,如果在領取了1年之後就選擇退保,那麼只能退回66萬港元,加上之前已經領取的7萬港元,相當於只能領回73萬港元,損失嚴重。同理,如果投保人在保證期內身故,建議保單的受益人不要選擇一次性取回賠償金額,而是選擇繼續按月領取。
「香港終身年金」並沒有年金遞增功能,因此由於通貨膨脹的因素,在若干年後投保人領取的生存金的實際購買力將大幅下降。市面上也有提供遞增功能的年金產品,這樣可以保證投保人所領取的生存金的實際購買力不會因通貨膨脹而大幅減少,不過這種產品早期所要繳納的保費也相對更高。
對於壽險產品,某個地區的死亡率越低、預期壽命越長,產品的定價就越便宜。而對於年金產品,則正好相反,因為某個地區的預期壽命越長,保險公司就要支付更多的生存金給投保人,因此某個地區的死亡率越低、預期壽命越長,年金產品的定價就越貴。
諮詢請加微信 tycope 或 w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