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愈姑娘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昨天湖南衛視818汽車之夜晚會看了嗎?
節目組在運鏡上翻了車,被罵上熱搜:
在男藝人表演時,使用正常角度的遠近景切換;
而姐姐們的表演過程中,在女藝人穿裙子的情況下,頻繁超低視角仰拍:
這種角度已經算是裙底偷拍了吧?光看截圖就已經令人不適了。
然而,湖南衛視並未對此作出任何回應,反而在事發後撤掉了熱搜:
這樣的處理方式也真是理直氣壯、厚顏無恥了。
可是,湖南衛視近期一直因為《乘風破浪的姐姐》備受好評;
一邊鼓勵女性打破年齡偏見,一邊又狂拍裙底、取悅男性,如此雙標,臉疼嗎?
對此我不免要提出一個疑問:
人人都在講女性,到底是女性真的崛起了,還是在消費女性,把我們當成韭菜?
近幾年,關於女性的題材越來越受公眾關注了。
隨便找一部劇,都是大女主爽劇,清一色的打怪升級、逆襲翻盤的戲碼。
比如最近大熱的幾部,《甄嬛傳》、《歡樂頌》、《延禧攻略》,乃至《三十而已》,
這些影視劇站在女性的視角,展現了女性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
此外,女性向的綜藝也很受歡迎。
從早年的選秀類如《超級女聲》,到時尚類、戀愛類,再到《我們來了》這些旅行真人秀節目,可以說女性成為了公眾聚焦的主體。
而且,隨著男性愛豆越來越多,我們迎來了&34;:
就像車模通常由女性擔任,為了迎合女性用戶,化妝品牌傾向於選擇男性代言。
也就是說,女性的訴求越來越被看到,甚至被滿足。
這麼說,我們就得到了更多的關注,成為了社會所取悅的對象嗎?
醒醒吧,他們看中的,根本只是我們口袋裡的錢而已。
拍攝大女主戲,站在女性的角度思考問題,其實只是進一步開拓了女性的市場;
通過由我們來貢獻收視率,從而獲取利益而已。
而根本上,這些電視劇有真正戳到我們的痛點、解決我們的問題嗎?並沒有。
爽過了、氣過了,日子還是照樣過。
看綜藝,將不同女性的生活展現在我們面前,卻販賣了焦慮:
比如《我家那閨女》,本來想看單身女星如何獨居,結果變成大型催婚現場。
追愛豆、捧偶像,不用說了吧?本質上還是想撈我們的錢。
就連&34;的《乘風破浪的姐姐》,最終也免不了向我們兜售梵蜜琳。
我們以為自己是資本掌心的上帝,其實只是他們要割的韭菜。
當資本取悅了女性,我們的訴求真的被看到了嗎?
《乘風破浪的姐姐》打著鼓勵女性追夢的旗號,卻成為了最真實的反例。
最初節目組的立意非常激動人心:
&34;
然而節目一播出,就狠狠地打了自己的臉。
在呈現姐姐們的集體生活時,她們便互相分享了自己的減肥心得,還在金晨說她會忘記吃飯時,表示大為羨慕;
伊能靜在拉票時,更是踩準了女性痛點,向臺下觀眾發問:&34;
講真,作為一個女性,外貌和年齡從來都是社會強加於我們身上的壓力;
然而節目組口口聲聲說&34;,實際卻在強調&34;的政治正確,販賣更多的焦慮。
更加氣人的是,節目播著播著,畫風就有點不對勁了:
聊天時,金莎說到自己單身,結果其他姐姐們立馬湊上去給她介紹對象。
還在金莎被淘汰時,反覆提及要把她嫁出去。
當李斯丹妮父母作為親友團拉票時,更是開始了催婚模式。
來了來了,女性向綜藝的必備環節——催婚催育。節目組不是說,&34;的嗎?
而《乘風破浪的姐姐》最受詬病的一點,莫過於它聲稱要成立一支&34;,然而實際上卻將女團的標準去抹殺姐姐們的個性。
最開始,杜華以丁當唱歌太好為由,給她打了低分;
而當白冰想要換一種風格時,卻被寧靜以&34;為由拒絕。
其實作為一名女性,我們的真正訴求在於,自己的不完美,能夠得到來自社會的寬容和認可,活出自己的個性;
可是這個節目,卻用年輕貌美的女團標準,加重了對我們的綁架。
也許你會這樣反駁我:《乘風破浪的姐姐》帶來了曝光度,能夠讓更多人關注女性的處境,這不很好嗎?
但是,更高的曝光度,就能改善當下的處境嗎?
當社會將目光聚焦於女性身上時,它帶來的,與其說是關懷,不如說是資本。
近年來,&34;的字眼活躍於網絡之間;
可是它的意義已經被汙名化了:比起性別平等的初衷,如今它被當成了&34;。
《我是餘歡水》中有一段話被指控侵犯了女權:
&34;&34;
其實這反而揭示了很多人借著&34;的名義,去享受不平等下的特權。
然而,需要改變的局面,卻遠遠得不到伸冤:
前段時間,楊冪被偷拍裙底,還好穿的是短褲,險些走光。
可見這些偷拍者多麼猖獗。然而相應的懲罰呢,卻遲遲未到。
就像這次湖南衛視的猥瑣運鏡,草草地撤了熱搜,風波一壓,就萬事大吉。
我想,作為女性,我們仍然是有必要乘風破浪的。
但這不是說,我們無懼年齡,去唱去跳,搞什麼新概念女團;
而是在社會對女性的惡意前,不畏風浪,披荊斬棘。
就這次運鏡事件,阿朵早在2007年就發表了她的態度:
你是什麼貨色,老娘就是什麼臉色。
相比舞臺上的她,敢於鳴不平,為女性發聲,這才是乘風破浪的姐姐應有的模樣。
END.
你被割韭菜了嗎?
歡迎留言討論。
愈姑娘:自媒體資深寫手,專注新時代女性的成長和情感。
原創不易,點個讚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