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炒得火熱的《中國好聲音》,芍藥一直喜歡不起來。今年倒是因為「清華哥哥」李健和周杰倫,一集都沒落下。
這兩個人恰好代表了人的兩個時期,李健是我們嚮往的生活(男人),而周杰倫則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
聽了一天周董的歌,發現自己喜歡的,還是多年前的老歌。《七裡香》循環了幾十遍,想起第一次聽到這首歌也是夏天,那時候懵懵懂懂,不知歌裡唱的是什麼,也不知七裡香是什麼。
今天,來波七裡香回憶殺,順便跟泥萌說說七裡香這種植物~
{ 芍藥姑娘 Vol.838 }
x
初戀之花
2004年的夏天,風還沒有這麼炙熱,只是有些倦怠。耳邊迴響起《七裡香》的旋律,頭頂的風扇吱呀吱呀地響,老師在臺上講課,同學在竊竊私語、在打瞌睡.
而你坐在窗前,用筆託著下巴,想起了在綠樹白花下偶遇的那個少年。
那時候,沒有幾個人知道七裡香是什麼,但隱約中覺得,七裡香應該是一種香氣馥鬱的植物。直到後來做了與植物相關的工作,才知道,七裡香是一種白色的小花。
第一次見到七裡香本尊,也是在一個夏天。那時,真心覺得用「像詩裡紛飛的美麗的章節」這句話形容七裡香,最好不過。
七裡香一樹油亮的綠葉,頂端簇擁著小白花。乍一看,這傢伙像是橙花的小姐妹。
七裡香與橙花同是芸香科的姑娘,長相的確很像,但仔細辨認不難看出區別。
七裡香的花瓣比橙花更長,
是姐妹中個頭更高更瘦的「姐姐」。
橙花 七裡香
二者花絲同為白色,
但橙花密集如一圈白色的圍欄,
七裡香的則比較稀疏。
橙花 七裡香
七裡香還未開花時,
是一個黃綠色的小棒槌。
開花後,則像一個跳芭蕾的小公舉,
花瓣是裙子,微微外翹。
花柱一點黃綠色的小頭,
像天真的孩童仰著頭。
若是下過一場雨,七裡香的花瓣上沁滿了小水珠,花香浸潤在溼漉漉的空氣裡,深吸一口,香氣鑽入鼻腔,湧入胸腔,仿佛置身於空谷幽林。
剪幾枝插於瓶中,
或是栽一盆放在家中,滿室生香。
七裡香的香不只是花香,樹皮、樹枝同樣也有濃烈的香氣。古代貴族常常使用七裡香的樹皮或樹枝薰香衣物。乾燥葉和嫩枝條還可以入藥,有行氣活血、解毒消腫等功效。
七裡香的花期很長,一般4-9月都有開花,9-12月開始結果。果子一開始是綠色的,然後變橙黃,有點像小金桔,到最後會變成朱紅色,十分招人喜愛。
七裡香在我國南方和東南亞國家的低丘陵或海拔高的密林中都有分布,至於它從何時出現,原產何處,暫時還沒有定論。
沈括的《夢溪筆談》中載:「古人藏書闢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謂之七裡香者是也。葉類豌豆,作小叢生,其葉極芬香。」清朝李元春的《臺灣志略》中記載:「七裡香,山礬花也。」
根據沈括的描述,北宋時期被稱為七裡香的是一種類似豌豆的香草。而李元春的記載,七裡香指的是海桐。
後來據考證,在我國古代,七裡香是很多植物的俗稱,並非指一種植物。
《中國植物志》將七裡香正名為千裡香,又有青木香、九樹香、過山香、滿山香、萬裡香等別稱,總之就是香氣無敵的小fafa了~
而在臺灣,七裡香常常被稱為月橘。如果你夏季去臺灣,聞見空氣裡瀰漫的如山谷清風般的香味,那或許就是七裡香了。
月橘是臺灣夏季最美的風物詩,每個灣灣人民關於夏季的回憶,都飄著月橘香。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臺灣人更習慣稱七裡香為月橘,周杰倫的歌為啥不叫《月橘》呢?
除了《月橘》聽起來更像農副產品宣傳歌曲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方文山寫《七裡香》的靈感來源是席慕蓉同名的一首詩《七裡香》。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卻渴望重回土地
在綠樹白花的籬前
曾那樣輕易地揮手道別
而滄桑的二十年後
我們的魂魄卻夜夜歸來
微風拂過時
便化作滿園的鬱香
席慕蓉詩中的綠樹白花、滿園鬱香,正是我們今天的七裡香。年少時可以輕易告別,但經歷滄桑後,曾經的愛戀還如七裡香的香氣一般,能跨過山和水,縈繞在心間。
七裡香的花語是,我是你的俘虜,就像愛情,心一旦被抓住,就會心甘情願變成俘虜。怪不得,席慕蓉、方文山都將七裡香比作初戀。
年少時的愛情,不關乎房子票子,不關乎背景前途,只關乎心裡的感覺,只要喜歡就夠了。就如七裡香一般清白純潔,也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年少時聽不懂《七裡香》,聽懂時已不是少年。
當你望向窗外,耳邊響起的《七裡香》旋律,時間倒流,就像那個喜歡了很久的少年,一如當年,滿身陽光,滿懷清香的站在你面前。
時間只能改變年齡,不能磨滅記憶。
當七裡香的旋律一響起,
時光就拉回到了十幾年前,
那年陪在身邊的朋友是否還在,
那年如陽光般燦爛的人是否依舊?
END
圖片部分圖片來自視覺中國,已購買版權
如果你喜歡這篇內容,歡迎轉發朋友圈
轉載請到後臺回復【轉載】,按要求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