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新聞聯播》迎來一位新主播——潘濤。
昨晚首次上《新聞聯播》的他,還是稍微有點緊張,他的手有點拘謹,頭動的幅度也稍大。
昨晚《新聞聯播》後,潘濤在一段視頻中談及感受,他大方地承認:「自己很緊張,包括現在我的肢體語言,都顯得比較猛烈一點。「
潘濤還說,得知自己上熱搜了,感受到了壓力,想把大家的這種關注變成一種動能,督促自己做得更好。
潘濤的聲音是為新聞播音而特製的,他音質渾厚、沉穩大氣,他詮釋文字的感覺極其到位,充分體現了大家風範。
潘濤簡歷。
潘濤於1971年出生在北京,後長於成都,本科就讀於北京廣播學院(現為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專業。
潘濤,1971年7月12日出生於四川省,潘濤的母親在四川人藝工作,在人藝院子長大的潘濤從小就耳濡目染,6歲從北京回來後,因為普通話說得好,還參與演出了省人藝的話劇《西安事變》,演了「小東望」這樣一個角色,一連演了180多場,那是一個類似於「小蘿蔔頭」的角色。到了高中,他就在成都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中學生世界》,直到考入北京廣播學院新聞專業。
「潘濤其實是從成都走出去的主播,他從小就在成都學習生活,是成都培養了他。」潘濤的哥哥潘迅早前接受成都媒體採訪時說,潘濤出生在北京,6歲時就回到成都,在成都讀的小學、初中、高中,之後考上北京廣播學院,1990年到了四川人民廣播電臺,擔任新聞主播。
畢業後,潘濤回到家鄉,進入四川人民廣播電臺播音部工作。1998年,他調入上海衛視新聞部,成為東方衛視的新聞主播,擔任《每日財經》《上海衛視新聞》《投資上海》《城際連線》等欄目的主持人。
2001年,潘濤曾為上海申辦世博會宣傳片配音,被稱為「上海申博形象之聲」。
2008年,潘濤憑藉《東方新聞(國內版)》獲得2007年度「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金話筒電視播音作品獎。2013年,他又獲得2012年度「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電視播音員主持人獎。
2016年1月,潘濤正式進入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成為一名央視人。
2016年,進入中央電視臺主持《晚間新聞》節目。
2016年2月一日晚上10點整,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間新聞》如約播出,而亮相在主播臺上的,是一張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全天大事,今晚關注。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晚間新聞》」,這是自稱「新面貌」的潘濤在中央電視臺主播臺上第一次亮相,對他來說,這樣的感覺也是既熟悉又陌生。
2月1日下午2點,潘濤走進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主持人化妝間,開始為晚上的直播做準備。備稿、化妝、錄音……相似的流程他完成得有條不紊。晚上9點45分,他坐上了《晚間新聞》主播臺,適應提詞器、與導播溝通,在他平靜的臉上看不出任何緊張情緒。
導播間響起直播倒計時,他最後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挺直腰板,開始了作為央視新聞主播的第一次播報。
當時看了央視綜合頻道《晚間新聞》的大部分電視觀眾或許會眼前一亮:主持人團隊總算來了個新人!2015年,央視出現了頻繁的離職現象,多位名嘴離開央視尋找新機遇。而潘濤的加盟也為央視注入了些許新鮮血液。
為什麼要加入央視?
加入央視新聞團隊,潘濤說是「忠於初心」,他一直懷揣著加入央視新聞主播團隊的夢想,以往的職業經歷也幫助他在實現夢想的路上逐步成長,變得從容。對於他來說,以往的平臺和現在的平臺,一個是土壤,一個是陽光,意義都同樣重要。
從東方衛視來到中央電視臺,潘濤也知道,平臺的改變意味著自己要面對很多不同和改變。在中央電視臺,一方面他希望自己能把「持重」的風格繼續保持下去,另一方面他也說:「我首先要融入央視的節目,接受央視的風格,然後在熟悉節目之後再嘗試是否能展示符合這個平臺的屬於我自己的面貌。」
當時,(2016年)對於這位新同事的加入,「前輩」康輝也代表央視新聞中心播音部的同事們送上祝福:「潘濤是一位非常成熟、非常優秀的主播,平臺不一樣能做的事情也不一樣,我們希望也相信潘濤的加入能給我們帶來不同以往的活力和新鮮感。」
2020年9月10日起,擔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主持人。
《新聞聯播》主播上新,潘濤亮相!為什麼是他?
在進入央視前,他是上海人非常熟悉的「名嘴」。
潘濤的聲線渾厚,主持風格沉穩大氣,首次亮相《新聞聯播》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不過他還是有點小緊張不夠自然,細心的觀眾發現潘濤的手有些用力,頭動的幅度稍大,但大家普遍對潘濤表示了鼓勵和期待:「第一次已經很不錯了,新兵一枚,以後會越來越老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