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遇到過那種突然冷場的情況?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是不是在一直費盡心思尋找話題?如果有的話,讓心理學來告訴你,怎樣聊天不尷尬。
來源: 小巖井
作者: 小巖井
轉自:爸媽在線心理網
本文有刪減
兩個人在一起,最怕聊天時的冷場。前一秒還假裝聊得很熱烈,下一秒突然陷入了尷尬沒話說的狀態,或者是覺得氣氛很彆扭,總是沒話找話說。
其實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是有技巧的,掌握了這個技巧,就能夠迅速展開話題,不怕聊天尷尬了。當然,這必須有一個前提,就是你首先得肚子裡有貨,有可以聊的東西。
今天寫這篇文章,不能一一展開,我想簡單提幾點,希望對大家有所裨益。
會聊天,無論是職場的溝通還是戀人的交流,都是很有用的技巧。
我有個哥們一次參加相親,從頭到尾在聊最近的 NBA 比賽和歐冠聯賽,聊得眉飛色舞激情澎湃,然後女方假裝接了一個閨蜜電話說有事要回去了,留下他在那不明狀況....
很多人聊天通常會犯一個嚴重的認知問題:認為自己熟悉和喜歡的事物,別人也都有了解。
俗話說三句不離本行,很多人生活中多數的時間都在工作,所以話題一般都離不開同事,工作,客戶,老闆等等。可問題是,如果對方根本不熟悉你或者不了解你的工作,那傾聽起來是很費勁的,而且感到自己只是充當一個聽眾,很難參與交談與對話,就會索然無味。
如果想聊自己比較了解與關注的事物當然沒問題,但是這個事情一定要和對方有關係。
比如你一個 IT 男,跟女孩子聊編程的術語和 bug別人自然蒙,如果你跟她聊聊一些實用的電腦技巧以及好玩的小遊戲,對方當然會有興趣,說不定還會讓你去她家修電腦呢。
比如一個做金融的,你要聊基金理財股票經濟宏觀調控沒問題,最好落實到對聽話人的實際生活有所聯繫和幫助的,自然對方樂意聽下去,不然就跟看財經新聞一樣,誰樂意聽。
總之,在聊天的過程中,如果一方一旦感覺到:
自己無法參與的話題,或者談話跟自己的生活毫無關係的話,就沒有人願意聊下去。就冷場了。
(截圖來自於Modern Family)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是門很重要的生活技巧,會不會聊天就在於能不能引導話題,展開話題讓人產生興趣與參與。如果跟志同道合的人,切忌過於用力激情把話說死,或者過早下定論,這樣人家就算有異議也很難表達了。
聊天一定有一種平衡的話題感,而不是你自我吹噓和表現的舞臺。
如果別人想跟你聊你不感興趣或不願回答的話題,有個方法可以躲開
你就看著他的眼睛說:「你為什麼想聊這個話題呢?」正常人就不好意思說下去了。
那麼聊什麼比較好呢?
經歷與假設性的問題,一般比較好聊起來。因為每個人都能參與。隨筆舉幾個例子:
①你去過的地方中,哪個地方是你還想再去的?
②哪種類型的電影你最喜歡?比如說什麼電影?
④假如給你一個月假期,錢上面不愁的話,你會每天做些什麼呢?
⑤活著的名人中,如果可以和一個人共進晚餐,你會選擇誰?為什麼?
⑥如果去一個食物充足的無人島,不能帶手機和電腦,你會帶什麼?為什麼?
聊天不是辯論,也不是開會解決問題,是為了放鬆下來,增進彼此了解與親密。
太亢奮和太壓抑都不是好的聊天態度,亢奮容易讓人煩躁,壓抑容易讓人遠離。
故意顯得自己厲害,有意無意貶低對方,都不是可取的良好聊天態度。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另外,態度要明確。
講開心的事或悲傷的事,最好表現出相應情緒來。明明講的是別人的慘事,卻一臉幸災樂禍,這讓聽話的人怎麼接。如果別人琢磨不到你的態度,不知道該輕鬆一笑還是接下話茬或者安慰,自然就會冷場。
千萬不要產生對立的態度,成年人要是話不投機,趕緊完事離開就好,根本不可能靠對話說服一個已經產生偏見與固執的成年人,只會徒增不愉快。
平和+微笑+身體動作少是很舒服的對話態度。
聲音的質感在聊天中其實很重要,午夜電臺的許多主播聲音就非常治癒,就算沒見過人,也會無端產生好感,願意訴說自己的心事。雖然我們普通人的聲音也許聲線本身算不上好,但是我們可以調整音調和語氣。
很多人沒發現,耳朵其實是很挑剔的,一旦對方的聲音太高太低或太輕,耳朵就會抗議,造成內心抵抗不想說話或反駁。很多情侶之間吵架鬧矛盾,其實不是對方說了什麼,而是對方說話的語氣。
「我這件衣服好看嗎?」
「好看,太好看了。」
如果第二句的語氣是沒有波折的木頭一般的聲音,女朋友自然認為是敷衍,就不高興了。
好看!太~~好看了!」
如果加強語氣和音調的高低,就效果好很多。
在生活中逐漸發現,那些男性聲音厚重低沉的人說話更容易讓人產生好感,磁性的聲音容易讓人產生信任。女生的聲音若是柔美清脆,就算長得不漂亮,男生也很願意聊天。
切忌說話的時候聲音過尖或過輕,語速過快或過慢,我每次碰到這樣的人,真是一句話都不想多講,只想塞耳麥。
聲音是可以練的,就算你沒有那麼磁性或甜美的嗓音,你可以適當放慢語速,試試用腹部的力量去跟人交談,會讓人慢慢放鬆入神的。
要我們先來看看線性對話。線性對話是聊天大忌,不但無趣乏味,而且浪費時間。
比如男女第一次聊天。
你多大啊?」
「28.」
「哪裡人啊。」
「浙江...」
「浙江哪裡啊?」
「浙江寧波。」
「寧波哪裡啊?」
「你查戶口啊!?」
所謂的線性對話,就是說話人的思維是一根筋的直線,就一開始提出的話題一個勁地跟進,卻往往越聊越乏味,而且對方有種被逼迫進行對話的感覺,很不舒服。
什麼是非線性對話呢,就是思維比較跳躍的進行聊天,在一個話題的聊天過程中,不斷延伸擴展出新的想法和話題,然後可以反覆選擇進行,這樣聊天會很流暢自然。
非線性對話,不糾結一個話題和對話內容框架,不停跳出之前的話題,讓對話不停產生延續與聯繫,彼此之間可以來回拿出來聊,而且不生硬。
非線性對話的重點是,不要像是採訪或者調查一樣機械地對話,而是不斷抽取對話中的關鍵詞擴展對話,以及對對方初步的了解下進行話題的拋出和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會講故事的人,總是更受歡迎。
一件事情平鋪直敘地說,會少很多樂趣。
「你猜我今天遇見了誰?怎麼都想不到會遇見他!」
「誰啊誰啊,你快說。」
「一個名人。」
「哪方面的?」
「搞音樂的。」
「大陸還是港臺的?」
「臺灣的,去年剛結婚。」
「哇塞,不會是周杰倫吧!」
「XXX。」(不提名字了,就是不知名歌手)
「額...誰啊。」
「臺灣的一個小眾樂團主唱。」
「切~不認識。」
「我也沒說你認識哈,我很喜歡他。」
如果你換成直接上來就說,「我今天在餐館碰到了 XXX。」別人最多回句誰啊,不認識就好了,根本沒有聊天的興致。
合理設置懸念,不是一股腦地把結果說出來,往往有很好地聊天效果。
不要故意講段子和老梗,聊著聊著順其自然模仿一段郭德綱或趙本山,或者來句萬萬沒想到啊什麼的,效果會很好。
不是說學人家說話。而是在聊天的過程中,可以提起對方說過的話或提起的話題,這樣表示你有認真傾聽別人的對話,並且認同尊重對方。讓人很有好感。
如果真的不會聊天講話,那多學會傾聽也好。平常多增加內涵,自然腹有詩書氣自華。經過獨立思考說出的有見解不偏激的話,聽者也會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