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在元旦和春節兩個假期當中,再加上年關將近,一月中旬通常都是電影的淡季。在剛剛過去的那個周末,中國電影的總票比此前一周的 4.03 億元下滑近 10%,最終報收在 3.6 億元左右的水平。
新片中表現最好的是《太空旅客》,首周末票房為 1.2 億元。這個成績算不上好,尤其是考慮到這部電影的「面相」。這是一部標準的好萊塢 A 級製作的大片,「星爵」克裡斯·帕拉特、「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主演,索尼影業投資,成本高達 1.1 億美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成績已經堪稱是年度票房慘案了。
當然《太空旅客》在北美的票房也不好。在聖誕節上映,聖誕四天假期的票房僅為 2200 萬美元,目前北美總票房也只有 8400 萬美元。這意味著,索尼影業在這個項目上虧錢,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太空旅客》在中國的失利並不意外。科幻電影在中國受歡迎,大多是因為「大片感」,相比之下,《太空旅客》的科幻設定並沒有起到這樣的作用。
這部影片講述了在一艘開往外太空的飛船上,一對男女因為意外而提前甦醒,此時距離他們到達目的地還有 90 年的時間。然後故事就在飛船的內部空間展開,沒有動作戲,也沒有大片感。因此,《太空旅客》在類型上是吃虧的。
在前期的營銷當中,《太空旅客》也未見得好。雖然「星爵」克裡斯·帕拉特、「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都來到了中國做路演,但彼時電影尚未定檔,因此沒能和影迷建立直接的聯繫。而到了電影定檔的時候,兩人來中國做路演的事情早已被遺忘。再加上預告片、海報等物料發布也只是採取了最普通的發布模式,所以在貓眼、娛票兒等平臺上,每天新增的想看人數,甚至還比不上元旦檔的《情聖》。
不過,這些都不是問題的關鍵。《太空旅客》在中美兩國票房都不佳,最本質的問題還是劇情本身過於薄弱。
《太空旅客》原本有一個非常好的概念。男女主角在封閉空間中相遇,這個故事能夠衍生出許多值得討論的概念。但在《太空旅客》的處理中,這成了一部輕率的愛情片。
在男女主人公試圖解決飛船故障時,男主角需要冒險去打開一扇排氣門。這時候女主角對男主角說出了「 You die, I die 」這樣的臺詞,明顯是在模仿《鐵達尼號》中「 You jump, I jump 」的一幕。而隨著女主角說出這一句臺詞,電影院裡也充斥著快活的笑聲。
在結局的部分,男主角被醫療艙診斷為死亡以後,女主角在醫療艙的操作面板上一通亂按以後,男主角居然就這麼滿血復活了。雖然大圓滿結局是每一個人都希望看到的,但這樣復活男主角的方式也顯得「有科幻之名,無科幻之實」。
而在劇情的掌控上,《太空旅客》所選擇的正敘方式也浪費了很多可能產生翻轉的機會,從而大大降低了劇情本身的精彩程度。從這個角度來看,《太空旅客》就像是影片中的那艘飛船一樣,雖然外表華麗,但是卻經不起小行星的任何撞擊。
事實上,《太空旅客》只不過是好萊塢票房慘案的又一個典型案例而已。除了這次的索尼影業以外,每一個大製片廠都掉進過這個坑裡。
迪士尼的《明日世界》投資 1.9 億美元,最終全球票房只有 2.1 億美元,扣掉成本,迪士尼在這部電影上虧的錢超過 1.5 億美元。華納兄弟的《小飛俠:幻夢啟航》更慘,全球票房 1.3 億美元甚至都沒有超過 1.5 億美元的投資額。即便是在中國上映了,票房也只有不到 3000 萬美元。
在票房慘案這個列表中,我們還可以舉出《新神奇四俠》、《像素大戰》、《終結者:創世紀》這樣的例子。這些影片背後的公司——二十世紀福斯、索尼影業、以及派拉蒙為此付出的代價也並不小。
只看主創或者劇情梗概的話,這些電影會失利本身似乎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畢竟他們都有 IP 在背後做支撐,明日世界是迪士尼樂園中的一個園區、小飛俠是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神奇四俠是漫威超級英雄……而且也都有大明星的參與,喬治·克魯尼、休·傑克曼、施瓦辛格……
真正讓這些電影在票房上慘敗的原因,就是劇本過於薄弱。上面提到的這些電影爛番茄的新鮮度都不超過 30%,僅有《明日世界》的新鮮度能夠達到 50%,但這同樣意味著這是一部爛片。而《太空旅客》的爛番茄新鮮度則是 31%。
所以還有什麼好說的呢?《太空旅客》只是再一次證明了電影行業中一條永恆的定律,一個好故事才是影片能夠賣出高票房的基礎。除此以外,那些所謂的大 IP、大明星、大卡司、好點子、出色的宣傳策略,這些能起到的作用最多也就是錦上添花而已。
題圖來源: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