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這裡是美食博主出身的花醬~
雷佳音
臉上的每一絲兒紋路都在說:真香!
古裝國產劇《長安十二時辰》,憑藉堪比電影大片的精美畫質,高度還原大唐盛世的服化道,跌宕起伏環環相扣的劇情,一播出就爆了!
彩虹屁就不多說了,
可是,明明正跟著主角提著心吊著膽破案,看著看著居然餓了?
雷佳音吃播太硬核,《長安十二時辰》一下子變成了「長安美食宣傳片」。大家津津樂道的水盤羊肉、火晶柿子......真的太誘人了......
長安美食秀是導演私心
曹盾是西安人我會告訴你嗎?
其實原著中吃的場景出現並不多,
但在劇中,關於吃的戲份卻佔了很大比重,絕大多數時間都是為了讓張小敬的人物形象更豐滿立體,不僅雷佳音在劇中吃的爽,觀眾看的也是熱血沸騰。
導演曹盾作為地道西安人,把「長安所為這部劇的主角」,不僅重現大唐盛世美景,還把西安美食給帶火了!
「以胖為美」的唐朝
絕對少不了香噴噴的美食
現在花醬就帶你一起去探秘一下,《長安十二時辰》裡的「長安味道」。
吃飽喝足了,什麼案子探不明白?
01
水盆羊肉
在第二集中,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從大牢裡被放出來奉命查案,但他辦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去吃!水盆羊肉!大口吃肉、大口喝湯,甚至邊走邊喝,根本停不下來。這大概是張小敬在獄中最想念的一口了。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不是因為盛放肉湯的碗大,而是因為以前賣這種羊肉湯的店鋪,多用大水盆做盛湯器皿,所以「水盆羊肉」是因器得名。
在長安街邊,小販們用大鍋烹飪羊肉,而後根據客人的需要,現切現賣,羊肉配上熬製的鮮味十足的羊湯,佐之以風味獨特的胡餅,難怪張小敬會直呼「老闆,雙份羊肉!」
懂行的人都知道水盆羊肉一定要大清早去吃,才能趕上頭湯。水盆羊肉湯底清、味鮮濃、肉酥爛。看雷佳音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速度的吃,就知道這碗裡的貨有多美味。
水盆羊肉其實和現在的羊肉湯或羊肉泡饃很相近。
羊肉泡饃和水盆羊肉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饃。
水盆羊肉和羊肉泡饃幾乎算是孿生兄弟,
賈平凹先生曾專門寫過一篇短文《羊肉泡饃》,裡面寫到水盆羊肉的饃要自己掰,泡饃可以選擇機器的。
此外吃法上也有所不同,水盆羊肉是把饃泡在羊肉湯裡吃,羊肉泡饃的饃是掰好了煮著吃。
02
火晶柿子
吃完水盤羊肉,張小敬顯然還不滿足,點了倆火晶柿子當飯後甜點。
用吸管一插,用勁一嘬,入口時鮮紅的果肉帶著汁水,吸完之後,再雙手捏把兒,把沒吸乾淨的柿子肉嘬乾淨,那叫一個舒坦。
火晶柿子是臨潼特產,成熟期在10月。
顏色紅似火,個頭小,無核兒,一口塞進嘴裡,就像一團蜜。
古文中曾這樣描寫火晶柿子:「赤如火,涼如晶,皮薄似紙」。
03
手抓羊肉
除了上面兩個經典場景,只要是能往嘴裡塞點東西,張小敬一個都不放過。跟李必談案子,手裡在切羊肉:
唐朝人對羊肉的熱愛從這部劇中就體現的淋淋盡致了。不僅有水盆羊肉、烤羊肉還有手抓羊肉。
04
薄荷葉
薄荷葉的出現頻率相當之高。
一是可以保持口氣清新,二是通過咀嚼能緩解人的壓力,三則可以提神醒腦。
雷佳音跟臥底接頭,借吃薄荷葉遮掩:
實際上原著裡只是龍波有這個癖好,劇中改成了人人都嚼。
其實薄荷葉在唐代是重要的調料,但資料裡沒有唐朝人普遍有喜歡嚼薄荷葉這一風俗一說。
05
胡餅
胡餅,是絲綢之路運來的西域主食,因為表層有芝麻,所以又稱胡麻餅。它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餅有很多的爭議,在唐朝極受歡迎。
唐代,啃胡餅是一種最時髦的享受。《舊唐書》曾寫道:「貴人御饌」,盡供胡食」。
看了這麼多「長安美食「,花醬準備買票去西安了,886
今日互動問題
您,今天倒垃圾了嗎?
您,看《長安十二時辰》了嗎?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