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自古就有「母憑子貴」、「養兒防老」的觀念,放在曾經那個落後的社會當中,不管是保家衛國還是生產勞動,確實是男人作用更大,因此「重男輕女」的印象就像是被寫進了我們的基因當中,所有人在生育後代時,無不想要一個男孩。
到了如今,雖然現在早就不是從前那個需要養兒防老的時代,人們也不再幻想多子多福,大多數人家都是獨生子女,如今那些生養獨生女兒的原生家庭又如何了呢?
儘管現在的人們開化了不少,很少再跟從前一樣過分偏重是生男生女,但仍舊有一小部分人對此抱有執念,希望能抱得金孫,認為只要有了男孩,就有了未來,就可以延續家族血脈。
人們的家族觀念如同家國情懷一般傳承至今,如今倒顯得有些病態,其實生兒生女,何嘗不是自家骨血呢?
生女兒卻遭到婆家排擠
張女士去年結婚,原本與丈夫商量好婚後生男生女孩子們的名字,以及怎麼教養。原本對這段婚姻充滿希望的她卻沒想到,因為頭胎生了個女兒,原本融洽的婆媳關係竟變得異常尷尬。
原本這件事對於丈夫來說男孩女孩都是自己的孩子,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架不住婆婆時常在丈夫耳邊抱怨說「咋就不是個男孩呢?」使得丈夫每次面對自己和婆婆表現得都十分尷尬。
婆婆對小孫女的態度很是冷淡,張女士擔心婆婆照顧不好自己的女兒,便跟丈夫商量著自己辭職在家照顧孩子一事,可這樣一來,家庭的負擔就全都壓在了丈夫一個人的肩膀上,算上房貸車貸,每個月的生活開支都變得緊湊起來,更不用說今後要撫養孩子,需要花費更多的錢財。
丈夫很明顯的動搖了,辭職一事張女士也就此作罷,她只希望婆婆能好好在家照顧好孫女。婆婆不會明面上抱怨張女士生了個女兒,只是時不時抱著孫女嘆氣,這讓張女士心裡很不舒服,她擔心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產生什麼不好的影響,讓女兒從小就產生自卑心理。
糾結許久,她終於還是擅自辭了職,丈夫對此表示十分生氣,一來張女士不放心自己的母親,二來家庭要事不跟自己商量,這讓自己這個一家之主顏面上過意不去。
張女士在家照顧孩子丈夫,另一邊也開發著自己的副業以補貼家用,這才沒讓丈夫嫌棄,勉強維持住了家庭的相處。但她總是覺得,自己對於這個家庭來說,自己甚至包括女兒在內始終是個外來人。
女人,早已不是生育工具
前不久上海曝光了巨大的灰色代孕產業鏈,其中不乏各種「代孕生育套餐」,更離譜的是,隨機生育65萬,指定生育男孩90萬,這中間竟然存在足足25萬的差別!而各項套餐中,唯獨沒見指定生育女孩。
而讓人三觀震碎的是,每年竟真的有不少消費者依託代孕機構進行傳宗接代,甚至不惜傾家蕩產也要包養一個男孩。如今所有人都在呼籲男女平等,卻唯獨有人背道而行,試問男孩女孩,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人們始終放不下以子為貴的傳統觀念,誰又真正考慮過一個正在孕期的母親的感受,考慮過一個生下來就整日聽著奶奶對自己唉聲嘆氣的女孩的感受?
女性早就不是從前那個生育工具,人人生而平等,女性同樣享有人權和自由,戚薇此前回應楊麗萍遭受嘲諷時說過一句話「時至今日還在給我們女人下定義,還把兒孫滿堂當作女人唯一成功的標準,我們咋就不是生育工具了。」
如今社會上成功女企業家、女科學家、女藝人數不勝數,活的比男人成功且獨立的女性也不勝枚舉,「巾幗不讓鬚眉,英雄何分雌雄?」
筆者情感感悟:
這段時間適逢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播出,說什麼「重男輕女自古有之」,但自古也有楊家將女兵,有木蘭出徵,有武后當權,有那麼多本著女兒身操持男兒事,甚至比男人還要成功的女性,我們又憑什麼固執地死守著所謂傳統,認為男孩比女孩強呢?
要說人們的家族觀念深重,但放眼如今社會,人人忌會平等,擁有自己獨立生活的女性比比皆是,誰說女人養不起家,養不起自己,誰又說女兒嫁出去就是潑出去的水呢?
不要用老一輩過氣的思想和經驗影響了未來,影響了我們現在的孩子,更不要將這種不良的想法傳遞下去,甚至奉為精神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