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杜特爾特宣布將要徹底斷絕同美國的《訪問部隊協議》後不久,澳大利亞卻突然出來為美國出頭。據《雪梨早報》2月18日報導,澳大利亞提醒菲律賓「三思而後行」,因為一旦終止《訪問部隊協議》,「將讓中方在南部海域獲得極大地優勢」。
此前,澳大利亞一直在有意規避介入南部海域問題,但是在這個關鍵時間點,澳大利亞突然將美國與菲律賓之間的矛盾轉移到中方身上,讓人感到十分費解:似乎澳大利亞對於南部海域的態度並非是表面上那樣「人畜無害」。
在南部海域問題上,澳大利亞可以說是出了名的兩面派:一方面澳大利亞在不斷親近中方,不想主動挑起矛盾,讓自己成為矛盾的中心,而另一方面,澳大利亞又從側面鼓吹中方在南部海域的威脅,希望讓美國作為澳大利亞插手局勢的手段,以此達到自己的目的。
客觀來說,澳大利亞在航運問題的確與南部海域有一定的利益相關:東南亞地區是澳大利亞重要的礦物貿易地區,礦物出口佔據了澳大利亞出口總額的63%,而亞洲正是澳大利亞礦業興起的主要市場。
而在中美兩國的南海衝突明面化後,澳大利亞也陷入兩難的境地:究竟是選擇親近中方,還是親近美國?
澳大利亞認為目前的情況必須從中二選一才能獲得穩定的地區局勢,讓自己在東南亞地區的貿易不受衝突的影響。而美國作為西方領袖和自己的老牌盟友,同時擁有巨大的海上軍力優勢,自然就成為了澳大利亞的首選。
而為了提升話語權,澳大利亞也在不斷加強自己在東南亞的存在感。近幾年,澳軍不斷派遣軍艦赴南部海域及亞太執行巡航和演習任務,雖然表面上看只是為了附和美國,但是實際上依然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
就拿此次杜特爾特要求的撤銷《訪問部隊協議》來說,澳大利亞也在菲律賓部署了100人左右的武裝力量,用以訓練菲軍部隊,並以此獲得更多同菲律賓進行貿易和外交上的主動權。一旦《訪問部隊協議》撤銷,澳大利亞很可能受影響,從側面削弱自己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
而美國在看到澳大利亞的助力後,自然也會提供更多的優惠以及便利政策。美國曾對各個礦物出口國徵收了高達10%-25%的關稅,但是單單對澳大利亞網開一面。
因此可以說,澳大利亞插手南部海域並非是一時興起,而是早有預謀。目前來看澳大利亞對於此海域的插手將會愈加頻繁,中方也要做好準備。
可以說,南部海域局勢已經逐漸上升到了全球政治問題。而這也是美國和澳大利亞所希望看到的——讓簡單的問題擴大化,不但可以給自己提供軍隊介入的藉口,還能繼續鼓吹所謂的威脅論,讓其他國家對中方的印象降低。我國未來面臨的情況,將會更加具有挑戰。